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亚研究(理论基础与研究议题)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曾向红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区域国别研究浪潮的兴起,近年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获得了强劲且良好的发展动力。不过,中亚研究的学理化程度仍有待提高是学界的一个共识。本书的主要目标在于讨论有助于提高中亚研究学理化水平的若干理论路径和攸关中亚地区稳定的部分核心议题。其中,第一部分考察了三十年来中亚研究的基本状况,并基于此分析了可针对中亚地区开展学理研究的两条路径:比较区域研究的运用和中层概念的创新;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三个或许可衍生相关学术命题的涉中亚研究议题:“颜色革命”、地区治理、地区秩序。通过在研究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内”“外”互动的结合,本书希望能在倡导并促进国内的中亚学理研究上做出初步探索。
作者简介
曾向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兰州大学“萃英学者”。研究方向为区域国别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等。目前担任《国际展望》《兰州大学学报》了(社会科学版)、《中亚研究》编委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迄今主持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四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多篇。
目录
第一部分 中亚研究的理论探讨
第一章 中国中亚研究30年来进展评估
第一节 国内现有对中亚研究状况的评估及其问题
第二节 构建新的区域研究成果评估框架
第三节 中国中亚研究成果评估——以1996-2019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为中心
第四节 中亚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五节 结论
第二章 比较区域研究视域下的中亚研究
第一节 比较区域研究的类型及其异同
第二节 中亚研究中的区域内比较
第三节 中亚研究中的跨区域比较
第四节 中亚研究中的区域间比较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中亚研究中中层概念的创新
第一节 区域研究中中层概念创新的具体路径
第二节 中亚研究中层概念创新的基本状况
第三节 结论
第二部分 中亚研究议题之一:“颜色革命”
第四章 “颜色革命”衰退的路径与机制
第一节 “颜色革命”既有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第二节 研究假设、案例选择与数据分析
第三节 “颜色革命”衰退的路径分析
第四节 消解与阻遏:“颜色革命”衰退的机制探究
第五节 结论
第五章 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反对派的动员基础
第一节 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动员的独特性
第二节 反对派政治动员的基础——三种非正式政治力量
第三节 反对派利用三种非正式政治力量进行政治动员的过程
第四节 吉尔吉斯斯坦非正式政治力量动员的机制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颜色革命”中的路径依赖
第一节 研究背景:“颜色革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三次政权更迭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案例选择
第三节 理解“反复”:路径依赖机制中的关键节点与正反馈
第四节 关键节点: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对“颜色革命”的应对
第五节 正反馈:“政权-社会运动”互动模式的形成与固化
第六节 结论
第三部分 中亚研究议题之二:地区治理
第七章 作为研究议程的中亚地区治理
第一节 深入研究中亚地区治理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第二节 考察中亚地区治理变迁需要重点关注的四个维度
第三节 中亚地区治理变迁研究涉及的四个主要研究议题
第四节 结论
第八章 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第一节 2005年之前中亚地区治理中的规则治理
第二节 2005年之后中亚地区治理中的关系治理
第三节 中亚地区治理模式转变的动力与影响
第四节 中亚地区治理模式转变的影响
第五节 结论
第九章 外部行为体参与中亚地区治理的困境——以欧盟为例
第一节 欧盟在特定地区践行“规范性力量”身份成效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欧盟在中亚地区的民主推进计划与实践
第三节 欧盟民主推进计划面I临的第一重困境:规范绩效不佳
第四节 欧盟民主推进计划面临的第二重困境:规范竞争激烈
第五节 欧盟民主推进计划面临的第三重困境:规范共鸣不高
第六节 结论
第四部分 中亚研究议题之三:地区秩序
第十章 欧亚秩序的套娃模式
第一节 欧亚秩序的套娃模式:内涵及其组成
第二节 套娃秩序在欧亚地区的运作及分异
第三节 套娃秩序与高加索、东欧次区域的动荡——俄格冲突和乌克兰危机
第四节 套娃秩序与中亚次区域的大致稳定——“颜色革命”和“安集延事件”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一章 相互尊重与大国互动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第二节 俄罗斯在其“近邻”地区追求尊重与承认
第三节 蔑视与反抗:俄罗斯与欧盟在共同周边地区的互动模式
第四节 尊重与合作:俄罗斯与中国在共同周边地区的互动模式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二章 大国在中亚的互动模式
第一节 域外大国在中亚进行“无声的协调”
第二节 大国在中亚进行“无声的协调”的具体体现
第三节 大国在中亚开展“无声的协调”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结论
结语
后记
序言
1991年中亚五国(哈萨
