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红编著的《老人言(老祖宗教你不走弯路的人生智慧)》是一本成功励志书,通过解读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老话”中的人生智慧,教我们不走人生弯路。全书共分《幸福秘方》《经营家庭》及《逆境生存》等十章,分析描述的文字与经验教训的案例相结合,全面阐释了老祖宗口口相传、饱含草根智慧的“老话”,对我们事业、家庭乃至整个人生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人言(老祖宗教你不走弯路的人生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胡卫红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卫红编著的《老人言(老祖宗教你不走弯路的人生智慧)》是一本成功励志书,通过解读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老话”中的人生智慧,教我们不走人生弯路。全书共分《幸福秘方》《经营家庭》及《逆境生存》等十章,分析描述的文字与经验教训的案例相结合,全面阐释了老祖宗口口相传、饱含草根智慧的“老话”,对我们事业、家庭乃至整个人生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胡卫红编著的《老人言(老祖宗教你不走弯路的人生智慧)》从处世、修身、成功、交际、生活、经商等六个方面收集了流传千年之久的老祖宗们的话,《老人言(老祖宗教你不走弯路的人生智慧)》中这些老人言堪称“不立文字的经典”,句句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自然的清新气息。因为它们从生活中来,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最大程度地回避了各种思想毒素的污染,可以谓之最纯粹的智慧。 老祖宗看事看到本质,看人看到骨子里,不听老人言,吃亏就会在眼前;听老祖宗的话,人生可以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尽快地获得成功。用心体会老人言,我们就能够从中吸取营养,发现生活的真谛,感受生活的意义。 目录 老人言 老祖宗教你不走弯路的人生智慧 前言 第一章 幸福秘方:顺其自然,知足常乐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不恼不愁,能活白头 不要气,只要记 耳朵不听心不烦,眼睛不看嘴不馋 穷有好时,富有倒时 冰雪虽厚,过不了六月 吉人自有天相 船到桥头自然直 天无绝人之路 第二章 经营家庭:持家有道,以和为贵 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家当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妻贤夫祸少 一碗稀饭分着吃 怕你不嫁你,嫁你不怕你 衣服穿破才算衣,媳妇到老才算妻 小时不防,大时跳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娇儿无孝子 第三章 处世智慧:存好心,说好话,交好人 行要好伴,住要好邻 衣服是新的好,朋友是旧的好 不图一时乱拍手,只求他人暗点头 有话说在明处,有药敷在疼处 做事要真,生气要假 传言过话,自讨挨骂 一句话把人说笑,一句话把人说跳 人怕伤心,树怕刨根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见人不施礼,多走二十里 有心烧香,不论早晚 第四章 生活经验:勤俭永不穷,坐吃山也空 想吃甜水自己挑 宁喝开眉粥,不吃皱眉饭 肚饥糠也好,饭饱肉嫌肥 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 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江南望见江北好,去到江北喊苦恼 越坐越懒,越吃越馋 房怕不稳,人怕忘本 第五章 修身之道: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好人难做,白布难穿 情理不顺,气死旁人 丢了棒儿被狗欺 有佛的地方妖魔多,有福的地方罪恶多 宁可一日没钱使,不可一日坏行止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心里亮堂堂,不怕鬼上炕 福从宽处生 第六章 成功逻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分精神,一分事业 