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的故事,故事中既有资深的医生,也有年轻的实习生,他们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和患者、和身边的同事进行了各种沟通交流,本书所纳入的临床场景均是医学生初入临床实践的“刚需”。在医学场景和知识讲述的过程中,还采用了多媒体的形式呈现。除了知识的呈现外,本书还插入了人文知识和患方视角的描述,让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医术”,还培养“仁心”,实现从课本知识到实际病人”的认知鸿沟,帮助读者更好地进入临床医生的角色。 作者简介 陈罡,80后医生/作家/翻译,九三学社青年委员。现为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治医师,任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学人文》青年编委。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访问学习。2017年赴美国麻省总医院进行医学基础研究,平日热爱临床,喜欢科研,闲暇时喜欢做医学科普和写小说。 目录 胸闷 乏力、恶心、呕吐 发热、头痛、双手震颤 不明原因发热 憋气、胸痛 发热、咽痛 发热、咳嗽、咳痰 咳嗽、咳痰、痰中带血 吞咽困难 呕吐、腹痛 纳差、腹痛、神志异常 便中带血 便血、肛周疼痛 小儿发热、呕吐、腹泻 转移性右下腹痛 肝损伤 饮酒后上腹疼痛 头痛、四肢乏力 认识人体的历史 后记:不忘初心 序言 读了陈罡和孙轶飞完成 的书稿,我一时间思绪万千 。 陈罡进入北京协和医院 已有十余年,从住院医师到 总住院医师,再到主治医师 ,目前为肾脏病专科的副教 授。他在协和一路成长,亲 身体会了协和的教育理念和 实践。在这本书中,我可以 感受到协和的临床训练给他 留下的扎实印迹。 狠抓临床基本功,鼓励 在临床中摸爬滚打,强调把 患者看作一个整体,这是协 和诊断学教育的精髓。作为 肾内科医生,我以肾病为例 ,在协和的专科中工作,“ 肾脏”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 器官,它和其他组织、其他 脏器、其他科室的疾病,都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 地,协和的呼吸科、心内科 、消化科……从来都是和内 科学系其他科室有机联系在 一起的。 由此,从开始临床教学 的诊断学即有意识地训练整 体思维,在患者的疾病诊断 和鉴别诊断中至关重要。 “奥卡姆剃刀”,亦称“一 元论”,也是医学诊断学中 的重要思维。北京协和医院 的疑难重症疾病众多,住院 患者往往出现纷繁复杂的临 床表现。如何用“一个故事” 把患者身上的诸多表现串联 在一起,而不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也是协和医 院在诊断思维训练中强调的 重点。 现实中,即便在协和医 院多学科会诊的背景下,我 们遇到疑难病时,仍然不能 一眼看透疾病的本质,这或 许是疾病本身发展过程使然 ,或许是医学存在很多未知 性所致。由此,密切的随访 是临床工作中的另一个要点 。这本书中陈罡副教授有一 处新鲜的提法,他把时间作 为临床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变 量,提出了“对于疑难疾病 的诊断来说,有时候病理不 是金标准,随访才是”的观 点。 和患者站在一起,花时 间把疾病摸清楚,是临床医 学的魅力所在。 整体论、一元论、贴合 患者的观察以及耐心的随访 ,在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 致。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 绝不是大部头的理论阐述。 作者们在对着你讲故事,他 们就像在临床上比你高出几 届的师兄,把自己在临床上 遇到的精彩案例娓娓地说给 你听。书中采用对话的形式 ,于同类书中实属罕见,可 以说是创新的尝试,而在创 新中继承传统,也是协和诊 断学教育一直以来的追求。 我推荐这本书,还有一 个重要的原因。本书的另一 位作者孙轶飞副教授是外科 医生,也是医学教育工作者 ,有了这位长期从事医学史 和医学人文的教育工作者的 帮助,这本书中呈现出了医 学人文的光环。我们不仅可 以从故事中学到临床诊断学 知识,还可以了解疾病的历 史,在合上书本之际,更会 由衷地感叹医生的不简单。 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 ,致勇于攀登的医学生们, 致不平凡的医生们!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 主任 李雪梅 2022年6月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