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广州城市社会变迁(1912-1937)/暨南史学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淑蘋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叙述时限为广州沦陷之前,重点从四个方面反映在近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广州城市社会的变迁。其一,通过广州旧市区的拓展、市内部分寺庙的拆卖改封、不同档次新式住宅的兴建以及大量纪念性建筑的修建,反映广州城市空间格局的改变。其二,通过1921年广州市政厅成立后,政府开始较为有力地介入公共卫生管理,尤其是对食品卫生的监管和对环境卫生的治理,反映广州公共卫生事业的推进。其三,通过广州公共市场和公共屠宰场的建成使用情况,以及生活给排水系统的优化,反映广州市政建设的发展。其四,通过广州通俗教育的兴起、社会体育的开展和传统救济的转型,说明广州的社会事业有所进步。 作者简介 李淑蘋,女,山西原平人,历史学硕士,暨南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民国社会史。 目录 第一章 广州市区的拓展 一 广州市区拓展的背景 二 广州市区的拓展规划 三 拓展市区的具体措施 第二章 部分寺庙的改拆 一 清末民初广州寺庙概况 二 寺庙的变迁 第三章 民居住宅的改良 一 广州住宅改良的背景 二 模范住宅区的规划与实施 三 平民住宅的兴建 第四章 纪念建筑的修建 一 民国时期广州城市的政治性 二 广州城中的纪念性建筑 三 纪念性建筑对广州的影响 第五章 政府对公共卫生的干预 一 卫生管理机构的设置 二 卫生行政人员的选配 三 公共卫生的宣教活动 第六章 政府对环境卫生的治理 一 环境卫生治理的经费来源 二 环境卫生治理的从业群体 三 街道的清扫与垃圾的倾倒 四 粪溺的处理与厕所的整改 第七章 政府对食品卫生的监管 一 营业执照的发放与监管 二 对清凉饮料的监管 三 对乳业及牛奶制品的监管 四 对肉类食品的监管 五 对餐饮业的监管 第八章 公共屠宰场的建设 一 关于设立公共屠宰场的动议和努力 二 公共屠宰场的最终建成 三 围绕屠宰场的利益博弈 第九章 公共市场的兴建 一 公共市场的规划与建设 二 公共市场的管理 第十章 生活给排水的改善 一 传统的给排水系统 二 对旧有系统的改造和治理 三 自来水的兴起与政府的管理 第十一章 通俗教育的发展 一 通俗教育在广州的发展 二 通俗教育在广州的实施 三 通俗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第十二章 社会体育的推广 一 西方近代体育传入广州 二 体育社团的相继出现 三 体育场馆的兴建与管 四 体育活动的举办 五 社会体育活动的参与者 第十三章 传统救济的转型 一 救济体制逐步完善 二 救济范围有所扩大 三 救济模式发生转变 后记 序言 中国的城市历史悠久, 近代之前的传统城市是政治 军事统治中心,其职能以政 治行政管理为主,近代之后 的新兴城市是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集中之地,其职能以发 展经济贸易为主。近代中国 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主要反映 在城市社会中。 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城 邑历史,是岭南地区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自清中 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又成 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 。近代,广州在原有基础上 发展成为综合性多功能中心 城市,不仅仍主岭南之政, 而且成为岭南地区资本主义 工商业发展的重镇,广州城 市社会经历了巨大变迁。尤 其是在1921年2月15日广州 市政厅成立后,广州作为全 国第一个行政建制的“市”, 其首任市长孙科积极组织构 建现代城市市政系统,创立 新市制,按照西方市政管理 模式首创财政、公安、教育 、卫生、工务、公用六局, 并以留学归国人员分长之, 在城市整体规划、公共卫生 管理、新型市政建设以及社 会事业推进等各方面都多有 举措。至20世纪30年代中 期,广州在城市社会发展和 转型的诸多方面都领先于全 国其他城市,城市近代化发 展迅速。但另一方面,由于 民国时期的广东政局动荡, 战乱纷繁,严重影响了政府 的行政效率和政策的执行力 度,广州城市发展的规划、 市政建设的措施等并没有全 部实施到位,诸如郊外拓展 住宅区、内港工程、黄沙大 铁桥建设等,至20世纪30 年代中期以后基本停滞。 1938年以后,处于沦陷区 的广州,其城市社会的发展 更是严重受阻,部分建筑被 炸毁,市政基础设施遭到破 坏,自来水供水受限,市内 环境卫生得不到保证,社会 事业无法赓续。战后数年间 ,广州城市社会的方方面面 多限于恢复和维持,基本上 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史研 究的深入和城市史研究的发 展,近代广州城市史受到越 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 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各个层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书 主要依据广州市档案馆丰富 的馆藏档案和民国时期大量 的报刊资料,重点从城市空 间的重构、公共卫生的推进 、市政建设的发展、社会事 业的进步四个方面反映近代 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广州城 市社会的变迁。 城市空间是指一个城市 内部所有的空间形式,是人 们在城市中从事各种活动的 基本载体,而人们的各种活 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 变着城市空间的分布格局。 民国初期,在一些留学欧美 的知识分子和市政专家的推 动下,广州、南京、上海等 一些城市纷纷开展了大规模 的城市改良运动。广州市更 是率先打出“田园城市”的旗 号,结合中国国情和广州市 情,对市区拓展进行了合理 而科学的规划,奠定了以后 广州城市发展的基础。而且 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设想,还 引领了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 潮流,成为各大城市模仿的 榜样。为了适应大规模的市 政建设发展需要,民国前中 期的广州通过对市内部分寺 庙进行拆除、拍卖、改建、 查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财政拮据的窘况,保证了市 政建设的进行,促进了广州 城市面貌的改观。当时广州 的公园半数均由寺庙改建, 市内道路的拓宽和开辟也多 有赖于寺庙的拆迁。同时, 民国时期的广州市政当局还 从城市规划和社会救济等多 方面人手解决城市住所问题 ,分别新建了不同档次的模 范住宅、平民住宅和劳工住 宅,并提出在郊外开发新住 宅区的规划,改变了广州旧 城的空间布局。豪华高档的 新式住宅堪称国内城市住宅 建设的模范,而各种类型的 平民住宅则解决了部分底层 民众的栖身问题。此外,广 州还是当时国民党人经营时 间最长的城市,因此民国时 期的广州修建了大量的纪念 性建筑。作为独特的城市建 筑形式,这些纪念性建筑为 这座城市留下了强烈的政治 记忆,也为城市空间增加了 新的点缀。 公共卫生是与公众健康 相关的卫生问题,主要包括 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劳动 卫生、传染病防治、免疫接 种、卫生监管、健康宣教等 内容,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文明程度有关。近代中国的 公共卫生事业是城市近代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肇始于清 末的广州公共卫生事业在民 国时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尤其是1921年广州市政厅 成立后,专门的卫生行政机 构开始较为有力地介入公共 卫生的管理。政府的干预对 广州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起 了重要作用,其中对食品卫 生的监管和对环境卫生的治 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广 州市民的卫生意识、改变了 市民的卫生陋习、控制了疫 病的传染、维护了公众的健 康、改善了城市的面貌、推 进了广州城市的近代化。 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程 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市政建设 水平的重要尺度。在近代西 方市政建设思想的影响下, 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 后,决定仿照西方的市政设 施,在广州市内广设公共市 场,并于1919年建成第一 座市营公共市场——禺山市 场,该市场很快被投入使用 。到1949年,广州共建成 市场14座。1921年广州市 政厅成立后,公共屠宰场作 为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 市政设施,首次被提上广州 市政议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