要想武艺好,从小学到老 不怕笨,就怕混 千般易学,一窍难通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怕湿脚抓不到鱼 千斤的牯牛也要低头喝水 好蜂不采落地花 不到船翻不跳河 第七章 快胜秘诀:把握良机,快速出击 不嚼碎,不知味 平时多打井,天旱不求神 打狗要拿出打虎的本领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有鱼没鱼,先撒一网 慢工出巧匠 后插一日秧,晚收十天谷 捉到强盗连夜解 下棋千着,全看最后一着 第八章 职场智慧:服从团队,但要有一技之长 一个将军一个令 吃纣王俸禄,不说纣王无道 河里无鱼虾也贵 鸭子能逮鱼,谁还养鱼鹰 一颗明星亮不了天,一棵大树成不了林 长叹不如慢磨 做事要稳,改错要狠 一根藤,缠死人 不懂装懂,一世饭桶 第九章 权力法则 打铁要自己把钳,种地要自己下田 不怕人不敬,只怕己不正 大匠手里无弃材 狗窝里养不出金钱豹 许愿不还愿,白把神仙骗 孩子哭了,抱给他妈 不怕见面催,就怕腚后跟 不怕乱如麻,就怕不调查 不用霹雳手段,显不出菩萨心肠 第十章 逆境生存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锅小煮不烂牛头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风大吹不倒山 与其热泪横流,不如紧握拳头 挨一拳,学一着 败棋有胜着 跌得倒,爬得起 荒年去了熟年来 试读章节 “缘法”是命运设置的秘径,通向别样的人生。眼前的境况与山背后的风景大相径庭,走过鲜花香草,前面可能是地狱烈火;走过崎岖山路,前面可能是洞天福地。没有人可以提前知道答案,你只能接受命运的指引,一直往前走。 生活经验:“尽人事而听天命” “缘”是一个佛教名词,它是因果聚合的条件。一个人付出了努力,做了许多本分事,原本该得“善果报”,但是,如果没有缘的撮合,终将难尝“善果”。 其实,人生处处有缘,可惜我们肉眼凡胎不识缘,有时将机会当成陷阱,踟蹰不前;有时又将陷阱看成机会,争先恐后向前赶。不识缘也是一种缘,无论我们的遭际如何,都是自己应得的回报,怨不着天,怨不着人。 各人自有缘法,该如何对待呢?季羡林先生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于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掉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自己心情的平衡。” 人生注定不能总在看得清的地方走路,当我们面临不利的境况时,不妨设想:“它也许是通向成功幸福的一条小道。”我们要勇敢地走下去,熬到最后,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它真的是通向成功幸福的一条小道。 郑明明出身于印度尼西亚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外交家,她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确立了自己的志向:长大了要做一个美发师。 但她首先遇到了父亲的挑战:父亲将她送到香港读中学,希望她凭此台阶,进入美国的高等学府深造,将来做医生、律师,成为“上等人”。 郑明明无意按父亲指引的道路行走,中学还未毕业,就决定去日本学习美容美发。 父亲勃然大怒,拒绝给她资助。在他看来,美容美发属于“下三流”的职业,一个名门淑女,岂能投身其中? 郑明明去意已决,怀揣着300美元,来到日本,就读于著名的山野爱子学校。 她从小养尊处优,现在要开始接受贫穷的挑战了!300美元交了生活费、学费、住宿费后,所剩无几,无奈,她只能靠打零工养活自己,日子过得相当窘迫。冬天,她只有一件黑大衣,每天乘地铁到了学校,赶快把大衣脱下叠好,生怕穿破了,再无钱添置御寒的衣服。 凭着理想的支撑,郑明明咬牙坚持下来了!两年后,她学会了美容、美发的全套手艺,回到香港,在一家美发店打工。但她离家日久,非常想念爸爸、妈妈,做梦都想回印尼。当时,印尼发生了排华事件,凡离开印尼的华人都按了手印,别想回去了! 郑明明决定跟别人一起偷渡回到印尼,同行的共有七人,躲在大船底下的仓库里。不料,海关检查时,另外几个人没查出来,偏把她逮住了。无奈,她只好留在香港,继续品尝思念之苦。 后来,她谈到这件事时,感慨地说:“当时我觉得老天对我很不公平,我很灵巧而且已经躲到了最里面,她们都高高大大的,怎么把最小的我抓过去了呢?而且我也很恨,因为我真的很想回印尼。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很不开心。