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执拗与偏颇,顽固与无奈,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有些可爱又可笑,强迫症戴着一张似乎总也抓不住的淘气小孩的面具,私底下却成为屡屡和自我天性解放作斗争的堂吉诃德。但只要肯于坦然面对和治疗,它就不会是一座永远无法攻克的堡垒。
本书能在让慌乱中的你,不再被情绪强迫,不再给自己加戏,而是镇定、愉悦地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当你阅读本书时,也请你一定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进行,没必要落入“需要全部读到”的强迫症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出强迫症(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法)弗兰克·拉马涅尔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许多执拗与偏颇,顽固与无奈,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有些可爱又可笑,强迫症戴着一张似乎总也抓不住的淘气小孩的面具,私底下却成为屡屡和自我天性解放作斗争的堂吉诃德。但只要肯于坦然面对和治疗,它就不会是一座永远无法攻克的堡垒。 本书能在让慌乱中的你,不再被情绪强迫,不再给自己加戏,而是镇定、愉悦地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当你阅读本书时,也请你一定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进行,没必要落入“需要全部读到”的强迫症里! 作者简介 弗兰克·拉马涅尔(Franck Lamagnère),法国强迫障碍领域知名专家、精神科医生,著有《走出强迫症》(Toc Ou Pas Toc?)、《怪癖、恐惧与执念》(Manies, peurs et idées fixes)等作品。他以丰富的医学著作与个人经验为依据,阐述了关于强迫障碍领域的诸多案例,并提供了诸多生动而又不失科学严谨性的治疗方向,特别是在认知行为疗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目录 第一部分 描述强迫症的小百科全书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宗教、道德、迷信主题 第三章 污染与纯洁主题 第四章 精确、秩序、对称及完美主题 第五章 对于潜在危险和灾难的保护主题 第六章 其他主题:无法归类的强迫症 第二部分 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疾病 第七章 强迫症之源 第八章 究竟是不是强迫症:如何辨别? 第九章 关于强迫症的侵入感受或感觉 第十章 关于强迫性怀疑 第三部分 打败强迫症 第十一章 强迫症的认知行为疗法:正与误 第十二章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 第十三章 抗强迫药物与认知行为疗法间的关系 第十四章 通过相反习惯方法来治疗拔毛癖 第十五章 顽固型强迫症 第十六章 关于强迫症,你向自己提出的问题 第十七章 关于强迫症的几个奇异故事 结论 致谢 序言 强迫障碍涉及很大一部 分人(约50人中就有一名强 迫障碍患者)。因此,要么 是你患上了这一疾病,要么 是你认识的人备受其折磨。 这一障碍往往是隐藏的 、潜在的,被患者错误地看 作有罪又令人羞耻的秘密。 如果说这一认知源自障碍本 身,那么不了解,乃至忽视 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这一 认知。所幸的是,情况正在 发生改变。