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北京的四季盛景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何羿翯 |
出版社 |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北京风景名胜,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遗产的宝贵代表。作者采用固定线路、固定观测每一地点四季不同的景象,用文字记录人文历史故事的同时,配以丰富四季图片,重点描写四季盛景。本书集中展示北京名胜古迹的四季美景,展示北京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魅力,以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立足北京、面向世界,彰显大国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何羿翯,2004年大学本科毕业即进入北京电视台工作,从一线记者做起,现任编辑、主任记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东城作家协会理事。作为老北京人的第五代,从小耳濡目染,对北京的历史文化产生深厚的感情与浓厚的兴趣。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纪事》等报刊发表多篇散文,曾获北京新闻奖。整理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北京鸽哨制作技艺何永江》获得北京出版集团2019年度十佳好书。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北海公园亲切的四季盛景 第一节 我儿时的乐园 第二节 北海北门附近的景观 第三节 静心斋 第四节 仿膳饭庄及附近的景观 第五节 阐福寺及附近的景观 第六节 小西天 第七节 先蚕坛及附近的景观 第八节 濠濮间及附近的景观 第九节 北海白塔下 第十节 阅古楼 第十一节 北海长廊 第十二节 见春亭及附近的景观 第二章 景山公园独特的四季盛景 第一节 离我奶奶娘家最近的皇家园林——景山公园 第二节 景山公园的主要建筑及古迹 第三节 景山公园的特色植物 第三章 故宫角楼灵动的四季盛景 第一节 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故宫角楼 第二节 故宫及故宫角楼简说 第三节 故宫角楼的四季景色 第四节 故宫角楼附近的特色建筑 第四章 颐和园壮美的四季盛景 第一节 重识壮阔的颐和园 第二节 颐和园北门附近的景点 第三节 丁香谷和宿云檐城关 第四节 西堤 第五节 石舫及附近的景观 第六节 长廊 第七节 知春亭及附近的景观 第八节 十七孔桥及附近的景观 第五章 天坛公园静谥的四季盛景 第一节 我的天坛记忆 第二节 天坛公园的知名建筑和景点 第三节 天坛公园的色彩 第六章 北京动物园活力的四季盛景 第一节 儿童的天堂 第二节 北京动物园的历史 第三节 动物园里的动物们 第四节 北京动物园的四季美景 后记 序言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对 自己居住的城市有份独特的 情怀。这份情怀或许存留于 朋友聚会的畅谈中,或许显 露在微信点赞的表情上,或 许沉淀在那些独坐在阳台上 看着夕阳西沉的时光中。何 羿翯成长、生活在北京,对 这座城市有着美好的感情。 她在电视台工作,平时既出 外景又做幕后工作,有着敏 锐的观察力,以及较强的对 事物的判断和处理能力。虽 然她年龄不大,但在北京这 座城市的很多地方留下了自 己的足迹。如今,她摘取6 处北京名胜古迹辑录成《老 北京的四季盛景》一书,与 读者朋友分享她的游览故事 ,这真是一件值得期待和令 人欣喜的事情。 北京是中外驰名的历史 名城,历经岁月朝代更迭, 留存下众多的文物古迹、人 文景观,给生活在这座城市 里的人们提供了感悟古今、 增长学识、怡情养性的多重 可能。我作为一个出生在北 京的人,就体验到了这座城 市给予我的无数恩惠。当读 到何羿翯《老北京的四季盛 景》散文作品时,更是深有 感触。 书中写到了一个地点—— 北海公园。这是全国人民都 很熟知的一座公园。当年电 影中的一首插曲《让我们荡 起双桨》,是很多人的童年 记忆:白塔、湖水、小船, 还有那些在微风中轻拂到脸 颊上的柳丝和船上的小伙伴 。每当这首歌一响起,不论 是从哪一个地方传来,都会 直入我们的心弦,生出无法 抑制的悸动,也一次次地让 我们对北海产生神往。 