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江河之间(名家散文自选集)/文学百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叶梅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共收录了作者叶梅的31篇散文作品。这些作品舒放自如地展示了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旅行见闻。书写三峡的风土人情,展现少数民族的生命轨迹;回忆过往经历,抒发内省和觉悟……字里行间充满着生命的律动,跳荡着顽强的精神力量。作者的文笔清新雅致,感情充沛,含蓄隽永,无论写景还是写人,都有一种平实自然、亲切质朴的风格。山河与民情、自然与文化相互交融,令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深入思考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发展与保护等问题。 作者简介 叶梅,女,祖籍山东东阿,1953年生于湖北巴东。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一级编剧。曾在湖北恩施文工团、宣传部等处工作,先后担任过湖北建始县副县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副局长、湖北省文联《艺术与时代》杂志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多次担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等奖项的评委。自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多部(集),近期作品有小说集《歌棒》,散文集《根河之恋》《追云记》,长篇纪实《美卿》《大对撞》等。有多种作品获奖、转载及翻译成英、法、日、韩、蒙古、阿拉伯、保加利亚、印地语等文字。 目录 第一辑 龙船河 仙女出没的九畹溪 清江夜话 娃娃过年 巫峡岸边的巴东老城与山村 青青皂角树 恩施七章 幺舅的书箱 在幸福二队当知青 第二辑 一双脚是怎样长大的 台北探舅 母亲留给三峡的歌 我的老师 想象潜江 眷念的蜜蜂 长江西流簰洲湾 仙人乘鹤化一楼 大翔凤与老地方 第三辑 致鱼山 大哥 又回东阿 请留下清澈的河流 捡石记 一条鱼儿的回眸 公主海渡 根河之恋 陵水长长 澜沧江边的一天 云之上 红月亮 黄河入海 导语 作者的文笔清新雅致,感情充沛,含蓄隽永,作品中带有浓郁的土家风情,使人读来回味悠长。 无论写景还是写人,都有一种平实自然、亲切质朴的风格。 在平静的描述中让我们深思,与作者一起深讨人文的魅力。 书评(媒体评论) 叶梅的散文不炫耀文 字,不刻意雕琢,将写情 、状物、叙事熔为一炉, 真切、明净、质朴,在自 然平实中见真趣。而她又 是个擅长叙述的人,三两 笔就写活一个人或一个故 事,活画出一条河或一架 山的个性,景物、风俗全 不相同,令人心向往之, 渴望能走进她笔下描绘过 的所有地方。 ——天津市作家协会 名誉主席 蒋子龙 叶梅作品呈现的文学 景象、她所建构的文学性 ,是传统到今天一路顽强 生长的那种没有被污染的 、绿色的文学性。她的小 说所表现的“生命的场”“ 人性的场”都有着自然、 清新的气息,都有着特殊 的逻辑。同时,她对民族 文化的表现,对于现代性 的批判和反思,其提供的 角度给了人们很大的启示 。从这个角度来说,叶梅 作品的价值还有待于人们 去深入地发掘和研究。 ——中国作家协会副 主席 吴义勤 叶梅的作品中既有着 与世事和解的智慧,也有 穿透事物的表象,去参透 、体悟历史文化间代代相 传的奥秘与情义。她的文 字中体现的是一份经岁月 洗礼过后的恬淡与从容。 叶梅散文的语言,有女性 的细腻与柔情,几乎读不 到激越之词;思想散落在 那些思辨的张力中,却并 不张扬。 ——著名评论家、作 家 谢有顺 精彩页 龙船河 有一条小溪发源于神农架,曲折于巫峡之畔,主要在巴东境内江北地区。这溪玲珑秀丽却又不失湍急险恶,既温顺又刚烈,张弛有度,令我心仪。这溪就是神农溪。 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龙船河。 一条小溪因为地段的不同,人们可以将它叫出好些个名字,比如这溪,从前当地人大都叫它沿渡河,而靠近下游的一段,又被叫作龙船河。好比一个孩子有着学名,还有小名和昵称。而我喜欢龙船河,因为一听这名字就立刻感到一种乡土家园的浓烈温暖,喜气洋洋地扑面而来。 多年前我的母亲,那时一个不满十八岁的妹子,便是乘坐“豌豆角”沿着龙船河去到山里的。 溪面上的船具大都是一种叫作“豌豆角”的小船,窄窄的如同一只弯弯的豆角,那小心地坐在船上的人儿也就是豆米了。溪的历程险滩密布,往上走的船必得船工上岸拉纤,三五个全裸了身子的男人弓着腰,长长地拉着纤绳,将步子走成无数个“之”,才能破开箭一般的急流,过了那滩去。母亲用一把油纸伞挡住自己的眼睛,峡谷里便只有纤夫回荡的号子,没有了赤裸的晃动。她顺着那小溪来去了好几年,在她后来的讲述中就常常提到这里的故事。母亲是一个爱讲述的人。 我第一次来到龙船河,便兴许因为那里有过母亲的踪迹,就奇妙地感到处处似曾相识,而那个正宗叫着龙船河的地方,一群当地山民的歌更使我惊喜得亢奋不已。 那是一片与附近陡峭的峡谷显然不同的开阔之地,村舍周围果木成林,鸡鸣狗叫,一派温润。无论是上滩还是下河的人都必须要到这里作短暂的歇息。那日,我们一行人也上得岸去,好客的主人摆下了热热的苞谷酒,j巡酒后,鼓声大作,一群汉子跳上堂来,表演了土家人的歌舞“跳丧”。“啊啊,撒忧儿嗬,撒忧儿嗬……”那歌声调高亢且富有强烈的穿透力,饱含生活的机智和历史的沧桑,让我深受感动。 久居山野的土家人古来便信奉“天人合一”,他们与大自然的关系十分亲近,对于生命的来去无常也能达观从容,把死亡看作生命的另一种方式,是踏人生的另一道门槛。 因此亲友离去之后,活着的人们不是以悲伤告别,而是载歌载舞欢送亡人的远行。歌者酣畅淋漓地吟唱亡人生前的事迹,还有古往今来的传说,通宵达旦,多者可达三天三夜。 在这之前,我也见到过许多农家的“跳丧”,但龙船河那位打鼓领唱的歌者显然是最好的。歌者那时不过二十来岁,长着一张很平常的瘦脸,但只要他手中的鼓槌一敲响,两眼顿时炯炯放光,满脸自在得意,人一下子变得潇洒自如,极为生动起来。随着他敲动着的不紧不慢却又动感极强的节奏,他自己晃动着身子,并不时随意地将歌翻唱升高八度,可将人的情绪提到极致,而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在我后来的写作里,便多次用到了龙船河这个名字。它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也成为我笔下的世界里亲切熟悉的家园。 有一位导演将我的中篇小说《撒忧的龙船河》拍成了电影,他和制片人都坚持将片名叫作《男人河》,我却一直心存遗憾,对“龙船河”多有不舍。电影也是在那河里拍的,不过拍摄的日子是在冬天,龙船河的水浅浅的,不似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水流湍急。导演在河里找了一块大石头,刻上了“朝我来”几个大字,造就了电影中的一个细节。后来乘船从溪面上游走的人们,都会指手画脚地看那块石头,多了一份谈资。 但那条小溪却在不断地变化着。 由于三峡工程的进行,大坝蓄水的时候,回水将进入这条小溪,旅游中引以为特色的乘坐“豌豆角”漂流将不可能在下游进行,而沿途的峡谷景点也会相应消失或者变矮。悬棺、栈道,将会没入水底,觅食的猴子也将会搬到更高的山上……这些令人怅惘的担心挂在许多人的嘴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