朱迪茜·瑞坡坡 特(Judith Rappaport)的 著作《不能停止洗手的男孩 》(The Boy Who Couldn’t Stop Washing)被译成法 文,再加上我于1994年出 版的第一本关于强迫症的书 《怪癖、恐惧与执念》 (Manies, peurs et idées fixes),以及后来陆续出版 的其他书,都对这一疾病起 到了重要宣传作用,并使更 多人认识了它。从此之后, 很多文章、广播或电视节目 也常常谈到强迫症。在这一 方面,记者做了大量有用的 工作:很多现已治愈的病人 是在某期节目里发现自己生 病的;他们也借此得知了这 类疾病需要治疗,且得到了 疗效甚好的救治。 这本关于强迫症的新书 ,揭示了该疾病不为人知的 状态,阐述有效的治疗方法 ,帮助病人走出孤立无援的 境地。病人会发现,他们所 经历的纠缠不休且不自主的 精神现象(念头、精神画面 、冲动、恐惧、反复忧虑) ,他们被囚禁其中的那个强 迫的世界(重复某些动作、 触摸、通过好的念头打消坏 的、检查、知晓、说话、忏 悔、回忆、反复阅读、重写 字母、清洗、消毒、数数、 整理、排列、扔东西、存东 西……)有一个名字:强迫 障碍,这是一种可以被治愈 的障碍,他们并不是唯一的 患者。 患上此病的人,错误地 担心那些缠绕他们的念头、 画面或令人不快的恐惧揭示 了某些与他们相关的事,如 无意识状态或是他们的真实 本性。然而事实上,他们会 有这些念头、画面、恐惧仅 仅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出现了 可逆性的机能障碍,这与“ 强迫症软件”有关,而这往 往是他们从基因上遗传来的 。 精神病专家斯坦利?拉赫 曼(Stanley Rachman)曾 清楚地解释过,并不是病人 脑海里不自主出现的侵入念 头带来了如此多的问题,而 是错误的解读、诠释造成了 这一后果:“我疯了”“我是 坏人”“我是个危险的人”— 在英文中简称为“疯坏险”( MBD),即疯了、坏蛋或危 险。有一位女病人就被这样 一种感觉萦绕着,她觉得她 会砍自己深爱的配偶一刀, 她认为自己疯了,自己是坏 人或危险的人;另一位女病 人则被亵渎宗教的画面、与 性相关的画面或对上帝不自 主的侮辱所纠缠:她看到自 己很坏,身体里住着魔鬼, 她需要忏悔;还有一位女病 人感觉自己必须要做出些举 动来避免噩运:她认为自己 疯了。 这并没有什么关系,他 们出现的这些念想、画面、 冲动、侮辱和必须要做的事 绝对不意味着这和经历这些 的人的“真实本性”相关,患 者只是单纯患上了强迫症。 得知这一点,是一种很大的 宽慰。得知自己并不该对这 些不自主的精神现象负责, 是一种解脱。病人就该像看 待信号不良的电视屏幕上出 现的干扰那般去看待这些精 神现象。他不会再认为出现 干扰是自己的责任。事实上 ,这些侵入念头也不是他的 责任。 为数众多的精神病科医 生和心理医生很长时间以来 都错误地将他们的工作重心 放到了对这些侵入念头的“ 解读”上。针对这些强迫症 的精神现象,能够在“无意 识”中寻得些许原因的思路 将病人引向了错误的方向。 因为这或多或少会让人理解 为这些不自主现象的内容与 个人的“真实本性”相关,所 以需要“解读”。最近的研究 表明,这一态度不仅不合适 ,有时甚至是有害的。相反 ,对于病人来说,得知所有 他们并不想要的、不自主的 念头不过是一种机能障碍的 结果,这是何等的解脱。诚 然,这些念头来自他们的大 脑,但它们并不是病人自己 的念头—有人说这些念头是 异我的,即与本人的思维系 统相悖。为了阐明在强迫症 治疗中,去解读、分析、寻 找侵入念头的意义这一态度 多么有害,以至于有可能将 病人置于完全的慌乱中,我 在这里要讲述我一位患者的 案例。 那是一位宪兵,军衔较 高,在他做完腰椎间盘突出 的外科手术后不久,头脑中 开始被他正在掐住自己孩子 的画面所缠绕,“勒死人者” 这个词占据了他的思维。尽 管军人通常倾向于不重视这 些精神现象,而更偏向于试 图“自己走出来”,但他在忍 受了几周或者几个月的“强 迫”苦难之后,还是决定去 看心理医生。 这位医生没有说话,示 意他坐下。宪兵开始讲述自 己遇到了什么,并且他不理 解这些现象—这是正常的, 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需要理 解的。