即使在我的成年时期, 在北海公园里的湖上划一次 船,仍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奢侈的不是几百块钱押金 和几十块钱一小时的费用而 是等待上船的时间。在可以 容纳的湖面空间中,船已经 不少了,迫切想上船的人更 多。周末同事们约着一起去 时,总要挑选出一个“肯吃 苦受累”的人,比我们同行 的人提前几个小时去船坞那 里排队等着买船票。如果是 上午去,可以在公园开门前 就去等着,但上午在湖面上 漂荡总是无趣。下午或傍晚 的时候上船,那排队买船票 的人等待的时间就要更长些 。我们总是不忍心让一个人 受累,常常是轮流去排队。 其实这时公园里的景色已经 熟悉得不想再逛了,但为了 划船,即使站在队伍里的人 头顶烈日大汗淋漓,在树下 打牌消耗时间的同伴们也渐 渐无聊,但到了上船那一刻 ,一切等待和辛苦都值了, 一切乐趣都自然而来,一切 心愿都可尽情抒发。这就是 北海公园白塔倒影下的那池 湖水的魔力。 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 桥梁。读一本好书,可以激 发人潜在的情感、深藏的记 忆和翱翔的动力。捧读何羿 罾的《老北京的四季盛景》 ,就让我找到了这样的感觉 。北海公园曾经带给我很多 美好的生活体验。我创作出 版的长篇小说《成长欲望》 ,诉说的就是一段青春故事 。北海公园是其中描写到的 一个重要场景。当我伏案写 这篇序言时,回想起上一次 走进北海公园的情景,已经 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何羿 罾的《老北京的四季盛景》 ,激发起我再次走进北海公 园的冲动。 《老北京的四季盛景》 里面写到的公园自然不止北 海一处,我相信,会有更多 的读者在读过这本书后,调 动起他们各自奔向心中胜地 的冲动。 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魅 力,为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 生活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很多著名作家都曾为北京 这座城市留下过许多优美而 情深的文字。1912年,鲁 迅随当时的教育部迁居北京 ,在这座城市留住下来。他 多次在文章中写到去城南的 琉璃厂淘书的事情,在日记 中,也多次提到喜欢广和居 。他著作中不多的有关爱情 题材的小说《伤逝》,写的 就是发生在北京的故事。老 舍是擅长写北京的作家,他 的《离婚》《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龙须沟》《茶 馆》等作品的发生地都是北 京。此外,他还写过《想北 平》《北京的春节》等散文 ,记述他身处外埠时对北京 的思念。著名作家郁达夫在 20世纪30年代写过一篇怀 念北京的文章——《故都的 秋》,表达了当时身居杭州 的他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牵挂 。他在文章中写道:“总要 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 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 的月夜,潭柘寺的钟声。” 人们对一座城市、一个地区 或一件事物的回忆和思念, 总是会落到具体的点上。何 羿罾的《老北京的四季盛景 》正是学习了这些写作风格 ,将陪伴她成长的,也是北 京人熟悉的物景记录下来。 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引起读 者的共鸣。 我和何羿翯都是北京人 ,但以前并没有在哪条街或 哪个胡同里有擦肩而过的机 遇。我们两个人能相识相知 ,都是因为文学这个媒介。 我是东城作家协会的副主席 兼秘书长,何羿罾是我们东 城作家协会的理事。东城作 家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会员围 绕当年主题创作出版一本“ 东城故事”。在《改革开放 话东城》《70年北京东城足 迹》《2020年记事》《逐 梦前行映初心》等书中,都 有何羿翯的作品。深入生活 ,更好地从人民群众的多彩 生活和奋斗实践中汲取营养 ,更好地书写北京、描绘北 京、歌唱北京,讲好北京故 事,是我们每一个作家的职 责,也使我们不断提升自身 能力。 何羿翯 导语 本书以四季为主题,记录同一地点四季变化之美。