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理治疗中的对话(对来访者说什么和如何说的艺术东方明见心理咨询系列图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保罗·L.瓦赫特尔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心理治疗实践中,言语是治疗的重要媒介。治疗师言语的内容、表达方式、语调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是一本独特的实用指南,它准确地展示了治疗师在促进治愈和改变的关键时刻应当说什么、如何说,以及什么样的提问和发表评论的方式是有利于合作探索和治疗性改变的。在本书中,作者基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整合了认知行为疗法、系统疗法和体验式疗法的特点,提出了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法,并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指导方针,展现了不同的言语在实现解释、改释、归因、自我表露等治疗技术方面的价值与优势。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治疗案例,详尽地展示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对话以及治疗师的困难和思考。这些对话与思考无论对初学心理治疗的心理治疗师还是对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都极具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适合心理治疗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保罗·L.瓦赫特尔
耶鲁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和城市学院临床心理学教授。
人文科学整合思维领域领军人物。
心理治疗整合探索协会联合创始人。
2010年,因精神分析方面的写作、教学和研究获得汉斯·H.斯特鲁普纪念奖。
目录
第1章 反思谈话治疗
关键信息和元信息
留意来访者对治疗师言语的体验
“治疗师噪声”
来自文献的贡献
治疗师的感受对治疗性改变的贡献
第一部分
理论和实证基础
第2章 心理治疗的持续发展
情感、接纳和体验
一种替代精神分析思想与实践模式的关系范式的产生
多样性、多元文化主义和社会语境中的自我:关注种族、民族和社会阶层
第3章 关注依恋
从物理分离和丧失到情感联系和情感同频的中断
依恋联结和潜在的需求让我们成为依恋对象需要我们成为的人
依恋和冲突
内部工作模型和认知人际图式
扩展依恋概念:成年期的依恋
把依恋看作一个正在进行的互动过程
第4章 循环心理动力学之一
固着还是发展
恶性循环
无意识过程和反语的核心
同谋的概念
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
第5章 循环心理动力学之二
治疗性改变中的放弃视角
修订后的焦虑理论的影响
旧模式的坚持
克服焦虑
第6章 循环心理动力学之三
领悟、矫正性情绪体验和咨访关系
移情、解释和程序性学习
解释和互动
移情和图式
来访者日常生活的改变:将治疗视为催化剂
措辞和更大的改变情境
第二部分
临床运用和原则
第7章 指责性言语和促进性言语
允许和制止
进一步审视治疗师言语的指责含义:丹尼尔·怀尔的贡献
意义维度和“无罪辩解”
入口短语:让别人知道你的意思
从头到尾通过问题来解释
第8章 探索,而非审问
温柔地询问的艺术
探索冲突
将保护性否认作为探索的媒介:暂时站在防御这一边
治疗工作中的外化
通过移情和移情认同进行探索
在会谈中探究来访者的行为
反问句
指责性询问
第9章 借助来访者的优势
借助变化:治疗是一个改变的过程
借助优势
留意正确方向上的小步骤
来访者的自我批判性
寻找感觉
留意积极的进展而不只是防御
第10章 给予肯定和促进改变
问题的辩证方法
冲突的重要性
治疗过程中的肯定和改变
当共情令人反感时
什么是支持性
第11章 归因和暗示
冲突:归因言语的关键
将不适应倾向视为残余物
把行为描述为暂时性的或过渡性的
帮助来访者获得领悟
归因言语的排序
指引来访者采取行动
暗示的挑战
第12章 改释、再定义和悖论
改释和理解其他人
治疗关系中的改释
悖论
第13章 治疗师的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的种类及其含义
个性化治疗
来访者的问题
与来访者分享自己的困境
对来访者经历的认可
治疗师也有冲突
第14章 解决来访者的困难
持之以恒的两面
重塑内部表征
在日常生活中促进行为的改变
鼓励尝试新行为
帮助来访者理解他对别人的影响及别人可能的反应
对做出格之事的恐惧
阻断恶性循环
对表面行为的关注会使治疗变得肤浅吗
对阻抗的最后说明
附言
第15章 与伴侣的治疗性对话
留意小事:留意积极方向上的变化和进展
阻抗和焦虑
与阻抗合作
对新的互动模式的担忧
促进真正的倾听
帮助伴侣改变争吵的质量
改变有关自我和他人的僵化概念
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
