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的温度(4那些执念和信念理想与梦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玮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徐霞客、麦哲伦、容闳、张伯苓、刘长春、马拉、陈公博、伊藤博文……不管是这些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的人,还是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普通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如果把时间轴拉到足够长,大多数人的信念和梦想都随时间而湮灭了。留在史书上的那些人,有的是因为历尽艰辛,坚持的信念最终成真,而有些人所谓的“信念”本身就是个妄念,最终不光是撞了南墙,甚至还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翻看历史的长卷,回顾这一个个故事,以及故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你会发现,人生的转折,有时真的只在一念之间,不管这些“念”,是信念还是妄念,是文念还是情念。
每个历史人物或者事件,背后都曾有不为人熟知的故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故事告诉你。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历史被还原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之中,有热血,有残酷,有真实,当然,也有温度。
而我们作为看客,会发现,历史或许从未远去。
作者简介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曾就职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有16年主流媒体从业经验,采访过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百余项世界赛事,并先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经理、主任,解放日报社运营、技术中心总监。
微信公众号“馒头说”创办人,2017年8月起开始出版《历史的温度》系列,先后获得亚马逊中国“2017年度新锐作家”、2020年度“当当影响力人文社科作家”等不同奖项,其作品获得2019广东省中小学生“最喜欢阅读的十大图书”等奖项。
馒头说团队包括张玮及其复旦大学导师和部分同学,目前分别为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或上海市重点学校的优秀骨干语文教师等。团队致力于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经典、人文社科知识,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更健康和全面地发展。
目录
自序
信念
中国海归第一人:见证近代史的“活化石”
昔日少年今已强,勿忘张伯苓
清末日本留学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次“简陋”的起义
悲壮黄花岗
棉湖战役:决定黄埔军校存亡的生死一战
日籍八路军:抗战期间的特殊群体
一个人的奥运会
郭永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幕后较量
1991年,那场震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大辩论
残酷太空路:中国“长征三号乙”首次发射失败幕后
执念
徐霞客:一个富二代的理想与实践
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一周,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海底两万里:不管你是否凝视,深渊总是在那里
“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加加林之死
那些从月球回来的宇航员们
“挑战者号”悲歌
18年前的今天,人类超声速旅行的梦想破碎
人类能不能扮演“上帝”?
文念
聊聊颜真卿,以及他的《祭侄文稿》
蒲松龄:贫穷从来不会限制你的想象
杀妻自尽的天才诗人: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但是
一个因写中国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
这些著名的日本作家,为何最终都选择自杀?
“文胆”之死
一幅名画背后的谋杀案
人生终会谢幕,侠客永不独行
妄念
陈公博: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一个自认“戴罪立功”的汉奸
一个“慷慨就义”的汉奸
从愤青到首相,这个日本人为何能改变整个东亚格局?
日本政坛最年轻的自杀首相,到底做过些什么?
一场血腥又荒诞的兵变
大庆油田:日本人的“野望”与“残念”
情念
1931年,皇帝陛下离婚了
日本“战国第一美人”,到底有没有得到爱情?
这位日本历史上最美的“平民皇后”,到底幸福吗?
这世间,哪有那么多“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
他左手江山,右手美人,最后喜提“公爵”
附录 读者评论
序言
中国人有句话,叫“事
不过三”,但《历史的温
度》系列还是出到了第四
本。
两年前,出第一本《
历史的温度》的时候,要
说我没想过会出第二本、
第三本,倒也不是真心话
,毕竟微信公众号里有那
么多篇文章积淀在其中—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80
多篇了。
但是真的看到第四本
书即将付印,还是有些感
慨的。
从开“馒头说”这个微
信公众号开始,这三年一
路走来,确实甘苦自知。
我曾在第三本书的签
售分享会上说过,支撑我
一路走过来的,主要是两
点。
第一点,就是各位读
者对我的支持和鼓励。说
真的,没有你们,我不可
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第二点,是我妈妈从
小对我说的一句话:“一
件事要么别做,要做就尽
力做到最好。”
第一点,是来自外部
的动力;第二点,应该算
是我内心的一点坚持吧。
于是就要说到这本书
了。
从第四本《历史的温
度》开始,出版社的编辑
和我一起商量,能不能每
本书确定一个大致的主题
,再根据这个主题,收录
文章。这其实挺难的,因
为原来“馒头说”的文章是
按照“历史上的今天”这个
脉络写的,发生什么写什
么,事先并没有一个明晰
的整体框架。
但就算难想,也要想
。于是就想出了一个:那
些曾经的执念和信念、理
想和梦想。
滚滚长江东逝水,历
史上从英雄到凡人,其实
都有自己的信念,都有自
己的梦想。只是如果把时
间轴拉到足够长,大多数
人的信念和梦想都随时间
湮灭了。留在史书上的那
些人,有的是因为历尽艰
辛,坚持的信念最终成真
,而有些人所谓的“信念”
本身就是个妄念,最终不
光是撞了南墙,甚至还会
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所以,我把这次收录
的故事分为了五个“念”:
信念,执念,妄念,文念
和情念。
翻看历史的长卷,回
顾这一个个故事,以及故
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
你会发现,这些“念”的转
化和定位,很多时候真的
就只在“一念之间”。
我觉得这也是历史的
热血,历史的残酷,历史
的真实,当然,也是历史
的温度。
“时代扑面而来,转瞬
即成历史”,这是《历史
的温度3》的副标题。恐
怕如今身处互联网时代的
我们,比先辈们更能切身
感受到这种世界变化的速
度,以及随之而来的焦虑
感。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
无论处在哪个时代,我们
还是要有、要保留住自己
心中的那份念想。那不必
一定要是一个“平天下”的
大志或一句“人上人”的誓
言,完全可以只是一个平
凡普通的理想,一种源自
内心的信念,一份愿意付
出的坚守。
所幸,这三年,我通
过线上和线下的沟通和交
流,见证了很多读者许下
心愿、努力奋斗、实现梦
想的全过程,而大家也全
程见证了我从一个记者,
到一个自媒体人,再到一
个所谓的“作家”的转变。
这是一个见证巨变的
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需
要坚守的时代。
有幸和大家相识,一
起走过这三年。
也愿意和大家一起,
继续走下去。
感恩。感谢。
导语
中国为什么只派一个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清末为何那么多留学生扎堆去日本?那些从月球回来的宇航员,都怎么样了?
