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教师课程能力的重构 结构模型、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
分类
作者 王威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简介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课程目标、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课程能力需进行结构性重建。

《教师课程能力的重构:结构模型、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调查采用互补的混合设计,形成了反映教师课程能力的“项目筛选—探索性分析—验证结构—优化结构”完整链型结构数据,提出并验证了中小学教师课程能力的多维构思,并分析了教师个体特征对课程能力的影响。通过对中国教师专业发展数据库进行项目分析,提取了教师课程能力结构优化的十条策略,同时分析了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课程能力优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能力为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当代趋向/2

第二节 课程能力及相关概念的厘定/7

第三节 教师课程能力的历史考察/10

第二章 从系统论到后现代主义:教师课程能力观哲学基础的必要拓展/33

第一节 系统论作为教师课程能力观的哲学基础/34

第二节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教师课程能力观的对话/38

第三章 教师课程能力的内容结构/45

第一节 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视点/46

第二节 教师课程能力的构成要素/48

第三节 教师课程能力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57

第四章 教师课程能力结构模型验证/81

第一节 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原理/82

第二节 教师课程能力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84

第三节 教师课程能力的变构模型/107

第五章 教师课程能力结构的多层线性分析/117

第一节 教师基本情况分析/118

第二节 学校变量对教师课程能力结构的影响/120

第六章 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策略/173

第一节 教师课程能力发展途径的调查分析/174

第二节 教师课程能力结构优化的策略/202

结语/217

参考文献/219

附录 教师课程能力调查问卷/223

后记/226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能力为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当代趋向

一、教育现代化推动能力转换:教师面临的时代挑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从全球来看,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引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和传授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谋求更高质量、更加公平和更具个性的教育,中国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从教育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方法、知识观等方面进行了重新反思和建构,这必然要求对教师的课程能力也进行结构性重组。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学科结构运动”失败,民众普遍认为是学校中课程领域的问题导致了美国日益平庸,并将教育改革的失败归因于教师能力的缺失,因此教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广大民众越来越密切关注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否采取相应措施和有恰当表现。教师在面对教育变革和回应教育问责时,关键在于要勇于面对改革,提升专业能力,成为改革的驾驭者。

在学校,教师如何完善学校的支持与引导功能?教师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得学习内容更有活力?建构主义者认为,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向,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工具,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现今学校中实行的学习模式——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教授给每个学生相同的内容——提出了挑战。21世纪的时代变化要求“工厂模式”的学校教育必须变革,教育需要从内部对学校进行改革,“社会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不仅是生存、发展的条件,它还必然向学校提出需求,成为其变革重要的外动力”a。教育必须不断调适,才能适应外在环境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不断深化,教育变革的节奏不断加快,变革的程度相应地不断加深,教育体系的制度改革策略不断施行,有关的政策法规相继颁布,教师作为具体教育行为的实施者,对于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教育过程的核心。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职业能力直接决定了教育现代化能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为此,教师要超越传统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不断开发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我国一些中小学不仅缺乏科学的培养优秀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而且对于当前复杂的教育情境虽有感知但显得无所适从。一方面,教师坚守着传统的课堂实践;另一方面,全球化、信息技术、市场以涤荡一切之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发了教育领域的变革。这些变化正在重塑学校教育的本质,教师也要做出相应的转变。新时代要求教师具有因材施教、培养个性,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教师具有贯彻国家教育目标的能力,能将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

实践已经证明,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因此,新时代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按照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来选拔和培养合格的教师,补齐在职教师的能力短板,使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我们需要对教师在新时代的教育中具备的能力有更多的了解,进一步认识这些能力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科学的研究,构建教师课程能力的结构模型。只有如此,才能为教师专业培训提供指导性建议,帮助教师适应课程的变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能力为本:课程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教师课程能力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而是教育变革中的一个常解常新的命题。从教师素质的发展来看,课程能力不是对以往教学能力的否定与推翻,而是新的教育背景下的发展与改进。对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不是单纯地从“有”或“无”的角度进行论述,它的关注点是教育变革过程中不断反思与重建中的变化与重组。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随着教育改革实践阶段和新时期任务的转换,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今的学校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知识社会中教师的角色与地位、教师的专业素养等一系列问题。21世纪初启动的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以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强化了教育变革的整体意识,教师的课程能力结构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优化,这不是对以往能力的点状修补,也不是线性式地以新替旧,而是对应教育环境中重要的条件变化,重新识别教师胜任工作的关键能力要素,找出提升教育质量的要素结构,然后规划师资培养及培训的优先次序。

(一)教师课程能力根植于学校教育变革

1. 丰富和发展教师课程能力理论

教师课程能力理论研究应被置于学校变革的大背景中,从系统的视角探讨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课程实践相融合的能力。教师面临一个移动和变化着的目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极具挑战性。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的意图不在于用另一种自信来代替已有的深信不疑的信念,而是努力寻求一种更具尝试性的方法来探索存在和教育的复杂性b;也不在于对根深蒂固的观念或者陈旧的实践进行批判,而是要确定更加令人鼓舞的目标,探讨有关教师课程能力的新见解,考察它们为教育带来的发展空间。本书探索性地界定了教师课程能力的内涵,并且提出了教师课程能力是由课程文化创造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知识复合能力、课程省思与评价能力、技术整合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程理解与决策能力构成的能力整合系统,并初步建立了相应的结构理论模型。本书并未停留在抽象概念的探讨上,而是对课程能力进行了科学的验证分析,挖掘课程能力的二级要素变量及其相互关系,使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从抽象走向具体,拓展教师教育理论研究。

2. 研究教师课程能力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

19世纪下半叶的第二次教育革命将学徒制带入了公立学校,“工厂模式”的教学让少量教师可以向大量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和完成家庭作业来进行练习,通过考试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教育革命将教育从学校教育拓展到终身学习,随着教育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教师在课程设计、学科教学、课堂实施等层面应具备的胜任能力成为教育变革的前沿研究课题,也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研究的核心内容。国内学者对教师能力的研究虽方兴未艾,研究成果并不丰硕,对培养我国教师课程能力的实践指导力不足。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构建了基于实践的教师课程能力的理论模型,并以我国目前的学校转型性变革为背景,分析了教师课程能力的关键要素、基本结构和影响因素,为构建教师课程能力结构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提升教师课程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提供了理论指导。

3. 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系统论观点认为教师课程能力结构是自组织的整合系统,国家育人目标、教材、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科技信息技术等要素之间有序、高效的流动,促使教师不断涌现新的能力,由此构建出教师课程能力的新结构。新时代教师课程能力结构的构建可以促进社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实施教师教育振兴的行动计划,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优化,深入推进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助推产生教育治理新模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