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路投奔奇迹(爱因斯坦的生命和他的宇宙)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爱丽丝·克拉普莱斯//特拉沃·利普斯康姆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爱因斯坦是令世界难以忘怀的伟大人物。他既是科学巨匠也是人道主义活动家。在美国《时代》杂志的评选中,他当之无愧地被评为二十世纪“世纪之人”。在本书中,编者将奉献给广大读者爱因斯坦从出生到去世的一生历程,并记录他在欧洲和美国两个大陆生活时,发生在他身上的快乐和不幸的事件。第四章、第七章和第十二章解释了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和他的理论。其他章节则涵盖了爱因斯坦动荡而有趣的一生中所经历的其他重要事件。本书展示给读者的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位热切关注人类福祉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的人道主义者。

内容推荐

爱因斯坦是谁?

他的伟大从何而来?天才的大脑和过人的观察能力?超凡的魅力和感召力?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谦虚谨慎,深具睿智的幽默感?临危不惧、直言不讳的勇气?在困窘境地始终不变的达观?……

他的平凡如何解释?对孩子、音乐和小动物的热爱?妇孺皆知的喜欢俏皮地眨眼睛的嗜好?闻名于世的爆炸式浓密白发?讨厌穿袜子而中意光脚穿皮鞋?对圆筒冰淇淋的特殊爱好?……

他是个很有女人缘的科学家吗?他算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吗?

他的科学理论的准确内涵是什么?

目录

一 寻常百姓家的天才小孩

二 天才头脑如何炼成

三 恋爱中的爱因斯坦

四 一路投奔奇迹

五 在瑞士的精彩生活

六 战争与和平

七 通向广义相对论之路

八 战后的混乱和纳粹的崛起

九 再赴美利坚

十 定居在美国

十一 直言不讳的老顽童

十二 实验物理学家

尾声 爱因斯坦的遗产

附录 爱因斯坦的大脑

参考书目

生平及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苏黎世联邦技术大学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和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好的科学和工程大学之一,吸引了许多国家的精英学子到此求学。爱因斯坦在此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他所在的数学系一般不提供统一课程,学部主任为每位学生定制了一个跟物理学专业学生课程很相近的课程学习计划。由此可见,爱因斯坦并未如长辈所愿学习工程专业,他最终选择了物理学。苏黎世联邦技术大学学生均被要求在主课之外选修至少一门辅课,兴趣广泛的爱因斯坦一下子选了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三门课。为了在大学里大展鸿图,他还专门在校旁租了一间房屋以方便学习。

然而,年轻的爱因斯坦显然不是苏黎世联邦技术大学的模范学生。这位年轻的物理学家在大学时代显得缺乏耐性还有些自负,常常尖刻地批评他认为愚蠢的人和事。他还经常从自认毫无价值的科目逃课自学感兴趣的科目或宁可整天泡在物理实验室——他认为自己能够通过实验直接感知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他注册了至少九门数学专业的课,但并没有全部上完。他常常满不在乎地从认真听课的同学那里借来课堂笔记一抄了事。就是在抄笔记过程中,爱因斯坦结识了马赛尔·格罗斯曼,他总是慷慨地和爱因斯坦共享听课笔记。爱因斯坦写道:“如果没有这些课堂笔记,我都不敢想象自己该如何应付这些课程。”格罗斯曼当时是数学专业的学生,他们俩成为终生十分要好的朋友,在学术上也保持亲密合作。后来,当爱因斯坦忙于广义相对论的研究时,格罗斯曼帮助他完成该理论的复杂数学处理,将广义相对论理论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

在苏黎世联邦技术大学第一个学期结交的朋友中,有个与他同在物理专业的女孩叫米列娃·马利奇,她比爱因斯坦大四岁,出身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的一个富裕的地主和法官家庭。一位朋友在1898年写道,米列娃“是个很好的女孩,聪明而端庄,娇小玲珑,举止得体,但长相一般,腿脚微跛”,她与爱因斯坦一样爱好物理学和音乐。爱因斯坦对一头黑发的米列娃身上所散发的知识女性的智慧和成熟颇为着迷,两人很快坠入爱河。这对恋人经常跟朋友们组成小组一块演奏乐器,米列娃弹钢琴或她的塞尔维亚坦姆布里扎琴,爱因斯坦则通常在边上拉小提琴。

