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文集收入作者已出版的美学著作和已发表未收入著作的部分论文,分为四卷,大致按照著作出版时间排列。文集内容涵盖美学原理、美学史、比较美学、文艺美学等领域,在审美学学科建设、审美经验理论、艺术审美理论、中国传统与现代美学、西方近代与现当代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等诸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倡导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运用多学科交叉和系统方法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审美经验的特质和审美心理的构成,提出了审美心理有机整体论、审美心理特殊结构方式论、美感发生中介机制论、审美生成主客体动态互动论等独特观点,构建了原创性的审美经验理论体系,是审美心理学时代化中国化重要成果之一;以新的时代眼光审视西方美学史,对西方近代经验论和理性论两大美学思潮和派别作了开拓性的综合比较研究,深入揭示了两派美学分歧的实质和各自特点,科学概括出由不同学说构成的两大美学理论体系并作了创新性阐发,填补了我国西方美学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空白。 作者简介 彭立勋,1937年生于湖北。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曾任中文系副主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87年由国家教委选派至英国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88年回国后调至深圳,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教授。被聘为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美感心理研究》、《审美经验论》、《美的欣赏》、《西方美学与中国文论》(二人合著)、《西方美学名著引论》、《美学的现代思考》、《西方美学史》第二卷(三人合著)、《趣味与理性:西方近代两大美学思潮》、《审美学现代建构论》、《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等。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前言 我的学术生涯 第一卷 美的欣赏 美感心理研究 审美经验论 第二卷 西方美学名著引论 美学的现代思考 第三卷 审美学现代建构论 趣味与理性:西方近代两大美学思潮 第四卷 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 中西美学文论纵谈 序言 这套文集收录了我已出 版的美学著作和已发表未收 入著作的部分论文,它是我 学术成果的汇编,也是我学 术人生的记录。谨以此献给 带领我走进学术殿堂的母校 华中师范大学,献给推动我 进行学术创新的城市深圳。 1960年我从华中师范大 学毕业,母校让我留校任教 ,从此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 学术跋涉,但真正的学术研 究则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 以后才起步的,从此我转入 美学研究,经过不懈努力, 最终产生了这套文集收录的 研究成果。我深切感到,是 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学术人 生。 记得我在接受一次采访 时说过,1988年从剑桥大 学回国后毅然来到深圳,是 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建 立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是我 人生中做得最有价值的工作 。在创造奇迹的深圳,我实 现了自己的人生超越,也获 得了更多新的学术成果。 本文集分为四卷,收入 的著作和论文写于1978年 至2022年,著作大致按照 出版时间顺序排列,有的兼 顾内容前后稍有调整。著作 收入时基本保持出版时原貌 ,仅对少数文字做了一些订 正和修改。有的著作、章节 和其他著作相关章节在内容 上大致相同,收入时仅保留 其章节题目,内容省略,并 标明参见其他著作相关章节 。论文集中原来收录的文章 ,有的因内容重复不再收入 文集,另外补充了一些新篇 目。 这套文集的编辑和出版 始终得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和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的鼎 力支持和帮助。2021年3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特地 就文集出版事宜致函深圳市 社会科学院,函文如下: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贵院原院长彭立勋教授 长期从事美学研究,研究内 容涉及美学原理、美学史、 比较美学、文艺理论诸方面 ,曾出版多部美学专著,是 我国现代美学研究的知名学 者。为推介我国优秀学术著 作,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 话语体系建设,我社同意立 项出版《彭立勋美学文集》 (共四卷)。专此致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盖章) 2021年3月18日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领导 接函后立即决定将文集列为 深圳学派建设项目,并按照 程序对出版相关事宜进行了 落实。吴定海院长、刘婉华 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刘亚楠编辑共同参与了文 集的策划、出版和编辑工作 。刘亚楠编辑对全书做了认 真细致的校阅。在此,谨表 示衷心的感谢! 2022年6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