但是现在回头看这其实是件好事,现在我在香港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和爱我的家人,也是一种机缘。” 郑明明靠打工赚钱,开了一家美容店——“蒙妮坦美发美容学院”。她身兼数职——老板、美发师、迎宾小姐、洗头工人,忙归忙,生意却很红火。 假设她安于现状,凭美容店和出色的手艺,也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但她雄心勃勃,梦想成为美容业的王者,因此,她又创办了一个美容学校,还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化妆品品牌——“贵夫人”。 也许老天爷觉得,对于成为王者来说,她所受的磨难还远远不够,因此,一场大火烧毁了她的店铺和全部产品。刹时间,多年积蓄转眼成空,还欠了银行一大笔贷款。一个弱女子,遭此打击,几乎垮掉,一连几天,她躺在床上,沉浸在绝望的情绪中。 但是,坚强的她,终于站了起来。为了还债,她狂热地投入到工作中,每天除了睡觉,只花半小时处理私人琐事,其余时间都在工作。于是,一个屹立不倒的王者诞生了!如今的郑明明,已是国际专业美容师协会主席、国际美容教母。在接受采访时,她感慨地说:“你看人生有酸甜苦辣,有高低不平,但是没关系,这样才叫人生。如果没有这个经历就不叫人生了!” 命运造就人,总要将人翻来覆去折腾几回,有的人被折腾成了“废铁”,有的人被锻造成了煜煜生辉的“宝剑”。两者所受的磨难大同小异,只是面对磨难的态度不一样,所得之果便截然不同。庸者回顾平生,只有懊悔和怨恨;成功者反思过去,有的只是庆幸和感恩,因为他们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贴心忠告: 古人说:文如看山不喜平。人生也像一篇文章,平铺直叙有何趣味?跌宕起伏最精彩。 不恼不愁,能活白头 老话说:不恼不愁,能活白头。 一点即破 活着总是好事,活出一肚子烦恼,好处就打了折扣。医学早就证明:不生气,不犯愁,是长寿的秘诀。这样活着也比较有味道,可以活到“舍不得死”的境界,甚至可以活到“朝闻道,夕可死”的超然境界。 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呢?首先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怎样才算没有白活? 生活经验:活得有质量、有价值,才算没白活 人是上帝的产品。任何产品,有质量、有价值,才有流通的意义,否则只能扔进垃圾堆。质次价低的人生,不过是“垃圾人生”,算是白活了! 生命的质量如何体现?活得快乐、幸福,活得有希望、有爱,才算有质量,情感体验愈丰富美好,质量愈高。 生命的价值从何而来?你必须创造、奉献一些大家喜欢和乐于接受的东西,人生才算有价值;奉献越多,价值越大。 质量是内在的,由自己享受;价值是外在的,由大家分享。 活得有质量的人,不一定非要活得有价值。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两位长寿的老先生,他们都有不恼不愁的绝招,活得很有质量。 一位老先生名叫林类,快一百岁了,很穷,无儿无女,春天还穿着粗皮衣,独自在田野间,边捡谷穗,边快活地唱歌。孔子派子贡去问话:“您少年不努力,长大不思进取,老了没有妻子儿女,如今死到临头了,有什么可乐之事值得您边拾谷穗边唱歌呢?” 林类笑答:“我快乐的原因,人人都有,但他们却反以为忧。我少年不努力,长大不思进取,所以才这样长寿。老了没有妻子儿女,又死到临头了,所以才能这样快乐。” 子贡一听,这是什么话!怎么听不懂呢?他问:“人人都希望长寿而厌恶死亡,您为什么以死亡为乐?” 林类说:“死与生,不过是一去一回。在这儿死了,怎么知道不是在另一个地方重生呢?怎么知道死与生不一样呢?怎么知道为求生存而终日忙碌不是头脑发昏呢?又怎么知道死亡不比活着更好些呢?” 子贡一头雾水,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说:“他懂得自然之理,却不完全彻底。” 林类理解生活的方式是:凡事往好处想。贫穷是好事,孤独是好事,没出息是好事,死了没准也是好事。凡事往好处一想,心里就快乐了,也不会失望。可惜,这样活着,有质量没价值,所以孔子说他没有彻底弄明白。 另一位老先生名叫荣启期,九十岁了,很穷很快乐,穿着粗皮衣,系着粗麻绳,一面弹琴,一面唱歌。孔子上前跟他攀谈:“先生这样快乐,为什么呢?” 荣启期说:“我快乐的原因有很多:大自然生育万物,人最尊贵,我生而为人,这是我快乐的第一个原因;人类有男女之别,男尊而女卑,我有幸成为男人,这是我快乐的第二个原因;人来到世上,有没有见过太阳月亮、没有离开襁褓就夭亡的,我活到九十岁了,这是我快乐的第三个原因;贫穷是贤士的普遍状况,死亡是人生的最终结果,我安心于一般状况,等待最终结果,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孔子说:“说得好!