同时选取多个北京风景名胜,成规模的记录表现文化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自然景观的四季美景就更是原创。五年来,作者到书中描写的每个景点十余次,行程百余公里,记录文字十余万字,拍摄图片万余张。这一探索发现的过程是有趣的也是辛苦的,对于热爱北京的人来说更是骄傲和自豪的。通过作品创作,作者欣赏到北京名胜的四季之美,更期通过本书向世人展示文化古都北京的魅力。 后记 北京的名胜古迹对我来 说,是儿时的乐土、童年的 回忆,更是一种情结。我该 怎样把对故土北京城的这份 热爱与大家分享呢?来自四 面八方的游客还有北京人可 能去过北京的各处名胜,可 您见到过这些名胜四季的模 样吗?于是,我开启了北京 名胜的四季之旅。这是观察 之旅、探索之旅,更是发现 之旅、收获之旅。 我没有想到,《老北京 的四季盛景》一书从观察拍 照到写作修改,一做就是6 年多。我一趟趟跑各个名胜 地,行程累计百余千米,拍 摄照片2万多张,书中所用 图片就是我从这2万多张照 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开 始拍摄是新奇的。春天时, 公园里百花争艳,枝头鸟儿 鸣唱,水中野鸭浮游,美景 所焕发的勃勃生机带动了我 ,让我铆足了劲儿去执行我 的拍摄计划。然而到了夏天 ,赤日炎炎,拍照的热情就 没那么高涨了,要完成自己 的心愿,坚持更重要。当游 览不再是走马观花地看风景 ,而是一个计划,心中就有 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时游 览就不再轻松,也不放松。 这种心气让我能在夏天 ,不动就出汗,大地被太阳 晒得白花花的,似乎一走出 房间人就会热晕的时候,仍 旧出门按照固定路线、固定 景点去拍照。冬天,即使戴 着手套、穿着厚实的冬鞋, 依然被冻得从小手指、小脚 趾开始往内侧有针扎和又疼 又麻的感觉的时候,也会走 出去拍摄。有时候累得膝盖 酸疼,就坐下歇会儿,然后 接着拍,直到这一天的拍摄 计划完成,拍摄清单全都画 上了对钩才能结束。坐车回 家时已是傍晚,虽然累,但 是心安,因为我知道这一天 是有收获的,离我的计划完 成又近了一点点。有时候我 也想过“要不今天不去了, 少拍一次也没什么,本来也 是自发的”。可是,开弓没 有回头箭,既然开始了,就 要善始善终,当时,我在心 中反复鼓励自己的一句话就 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酷暑、严寒是考验,更是北 京四季的特色,没有付出和 体验,怎能领略北京的四季 盛景呢! 四季之旅,是一场有着 哲学意味的旅行。春天是多 彩活力的时节,夏天绿油油 的生机达到顶峰,秋天是最 后的芳华,冬天一切归于平 淡。春生,夏长,秋收,冬 藏,年复一年,每个阶段都 在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周 而复始,这是自然的规律, 也是人类要向大自然学习的 地方。建筑是古人智慧的结 晶,更是人类的文化遗产。 拍摄的时候,我沉浸在每座 园林独特的氛围中,感受着 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永恒。 每当身处其中,我都会被感 动和折服,这种力量涤荡了 我心中的浮躁,让我变得平 和、宁静、深沉,也让我暂 时抛开尘世的烦扰,去静心 享受眼前的美好。生活中的 美好其实很本真,也很易得 ,只是浮躁、粗糙的心灵就 寻它不到。当你擅于发现生 活中的美好时,那么,无论 是春天的繁华还是冬天的清 冷,我们都能愉悦地接受并 享受。 最初,我想与大家分享 我拍摄的四季美景,后来我 发现,其实自己的收获最大 。四季之旅就像是我人生之 旅的一段奇妙旅程,它充盈 着活力,穿越了历史。见识 美景在这里只是最初层次的 体验,我还自学了相关古建 筑、植物和动物知识,这些 知识虽只是一些皮毛,但确 实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如果 能启迪新的智慧,生发新的 灵感,那便更好了。 当初我选择写这6个地点 ,是因为北京人对它们很亲 切和熟悉。一次在和东城区 文联主席张志勇老师请教时 ,他提到北京的中轴线保护 ,不仅仅是指这一条全长 7.8公里的中轴线,还有与 北京中轴线遗产价值相关的 其他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 筑、历史名园、古树名木等 历史文化资源。经过这位热 心的学者型领导的点拨,我 的认识高度提高了。北京中 轴线的申遗和保护是继承和 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事, 我应该更加努力,为之贡献 自己的绵力。