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
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独立,自此开
启了艰难的国家转型之路。
由于中亚国家在历史上并未
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经验的缺乏和基础的薄弱
,难免让中亚各国的国家转
型进程历经艰难和曲折。不
过,中亚各国30年的转型进
程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
的,如五国有效地维护了各
自的国家主权、在转型过程
中避免了重大破坏性事件威
胁国家和社会稳定、通过开
展对外交往较好地融入了国
际社会、实现了各国经济社
会的稳步发展等。2021年
,中亚五国迎来独立30周年
,值此机会,我们有必要全
面回顾中亚各国转型的经验
教训,同时对国内中亚研究
的进展和未来方向进行总结
并作出反思。
(一)本书的研究背景
在中亚国家独立30周年
之际,回顾国内外(尤其是
国内)中亚研究状况并展望
其未来,同时就涉中亚研究
的一些重要议题尝试进行具
有一定意义的创新性研究之
所以必要,主要有以下三个
方面的理由:
首先,中亚五国在中国
外交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
中亚国家的近邻,中国不仅
密切关注中亚国家的转型过
程,而且通过发展与中亚国
家之间的友好合作,为中国
国家转型的顺利推进作出了
应有的贡献。事实上,由于
中亚国家涉及中国整体外交
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
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是舞台”中的四个要点
——美国和俄罗斯等大国积
极介入中亚事务、哈萨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
斯坦三国毗邻中国、中亚五
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中亚五
国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
克斯坦四国与中国同属上海
合作组织,故中亚地区在中
国外交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再加上2013年中国提出
了“一带一路”倡议,中亚地
区被明确视为首倡之地和倡
议必经之地。2020年中国
与中亚五国启动了中国加中
亚五国外长会晤机制,并于
2022年决定升级为中国加
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尽
管上海合作组织实现了两轮
扩员,但该组织始终将中亚
视为优先合作区域。诸如此
类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对
中亚地区的重视有增无减。
而自2021年8月30日美国撤
军阿富汗和2022年2月24日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西方
出于遏制俄罗斯和中国的需
要,进一步加大了对中亚地
区的关注和投入。在某种意
义上,中亚已成为美西方对
俄中进行双重遏制的前沿阵
地。从整个中国周边来看,
美国通过纠集其盟友,在很
大程度上已完成了从东北、
东面、东南、南面对中国的
“围堵”态势,而基于中俄面
向21世纪的全面战略协作伙
伴关系和中国同中亚五国全
部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
亚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
中国应对美国遏制的战略后
方。就此而言,了解中亚国
家三十年来推进国家建设的
成败得失和域外行为体参与
中亚事务的基本模式,对于
中国更好地发展与中亚国家
之间的关系、推进中国一中
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所启
发。
其次,借中亚国家独立
30周年的契机,我们也有必
要回顾和反思中亚研究的学
理基础及其发展方向。中亚
国家自1991年独立以来,
中国学术界即积极投身到中
亚问题的研究中来。在某种
程度上,中国当代的中亚研
究实现了与国外中亚研究的
同步。为把握和了解中亚国
家推进国家建设的进展,中
国的中亚研究者付出了艰巨
的努力,使国内中亚研究实
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取得
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人们
提供了丰富的中亚信息和知
识。不过,也需要承认,由
于中亚研究毕竟在区域国别
研究中属于较为边缘的研究
领域,国内涉及中亚研究的
成果数量和质量,相较于区
域国别研究中的热门研究领
域——美国研究、欧洲研究
、东南亚研究等——仍有广
阔的提升空间。其中尤其需
要注意的,是国内中亚研究
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度不高,
这导致其学理基础的问题尚
未得到有效的澄清。而推进
这一工作取得切实的进展,
是促进中亚研究融合区域国
别学学科建设之中并促进其
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重要前
提。据2021年年底国务院
学位委员会下发的《博士、
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
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
》,国家有意在交叉学科门
类下设置6个一级学科,其
中“区域国别学”赫然在列。
一旦正式获批,这将是
区域和国别研究在学科体制
化和规范化建设上迈出的一
大步,也将进一步激发学界
参与区域和国别研究的热情
。尽管中亚研究的推进和区
域国别学的构建并不能完全
等同,但在后者已成为一级
交叉学科的背景下,推动中
亚构建更为坚实的学理基础
、推进中亚研究与相关学科
实现更好的融合,在某种意
义上也有助于为区域国别学
的建设贡献力量。对此,中
亚研究者责无旁贷。这也是
繁荣中亚研究、提高其学科
地位的必由之路。这些工作
的推进,离不开学者们对中
亚研究的历程进行深入的回
顾和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
的谋划。
……
本书最后一部分,即本
书尝试研究的第三个具体议
题是中亚地区秩序的特点、
动力与模式,具体涵盖第十
章至第十二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4: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