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紧贴管理心理学领域研究前沿,仔细解读关键研究问题及相应研究方法,从个体特质、社会关系、资源与自我调控及职业发展四个研究领域探讨了组织行为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进展。个体特质理论介绍了主动性人格、核心自我评价、目标取向;社会关系理论介绍了感知到的社会支持、领导成员交换、联结点模型和渗透模型及辱虐式管理;资源与自我调控理论介绍了自我效能和目标设定、情绪劳动、员工退休的转变和调整及工作与老龄化;职业发展理论介绍了工作搜寻、新员工的适应、领导力发展与脱轨、团队研究。 本书可为管理心理和组织行为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作为参考教材满足相关专业学生了解前沿理论及方法的迫切需求,也为管理者提供实践指导。 作者简介 施俊琦,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美国心理学会会员,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会员,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长期从事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组织匹配的理论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在个体特质理论基础上的新进展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在社会关系理论基础上的新进展 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在资源和目标设定理论基础上的新进展 第五节 管理心理学在职业发展理论基础上的新进展 第六节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实用性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方法学上的新进展 第一节 社会网络理论 第二节 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应用 第三节 社会网络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网络建构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社会网络方法的未来应用 第六节 其他方法学新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主动性人格 第一节 主动性人格的概念 第二节 主动性人格的测量 第三节 实证研究与理论解释 第四节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核心自我评价 第一节 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 第二节 核心自我评价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主要的测量方法 第四节 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结果变量的关系及其分析 第五节 国内关于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现状 第六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目标取向 第一节 目标取向的概念 第二节 目标取向框架 第三节 理论意义 第四节 实证研究 第五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组织支持感 第一节 社会交换理论 第二节 组织支持感与社会交换理论 第三节 组织支持感的前因变量 第四节 组织支持感的结果变量 第五节 组织支持感的结构与测量 第六节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领导成员交换 第一节 领导成员交换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领导成员交换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 第三节 领导成员交换的测量 第四节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联结点模型和渗透模型 第一节 联结点模型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渗透模型 第三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辱虐式管理 第一节 辱虐式管理的定义及测量 第二节 辱虐式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 辱虐式管理的前因 第四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章 自我效能与目标设定的动态模型 第一节 自我调节理论与自我效能的概念 第二节 不同理论模型中的自我效能 第三节 自我效能与动机关系的四种模型 第四节 工作动机的整合动态模型 第五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情绪劳动 第一节 情绪劳动的定义发展 第二节 情绪劳动的理论取向 第三节 情绪劳动的整合模型 第四节 国内有关情绪劳动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员工退休的转变和调整 第一节 退休的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节 关于认识退休的三大心理模型 第三节 退休相关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退休的结果研究 第五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工作与老龄化 第一节 组织中员工老龄化的定义及特征表现 第二节 员工老龄化带来的组织问题 第三节 老龄化研究的理论视角——终身发展理论 第四节 企业中的老龄化员工及管理实践 第五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求职和求职干预 第一节 求职的动机自我调节观 第二节 求职的整合模型 第三节 求职干预 第四节 国内有关求职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新员工组织社会化 第一节 新员工组织社会化概述 第二节 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理论视角 第三节 新员工组织社会化模型 第四节 国内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领导力发展与脱轨 第一节 领导力发展 第二节 领导力脱轨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工作团队 第一节 工作团队与团队有效性 第二节 投入-中介-输出模型与团队构念框架 第三节 团队构念框架的调节 第四节 社会网视角下的工作团队 第五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如何推进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推进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思索: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收获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