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世纪的纯真(中国儿童百年电影文集上下)/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922年无声短片《顽童》拉开了中国儿童电影的序幕,2022年恰逢中国儿童电影百年华诞。百年来,儿童电影在时代的变迁中砥砺前行,积累了不少佳作,为几代人的精神成长提供了艺术滋养。
《一个世纪的纯真——中国儿童电影百年文集》(上下)精选了百年来关于儿童电影的来自112位作者的100篇文章。
目录
序一 张丕民
序二 张宏
序三 窦春起
01 电光影戏与儿童关系之商榷(1915) 大可
02 电影与儿童教育(1933) 文泉
03 电影与儿童品格(1933) 田信耕
04 电影教育与儿童(1935) 黄玉居
05 电影与儿童(1935) 彦秋
06 儿童电影(1935) 万籁天
07 儿童电影的任务(1935) 民天
08 儿童电影谈(1935) 流冰
09 谈儿童电影(1935) 徐公美
10 儿童年谈电影与儿童(1935) 金德初
11 小言儿童电影周(1936) 勃浪
12 儿童与电影(1936) 寿衡
13 儿童与电影(1936) 黄山
14 教育电影的实施儿童电影的展望(1936) 蒋建白
15 如何广置有关儿童教育的影片(1936) 吴研因
16 儿童节与电影(1937) 龙茜
17 电影对于儿童之重要性(1937) 般若
18 电教技术:儿童电影最近的发展(1937) 陈友松
19 儿童教育与儿童电影(1937) 辛谟
20 谈儿童片(1943) 焉用牛
21 儿童电影问题的检讨(1944) 杨绚霄
22 儿童教育电影(1948) 吕迈
23 和孩子们在一起——《鸡毛信》导演散记(1954) 石挥
24 从《迷途的羔羊》到共产主义的接班人(1960) 蔡楚生
25 崔嵬和他的儿童世界(1980) 黄健中
26 和孩子们在一起排戏(1980) 严恭
27 小演员的选择和排演(1980) 石晓华
28 为儿童电影说几句话(1981) 冰心
29 浅论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影片——《闪光的彩球》艺术总结(1982) 宋崇
30 《红象》导演创作探索(1982) 张建亚 谢小晶 田壮壮
31 给孩子们以丰富的精神食粮——兼谈儿童故事片创作的一些问题(1982) 李文斌
32 主题儿童心理审美观——近年儿童电影小议(1984) 汪天云
33 《红衣少女》创作后所思所想(1985) 陆小雅
34 站在儿童角度,沟通儿童心灵——儿童片特性浅探(1985) 卢刚
35 儿童电影创作的现状及其他(1986) 于蓝
36 笔下写着动物界心中想着人世间——儿童片电影剧本创作的几点体会(1986) 王兴东 王浙滨
37 中国流浪儿童题材影片系列初探(1986) 黄佳明
38 儿童电影三题(1988) 秦裕权
39 坚持儿童电影为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服务(1990) 陈锦俶
40 儿童心理与儿童电影(1990) 郦苏元
41 青春作伴:《豆蔻年华》创作回顾(1990) 徐耿程玮
42 我与儿童电影(1991) 尹力
43 献上一颗童心——《别哭,妈妈》创作小结(1991) 张郁强
44 《人之初》导演阐述(1992) 郑洞天
45 为繁荣儿童电影而努力(1995) 窦春起
46 生命的绿色通道:《我也有爸爸》导演总结(1997) 黄蜀芹
47 横条窄,竖条宽——儿童片《阿秀的消息》题外话(1998) 黄军
48 《一个都不能少》创作回顾(1999) 张艺谋 张卫
49 不断成长的新时期儿童电影创作(1999) 张震钦
50 《无声的河》或其他(2001) 宁敬武
51 《我们手拉手》拍摄随笔(2004) 郦虹
52 新时期农村题材儿童电影分析(2005) 张浩月
53 儿童电影断想(2006) 朱小鸥
54 中外儿童电影比较研究(2006) 冉红
55 中国儿童题材影片的非儿童本位取向分析(2006) 凌燕
56 探索影视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机制(2008) 赵实