警告:借助优势法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序言
临床语用学的奥妙
赵旭东医学博士
同济大学心理学、医学
教授,精神科主任医师
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
事长
出版社邀请我为新书写
序,书名《心理治疗中的对
话》让我眼前一亮。我在迫
不及待地阅读时,发现了更
多的亮点。但愿这几段文字
不是产生误导的“剧透”,而
是读者间有助于增加阅读乐
趣的对话。
首先,本书生动地揭示
了,心理治疗中的对话非常
鲜活、丰富、具体,它是心
理学、医学与语言学紧密交
叉的学术领域,值得深入学
习。
心理治疗常被称为“谈话
疗法”,是通过言语的和非
言语的互动性人际影响开展
的过程。治疗师使用的语言
是引起治疗性变化的主要工
具。临床上的专业“话术”与
语用学(pragmatics)有关
。语用学研究语言符号的用
法和效果,是探讨如何使话
语在谈话对象中引起期望的
反应的学问,强调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和情境三者之
间的交互影响。三者如果不
协调,会产生无话可说、言
不由衷、对牛弹琴、南辕北
辙等语用学方面的困境;治
疗师达不到助人的目的,甚
至会引发“惊吓剂效应”之类
的副作用,或者导致治疗关
系破裂。
其次,作者保罗·L.瓦赫
特尔(Paul L.Wachtel)把
握了主要心理治疗流派的精
髓,进行了“元理论”“元技
术”意义上的有机整合。
关于怎么说话,不外乎
涉及以下几方面:(1)目
的——为什么说;(2)内
容——说什么;(3)方式
——怎么说;(4)时间—
—什么时候说、说几遍、说
多快、访谈进行多长时间、
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5
)空间——在什么地方说;
(6)人物——谁与谁说。
但心理治疗不是随意的
社交活动。治疗师与前来求
助的来访者或病人之间进行
的交谈是有目的的,是为了
改变来访者的不合意的内外
处境。为了达到治疗目标,
各个心理治疗流派都有相应
的理论用于定义、描述问题
,解释机制,设计治疗过程
、发展相应的解决办法。治
疗流派的理论取向影响我们
说话的内容和方式,没有理
论基础的谈话是无源之水,
治疗师无法做到有的放矢。
但是,心理治疗流派众多,
莫衷一是,这常常让初学者
一头雾水。
我欣喜地看到,作者的
基础训练是心理动力学治疗
,但他眼界开阔,心态宽容
,梳理了精神分析、认知行
为疗法、系统式疗法和体验
取向的疗法的精华,结合近
些年来对心理治疗一般作用
因素及共同机制方面的研究
成果,形成了更加有普适性
、包容性的理论,指导我们
更加有底气、有针对性地说
话。
再次,本书引人入胜,
指导读者由线性因果思维进
入循环因果思维,几大流派
居然可以在临床层面毫不违
和地协同发挥作用。
在具体的理论及操作层
面,几大心理治疗流派在历
史上争斗不休。经过作者的
整理、整合和升华,我们可
以看到,它们虽然各有短长
,甚至在某些方面相互对立
,但在更深的逻辑层面竟然
是互通的。我作为系统取向
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
,当然特别高兴能看到他用
了大量的系统治疗概念和临
床实例,将传统、经典的心
理动力学理念与接受了后现
代建构主义影响的系统治疗
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这在几
十年前我开始学习心理治疗
的时侯是不可想象的事。
他在书中屡屡提到格雷
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保罗·瓦茨拉维
克(Paul Watzlawick)等人
,这令我倍感亲切,甚至令
我对自己有时在对待其他流
派时的不恭态度感到有些惭
愧。
最后,这本书注重理论
联系实际,引导读者举一反
三。
作者有深厚的精神分析
功底,在接纳了其他流派的
长处以后,其理论更加有创
造性、灵活性、实用性。他
论述了一些常见而关键的情
境、语式、词汇在促进积极
的发展和变化、避免副作用
方面的操作要点。例如,他
结合策略疗法、叙事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的优势
,介绍了“移情一反移情”“
自我表露”“暗示”“改释”“悖
论一反悖论”“归因一归责”
在促进心理、行为改变方面
的实用技巧。还有一个有趣
的例子是,“入口短语”这个
具体的话题让我联想到汉语
的博大精深,治疗师如果能
利用好成语、俚语便可以引
发微妙的变化。
20多年前,我曾经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发表过
一篇题为《心理治疗的操作
性语言》的文章。与本书相
比,文章内容只是些肤浅的
经验之谈。不过,那时的一
些朦胧感悟与本书发生了很
好的联结和呼应,现在看来
也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在结
语里我写了“学会促进成长
的语言”,现抄录一部分作
为本序言的结尾:
“学习语言是心理治疗师
的终生任务。面对每个咨客
或患者时,我们都面临着发
展一套合适的语言的挑战,
并且须将新鲜的经验用编码
的形式存储起来。语言是人
类生命的本质形式。用语言
处理新经验,即是成长的一
种标志;助人的过程即是治
疗师成熟的过程;成熟的治
疗师用语言帮助求助者成长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