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谢林导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德)威尔海姆·G.雅各布斯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拨开德国哲人的思想迷雾,一窥谢林哲学的基本要义;
聚焦自由哲学的核心议题,重焕经典思想的当代魅力;
德语哲学新锐学者精心打磨译本,众多学者好评推荐。
在这本兼具清晰与深度的导读中,当代谢林研究学者雅各布斯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俯瞰谢林思想的视角。作者主张,对“自由”的思考,既是谢林思想事业的开端,也是其一生思索之路的终点。阅读谢林之所以不过时,就因为他直指现代人的根本问题:当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自由的存在时,他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作者简介
王丁,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已出版译著有海德格尔《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合译,2018年),谢林《启示哲学导论》(2019年),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上发表谢林研究相关文章20余篇。
目录
中译本序言
前言
引用体例
第一章 Rama dama
第二章 浮生掠影
施瓦本的少年
莱比锡的家教
耶拿的教授
维尔茨堡的教授
在慕尼黑和埃尔朗根
重返慕尼黑
客居柏林
第三章 始自康德
理论与实践的因果性
先验统觉的意识
对自由的理智直观
早期谢林的洞见
第四章 早期神话学
神话之为哲学论题
神话的形式
神话的内容
第五章 自身意识与自由
自身意识与自身规定
一条阿里阿德涅之线
第六章 自然与无条件性
康德的无条件者理论
无条件者中的有条件者
自然——精神的他者
第七章 艺术
艺术的生产
历史与艺术
第八章 本原与历史
自由与永恒
自由之为生命
第九章 晚期神话哲学
诸神的实在性
多神论
神话与危机
绝对一神论
神话进程
第十章 理性与启示
谢林的哲学概念
否定与肯定哲学的区分
启示哲学
“我们意愿自由是万物最终的原因”
余论 为什么要读谢林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序言
现在谢林的著作在中国
也引起了关注,中国的思
想者们也开始努力去理解
这些精微的作品,并开始
了与谢林的思想对话。如
果我的《谢林导读》一书
对此有所帮助,那我会感
到非常荣幸。
谁若是想理解一位哲学
家,那他必须不仅从这位
哲学家自身出发,也要从
自己出发,从他自己的思
想关切出发,让自己自由
发问,让自己接受陌生的
东西,以满足每个人对真
理的热望,如此方能让自
己的思想经受质询与检验
。这项使命需要人拥有使
用自身理智的勇气,而这
既是康德的号召,也是他
在谢林身上唤起的精神。
或许我会在中国找到思
想的同道。在我的祖国,
在慕尼黑大学,我与我的
学生们就建立起了这种精
神的友谊,所以我相信,
我完全可以希望在中国也
能建立起这种联系。
我要感谢东方出版中心
,感谢他们愿意出版拙作

我也要特别地衷心感谢
拙作的译者王丁同志,感
谢他付出的努力;我预祝
他今后的成就,也珍惜我
们之间的友谊。
更希望我的读者朋友们
,能从拙作中吸取养分,
获得精神上的启发!
威尔海姆·G.雅各布斯
慕尼黑,2022年3月
导语
本书是对谢林的哲学思想的总体性介绍,由威尔海姆·G·雅各布斯(Wilhelm G.Jacobs)所著。作者基于谢林的文本,对其探讨的基本主题,如先验哲学、自然哲学、神话哲学、艺术哲学、启示哲学等,给予了充分关注。雅各布斯作为谢林全集历史考订版的联合编委和国际谢林学会的联合创始人,对谢林的思想有精深的理解,也熟谙德国古典哲学的脉络。故而他能够指出,贯穿谢林哲学始终的、对“自由”的终极性追问,首先需要在其对康德之洞见的承接与推扩中来加以定位。而谢林对神话的探讨,也可被看作是对康德哲学的补足。而这种对谢林哲学的历史语境的提点,能使读者从更连贯的角度来看待其思想。比起德国古典哲学思潮的其他,谢林一直备受冷落,人们往往认为,他的作品少了些理性和结构,多了些幻想与激情。
后记
我萌生翻译此书的想法
始于2017年,从当时起我
就做了许多努力,也得到
了许多师友的帮助,但总
归因为一些“不可预思”的情
况一再搁浅,直到现在才
终于敲定,算是结了我长
久以来的一桩心事。
雅各布斯此书篇幅不大
,但提纲挈领,尤其是从
康德哲学的遗留问题入手
来切入谢林,更加契合目
前国内外德国古典哲学研
究的情况。作者对于谢林
哲学的真诚,以及想把曾
经加诸他身上的种种标签
赶紧撕下的急迫,在字里
行间表现得非常充分,而
这也是我的急迫和诉求。
32年前,我国就已出版
了苏联著名哲学史家阿尔
谢尼·古留加的《谢林传》
,如今看来,这部作品仍
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谢林思
想传记,它的译者也是永
远值得我们尊敬的前辈老
师:贾泽林老师、苏国勋
老师、王炳文老师、周国
平老师。雅各布斯的这本
小册子在内容的细致上无
法与之比肩,所以我仍想
在此推荐古留加的这部经
典。当然了,这本小册子
也有优势——简便易读。
在国内,谢林研究曾长
期是一个“冷门”方向,作为
后学,我要感谢那些在这
个方向上先行的前辈:梁
志学教授、薛华教授、谢
地坤教授、邓安庆教授、
王建军教授、先刚教授、
杨俊杰教授、翟灿教授、
庄振华教授等。当然还有
诸多学者在此方向上也做
了很多努力,由于篇幅所
限无法一一列出。
德国古典哲学是历史上
的“过去”,但作为一种思想
