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图像文化史(铜镜图像卷) |
分类 | |
作者 | 武利华//武耕 |
出版社 | 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华图像文化史·铜镜卷》不同于美术史研究,也不是一般意义的艺术史,它汇集了从新石器晚期到清末300余幅有典型意义的图像资料,调动了考古学、美术学、文献学、宗教学、图像学、符号学、传播学多种的研究方法,从多视角、全方位对铜镜图像作出立体的解读。特别是从图像的生产场域、构成场域、社会场域的三个维度展开,每个场域中都含有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社会性形态,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由于铜镜图像构成的复杂性,在本书中,针对每个年代铜镜图像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其目的就是:意义不但需要从信息中获得,更需要从文化中理解。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诡谲神秘的早期铜镜图像 第一节 风从草原来——中国早期铜镜 一、世界文明古国的早期铜镜 二、中国境内早期的铜镜 第二节 早期铜镜的图像学意义 一、早期铜镜的用途及宗教含义 二、太阳神的崇拜 第三节 早期铜镜的传播场域 一、考古学数据的分析 二、早期铜镜发现的区域空间 三、早期铜镜图像的传播 小结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镜图像 第一节 春秋铜镜 一、虢国墓地的铜镜 二、秦景公一号大墓的铜镜 三、淳化县出土的龙虎纹镜 四、春秋时期的“晋式”铜镜 五、春秋时期中国北方的铜镜 六、春秋时期的带柄铜镜 第二节 精细繁缛的战国铜镜 一、丰富多彩的图像内容 二、绚丽多姿的表现手法 第三节 春秋战国铜镜的图像学意义 一、春秋铜镜图像志的来源 二、虢国墓地铜镜的图像意义 三、“山”字纹镜的图像意义 四、龙凤纹镜的图像意义 小结 第三章 两汉时期的铜镜图像 第一节 汉代铜镜的总体概貌 一、汉代铜镜的类型 二、汉代铜镜的分期 三、汉代铜镜的区域特征 第二节 汉代铜镜图像的意义 一、日光镜——日神崇拜的复苏 二、星云纹镜——天空中的星象 三、草叶纹镜——五谷丰登的象征 四、博局镜——宇宙天地的象征 五、四神镜——“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六、西王母画像镜 七、神仙画像镜 八、高媒神镜 九、人物故事画像镜 第三节 汉代铜镜中的镜铭 一、汉代铭文镜的艺术性 二、汉代铭文镜的文学性 三、汉代铭文镜的思想性 四、铜镜中的榜题 小结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镜图像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铜镜的总体概貌 一、魏晋南北朝铜镜的类型 二、魏晋南北朝铜镜的分期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的区域特征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铜镜的图像文化 一、佛像装饰镜 二、道教图像装饰镜 三、儒教图像装饰镜 四、生肖装饰镜 第三节 铜镜的传播——日本的中国铜镜 一、日本的三角缘神兽镜 二、中国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小结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铜镜图像 第一节 隋唐五代铜镜的总体概貌 一、隋唐铜镜的类型 二、隋唐五代铜镜的分期 三、唐代的铸镜中心 第二节 唐代铜镜的图像学解读 一、气韵生动的人物故事镜 二、“千秋节”与千秋镜 三、异城色彩的海兽葡萄镜 四、玄镜幽鉴——道教的铜镜 五、佛法为镜——佛教内容的铜镜 第三节 诗与画——唐镜图像的文学性 一、诗中有镜 二、镜中有诗 三、构思奇妙的图形诗镜 小结 第六章 两宋辽金时期的铜镜图像 第一节 两宋辽金时期铜镜的总体概貌 一、宋代铜镜的类型 二、宋代铜镜的考古学分期 三、宋代铜镜的著名作坊 第二节 别具风韵的辽金铜镜 一、辽代铜镜 二、金代铜镜 第三节 两宋辽金铜镜的图像学解读 一、生活场景的图像 二、源于话本小说的故事镜 三、道教内容图像 四、金石学影响下的宋金铜镜 小结 第七章 元明清时期的铜镜图像 第一节 元代铜镜 一、元代铜镜的总体概貌 二、元代铜镜的图像学解读 第二节 明代铜镜 一、明代铜镜的总体概貌 二、明代铜镜的吉祥文化 第三节 清代的铜镜 一、清代铜镜概貌 二、清代的宫廷铜镜 三、《乾隆五鉴》与清宫的铜镜 小结 第八章 铜镜图像的场域研究 第一节 铜镜的生产场域 一、商品化的生产 二、铜镜的作坊和制造者 三、铜镜制作的技术模态 第二节 铜镜图像的构成场域 一、铜镜图像的布局与叙事结构 二、镜套、镜托、镜架——铜镜图像的场域内容 第三节 铜镜图像的传播场域 一、国际化的贸易 二、铜镜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三、朝鲜半岛的中国铜镜 四、铜镜的图谱传播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10余年前,我曾在北京 大学的一次演讲中,预言21 世纪将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伟 大时代。