1899年秋天,爱因斯坦终于达到申请瑞士公民资格的居住年限,便着手开始办复杂的申请手续,包括填长长的的问卷;提供父母同意的声明、出生证明、所在国警察局开具的良好操行证明、财务状况证明;与瑞士相关委员会面谈;交纳申请费。他申请瑞士国籍既有对该国开明的政治和学术制度的向往,也有相当现实的考虑。因为一年后他就可能要开始找工作了,但要在瑞士谋得一份教职或其他工作必须具备瑞士公民资格。

申请国籍的同时,爱因斯坦继续专注于苏黎世联邦技术大学的学业。他聪明地有选择地安排自己阅读大量专业书籍,使自己了解物理学最前沿的知识,并与米列娃、格罗斯曼等一起讨论。同时也花大量时间做实验,这应该是学习中最费时耗力的部分。大学四年级时,为了通过毕业考试,他不得不采用自己一直深恶痛绝的死记硬背式学习。这个痛苦的经历他后来称之为“噩梦”,认为考试给自己和其他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灵创伤。在一篇题为“噩梦”的短文中,他呼吁应该废除通过毕业考试才能从学校毕业的规定,认为这项制度无助于测试学生的知识,只是鼓励人们去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害人不浅。毫无用处是因为老师无法从考试中考察他们许多年来教给学生的知识情况,害人不浅是因为把孩子们的未来命运就像赌博一样押在通过考试上,往往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容易让他们在考试前夜噩梦连连,以至造成心理创伤。

无论如何,爱因斯坦最终有惊无险地完成在苏黎世联邦技术大学最后一年学习,顺利拿到毕业证书。然后他返回意大利的家中,和家人一起在意大利风景优美的卢塞恩湖一起度过大学毕业后的首个暑假。母亲保利娜不断地追问关于米列娃的情况,她已有所察觉他俩的恋情。爱因斯坦无奈之下向母亲坦承恋情,表明将来要娶米列娃为妻,保利娜当即大动肝火坚决反对,甚至还假装痛哭向爱因斯坦施压。爱因斯坦向米列娃描述当时的情形时说:“妈妈一头扑倒在床上,用枕头捂在头上,像小孩子那样号啕大哭。”母亲的反对态度一直持续了好几年,但爱因斯坦依然对米列娃一往情深,忠诚得甚至连他的朋友们都颇为惊讶,他们也不明白爱因斯坦为何对这个其貌不扬,甚至身体说不上健全的女人感兴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对爱因斯坦来说,米列娃不但娇美可爱而且能与他一块在物理学领域比翼齐飞的知音。

1900年秋天,很不适应死记硬背式毕业考试的爱因斯坦成绩平平地正式从苏黎世联邦技术大学毕业。该届数学物理专业毕业生总共有五人,爱因斯坦成绩仅名列第四但总算拿到了毕业证,第五名的米列娃则没能取得毕业证。由于老是缺课并且过于自负,尽管他一身才华却不得教授们的喜欢,特别是系主任、他和米列娃的物理学导师海因里希‘韦伯教授。根据惯例,由于数学、物理等专业的毕业生向来比较少,助教难得,韦伯教授通常会在当届毕业生中选取助教。但是,他和米列娃都溲能循惯例在韦伯教授那获得助教之职,尽管他俩是物理专业仅有的两个毕业生,教授却选择了来自数学专业的学生。爱因斯坦和韦伯教授的交恶由来已久。一方面,因为韦伯是那种守旧老套的德国人,爱因斯坦历来不喜欢这种人;另一方面,韦伯教授则认为爱因斯坦生性叛逆而且学习也不出众,对他一直不是很喜欢,所以两个人的关系相当糟糕。米列娃对韦伯没让她通过毕业考试更是怀恨在心。

1900年夏天,米列娃回到匈牙利的家住了几个月,到这年秋天快结束时才返回苏黎世与爱因斯坦一起学习准备她的毕业补考。直到12月份,米列娃因为一直以为她心爱的爱因斯坦会很快获得工作机会,担心他将很快离开苏黎世到别的地方工作而闷闷不乐,她说:“他把我一半的生命带走。”其实那时爱因斯坦的工作毫无着落。

P30-32

序言

作为人而不是神

人们对流行歌星的热情,往往如夜空掠过的流星那样转瞬即逝。流行歌星在某段时间似乎炙手可热,可当人们的追星热情散去后便门庭冷落;他们的魅力在短时间内仿佛势不可挡,对拥趸们具有莫大的影响力,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行偶像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往往昙花一现,很快便被不断涌现的新偶像所取代,被人们遗忘得一千二净。

