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沿着古港、海港、大港、强港的发展路径,挖掘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匠心精神、形成质量文化贯穿始终、支撑质量管理模式的“一核”;再通过突出港口服务质量的数字、生态、创新三个特点,来呈现探索未来质量概念的经验;最后,通过展现杰出成效和强港目标,全面诠释逐梦世界强港的中国传奇。 第一章介绍千年古港的起源和发展。从河姆渡时期的萌芽,到历朝历代的兴衰,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港口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第二章描绘大港腾飞的顶层设计蓝图。习近平同志先后10次调研考察宁波舟山港,亲自擘画宁波舟山港的发展蓝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相对应的质量战略,质量文化得到沉淀、升华和发扬,港口的发展深深烙上质量基因。第三章解密了质量管理模式。多年沉淀的质量文化引领管理升级,港口主要服务对象——船舶,其推进装置——螺旋桨,形象地表达了模式的基本逻辑:“硬核强港”作为桨芯——发动机,构成了宁波舟山港发展的动力源泉;体现港口经营管理主要要素的“物流共联、数智共享、客户共赢、港城共融”组成四片桨叶,在发动机的强力带动下快速有序旋转,将动力转换成推动力,推动内外部质量环的不断循环,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从而形成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不竭动力,实现“港通天下服务世界”,也为未来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别从数字质量、生态质量、质量创新三个维度,展现宁波舟山港数字化改革规划,分享建设智慧港口新标杆的经验以及面向未来的数字质量探索,描绘生态与安全并重、港口和传统渔场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揭示传统的港口服务业依靠创新持续激发新活力、屡创世界新纪录背后的秘诀。第七章展现了东方大港世界瞩目的成就,描绘新时代下的世界一流强港之梦。 作者简介 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宁波舟山港公共码头的经营主体,是国内首家集约化运营管理全省港口资产的省属国有企业,也是浙江省海洋港口建设运营的主抓手、主平台和主力军,旗下企业超300家,从业人员超3万名。 集团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全球客户,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已形成全货种的接卸能力、全配套的服务体系、全覆盖的航线网络,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 目录 第一章 揭开千年古港的神秘面纱 第一节 河海交汇推动港城肇基 一、孕育古港的摇篮 二、国际贸易港的兴起 三、海禁下的古港浮沉 第二节 风霜洗礼见证港口兴衰 一、鸦片战争后的被迫开放 二、工商业贸易港的转变 三、港口的畸形繁荣与衰落 第三节 时代巨变焕发古港新生 一、接管港口,支援解放舟山 二、响应号召,掀起建设高潮 三、春风拂来,千年古港迎新生 第二章 谋划海港腾飞的神来之笔 第一节 披荆斩棘建设深水海港 一、攻坚克难,奠定业务根基 二、高歌猛进,跻身“亿吨”港口 第二节 扬帆起航直达世界大港 一、迎接变化,驶入崭新时代 二、神来之笔,谋划两港一体 第三节 乘风破浪铸就一流强港 一、实质一体化,开启强港之路 二、担当领头羊,带动多港发展 三、铭记嘱托,奔向一流强港 第三章 解开东方大港的质量密码 第一节 质量文化引领企业走向卓越 一、让红色基因为企业文化固本培元 二、厚植“强港文化”体系,精铸发展之魂 三、“以优质服务铸强港标杆”打造软实力 四、服务“由链到网”促质量战略不断升级 第二节 “一核四共双循环”应运而生 一、以船舶螺旋桨为意象的质量管理模式 二、满足多元需求下的服务质量再定义 第三节 “一核”充分彰显国家使命担当 一、只争朝夕当“硬核” 二、不负嘱托建“强港” 第四节 “四共”聚力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 一、物流共联,实现港通天下货畅其流 二、数智共享,让港口变得更“聪明” 三、客户共赢,服务质量创造多维价值 四、港城共融,蝶变效应带动协同发展 第五节 “双循环”互动服务“新发展格局” 一、“内外环”互动循环,实现质量螺旋式上升 二、服务质量成熟度评价,推动港口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第四章 数字质量为大港插上翅膀 第一节 智慧港口,把“不可能”变“可能” 一、智能超群的“港口大脑” 二、“办公室”就是“驾驶舱” 三、从码头办到“码”上办 第二节 大数据打通港口价值链脉络 一、疏通港口“毛细血管” 二、打通港口价值链脉络 三、互联互通助力海港发展新格局 第三节 数字质量创新港口服务管理 一、数据质量管理的正确打开方式 二、数字质量赋能创新管理 第五章 生态质量使大港水天更蓝 第一节 三管齐下共建绿色港口 一、新招频出“管”节能 二、结构优化“管”减污 三、技术创新“管”降排 第二节 多措并举维护生态港口 一、是海港也是渔场/ 二、与鱼儿虾儿交个朋友 三、留住最美的海洋 第三节 双模防控保障平安港口 一、常态模式下的风险防控 二、突发疫情中的应急考验 第六章 质量创新让大港充满生机 第一节 创新星火点燃港口新动力 一、创新星火进发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创新工作室带来真金白银 第二节 创新举措造就高素质产业工人 一、值得尊重的工人们 二、风风火火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三、最棒的产业工人们 第三节 铁龙入海助力大港通天下 一、火车开到码头边 二、再破100万,擦亮海铁联运品牌名片 第四节 海上丝路指数引领航运风向标 一、首条海上丝路指数正式发布 二、勇攀全球航运指数塔顶 三、持续提升海上丝路指数影响力 第七章 逐梦世界强港的中国传奇 第一节 中国港航力量引世界瞩目 一、发布会上的耀眼明星 二、中国质量奖“双零”的突破 第二节 东方大港树立港口新标杆 一、新时代构筑管理新格局 二、港口改革树立“星”样板 第三节 新时代的一流强港之梦 参考文献 序言 宁波舟山港是“海上丝绸 之路”东方始发港之一。