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设计大家谈(1设计的责任)(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设计在经历了从引进、仿制到自主创新,再到融入企业乃至国家战略的过程后走向复兴,从自我否定转变为拥有文化的自觉和设计的自信。但是,在一片掌声之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现代设计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和困惑。基于此,本书集结了设计领域“政产学研商金”各界领军人物,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访谈,与读者分享中国设计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经验及中国设计发展前景的思考和预期,希望与各位设计界同仁共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共图中国设计的新发展。
作者简介
李杰,湖南汩罗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设计》杂志社执行社长兼主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中国设计行业“十佳设计推动人物”,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秘书长,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主席,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光影交互服务技术特聘导师,教育部“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专家,中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近20所院校客座教授与校外研究生导师,主编图书10余本,主编杂志超过130期,受邀担任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中国设计红星奖(诸暨)产品设计大赛、金芦苇工业设计奖等的评委或嘉宾。
目录
第一章 设计与文化
李杰 设计与文化
方李莉 设计 手艺与中国文化复兴
李立新 中国设计需要有自己的语言
李砚祖 设计的文化与历史责任
陆长德 应该有客观、科学、实事求是的所思所做
庞学元 家居不同的需求是人们个性化需求的总和
石振宇 做事要有目标。但不要有目的 。
王爱红 设计与艺术不断互动才能产生优秀作品
许平 建构多种文化感受与思考的亚洲设计平台
张夫也 设计是社会文化的创造硬核
曾辉 大设计观与社会创新设计
郑建启 设计文化的本质是协调人一物一环境的关系场
第二章 设计与艺术
李杰 后疫情时代的设计教育
长北 抓牢学术链条.建成自身的理论体系
陈劲松 身处彩云之南.把民族文化资源融入设计
郭春方 设计与设计教育关乎人类的未来
郭线庐 中国设计要走出一条兼具时代精神与民族气韵之路
李超德艺术是“我”,设计是“我们”
刘元风 要占领传统与时尚这碰撞的两极
吕品田 设计艺术的精神性根源在于创造性自由
李英杰 跨界与再设计是社会转型期的现实需求
潘鲁生 以“为人民而设计”为办学方向
王中 城市的发展一定要回归美学
朱炳仁 艺术需要解释,而设计是共识
第三章 设计与扶贫
李杰 设计与扶贫
陈兴义 扶贫攻坚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封昌红 艰难而荣耀用设计专业能力创造社会价值
季铁设计扶贫要坚持“在地、在场、在线”
兰翠芹 地域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再设计
马牧群 设计是扶贫攻坚系统工程的“协调人”
汤健设计进化——从产品设计、产业设计到社会化设计
王庆斌 “设计扶贫”是典型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
章莉莉 “非遗”活态传承:重链手工艺和现代生活需求
序言
面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
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
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
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设计是我国消费升级和
产业转型的现实选择,在
促进国内消费市场转型升
级、激活经济发展内生动
力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然
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华文
化传承发展的时代洪流中
,如何实现中国设计行业
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众
多设计人面前的一道迫切
求解之题。为此我们精心
策划了“中国设计-大家谈”
专栏并集结成书,汇聚设
计行业领军人物,直面设
计行业发展问题,展示设
计行业优秀设计人才和设
计思想,助力中国设计行
业高质量发展。
本书的主题是“设计的责
任”,包含设计与文化、设
计与艺术和设计与扶贫三
个章节。第一章“设计与文
化”是在国人文化自信崛起
的背景下,探讨设计与文
化的互动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章“设计与艺术”是从
设计教育层面切入,尝试
厘清设计学与艺术学的办
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第三
章“设计与扶贫”着重探索设
计的社会价值,“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探讨如何
更好地普及设计教育,发
挥设计的专业价值,巩固
脱贫攻坚成果。
以上章节的设置体现了
我们对设计价值的思考。
人们生活在一个处处都是
设计的社会,好的设计可
