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印象心理学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日)田中知惠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讲解介绍社会心理学知识的通俗读物,书中依据社会心理学原理,结合诸多案例,着重分析与“印象”相关的心理结构问题,意在引导人们克服印象形成过程中因偏见、先入为主、主观预设、惯性思维等导致的认知扭曲与偏差,经过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多方考察、深思,摆脱印象形成过程中的误区,最终获得关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形成正确的判断。
作者简介
田中知惠,日本明治学院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哲学系、心理学系。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认知,主要著作有《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消费者与公司之间更好的关系》《社会心理学:从过去到未来》《社会与情感》《消费者心理学》。
目录
第一编 人们是这样做出判断的
第一章 人们在做判断过程中的“认知结构”
什么是“对人的印象”
印象是怎么形成的
人们在处理信息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式”
人们在做判断时的“直觉”与“熟虑”
持有印象时的“自动思维过程”与“主动思维过程”——功能的模式
行动时的“系统1”和“系统2”——程序的模式
人们的认知只通过“自动思维过程”,能否顺利地运作下去
第二章 一种被称为“偏差”的惯性思维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偏差”
“惯性思维”会给人们的判断带来哪些影响
第二编 对“别人”的印象是怎样形成的
第三章 你能“看懂别人”吗
对人的认知容易受“确认偏差”的影响
希望能发现什么呢——“探索信息”的阶段
容易在哪方面形成记忆呢——“记忆符号化”的阶段
回忆什么呢——“探索记忆”的阶段
解读出了什么——“解释”的阶段
能预见到什么呢——“预测”的阶段
第四章 你能读懂“别人的情绪”吗
人们是怎样“推断”别人心理状态的
那个人应该是那样想的——推测时的“外行理论策略”
那个人应该也是这样认为的——进行推测时的“模拟方略”
区别运用“理论方略”与“模拟方略”
认为自己“明白了”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 你为什么“喜欢那个人”呢
当对人抱有好感时的“惯性思维”
喜欢长得好看的人——外在的魅力
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想法的类似性
喜欢经常能遇到的人——熟知性
第六章 你是如何谈论“别人的事情”的
跟他人分享对“别人”的印象时会怎样
迎合现场的气氛——协调听众
自己也开始这样觉得——相信自己说过的话
为什么我们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分享你对别人的印象
“预期行为”的说明会给听者带来什么——语言预期偏差的影响
第三编 “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是如何形成的
第七章 你是如何看“自己”的呢
“对自己的认知”你有多少
“自我图式”的作用
你想怎么看“自己”
和“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
第八章 你想让别人如何看你呢
别人是如何认为你的——“自我表露”的理由
在受到否定评价时更倾向于“期望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的两个方式
“自我表露”会如何影响自己
第九章 “别人是如何想你”的呢
我们引人注目吗——聚光灯效应
真的会像你预期的那样吗——透明度错觉
我会被选上吗——自我目标偏差
第十章 你“所了解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吗
如果脑海中浮现出“重要的他人”的话,会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内省”的界限
如何用“自我总结”探寻那个难以发现的自己
第四编 “团体”的印象是如何打造的
第十一章 你如何看“那些人”
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
“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刻板印象”的形成
“刻板印象”难以改变、难以消除——“刻板印象”的维持
第十二章 你是如何与同伴谈论“别人的事情”的呢
其他人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刻板印象”的共享
“信念”是如何被共有的
第五编 “那个印象”真的可以吗
第十三章 偏见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固有“印象”的呢
“惯性思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因“惯性思维”出现的问题,或许是有益的
第十四章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惯性思维”呢
为什么说了解“惯性思维”很重要
“惯性思维”到底会带来多大的问题
“偏差”没有对错之分
结语
序言
如果这本书有缘出现
在你手中,那么你是由于
什么原因选择读这本书的
呢?笔者列举了以下七个
原因,哪一项是你的选择
呢?