,我相信它永不过时。描
绘星图和思想的天区,是
学者的本分,希望这本小
书能为此尽绵薄之力。
我的学生杨萌萱、毕之
昂和汤云翔帮我做了一些
技术性工作,在此也感谢
他们。感谢东方出版中心
的万骏老师和陈哲泓老师
为此书出版付出的心血和
努力!最后衷心感谢山东
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对本书出版的支持和资助

王丁
2022年3月5日
书评(媒体评论)
王丁译出了雅各布斯这
本提纲挈领介绍谢林哲学
的通俗读物,为我们提供
了进入谢林自由哲学的最
佳门径。
——邓安庆 复旦大学哲
学学院教授
王丁长期进行谢林原著
的翻译和研究,现在又翻
译出这部《谢林导读》,
我相信这将进一步推动汉
语学界的谢林研究。
——先刚 北京大学哲学
系教授
精彩页
眼下这本小册子所属的这套丛书是一套哲学家导读,这一册新出的是谢林导读。用哲学的“行话”说,这套丛书是为了阐发应当去研习这些哲学家的理由。这些理由也会让读者相信,研读诸如谢林这样一位哲学家是有收获的。但这些理由并不是为了去“说服”读者强行接受。毕竟或许对有的人来说,这些理由都不真切,而对有的人来说,这些理由对他进行哲思的自由来说不可或缺。所以只有在人要求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同思考者时,我们提供的这些理由才会让人信服。谁要想进行哲学思考,谁就是在与那些自由的灵魂打交道——据我所知,谢林似乎是唯一一个说过这话的人——而所谓自由的灵魂,就是有勇气“运用他们自己的理智的人”。
自由地去思想无益是哲学最原本且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另一个前提则是了解哲学的历史,比如谢林就精通哲学两千年来的历史。在他之前,有着一大批思想家,他们都为谢林准备好了论题和难题。在他20岁结束大学学业那年——比一般人早3年——他就已经在哲学史上找准了自己三个主要的致思方向,并且终身钻研它们:柏拉图,斯宾诺莎和康德。其中首先要提的就是康德,谢林终身都在与康德思想进行着紧张的理解与争辩,确切说:谢林接受了康德思想,也一直在从这种承认出发批判康德,并试图比康德走得更远。在这一点上,谢林与他同时代的另外两位大师,费希特和黑格尔并无不同。他们都把康德哲学理解为一个全新开端,并都与康德哲学深有关联。
把谢林与康德比较一番这一点会更加清楚:康德在他的批判哲学著作中开启了全新的东西,所以相对来说并没有怎么回溯哲学史。所以康德的形象是一个哲学的改革者;在他涉及先前的各种哲学学说时,大多数时候他都是批判和划清界限的态度。但德国唯心论者不一样,或者说,受康德哲学革命影响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呈现出来的面貌并不一样。对他们来说,他们为之欢呼的这场革命是最近的历史事件,一定程度上就是他们的当下,所以已然是他们思想的出发点和基准点了。谢林尤其如此,从他十七岁提交的第一部正式哲学论文开始,就不断地呈现出带有康德烙印、他那个时代特有的论说风格,尤其呈现出康德本人的那种腔调。
所以进入谢林哲学最好的入门就是稍微了解一下康德。不过这也并不是说,先得狠狠钻研七年康德,之后再来狠狠钻研七年谢林,没必要这样舍本逐末。毕竟我们不用像雅各那样,为了娶拉结,不得不做两份七年的工。但无论如何,谢林从一开始就正确认识到,他的哲学思考一定要深深植入哲学的历史中,而康德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特殊角色。所以在读谢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康德和哲学史这两个背景。当然了,这是我作为作者,从我自己对谢林的了解出发给的建议;如果说得太绝对,成了一种“强迫”,那就不是哲学应有的姿态了。无论如何,在哲学思考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凭着自己特有的姿态开始自己的思考。而不管怎么看,谢林的思考都是凭着康德开始的。
可为什么既然有了康德,还要读谢林呢?对此来说,有许多非常实用的理由不得不提。且不说能进行哲学思考对年轻人来说颇能帮助他们创造就业机会,这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就那些要做博士论文和教授资格论文的年轻人来说,选择谢林为首要研究对象也极为有益。第一,谢林目前还是一片思想上的富矿。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注意到,谢林相关的研究文献这几年迅猛上升。第二,谢林全集的《历史考订版》终究还是在陆续出版,它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在这个新编版里,可以揭示出很多关于谢林新的东西,比如他的“自然哲学”现在就被视为开辟了许多对现实进行反思的哲学,所以可以在谢林的哲学中不断开辟新领域。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没有哲学兴趣,我说的这些“实用性”理由的“实用性”也就不可能了。
不过既然提到了“哲学兴趣”,我就要多说一下,为什么需要培养一种其视野超出康德之外的哲学兴趣。确切说,要看到康德的后继者们进一步发挥并实行了什么。至少就这一点来说可以看到,整个后康德唯心论所致力的,就是把在康德那里由于批判而被割裂、分立的东西,整合为体系的统一体。尤其是自由必须在体系中具有中心、而非从属的地位,这一点在康德之后的体系努力中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对“如何在体系中思考自由”这个问题,后康德的唯心论者有不同回答,但对他们所有人来说,这个问题都是一个主导问题。
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