57 影视教学阅读传播——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趋向与理论扩展(2008) 王泉根
58 儿童电影的现状与展望(2009) 侯克明 余韬
59 保护电影的未来——关于中国儿童电影的思考(2010) 方刚亮
60 略谈儿童电影创作中的引导提升意识(2010) 孙劲松
61 儿童片与青春片的衔接与重叠(2011) 胡克
62 空间的电影想象与想象的电影空间——新中国建立以来儿童电影的文化特质及其观念转型(2011) 李道新
63 老鼠的故事让我们想到什么?——兼说童话片、儿童电影与儿童文化(2011) 陈墨
64 让阳光照亮童年——《小人国》札记(2011) 张同道
65 郑正秋与中国早期儿童电影(2011) 郑欢欢
66 儿童片制胜法宝(2013) 赵军
67 “少年老成”:儿童电影中的成人意识(2013) 索亚斌刘吉元
68 以儿童为本,创造儿童新形象(2013) 王人殷
69 儿童电影的善性童心品质——兼及第29届金鸡奖儿童电影例证分析(2013) 周星
70 电视电影中的儿童题材与叙事特征(2013) 孟中 李瑾
71 张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对儿童片创作的一点思考(2013) 高尔纯
72 对儿童电影创作的思考(2013) 赵卫防
73 放飞青春——青春片创作之我见(2013) 王群
74 中国儿童电影:原动力何在?(2013) 张之路
75 儿童电影的本体解析(2015) 李镇
76 亚洲儿童电影的人文性(2017) 周安华 张静
77 不要让“低幼”成为儿童电影的标签——论儿童本位观念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重要性(2017) 刘昕 苗壮
78 我国少儿电影跨媒介创作与传播(2019) 杨爱君
79 我和中国儿童电影的缘分(2022) 王君正
80 我与儿童电影的渊源(2022) 王好为
81 艰辛的历程辉煌的业绩——赞颂中国儿童电影百年华诞(2022) 林
序言
1922年无声短片《顽童
》拉开了中国儿童电影的序
幕,2022年恰逢中国儿童
电影百年华诞,百年来,儿
童电影在时代的变迁中砥砺
前行,积累了不少佳作,为
几代人的精神成长提供了艺
术滋养。儿童电影显现社会
文化语境的变迁和时代的烙
印,不同的历史时期,儿童
电影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特点
。百年岁月里,历史的车轮
在不断前进,中国儿童电影
历经萌芽、发展、低迷、转
型、繁荣,经受了风雨洗礼
,走过一段辉煌的发展历程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
有可以传世之心。”中国儿
童电影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
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几代儿
童电影创作者们的倾心奉献
和不懈努力,他们创作的传
世之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
艺术财富和深深的印记,在
光与影的流变中见证了岁月
流逝的壮美,承载了不同时
期的童年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
国家的关怀下,儿童电影取
得了长足的发展。儿童电影
的创作体制益发完善,涌现
出众多反映社会现实、满足
儿童精神需求、追求“真善
美”文化价值导向的优秀儿
童电影作品。为推动儿童电
影的繁荣发展,中国儿童电
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童牛
奖”、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
、儿童电影院的成立和设立
以及儿童观影条例等一系列
政策的实施,大大激发了中
国电影人对儿童电影的创作
热情,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
提出了诸多有益的观点和建
议,彰显了世人对儿童电影
