![]()
内容推荐 黄河有着怎样的两面性?长江又有哪些爱称?《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竟然是被移花接木的?!有些人,为什么因为孔子才姓“邱”?……翻开本书,答案就在其中! 地名是城市的名片,也是每个人的身份证。地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味。本书从不同角度出发,讲述了和地名有关的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拉近了地名文化和读者的关系。 作者简介 胡阿祥,1963年生,安徽桐城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所长。六朝博物馆馆长,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百家讲坛”主讲人,书香江苏形象大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副会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会长。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中古文史、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地名学。 目录 开讲啦 地名+姓名=我们的“身份证” 第一单元 我家的地名有故事 第1课 回家:地名“万花筒” 第2课 逛街:“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第3课 品味:舌尖上的地名 第4课 魅力:神州处处有“江南” 第二单元 万水千山都是情 第5课 看山:天下五岳 第6课 巡礼:中华名山 第7课 读水:万古江河 第8课 泛舟:五湖四海 第三单元 不能忘却的纪念 第9课 寻根:故土难忘 第10课 致敬:伟人与先烈 第11课 风俗:吉祥和忌讳 第12课 吟诵:“诗句连地理者,词气多高壮” 第四单元 沧海桑田还家园 第13课 尴尬:惹人笑的望文生义 第14课 演变:避讳和雅化 第15课 见证:沧海与桑田 结课语 地名与地名学 课堂之外答案 序言 地名+姓名=我们的“身 份证” 我是胡阿祥,一般我会 这样介绍自己:“南京大学 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 馆长,桐城胡阿祥。”教授 是我工作时的身份,馆长是 我兼职时的身份,桐城是我 的家乡,胡是我的姓,阿祥 是我的名。 地有地名,人有姓名, 天地万物都有名称。地名仿 佛是大地的名片,丰富多彩 ;姓名伴随着人的一生,事 关重大。地名与姓名合二为 一便“编制”出我们每个人的 “身份证”。 我的身份证上写的有“桐 城”和“胡阿祥”。姓“胡”的 人多认陈国始君胡公妫满为 老祖宗。时至今日,胡姓人 口在《百家姓》中排第15位 (2021年数据)。“阿祥”这 个名,我自认为既是大俗, 也是大雅,大俗在乡土气重 ,大雅在亲切随和。 我的家乡安徽桐城,在 文人、学者圈里是一个极富 文化意蕴的地名,乃至成了 一块“学术文章”的金字招牌 。桐城被誉为“文都”,主要 是因为桐城派在清朝时期的 极大影响力。桐城派早期的 重要作家都是安庆府桐城县 人,故以地名桐城而命名, 随之也有了“天下文章,其 出于桐城乎”的说法。这样 的一方水土养出的我,本科 学习历史,硕士攻读地理, 博士研究文学,以写文章为 乐趣,以脾气好为朋友们所 肯定。 这就是姓名的暗示作用 和地名的明示作用!所以我 常说:“地名加姓名,就是 我们的‘身份证’。”在接下来 的15节课中,我将带你们一 起去看看我的家乡、你的家 乡,为你们的“身份证”正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