在人类历史上,每个世纪总会涌现出几个跟流行偶像完全不一样的、历久弥新的永恒偶像。他们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杰出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有着经久不息的热度;他们挑战人们司空见惯的思维定势,为知识与科学发展起到巨大而深远的推动作用,帮助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达成革命性的飞跃;他们的事迹和音容笑貌在人们心中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几乎社会各阶层的、接受过教育的人都会铭记这些伟人,怀念他们为时代所作的一切。

爱因斯坦便是令世界难以忘怀的伟大人物。他既是科学巨匠也是人道主义活动家。在美国《时代》杂志的评选中,他当之无愧地被评为二十世纪“世纪之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爱因斯坦除了过人的才华和突出贡献之外,毋庸讳言,也具有这样那样的弱点。然而瑕不掩瑜,他的贡献大大超过弱点。作为物理学家,就对人类知识和科学发展的贡献深度和广度而言,自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之后,他的贡献尚无人堪比。他带给我们对时间和空间性质的新洞察,并阐释光速是世间传播速度最快的物质,并预言,时间旅行不论从数学角度、物理学角度,还是情感角度来看都是可能的。他竭尽所能为世界和平奔走呼号,即使有时他的政治见解略显天真,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仍然是“伟大”的代名词和榜样。

为什么爱因斯坦能引起我们如此之多之大的兴趣?是什么让他在历经1905年“奇迹之年”、构建出划时代的相对论理论之后,近百年来一直在科学领域独领风骚?

毫无疑问,他的天才在其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不可或缺;毕竟,是他慧眼独具,从别人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物理现象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造就爱因斯坦如此伟大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他那著名的天才大脑和过人的观察能力,也与其所具有的个人特质密切相关:他超凡的魅力和感召力,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他谦虚谨慎,深具睿智的幽默感;他临危不惧、直言不讳的勇气;他对孩子、音乐和小动物的热爱,以及在逆境中始终不变的达观、豁达。人们还总津津乐道他的一些著名的招牌式特征,比如,喜欢俏皮地眨眼睛,闻名于世的爆炸式浓密白发,他讨厌穿袜子而中意光脚穿皮鞋,对圆筒冰淇淋的特殊爱好等。

尽管在科学和人文领域是那么伟大,但并不意味着爱因斯坦在任何方面都完美无缺,至少他不能算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他的幽默感有时显得太过尖酸刻薄,让人很难接受。不过,他这些缺点并不能抹煞其对世界进步的杰出贡献,只是更加强调了他作为人而不是神的一面。所有这些性格特点、长处短处的综合便是本色的爱因斯坦,不足之处,无损于他成为拥有非凡智慧、超凡魅力和思维深度的伟人。

一个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或数学家,必须具备一定的天赋。诚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要揭开大自然的秘密,必须对世界保持好奇心。爱因斯坦对科学研究十分投入,经常视金钱、珍宝、名誉、物质享受等为粪土,因而被一些人视为行为怪诞之人。然而,细细思量,他的行为其实并非那么不可思议:许多才华横溢的人都对他们的天赋所指向的领域十分着迷,不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体育领域,或是在其业余爱好中。爱因斯坦的前半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压倒了一切,远甚于其后半生。他最伟大的成就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前的前半生里完成的。晚年的爱因斯坦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宣传自己的政治、社会和教育理念上,成为了一名人道主义与和平斗士。

在本书中,我们将奉献给广大读者爱因斯坦从出生到去世的一生历程,并记录他在欧洲和美国两个大陆生活时,发生在他身上的快乐和不幸的事件。第四章、第七章和第十二章解释了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和他的理论。其他章节则涵盖了爱因斯坦动荡而有趣的一生中所经历的其他重要事件。我们展示给读者的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位热切关注人类福祉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的人道主义者。他对各行各业、木同种族和年龄的人们都保持真诚的尊敬,总是竭尽所能为别人排忧解难。最重要的是,他声称,人们有义务为所处社区和社会竭尽所能做出贡献。

艾尔伯特·爱因斯坦完成他划时代的相对论后不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时,他完全可以凭此卓越成就马放南山,过上安逸的生活。但他并未松懈,而是坚持艰苦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地探索着科学的奥秘。

我们对本书成书过程中,给予各种帮助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爱丽丝·克拉普莱斯感谢一位英国朋友,他看了全书的初稿并仔细校对了全书;本书另外一位作者特拉沃·利普斯康姆屡次试图告诉爱丽丝如何写作和标点,但她在文中坚持了自己的写作格式。我们两人都十分感激格林伍德出版社的老朋友、编辑科尔文·道尔宁,他给我们这个机会来写作本书。我们还要感谢其他同事、朋友和家人,他们对本书的关心鞭策着我们坚持不懈地写作,最终及时地为读者奉献出本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