的关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
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
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
风气。”在百花齐放的电影
长廊中,新时代的儿童电影
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
伐。儿童电影的题材、类型
、人物形象不断走向丰富,
艺术表现手法和美学风格不
断探索创新,儿童电影的创
作呈现多样化的繁荣发展态
势,在影响和塑造少年儿童
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上发挥了
积极的引导作用,为少年儿
童的茁壮健康成长提供了珍
贵的精神食粮。
儿童电影作为文化传承
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记录儿童成长、书
写情感体验、传播正能量的
使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为中国儿童电影拓宽故事题
材、丰富故事内容提供独一
无二的宝库。儿童电影工作
者应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
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
神与内涵赋予在儿童电影之
中,不断增强儿童电影的国
际影响力,为实现电影强国
梦而努力。
在中国儿童电影百年之
际,《一个世纪的纯真——
中国儿童电影百年文集》(
上下)集结了诸多专家学者
对儿童电影的认识和见解,
系统地探究了在不同阶段儿
童电影创作上的特征,以期
为儿童电影的研究提供新的
思路与方向。中国儿童电影
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一
路走来,儿童电影不仅有着
骄人的发展成就,更有自我
变革、自我超越的内生动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
儿童电影人必将牢记责任与
担当,深入少年儿童的日常
生活和内心世界,潜心创作
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
、制作精良的儿童电影。
张宏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
记处书记
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书

2022年9月
导语
本书集结了不同历史时期儿童电影的创作、评论、生产、管理及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为读者了解中国儿童电影的历史、研究中国儿童电影的创作规律和经验、展望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宝贵的依据。本书具有严谨、完整的主题体系,丰富的历史文献价值,多元跨学科的理论思路,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后记
本文集是中国儿童少年
电影学会组织编纂的“中国
儿童电影研究丛书”之最重
要的一部文集。
此外,中国儿童少年电
影学会还特别组织了“中国
儿童电影百年百部经典”的
评选活动。百年、百部、百
篇,是为了在纪念形式上与
中国儿童电影百年的历史相
映、相契。其实,百年来中
国儿童电影的数量远远超过
百部,研究中国儿童电影的
学术论文亦浩如烟海,远超
百篇,遗珍漏珠是一定难免
的。形式的设计,诚为渲染
和增强纪念之仪式感,乞望
读者同仁海涵。
尤其是,还有不少很有
建树、成就斐然的同仁、前
辈,由于时间、精力等因素
,未能应邀赐稿,唯有抱憾

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
和紧迫感来纪念中国儿童电
影百年。
文集荟萃了我国百年来
的教育、文化、艺术、媒体
