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仅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科学的专家。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出生于杂货商家庭,1875年进入佛蒙特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南方石油城做中学教师。两年后,回到柏林顿,到一个乡村学校做教师,期间开始系统研究哲学。1882年,进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先后在密执安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执教。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心理、教育系主任。1896年,创办杜威实验学校,用以检验教与学和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效果。1904年,到哥伦比亚大学做哲学教授,直至退休。著有专著44种,论文815篇,其中有关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教育上的道德原理》、《明日之学校》(与他女儿合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
《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并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座里程碑。杜威在书的序言说,他的教育理论“把民主主义的发展和科学上的实验方法、生物科学上的进化论思想以及工业的改造联系起来,旨在指出这些发展所表明的教材和教育方法方面的变革”。
本书除了序言外,全书分6部分26章,论述了教育的职能、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课程与教材、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哲学等内容。书中特别强调了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重视教育对人对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使教育摆脱了孤立的知识传授的范围,把教育看做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使得教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本书中所提出的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杜威在本书中得出他最广为人知的三个结论,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他认为,教育是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在他看来,我们的生活就是经验的传递、更新与交流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他所说的经验已经不是直接通过感官所获得的肤浅的感觉印象了,而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在改造经验的过程中增加了经验的意义,提高了教育的指导性和学生运用知识经验的能力。杜威强调,经验的改造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教育不但能使儿童与青年得到发展,还能使社会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