从宏大的叙事,走向历史的细节,寻找时代的真实故事。当历史风起云涌,风云人物又如何改变时代,或被时代改变?当梦想,从内心密友变为外来陌客,它的敲门,你听到了吗?
一个个历史小故事,讲述课本之外的过去时光,读完多一些典故,涨一些知识,变成有趣、有见识的人。
亦庄亦谐的文字,丰富的历史知识,活色生香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还原历史应有的温度。
精彩页
中国海归第一人:见证近代史的“活化石”
“海归”这个词,大概是2000年前后成为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名词的。很多日寸候,“海归”代表的不仅仅是学问、文凭或者资历,而是一种梦想,一种回到祖国、让祖国变得更富强的梦想。而这个“海归”的梦想,恐怕要上溯到160多年前。
1
1828年,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
在容闳7岁的时候,他被父亲送到了澳门马礼逊教会学校的预备班——原本属于香山县管辖的澳门,那时已经被葡萄牙实际占据了近300年。
容闳有一个哥哥,之前被父亲送去了传统的私塾。如果按照现代人的思维,父亲应该比较疼爱作为弟弟的容闳——把他送到了所谓的“国际学校”。但事实恰恰相反:容闳的父亲只能承担一个人的学费,送哥哥去读私塾,是希望他走“正道”考取功名;而送弟弟去读教会学校,只是因为教会学校是免费的,将来毕业能做洋人的生意挣点小钱。
没想到,容闳天资聪慧,在学校里的成绩非常出色,以至到了1846年,当校长布朗牧师因身体原因准备回国,并提出可以带三个学生一起去美国的时候,容闳成了入选的三个孩子之一(另两个分别叫黄胜和黄宽,后来一个在报界,一个在医界,均有所成)。
必须指出的是,布朗先生确实是一个优秀且慈善的教育家,他负担了三个孩子所有的出国费用,并给了三个孩子的父母一笔不菲的赡养费,然后就带着三个勇敢的孩子去了美国。
漂洋过海后的容闳,进的是著名的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孟松中学(Monson Academy)。孟松中学可以资助一部分贫困学生读大学,但条件是学生毕业后必须要做传教士。面对这样一个优惠政策,当时正愁学费没有着落的容闳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他在后来写的,《西学东渐记》中是这样回忆的:“予虽贫,自由所固有,他日竟学,无论何业,将择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
好在后来佐治亚州的一所妇女会愿意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地资助容闳,他最终得到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而且考入的是连美国学生都羡慕的大学——耶鲁大学。
当留着辫子、穿着马褂的容闳走进耶鲁大学校园的时候,一度成了美国学生围观的对象。容闳一年以后就剪去了辫子,但他依旧有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地方: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用成绩说话——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英文论说”还在第二和第三学期都获得了第一名。
1854年,容闳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成了第一个从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人。
当时,以耶鲁大学的文凭,容闳如果留在美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其实是毫不困难的。但容闳却拒绝了友人的建议和挽留,决意回到中国,因为这是他出国前就立下的志愿:
“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之境。”
2
1855年,27岁的耶鲁大学海归容闳,回到了中国。
刚开始,容闳遇到了不小的困惑。
一方面的困惑,来自他自己。
由于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中国,容闳发现自己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中国反而成了异乡”。在回程路上,别人问容闳用中国话怎么说“暗礁和沙滩”,他竟然半天无法表达,他自己也觉得非常尴尬。
另一方面的困惑,来自他的职业。
在回到中国后,容闳先后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后来又在上海宝顺洋行经营丝茶生意。这些职业给容闳带来了颇为丰厚的收入,但这些并不是容闳真正想要的——如果想要高薪和舒适的生活,他留在美国就行了。
容闳想做的事情,是改变中国。
而他为此付诸的第一次行动,就石破天惊——1860年,他受两名传教士邀请,去了当时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南京)。
按照后来容闳自己的说法,他去天京的目的,是想“考察一下太平天国”。接待容闳的人,是他在香港时就认识的熟人——洪秀全的族弟、干王洪仁歼。洪仁玗为了体现对容闳的重视,特地给他封了一个“义”字头的爵位并附上一封委任状,希望他为太平天国效力。
但容闳经过几天的观察,很快对太平天国大失所望,认为这场革命不会成功,即便成功,也不过是“一姓之废兴,于国体及政治上,无重大改革之效果”。于是他退回了委任状,立刻离开了天京。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抱负呢?在又兜兜转转了三年之后,35岁的容闳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他崇拜一生的人。
这个人,叫曾国藩。
1863年,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幕僚介绍,结识了容闳。善于“看相”的曾国藩认为容闳面相很好,有威严又有胆识,一开始提出来让容闳带兵,但容闳却认为这并非自己所长。一直在与太平军苦战的曾国藩随即又交给容闳一个任务:去外国采购机器,回来开工厂,生产枪械。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