、电影管理者、社会观察员
和电影——包括创作、制片
、理论、评论、管理、发行
、电影史学家们的文章。其
中,电影从业人员占大部分

百篇文章长短不一,有
深有浅,风格迥然,立场却
高度统一。从多角度、多侧
面,以不同的深广维度阐述
与表达,皆聚焦于电影与儿
童。亦自始贯穿着一根红线
:电影,不要忘记儿童;儿
童电影不仅仅是艺术,更不
仅仅是娱乐,尤其不能成为
牟利的手段与商品,她是面
向少年儿童最好的教育手段
。关爱儿童、培育儿童、助
促儿童健康成长,是儿童电
影最崇高、最神圣的任务。
百年来,儿童电影工作
者的初心不变。
编纂本文集,如同借百
年纪念,诚邀相距百年的同
仁聚首,共诉儿童影事之衷
肠。百年光阴荏苒,却也风
起云涌,世事变迁无常,但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
期的同仁对电影与儿童的关
系之理解,完全跨越了岁月
与时代的鸿沟,达成令人惊
讶的高度吻合与认同;对少
年儿童和儿童电影的一往情
深与热切期望,赤诚之心如
如不动。
看来日新月异的时空,
并没有把我们变成机器人或
外星人,血肉之短犹在、向
善的灵魂未散,血还是热的

令笔者尤为感慨的是,
编辑团队精心选出的22位
1949年以前同仁的文章。
最早的一篇发表在1915年
《进步》杂志第八卷上,对
儿童电影之于儿童的关系的
认知与表达,甚至有些概念
、语词亦与今天无异。如“
电影无疑是一种艺术、也是
一种娱乐。而它最崇高、最
神圣的任务就是教育……”“
为了培养我们的下一代……
拍摄最有意义的儿童教育影
片”(吕迈《儿童教育电影
》,1948年):“救救孩子”
“德、智、体”(金德初《儿
童年谈电影与儿童》,
1935年):“电影已经成为
一种最有权威的教育利器—
—尤其是对于儿童”(杨绚
霄《儿童电影问题的检讨》
,1944年),“电影的教育
能力,影响儿童的品格,不
言而喻”“儿童电影审查”(
田信耕《电影与儿童品格》
,1933年),“儿童电影周”
(勃浪《小言儿童电影周》
,1936年),“推行电影教
育”“农村放映队”,建议设
立“儿童电影院”“儿童是国
家未来的主人”(黄玉居《
电影教育与儿童》,1935
年)。甚至最晚在1915年
时就开始引入国外儿童电影
的观众调查和数据分析了(
大可《电光影戏与儿童关系
之商榷》,1915年;黄山
《儿童与电影》,1936年
,田信耕《电影与儿童品格
》,1933年;陈友松《儿
童电影最近的发展》,
1937年,等等)。一则显
示百年来儿童电影的鼓与呼
者心心相印、气脉贯通,不
因时光流逝而断连;二则这
项神圣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
济建设等其他伟业的脚步,
我们任重而道远,紧迫感油
然而生。
1949年以后一直到新时
期的文章占比百分之八十多
。新的时期,风气迥异,话
语方式与概念应用有别,无
论艺术总结、影片评论、理
论探讨、得失分析、美学概
括、政策解读、创作总结等
,皆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重要的是每篇文章皆表达
了作者对儿童电影的独到见
解与追求。尤其是进入新时
代以后,儿童电影的研究视
野更为开阔,中青年学者为
这项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为儿童电影今后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
呕心沥血凝聚之成果,从各
个侧面、全方位地浇铸起百
年儿童电影的史论界碑,以
此作为献给中国儿童电影下
一个百年的礼物。
我们相信,这部文集对
有心投身于中国儿童电影创
作与研究的同志来说,一定
有不薄的参考与启发价值。
最后,笔者代表中国儿
童少年电影学会,对中国电
影资料馆给予的电影文献支
持,以及中国广播影视出版
社给予的出版支持表达由衷
的敬意。对编辑团队的全体
同仁表示感谢,辛苦了!
黄军
2022年10月5日
精彩页
电光影戏与儿童关系之商榷
大可
现计美洲之电光影戏馆,不下二万家。每日往观之男女及儿童约有十兆人。一年统计,有三千五百兆人,诚世界最盛之娱乐场也,即以海姆登及司拨林斐尔两地计之,已有五十五处,每日往观者有九千人,星期①则多至一万人。自今以往,业此者与往观者正如春潮日涨,而非上例所能限也。
