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第一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它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29辑现象学与心性思想)》收录了《王符及其知识论和认识论思想的现象学还原》《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论海德格尔和老子的本质差异性》等文章。 目录 现象学与心性思想 意识现象学的基本原理 “爱的秩序”与“心的逻辑” ——从奥古斯丁、帕斯卡尔到舍勒的“西方心学”疏论 王阳明龙场“性命”之悟的现象学探析 转依与还原 ——从唯识学看现象学的心性实践 从现象学“看”五重唯识“观” ——五重唯识观的现象学诠释 关于后得智理论的一些梳理 王符及其知识论和认识论思想的现象学还原 论海德格尔和老子的本质差异性 海德格尔对《道德经》的理解与接收 ——从德译本《道德经》的选用与考证出发 心象·动作·对话:书法经验的现象学描述 现象学访谈 现象学与中国哲学 ——张祥龙教授与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教师座谈会实录 现象学研究 气的现象学 ——从唯识与神经现象学的观点出发 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 论舍勒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关联 本硕博论坛 “感通”与超越:“感通”问题的现象学初探 不可还原、无法取消的超越论自我之维 ——内格尔的自我问题与胡塞尔的超越论自我 资料 2020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 编后记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征稿启事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