您是个善于自宽自解的人。” 对提升生命质量来说,自宽自解也很有用。例如,女人看了这段话,不必愤愤不平,可以这样自宽自解:女人是男人的妈,女尊而男卑,我生为女人,太幸福了! 活得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活得有质量。例如,荷兰画家梵高,他为人类奉献了大量震撼人心的作品,但他一生经历坎坷,又不善于自宽自解,精神状态很差。他的第一大遗憾是事业不顺,长期靠弟弟接济,无力养活自己;第二大遗憾是缺乏亲情,跟父母、亲戚关系不好,一生维系亲密关系的只有弟弟、妹妹两个人;第三大遗憾是缺乏爱情,找不到老婆;第四大遗憾是缺乏友情,跟所有的朋友都闹翻了。一个人有一大遗憾,日子就很难过,梵高什么都占全了,活到38岁,实在活不下去了,于是开枪自杀了。 对做人来说,有质量没价值和有价值没质量,都是残缺的人生。要活得既有质量又有价值,其实并不难,只要安心于自身的境遇,努力做好本分上的事就可以了。 有一位叫高金桂的百岁老人,一辈子吃过的苦、经受过的波折,数都数不过来,但是,她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对生活。“不做闲人”是她的处世之道,90多岁时还在替家人做饭,帮邻居看孩子、看院子,大家都喜欢她、尊敬她。有人问她为何快乐长寿?她的方法是:手脚勤快,心地善良,无欲无求,不挑剔,不生气,不迷信,不为儿孙瞎操心。 这位老人一生中没有做过什么大事,但她尽己所能,奉献光和热,自己也活得阳光健康。这样的人生,已经很有质量和价值了! 贴心忠告 为一人活,越活越没质量;为众生忙,越忙越有价值。 不要气,只要记 老话说:不要气,只要记 一点即破 凡事有因有果。一个人无论是受辱、受挫、受折磨,都源于自己早就种下的“因”。但是,我们往往不会从自身上找原因,只会生别人的气,好像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有什么不妥。生气是世上最无效益的事,除了增加自己的过失之外,没有任何好处。与其这样,不如牢记教训,改造自己,为未来消除隐患。 生活经验:归咎于人,不如自求多福 天生万物,人最尊贵。但人的尊贵,不一定时时都能体现出来:第一,我们可能没有用好自己的价值,千年金佛被当废铜卖掉了!第二,我们可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金屑虽好,但成了别人眼中的赘物,也就不好了!第三,我们可能没有遇对人,万年麒麟被当成了怪物;第四,我们可能不善于“自我保管”,自己把自己弄坏了! 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的价值,“千年金佛当废铜卖”的现象太多了!有的人“藏在深山人未识”,一辈子大概也就这样了;有的人一时觉醒,人生又是一番风景。 有一位名叫道本的文盲老先生,在大阪一所中学做了几十年校工,尽管薪水微薄,他却很知足。不料,在他快要退休时,新上任的校长以他“连字都不认识,却在校园工作,太不可思议了”为由,将他辞退了。 道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校园,为生活寻找新的出路。一天,他去买香肠,但走遍整个街区,却一家卖香肠的店铺都没有。忽然,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闪过——为什么我不开店卖香肠呢?于是,他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开了一家香肠专卖店。十年后,他拥有了一家熟食加工公司,他的香肠连锁店遍及大阪的大街小巷。 序言 毛主席有一句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对某些突破了人生瓶颈的人来说,前途确实很美妙,黑暗的时代已经过去,康庄大道就在眼前。 但是,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却没有这么幸运。有些人可能在黑暗中摸索了几十年,却还在曲折的道路上转圈圈,他们遇到的一个基本困扰是:做人难,做事难。 做人难,难在处理人际关系,因为各人自有脾气禀性,各人自有自己的打算,人际关系处不好就会“接触不良”、“短路擦火”。但做人之难,最难的是安顿自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想得到的偏又怕失去,失去了就费心尽力地寻找,找回来了才发现并不像当初想象得那么美好……就这样,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各种恼人的情绪在心里翻腾,难得片刻歇息。 做事难,难在解决问题。