作 为年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大 港,在全球港航界享有盛誉 ,是我国海岸线上的一颗耀 眼明珠。 千百年前,精美的丝绸 、瓷器等无数中国优质产品 从宁波舟山港走向世界,促 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今天 ,宁波舟山港在质量强国战 略引领下,定位“6435”质量 战略,唱响服务质量提升主 旋律,凝练“一核四共双循 环”质量管理模式,以优质 服务铸强港标杆,实现浙江 省、全国港口行业中国质量 奖“双零”的突破,成为全国 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模范。 宁波舟山港集团所采用 的“一核四共双循环”质量管 理模式,是以“硬核强港”为 核心,以物流共联、数智共 享、客户共赢、港城共融“ 四共”促进全过程内部运行 质量和全场景外部服务质量 “双循环”,实现高质量服务 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和全球 客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 的港口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与 方法,造就了驱动宁波舟山 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 力,也对基础性、枢纽性服 务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示 范作用。 为更好地推广先进质量 管理经验,传播先进质量文 化理念,宁波舟山港集团组 建编委会,组织编撰了以质 量管理模式为核心的特色质 量管理专著,并作为国家市 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组织编 撰的“21世纪中国质量管理 最佳实践系列丛书”之一向 社会公开推介。 本书沿着古港、海港、 大港、强港的发展路径,挖 掘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匠心精 神,形成质量文化贯穿始终 、支撑质量管理模式的“一 核”;再通过突出港口服务 质量的数字、生态、创新三 个特点,来呈现探索未来质 量概念的经验;最后,通过 展现杰出成效和强港目标, 全面诠释逐梦世界强港的中 国传奇。 第一章介绍千年古港的 起源和发展。从河姆渡时期 的萌芽,到历朝历代的兴衰 ,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迎来新 的历史机遇,港口发展与国 家命运紧密相关。第二章描 绘大港腾飞的顶层设计蓝图 。习近平同志先后10次调研 考察宁波舟山港,亲自擘画 宁波舟山港的发展蓝图。在 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相对应 的质量战略,质量文化得到 沉淀、升华和发扬,港口的 发展深深烙上质量基因。第 三章解密了质量管理模式。 多年沉淀的质量文化引领管 理升级,港口主要服务对象 ——船舶,其推进装置—— 螺旋桨,形象地表达了模式 的基本逻辑:“硬核强港”作 为桨芯——发动机,构成了 宁波舟山港发展的动力源泉 ;体现港口经营管理主要要 素的“物流共联、数智共享 、客户共赢、港城共融”组 成四片桨叶,在发动机的强 力带动下快速有序旋转,将 动力转换成推动力,推动内 外部质量环的不断循环,周 而复始,螺旋式上升,从而 形成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 不竭动力,实现“港通天下 服务世界”,也为未来质量 发展明确了方向。第四章至 第六章分别从数字质量、生 态质量、质量创新三个维度 ,展现宁波舟山港数字化改 革规划,分享建设智慧港口 新标杆的经验以及面向未来 的数字质量探索,描绘生态 与安全并重、港口和传统渔 场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揭 示传统的港口服务业依靠创 新持续激发新活力、屡创世 界新纪录背后的秘诀。第七 章展现了东方大港世界瞩目 的成就,描绘新时代下的世 界一流强港之梦。 本书所展示的是质量成 就大港传奇过程中的实践成 果与经验,力求体现如下特 色:(1)通俗性。本书面 向一般企业人员及社会人士 ,力图以通俗和活泼的表现 形式,阐述专业的质量概念 、理论模式和方法程序,并 通过故事、背景事件等内容 的链接增加本书的可读性。 (2)实践性。本书强调理 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案例 与成功经验介绍宁波舟山港 质量管理模式的全过程,以 期为读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提供指南。(3)创新性 。质量管理模式以“经济循 环理论”为框架,融合PDCA 质量环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结合中国港口发展实践, 构建了“企业价值(内)+ 服务价值(外)=双环实现 ”的逻辑结构,创新提出具 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理论 与方法。 本书能够顺利完成编撰 ,得力于浙江大学质量管理 研究中心的通力合作,熊伟 教授参与全书策划和架构设 计,周文灿、沈嵩、余思嘉 、刘俊克、孟扬、杨柳、梁 泽仙、吴颖晶、张敬等一批 颇有学术造诣且有一定实践 经验的研究人员参与了资料 整理和部分章节的写作。本 书在成稿过程中,得到了浙 江省、宁波市两级市场监督 管理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 和支持,他们对本书提出了 诸多宝贵的意见。本书的出 版,有赖于国家市场监督管 理总局质量发展局的重视和 中国标准出版社王海东社长 及其编辑团队的支持。对上 述单位和同志,编委会致以 真挚谢意! 虽然编委会尽了最大努 力,但由于时间紧迫,本书 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 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22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