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农业水价提高在于促进农户建立节水意识,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发挥价格机制,有效节约农业水资源,减少农业用水总量,促进农业水资源的转移应用,但从目前中国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和农业用水量变化的现实状况来看,对于农业水价是否正常发挥了预期作用,则需要展开更加深入的分析。 本书将重点研究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受农业水价的影响情况,考察农业水价对农业水资源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机制,探寻实现农业水资源节约的相应解决措施,同时分析农业灌溉用水减少对粮食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这对理解农业水价的价格机制和实现地区层面的农业用水总量节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许朗,男,1961年生,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水资源管理以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许朗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背景下节水效应与粮食生产影响研究——基于不同经营规模农业生产主体适应性行为差异”(71973065),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干旱分区视角的黄淮海地区农田灌溉用水效率问题研究”(71573126)、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气候变化视角下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对策研究”(2014GXQ4D18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粮食主产区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问题研究——基于投融资模式创新的视角”(12YJA790162)、农业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问题研究”(201531一1)、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农户选择行为研究——以节水灌溉技术为例”(13R2()1504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农产品安全、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转型研究”(13&ZDl60)第四子课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的模拟分析”、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淮河流域旱灾治理关键技术研究”(2c)0901026)第三子课题“旱情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等科研课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3.1 逻辑分析思路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3.3 数据来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和农业水价变化研究 4.1 中国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制度变革历程 4.2 中国农业水价的改革历程与目标任务 4.3 黄淮海地区的农业水价改革历程 4.4 农业灌溉用水的变化状况 4.5 农业灌溉用水变化趋势的其他影响因素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业水价对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的影响研究 5.1 农业水价影响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的实证分析 5.2 规模异质性对农业水价与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关系影响的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业水价对农业灌溉用水回弹的影响研究 6.1 黄淮海地区农业灌溉用水回弹的测算 6.2 农业水价影响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实证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业水价与水权交易对灌溉用水的综合影响研究 7.1 水权交易的内涵 7.2 中国农业水权交易的基本状况 7.3 农业水价与水权交易作用的案例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 7.4 农业水价与水权交易作用的案例分析——安徽省六安市 7.5 农业水价与水权交易相结合的节水激励措施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业灌溉节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8.1 农业灌溉节水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 8.2 农业灌溉节水对农业纯收入的影响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农业水价的节水空间研究 ——以聊城市位山灌区为例 9.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9.2 农业水价对小麦生产影响机制研究 9.3 农业水价节水损失效应分析 9.4 农业水价节水空间分析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建议 附录:拓展研究及成果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