1.觉得自己是个不具
备“识别他人”能力的人,
想通过阅读此书弄清产生
这种想法的原因。
2.自信自己是个具备“
识别他人”能力的人,想
通过阅读此书确认书中所
描述的种种情形不适用自
己。
3.就连自己都无法确
定“自我的印象”,想通过
阅读此书弄清原因所在。
4.有时,尽管对自己
所做的事情有乐观的预期
,但结果却是失败,想通
过阅读此书弄清原因所在

5.总是觉得自己的团
队比对方的团队优秀,想
通过阅读此书了解对方是
否也是这么想的。
6.无论如何都无法对“
对方的团队”产生好感,
想通过阅读此书弄清原因

7.想通过阅读此书,
了解如何从心理结构的角
度来描述对于他人、自己
及团队的印象。
以上的选项中有与你
想法相近的选项吗?(希
望能够有)
以上选项都与人们的“
心理活动”相关。尤其是
关系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身边的人、自己、自己所
在的团队和对方,以及为
什么要如此看待他们……
这样一些问题。
要是将此书的内容拿
到社会心理学的课堂上,
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的话,
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本书
大概只是为了解释上述选
项7而写的吧。可是,如
果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我
们就会发现,其他各选项
也都是囊括其中的。
本书所要探讨的是,
我们在与别人打交道的过
程中所经历的那些“为什
么”“怎么样”之类的常见
问题。
本书由五个部分构成
。各部分都是以成熟的社
会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来
分析与“印象”相关的心理
结构问题。
第一编介绍的是,“印
象形成的过程”中所出现
的“认知扭曲”现象。人们
脑海中所接收到的信息,
在形成某些“印象”的过程
中,会出现“直接作用形
成的判断”和“深思熟虑形
成的判断”这两个过程。
我们只有在了解这一点的
基础上,才能进行各具体
问题的分析。
本书各个章节中所讨
论的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
。比如说,“如何给对方
留下印象”与“如何评价自
己”这样的内容是不可能
完全分开思考的。当然,
遇上这类问题,作者会在
相应的章节中进行解说。
在最后的第五编中,
作者采用了依据“认知扭
曲”更有可能获取正确判
断的例子,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了它的意义。
但愿此书能够成为你
重新审视自我、身边的人
、你的团队以及对方团队
的契机。
导语
了解“印象”的运转机制,突破认知局限,重新认识自己、他人和世界!
职场、家庭、谈判、约会……别人是如何看待你的?你对他人的判断是否准确?
本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有助于人们提高认知水平,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理性,减少误判,少走弯路。
后记
在学习社会心理学之
前,一直都认为自己“对
别人的事情也好,对自己
的事情也好,都是很清楚
的”,但是现在我却不那
么认为。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
,知道了形成印象时的“
惯性思维”,也知道了可
以修正因为“惯性”得出的
判断。因此虽然想说真正
“变得有一些明白了”,但
是果然还是觉得并不是那
么明白。
只是明白了,我们为
什么会认为那些自己、别
人以及别的社会范畴的成
员的言行举止是好的或者
是不好的。对于那些之前
没有仔细考虑过的人,对
他们的看法也可能发生改
变(虽然不总是)。
本书涉及对“社会的认
知”,尤其是对“人的认知
”的领域。要学习这些内
容,其实有很多好的教科
书。给著者指导的老师们
也出了很多相关专著。因
此,我以这个题目来写书
,那些老师们会怎么想我
呢(恐怕这也和第九章所
说的“聚光灯效应”相关吧
)?