现在许多朋友都在 谈中国梦,我数十年来也一 直有个梦,就是中华文化复 兴的梦。有梦,代表人还有 理想;努力实践理想,人类 就会进步。而过去这些年, 国人日趋功利,无梦久矣, 这绝非一件好事。现在开始 ,为理想而努力,应该正是 时候。 中华文化传统浩瀚深邃 。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向 有左图右史的说法,诚如《 中华图像文化史》的主编韩 丛耀先生所言,人类记录历 史和表征世界的方式主要有 两种:一种是以语文(言语 、文字等)为主要载体的线 性、历时、逻辑的记述方式 ;另一种是以图像(图画、 图符、影像等)为主要载体 的面性、共时、感性的描绘 方式。看来,我们的古人早 就认识到了图史互诠,即感 性和理性相结合的重要性。 我倒更觉得往往当文字记载 衍生许多训诂歧义时,一幅 图像可能会使整个诠释更加 客观和直接。图文结合,比 较科学,应可定论。 语文记述方式在近5000 年来已经成为人类文化记述 的主流方式,而有着100万 年历史并保有大量文化资讯 的图像表征形态,却一直未 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科 学解读,图像形态与语文形 态的逻辑因果关系一直未得 到有效的研究。然而,中华 文化的独特性,恰恰在于其 书画同源的视觉“书写”文明 历史。这种视觉的、图像化 的历史传承和文明形态与欧 美等西方国家的表音文化体 系迥然不同,它是超越言语 化的视觉认知模式与逻辑, 构造了中华文化独特的文明 形态与智慧,并且从未中断 过。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 上最早兴起图像传播的国度 之一,由于左图右史的文化 传统,中国古代重视图像较 之文字毫不逊色。而研究中 华图像文化史,就可以还原 中华民族上万年的精神历程 、思维观念、生活形态,揭 示中华文化深厚的人文思想 、情感与精神。我过去一直 强调,研究中华民族的精神 史一定要包括图画,所以我 把自己研究中国绘画史的那 部论文集《圈领》,列入了 我的中国精掉史探究系列之 内。 韩丛耀先生是一位研究 视觉文化与文化传播的字者 ,也是一位执着的中华图像 史学研究的先锋。他长期从 事东西方图像历史研究,并 曾留学法国巴领第七大学专 攻图像学理论,还两次成为 中国摄彩金像奖获得者。他 很早就敏锐地认识到图像史 学对中华文化研究的量要性 ,并痛感学界因对图像史学 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文 化价值与思想价值的认识不 足,而可能遭成的史料旁置 、散落、湮灭的危机,因此 呼吁必须量视中华民族图像 文化的专门“抢救性”研究, 他的这份努力和贡献,其量 要性、意义和价值。是有目 共能的。 韩丛耀先生历时10余载 ,速集全国30多所高校、科 研院所的50多位圈像学研究 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图像学 视野下撰家的40余卷本《中 华图像文化史》,是百卷本 《中华图像文化史》的第一 期研究成果,《中华图像文 化史》分为断代史与类型史 两大类,分时段、分类型、 分专题地深入研究中华民族 自远古至1949年之前大中 华地区的图像及中华图像文 化的形成机制、文明形态与 文化意义,清逝地勾画与阐 释了中华民族图像表征的文 明主线。具中,断代史论述 了中华民族从远古至清代各 个朝代的经典圈像及图像文 明的社会形态;类型史通过 对各类图像形态的深入研究 ,制析图像在中华文明进程 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揭示 了中华图像文明的科学价值 、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艺 术价值以及图像与社会生活 的互动关系。 这部丛书是中国学者首 次全面、大规模地疏理中华 民族文化史中的各种图像, 通过对“中华图像”视觉印象 的认知,穿透性地理解各个 时代的复杂文化领域。他们 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 法,深入解制图像的多元价 值及其所产生的历史、社会 、政治背景,分析图像在传 播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方 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探 索建立中华民族视觉文明体 系和中华图像文化学的理论 方法。《中华图像文化史》 可谓是第一部具有全新理念 与系统脉络并自成体系的中 华民族的视觉文明通史,我 为此盛举深感高兴和颜舞。 世人必将因这个系列巨著而 能更深入地认识中华民族的 文化内涵。 《中华图像文化史》规 模宏大、方法新颖,研究精 深,对于保护、传承中华文 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抢救性” 研究的意义,毫不夸张地说 ,其意义是关键性的。该成 果从人类视觉文明的角度来 思考图像文化的重要价值, 而不仅是以往美术史、艺术 史所侧重的技术史、风格史 以及美学史问题。该丛书展 现了图像主体下的文化史研 究的重要意义,其中至少包 括两点,一是图像形态的主 体性;二是广义的文化范畴 ,这些都是传统图像研究缺 少的,谨此,其学术理论价 值、文化价值已经彰显。 此部丛书集基础性、原 创性、创新性、前瞻性于一 体,学术架构严谨,主题鲜 明,行文通俗易懂,在资料 整理、撰稿、论证等方面倾 注了大量心血。图像史研究 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和记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