心理医生中立的、令 人困惑的倾听促使我们这位 宪兵去领会自己的无意识状 态,进而对自己身上发生的 事进行了猜想。“如果我有 这样的想法,应该是因为我 不爱我的孩子们。”他继续 着,而我们这位心理医生也 继续保持缄默。很不幸,医 生的中立使他丢掉了他经典 的仁慈个性。可怜的病人认 为他自己“完全猜对了”(沉 默即同意),便立刻消沉 导语 1.强迫症所涉及的人群甚广,但我们对其所知甚少。本书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这种“普遍却隐秘”的病症。 2.强迫症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障碍,我们需要识别并卸载 大脑中的“强迫症软件”。 3.基于30年治疗强迫症患者的经验,作者在书中揭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病人走出孤立无援的境地。 4.面对它,了解它,学着自我治疗,每一个饱受折磨的人都能迈向自由的生活。 精彩页 若想列出和描述所有的强迫症,难免显得狂妄自大,然而我们还是可以尝试努力去靠近这一目标。强迫症总是既相似又不同。总是相似,是因为强迫症总是被定义为一些强迫思维1和/或强迫行为2;总是不同,是因为每一个病患都表现出个体特有的细微差异,就如同同一画家的画也不尽相同。那么,努力去接近目标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所有定义,它们决定了诊断、对现象的理解和认知行为疗法的采用。在这些定义中,每一个词语都具有意义。 ·强迫思维是指一些想法、脑海中的一些画面,以及非自主且令人困扰的一些冲动,这些冲动会导致不适的情绪状态,这种不适被美国人称为不安(discomfort),能够偶尔促使强迫行为发生。 ·强迫行为是一些精神上或行动上的自主行为,但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特点,即做出这些行为是为了自我感觉更好一些,为了缓解不适或者是为了避免一个灾难。 说回强迫思维,强迫思维应是非自愿且令自己不快的。例如,当一位画作收藏家每天都花五个小时来思考他希望在下一次拍卖会上收入囊中的作品,这就不属于强迫症范畴的强迫思维。他是带着喜悦去预计,他本人与这一念想是一致的。同样地,对于一个恋童癖患者来说,他整天都幻想着那个他要在放学时去强奸的小男孩,即使会被公众说为“性偏执狂”,但这也不是强迫症意义下的强迫思维。相反,若某人并非恋童癖患者,但却不停地被非自主的恋童画面萦绕,或有某类可怕的想法,如认为自己会在非情愿的情况下,出于某种冲动,做出恋童的行为,那么此人正在忍受强迫思维的折磨。 强迫症的强迫思维可以有着不同的表现:例如想象眼球被切片、眼睛里有尖锐物体等暴力或恐怖画面;我是肮脏的,我可能犯错误了一类的常见念头;我会做出受人谴责的行为之类的侵入感觉;侵入愿望1,比如希望最爱的人死亡或患上癌症的感觉;有时甚至有侵入感受——有这样一位病人,他是恋童癖强迫症患者,当他面对一个小孩时,他会感到一种非自主且令自己不快的阴茎痛痒性感受,“就如同他受到了刺激”。 而强迫行为,总是一些以必要为特征的、有意识的行为,涉及行为上的强迫。例如,洗涤、检查、重复做过的动作、把东西排成一线、整理、丢弃、囤积、触摸;或者当我们自主地想到某物时精神上的强迫行为,例如,用一个积极画面去替代一个侵入的消极画面,用好念头去打消坏念头,想着某些词语或在脑袋里计数。 出于教学目的,我决定将强迫症按照不同主题内容分为五大类: 宗教、道德、迷信主题; 污染与纯洁主题; 精确、秩序、对称及完美主题; 对于潜在危险和灾难的保护主题; 其他主题:无法归类的强迫症。 很明确的是,这些分类并非相互没有交叉:我们会在宗教强迫症的范围内遇到洗涤强迫仪式;我们会出于迷信去整理或把物品排成一线;我们会出于宗教原因检查灯光是否关闭……从另一角度看,某些病人患上的是一种单一主题的“重”强迫症,而某些病人患上的则是主题不一的多种强迫症。 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