现在只是有意 无意涉及了一点,远远不够 。 感谢北京宣传文化引导 基金的大力支持,我的努力 才有成果。感谢北京出版集 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的信 任和鼓励。北京市东城区文 联和东城作家协会韩小蕙主 席、杨建业主席等诸多老师 的爱护与热心帮助,让我铭 记于心。特别感谢北海公园 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张冕老师 的帮助。对于来自陶津老师 、戴占军老师,还有徐刚、 聂银松、李东林诸位老师的 帮助,还有我的家人给我良 好的创作环境,我的感激之 情不是谢谢二字能表达的。 仅在此对所有给予我热情帮 助的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 时间仓促,水平所限, 错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 友们不吝指正。 精彩页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提起北海公园,无论年龄大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首歌。老北京人对北海公园感情深厚——谁家里没有几张在北海公园照的泛了黄的黑白照片呢?照片上的人即使模糊得都看不太清楚了,但是,人站在铁围栏前,后面的水面和白塔是那么的清晰。所以我说,北海公园的四季美景是最亲切的。 现在恋人约会爱去时尚地打卡。过去年轻人谈恋爱必然要到北海公园以白塔为背景泛舟,等有了孩子后更要带儿女到北海公园游玩。公园里有年轻的夫妇带着孩子的,也有祖孙三代一起来的。在这儿,有多少人是年年来、代代来;有多少人是从孩童时代玩到了头发花白! 北海公园颇有人气,它就在北京城的中心。过去既没有迅捷的地铁,也没有私家车的交通不方便的时代,大家都是乘坐公交车去北海公园游玩。我爸爸、姑姑小时候家住在阜成门一带,离北海公园不算远,经常是爷爷和奶奶周末带着他们去北海公园玩儿。姑姑还清楚地记得坐1路或者3路无轨电车(姑姑小时候的北京城里有无轨电车,1路是当时的无轨电车,不是指现在长安街上的1路公交车),从阜成门花几分钱车票就到了北海,再花5分钱门票,就能在北海公园玩一天。 我小时候北京城的交通便利了一些,我家门口有一趟公交车可直达北海公园南门,还有一趟能直达北海公园北门。家中一摞摞的影集里记录着我童年在北海公园的时光,白塔、水边、五龙亭、九龙壁、漪澜堂等处都有我的身影。奶奶喜欢坐船,就经常带着我从长廊(漪澜堂前)的码头上船,坐到北岸上来,接着在五龙亭一带继续玩。我们坐的船很大,看上去像是浮在水面上的小型宫殿。依稀记得红漆的柱子得有十几根,船顶是平的,船顶边沿像是瓦房的屋檐,一块块依次排开。大船稳稳地停靠在岸边。码头上是大木板铺的路,通到船边,很平整,只是进船舱的一刹那有些许晃动,船舱里很平稳。船的座位是红色的,用像长廊一样的宽木条充当木椅,后来陈旧的木椅被套上了一层塑料壳。再后来,大船体积稍稍小了一点,造型变得漂亮了许多。船顶做得像小亭子,黄瓦绿顶,有单檐的,还有重檐的。船内是多根绿色的柱子,这时的椅子已经改成了一排排的塑料椅,能坐不少人。大船就像一座游动的亭子在水面上移动。在北海公园,游船都是那么古香古色。 小孩子上了船就兴奋。船舱内面积也宽阔,对四五岁的我来说,这里就像一个小广场,可以在开船前来回奔跑,四处坐坐。等到要开船时,奶奶就会喊我:“快过来吧,船要开了,坐好了。”长廊渐渐被甩在了我们的身后,越来越远,东岸高大的杨树缓缓地向后移动,太阳照在水面上,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一般人们都爱在船头看风景,我却爱在船尾看大船翻起碧绿的波浪,溅起层层白色的浪花。一阵风吹过,水沫儿飘到我脸上,凉凉的,还有一丝腥味儿。 等年龄再大一点,家长就带我坐鸭子脚踏船了。我既兴奋又有点紧张,感觉小船不如大船安全稳当。上船的时候鸭子脚踏船很晃,谁先坐进船里,有人的这边因为有了重量,就要往一侧倾斜。等小船两侧人的重量平均些,似乎稳了一点,可小船还是晃晃悠悠。要是赶上大船经过后,一排排巨大的绿色波浪飞快地向我们的小船奔涌而来,打到船舷上,小船就一颤,我真怕船翻了我们掉落进水里。这不仅是划船的乐趣,更是我紧张和刺激的独特记忆。等到风平浪静,我的胆子便大了些,于是开始不安分,坐在小船边,歪斜着身体,把一只手伸出去,再使劲伸一点,终于抚摸到了北海的水。手拿上来,手上有点黏,还残留着水里特有的腥味儿!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