夫活动电光影戏之范围,日见推广,若教堂学校青年会、体育会及工厂莫不利用之,并有大商家取各种货样,制成影片,往各处开演,为招徕之计,而获利遂可操左券②焉,匪直此也,凡关于种族、工艺、经课、博物、地理、历史、文学、宴会、旅行,与夫病疫之传播、酗酒之遗害,种种情状,可藉图书发表者,即可用电光影片,——摄取其真象,使观者一览了然也。
由上所述,乃发生旁观之批评,谓何种宜于编演,何种必须禁止,吾人对此问题,有二方面之解释:一则以为,社会间之邪风恶俗,必使世人共见之,而后可以语改革也;一则谓故事之易于激刺脑筋者,既见之后,乃能知其善而实践之也,由是可知凡事有一正必有一负,徒知其弊,而不察其利者,非能善于观察者也;即如人生恶劣之行为,父母不能述之于子女,亦不能以类此之书籍图画,使其子女见之,然其子女年龄渐长,知识渐开,又不能禁之使不见不闻。杂于稗子之中,而能持久不改其性者,唯最少数之儿童能之,不能概其余也,则何如借影片以示劝惩,使其知所避就乎,况有多数之影片,意主劝善,如表明诚实、勇敢、侠义诸美德,皆有裨益于儿童者乎。
以著者所经历,曾往影戏馆中考察,又当询问数校之学生,皆年在十龄以上者,所询问之语,则曰汝曾往观何处影戏,以何种为所乐观乎?汝父母许汝往观乎?影戏能否引起汝之思想激动?汝好学之心于目力有关系否?事后有感悟否?凡此皆余所亟欲知者也。
答此问语之学生,皆曾涉足影戏馆者。以百人为例,内有20人,每星期必往数次;有50人,每月往二、三次。然由此考察,而确知学业较优、品行无亏之学生,必不常往,以其励志勤修,心力注于一途,不暇以世俗游戏等事,多费心力也。更可知一校中各级之学生对影戏之观念,各依其成绩之高下而分等差。其年龄与学业递增,则其乐观影戏之心亦渐淡。在初级学生所喜者,为格斗之戏;稍长,则喜诙谐,及关于教育者,余尝调查一中学校,校中有学生2364人,依学生年级,而分别影戏之种类如下表:
以下调查司拨林斐尔学校中第九级之学生,据其所自述,则由影戏而得学间上之助益及他种之感。
此类学生皆从下午放假后,赴高等影戏馆中,而所得各种之激刺有如是,又据学生云,倘影戏售价从廉,则往观之人必更多。然并不因此发生戏癖,即对真剧场,无相引而起之嗜好也。
下列第三表则由中央高等学校所采得者,该校有学生780人。余尝询以各种影片,以何事为其要目,今汇录其答复之意见及人数:
附述之意见,则有218人云,先观书籍或小说,再观戏片,其中情节,益易明了也;有85人云,先观戏片,而后阅书,则回想更有趣味也;又有125人,自认往观影戏之后,思想大为改变;有52人,则因此而成梦;亦有15人,因此获得英文上之进境。则影戏虽小道,其效力颇有足称也。
大凡高等学校中之男女生徒,往观之数必少;而在中学校,则颇为踊跃,姑勿论其年龄如何,其父母之管束方法如何,要之学级渐高,其志趣必不同于穉幼,盖年识较长,每喜观真剧,而下焉者则唯影戏是嗜。余今就学生所承认之语,录下八则,以明此事之利害焉:
一、以影戏为有益于社会,能使市坊少闲游之人,不生事端,颇于市政有裨。
二、影戏之价值与费银一角之教育小说,有同等之功用,但惜影戏描摹人事,每溢其分耳。
三、有多数之影片,形容卑污之事,不能使观者有高尚之思想。
四、影片不如真剧阐发人情处。确而有条理。
五、有多数影片,情事略同,但炫惑人以博金钱耳,然其中亦有无碍于道德者。
六、一女生云,影戏大半虚诳,不能增人智识,至演及男女交谊及种族问题,多不合理,年幼者观之,易于误会,甚或因此堕落。
七、滑稽影片,倘不越乎情理,则令人胸襟舒泰,一扫愁闷。
八、于无事时藉此消遣,亦可偶尔得其中之教训。
发表以上意见之学生,大抵初次往观时,意兴颇浓,入后渐觉其乏味。因各种影片大半雷同也,尝有一聪俊之学生语余曰:“吾侪①光阴,多消耗于影戏之场,所注目者,怪诞不经,纷乱脑思,其大多数,可括以二语,一日爱情,一曰凶杀,此项情事,有合于德行上之教训乎?真乃去题千里也,如必欲赴览,则宁观真剧,较近人情,越礼逾分①之事,不至公然演于广场耳。”
原著者以为演影戏有教育上之实用,因对于从未人校,或目不识丁者,予以求知学问之机会,更演映各地方之风景,及世界大事,观者所费无多,而获益甚大,此固为识者所赞许。抑余曾游兼价之影戏馆,则见充塞座中者,强半为愚鲁低级之人,此等场所仅费银五分,学童之人览者,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