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初接触时无从下手,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好不容易熟悉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原有的知识、技能几经“折旧”,有用的已经不多,想做好只能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但做事之难,最难的是将兴趣和“吃饭”结合起来,如果我们一面讨厌工作、咒骂工作,一面四处求职、加班加点,可想而知,日子过得多么苦恼。 回首往事,我们就会发现,当年走了太多的弯路,在那些无聊无趣亦无益的琐事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许多重要的人,原本可以交情弥深,到头来却日渐疏淡;许多重要的机会,原本可以好好利用,到头来却没有抓住。再看看结果,少年时心怀壮志,向往远大的理想,许多年过去,路走了十万八千里,人却像拉磨的驴子,系在辗盘上,每天在一个小地方转来转去,忙晕了头,却不知生为何来、死为何往。 有没有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的方法呢? 当然有! 什么方法呢? 我们不妨先看一个佛祖求道的故事: 释迦牟尼出生于王族,他感叹人生苦多,决心为自己、众生寻找到解脱生老病死的方法,于是他抛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释迦牟尼先是一一拜访全国有名的圣者,但无人可以帮他解开心中的疑团。于是,他来到尼连禅河畔,坐在树林中独修苦行。身上穿的是树皮衣,晚上睡的是牛粪地,刚开始每天只吃一顿饭,后来七天进食一餐,一直坚持修行了六年。长期的苦修,并没有为释迦牟尼带来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行,在尼连禅河中洗净了身体,渡过尼连禅河,来到菩提伽耶城外的菩提树下,沉思默想。 释迦牟尼端身正意,追忆过去的经历,渐渐入了禅定。一天凌晨,他目睹启明星,豁然大悟,感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眼前。” 此后,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在印度各地传道。经他的悉心指引、随时开示,许多弟子领悟了宇宙真谛,找到了解脱诸苦之方。据说,修成正果的弟子有五百人之多,后世修习佛经而悟道者成千上万。 我们可以看到,释迦牟尼开创新的“道路”时,在黑暗中摸索了许久,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苦,几至牺牲生命;而跟从他学习的人,却少走了弯路,少吃了许多的苦,能够尽快领悟到佛学的真谛,尤其是大弟子迦叶,跟释迦牟尼一席长谈,即已开悟,这岂不远胜于在黑暗中摸索若干年?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向前人学习,追踪前人的足迹,就可以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尽快地获得成功。 每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但是,学习什么最有价值、最有用?我认为,有两个方面: 第一,前人的成功经验、血泪教训最有价值。我们不一定要做一个拓荒者,至少不需要在所有事情上都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前人万般吃苦、一朝开悟得来的真谛,我们何不直接“拿来”呢? 第二,与生活、事业息息相关的经验最有用。人际交往中,我们大多数时间进行的不是重要的人际交往,而是一般的人际交往。面对看似不那么重要的人和事,处理得当,则一切顺风顺水;处理不到位,人际关系就会变成一张网,缠得人动弹不得。所以说,解决人生中数不清的小问题,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前人做大事业的心得,往往被郑重其事地用高雅的文字记录下来,号称“经典”,供后人学习;而一些处理日常事务的经验,却通过口口相传,一代代流传下来,它们被称为“民间俗语”。民间俗语可能出自山野村夫,也可能出于名家大师,因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易记易会,才得以广为流传。它们虽然有点“俗”,却是领悟者的金玉良言;它们虽然主要针对世间俗事,却句句实用。学一些“俗”经验,少走一些弯路,生活就可以多一份轻闲,事业也可以走得更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