既然有这样的担心,
那为什么还要去写这本书
呢?有两个理由。
其中之一是,这本书
是面向商务人员的。社会
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来
写这样的书是不多见的,
也只有我因为又在公司工
作过,才能为读者奉上一
些更容易理解的案例。
另一个理由是,自己
在学习社会心理学时总结
的经验,也想分享给手持
本书的读者们。对于那些
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认真
去考虑过的人,因为通过
这本书而使你对他们的看
法发生了一点点的改变的
话,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另一方面,本书在说
明心理结构时一再用上司
和部下的交流为例。这些
例子,读者也许会认为是
著者的亲身经历。绝对不
是。
很幸运的是,到目前
为止,著者的上司们为人
都特别好。在出版社工作
时的上司,同时也是深造
时的导师田村光二先生接
纳著者读研究生,并一直
给予耐心指导。同时我也
认为正是因为得到了老板
的照顾,我才能有这样的
机会。
……
从日本实业出版社的
川上聪先生通过大学宣传
的咨询窗口和我取得联系
的那天开始到今天,通过
川上聪先生的帮助,我终
于把心中的想法变成了有
形的实物。
上述的各位以及本书
的读者们,请允许著者在
这里表示由衷的感谢。
田中知惠
2021年10月
精彩页
第一章 人们在做判断过程中的的“认知结构”
什么是“对人的印象”
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便于诸位理解,就让我们来读一个故事吧——
某天夜里,某个企业的董事长办公室。
——董事长在想:今天的工作虽然结束了,可还有件重要的事情没做。那就是要向一直协助自己工作的秘书求婚,让秘书从现在起就成为自己的婚恋对象。
秘书既年轻又温柔,还特别聪明伶俐。想必跟秘书结婚之后,家庭生活方面也会多个好帮手。自从公司成立以来,自己已经在IT行业打拼了20年。在十分严峻的竞争环境下,把公司的规模越做越大,业绩也很不错。如今,公司的运营稳健,各项事务都已经步入正轨。要是再把个人的婚恋问题解决了,不就是锦上添花了吗?虽说今天时间晚了些,但秘书的电话想必还能打通吧。当然,当面求婚是最好的,可自己不是太忙了嘛,没办法啊。
——太棒了!秘书答应了自己的求婚,真是令人开心!秘书说,结婚后,肯定会以家庭为重,但并不想放弃公司的这份工作。所以,还得在别的部门给秘书安排一个工作岗位。就本人的想法而言,必须举办个婚礼仪式,招待一下那些有生意往来的客户朋友。
那么,明天得赶紧与公司经常联系的酒店销售经理商谈一下。婚纱和礼服怎么选呢?
故事讲到这里,我要提一个问题,那就是董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秘书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并没有标准答案。在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也许您对董事长和秘书的印象就在发生着变化。当然,要是没有发生变化也没啥。譬如,您可以想象,董事长以及他的伴侣——秘书,在结婚仪式上也可能穿结婚礼服和婚纱……对于他们俩,您尽可以做出种种假设,甚至都有可能把董事长想象成女性,而把秘书想象成男性。
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人们一般不会认为董事长是女性。可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企业里却活跃着众多的女性领导,担任董事长职务的也不乏其人。这些情况,媒体的屡屡报道也可以做证。那么,在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就会出现“董事长一定是男性”的印象呢?
那是因为人们在判断事物时,大多遵循着一个所谓的“认知结构”(关于“认知结构”这个概念,笔者稍后将会做详细阐述)。在“认知结构”的框框下做判断,人们就容易把自己引入某个固定的方向,最终陷入“自以为是”“武断”的境地。以上那个故事中,人们想当然地把董事长想象成男性,而把秘书想象成女性,就是这个“认知结构”在作祟吧。印象是怎么形成的
就像前面的故事所叙,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董事长就该是男性。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所遇见的人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印象”。试想一下,我们的这些“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对所遇见的人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呢?
事实上,在第一次见到这些人物时,某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信息,会给人们的判断提供众多的线索。
例如,与A君相识时,从他从事的职业以及居住的地区这些信息中,就能判断出A君的生活比较富裕。有了这样的初步印象之后,你就会发现他所用的物品都是奢侈品,自然而然地感到他的谈吐也很优雅。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