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困集(精)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吴其尧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知困集》的作者吴其尧教授是一名高校的英语教师,也是沪上文学翻译圈内知名的译者之一,虽然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翻译工作,但经常在报纸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可读性又强的散文札记,本书就是吴老师近年来关于英语学习和翻译研究的心得体会之集成,文字雅致简练,观点独到有趣,读者能在每篇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冷静客观的研究精神和熠熠生辉的思想足迹。
作者简介
吴其尧,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英美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英美文学博士,翻译过《魔种》、《垂死的肉身》等作品。
目录

第一辑 古诗文理解与英译
如果宇文所安能关注郭在贻
《西厢记》中“随喜”的英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破”字的理解与英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及英译
古诗词中“处”字的理解与英译
中国古代典籍中“士”的英译
古诗文中的“互文见义”及其英译
《论语》中的“教”与“诲”及其英译
“寤生”和“离骚”如何英译:读《管锥编》札记
同为“鲲鹏”,含意大不同
——关于范存忠《毛泽东诗词》英译稿的几封通信
第二辑 英语学习与教学
伦敦口音英语不是标准英语
《国王英语》(The King's English):我所得益的一本英文用法书
从英语俗语看英国的酒吧文化
英国人的“厕上阅读”
如何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媲美原作的《古屋杂忆》的翻译
示播列及其他
译名背后
英语学习中如何提升阅读水平
——浅谈精读课的教学
第三辑 书评
顾颉刚与《孙子兵法》英译本
1666年的那场伦敦大火
伊夫林的日记
传记中的乔伊斯
当不成小说家的诗人
——读菲利普·拉金的《应邀之作》
《最悖人道的谋杀》
——大卫·贝文顿一部重要的莎学著作
赫·乔·威尔斯、蔡氏姐弟和《世界史纲》
第四辑 杂忆与杂写
我的中学英语老师
回忆侯维瑞教授
关于王文显先生
陈寅恪先生的“三不讲”和“四不讲”
有趣的东阳方言
“可怜”一词有七义
“人间正道”和“雄关漫道”
后记
序言
吴其尧老师喜爱的作
家安德鲁·朗(Andrew
Lang)给他喜爱的书《钓
客清话》(The Compleat
Angler)写过一篇导读,开
场是:“写沃尔顿,真是
手执蜡烛照太阳。”前几
天吴老师发来新作《知困
集》书稿,让我写点随感
,我脑海里顿时闪过了这
一句。
二〇〇六年秋,我上
大一。上外英语学院举办
了一场本专业名师讲座,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吴老师
,第一次听他聊读书的乐
趣。当时对英美文学尚缺
乏基本常识,自然听得似
懂非懂,却依稀感到生命
里的某部分被击中了。第
二学期选修了他开设的西
方文论课,核心参考书是
张隆溪先生的《二十世纪
西方文论述评》。或许这
门课对大一新生来说颇有
难度,但吴老师的讲课切
中要领,推荐的书目又是
精心挑选过的,故而对课
前有所准备的学生来说,
压力恰到好处。大三选修
的美国文学史课更是让我
感受到了吴老师在讲台上
的魅力。说实话,我们当
年用的文学史教材一板一
眼,有点枯燥,吴老师却
从不拘泥于课本,加入了
许多自己平时读书积累的
素材,完全将这门课讲活
了。吴老师上课还有个特
点,很少像其他老师那样
用PPT,而是用一手漂亮
的板书告诉我们何谓
Transcendentalism,何
谓Gilded Age,何谓 Beat
Generation。上外好像从
来算不上读书氛围浓厚的
学校,美国文学史课又是
阶梯教室的大课,但印象
中教室里每次人都很多,
甚至还经常有研究生来旁
听。吴老师善于用约翰·
萨瑟兰(John Sutherland
)式的文坛趣事让课堂充
满生气,与此同时,他也
不忘在我们神游得太“豁
边”时稍稍帮我们稳一下
脚步,说固然“历史是一
个大掌故”,八卦可充谈
资,还是要踏踏实实读书
,文学史譬如树木的枝干
,文学经典好比树叶,好
比果子,只有多读作品才
能避免空洞与浮浅。
从吴老师那里,我们
知道了许多不一定很有名
却值得一读的作家和作品
,中国的,外国的,经典
的,当代的。我们知道了
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曾出
现过王佐良、杨周翰、周
珏良等一代英语大家。我
们知道了“大牛津”(OED
)不仅是一部词典,更是
一段传奇,是可以相伴一
生的挚友。我们知道了读
英译俄国文学要读康斯坦
斯·加内特(Constance
Garnett)的译本,知道
了缪斯女神只授予过两个
人博士学位,一个是约翰
生博士(Samuel
Johnson),一个是利维斯
博士(F.R.Leavis)。书
呆子气的人难免会有“余
生也晚”的情结,执拗地
觉得自己错过了文化昌盛
的黄金时代。其实一百年
前的人何尝没有这种感叹
。吴老师说,课堂和书本
上能学到的东西终归是浮
泛而有限的,更要紧的是
去图书馆多认识些“老先
生”,这样才能多少摆脱
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不
薄今人爱古人,收获会让
人终身受益。其实当年我
们已经开始面临英文系的
出路问题,是吴老师帮我
们建立信心,知道了念英
文系到底有什么意义。
《知困集》是吴其尧
老师多年读书、治学的心
得集成。四辑的题材、语
言和写法各有特点,字里
行间映出的却都是那个坠
入字网,和中英文打了半
辈子交道的赤诚学人。第
一辑名为“古诗文理解与
英译”,是他近年来学术
关注的重点。这些文章往
往从中国古典作品中的一
句话(如《论语》中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词(如《西厢记》
中的“随喜”),一个字(
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中的“破”)出发,
旁征博考,阐幽抉微。吴
老师提到的一些作品我也
读过,但很多时候就算碰
到不懂的地方,也会用那
句“不求甚解”作为偷懒和
逃避的借口,平时遣词造
句也多有随意之处,现在
想来,这对从事文字工作
的人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
习惯。读这些文章,是最
能让人仿佛再次置身大学
课堂之上的,于我是珍贵
的体验。
这一辑文章的信息量
很密,造成了一定的阅读
门槛,但吴老师写的绝不
是冰冷的学究之文,所有
的探寻与求索,出发点都
是对文字无法抛却的热爱
。《古诗词中“处”字的理
解和英译》是最好的例子
。文章先以三十年前的回
忆开篇,写他大学期间翘
翻译课去听中文系古典文
学课,记下了日本学者对
中国古诗词中“处”字用法
的论断,心中存疑,从此
读书格外留意,随后写到
他前几年购得中华书局《
诗词曲语辞辞典》,读到
王锳先生的序言,多年的
困惑终于冰释。一颗种子
埋在心里那么多年尚能发
芽,没有为琐事所磨耗,
没有为俗务所扼杀,一定
是细心浇灌的结果。而能
解决这样的问题,带给吴
老师的激动与满足是无与
伦比的:“我不知道王鍈
和日本学者谁发现在先,
也不知道他们互相是否有
所借鉴,不管怎样,他们
的研究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我读到此处,不禁拍案
叫绝,当时的兴奋程度,
不亚于天文学家发现了一
颗行星。”
吴老师常说,我们的
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
所以既要练语言,也要读
文学、懂文化,更何况对
语言的掌握本就建立在对
其背后更深层次东西的理
解之上。第二辑和第三辑
中的文章在在体现了他的
知行合一。比起第一辑中
严密的考证和详尽的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4: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