以使生活更加美好,而不
好的设计则会给使用者和
环境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是
破坏。正是因为设计的无
处不在和参差水平,就更
需要关注设计背后所蕴含
的价值和责任。中国设计
产业为解决问题而生,成
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它既要积极回应消费市场
的需求,开发相应的产品
和服务,也需要回馈社会
生活和文化传承创新,为
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共
同富裕而努力。因此,我
们认为,设计活动至少应
该包含三类责任。
一是商业责任。设计可
以创造经济价值,提升品
牌影响力,商业责任是设
计活动的重要责任之一,
尤其是以交换价值为主导
下的设计活动中,商业属
性更为显著。蔡军教授提
出了“转型经济”的概念,他
认为,“随着人口结构的变
动,全球化、民粹主义抬
头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
重,价值的概念已经不完
全是过去产业经济下的逻
辑,而是转向公平、共生
、互惠和包容的利益共同
体形式”。在“转型经济”的
逻辑之下,未来消费市场
在追求设计商业价值的同
时,也将促使设计商业价
值的评价标准转型升级,
更加关注健康、公平和可
持续。
二是文化责任。设计是
文化的展现载体,设计活
动本质上是对人类智力活
动和社会运行规则的具象
化,是对最核心文化层的
外在展示,可以说,设计
本质上是社会文化、家居
文化、环境文化、公共空
间文化等不同场景文化语
境的“皮肤”,其“内里”深层
次的东西正是设计所要展
示的文化内核。因此,设
计具有文化展示、文化传
承、文化教育的作用,尤
其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文化
符号的创新再设计,可以
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传
播至世界各地。
三是社会责任。在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
大实践中,设计的社会责
任同样重大。设计的社会
责任体现在设计为人民服
务,在乡村振兴、美好生
活、共同富裕等领域有所
作为。这与帕帕奈克在《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提
出的设计原则具有异曲同
工之妙——设计应该为广
大人民服务,设计应该考
虑为社会福祉服务,设计
应该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
等。
我们希望本书对设计责
任的探讨能吸引设计行业
相关人员或者更广泛的人
们能更多地关注设计在社
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
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如李
立新教授所言“中国设计需
要有自己的语言”,我们期
待中国设计师们向世界发
出更负责任、更洪亮的时
代之音!
李杰
导语
本书的主题是“设计的责任”,包含设计与文化、设计与艺术和设计与扶贫三个章节。第一章“设计与文化”是在国人文化自信崛起的背景下,探讨设计与文化的互动需要考虑的因素;第二章“设计与艺术”是从设计教育层面切入,尝试厘清设计学与艺术学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第三章“设计与扶贫”着重探索设计的社会价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探讨如何更好地普及设计教育,发挥设计的专业价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书评(媒体评论)
眼界决定宽度,格局决
定高度,脚步决定速度,
观念决定未来。中国将会
有更广阔的设计平台!
——柳冠中 清华大学首
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
导师
全景式地介绍了中国设
计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经验,以及对中国设计
发展前景的思考,内容丰
富而深刻,具有很高的阅
读价值和文献价值。
——何人可 湖南大学设
计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我
国设计思想者们面对中国
的设计教育与研究、产业
和市场前端所做的前瞻性
思考的心路历程。
——宋建明 中国美术学
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
生导师
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中国
现代设计所走过的崎岖之
路、不凡之路、辉煌之路
,无论是从设计史的角度
,还是从设计推动发展的
角度,都十分值得阅读。
——王敏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原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以鲜明的主题、独特的
视角和新颖的理念,全面
展现中国设计教育、设计
理论研究、设计产业创新
发展等领域的关键人物与
重点事件,能让读者感知
中国设计发展历程中鲜活
的人物、奋进的精神和设
计的社会责任。
——陈劲松 云南艺术学
院副院长、二级教授
这是首次对中国当代设
计40余年发展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理论汇集、
实践汇集与思想汇集的成
果集成,是一部很好的研
究中国设计的教科书、认
知中国设计的参考书。
——宋慰祖 北京市政协
常委、北京设计学会创始

中国设计的发展需要广
大设计界同仁汇聚思想智
慧,携手努力。本书分享
了设计领域各位领军人物
对中国设计发展的思考,
推荐更多的读者阅读、思
考和实践。
——陈冬亮 中国工业设
计协会副会长、北京工业
设计促进会理事长
精彩页
当今中国,正处在国内外文化融合、新旧文化交替的浪潮之下。在人类文明演进的格局中,西方发展经验和设计理念在非西方世界出现“水土不服”,全球话语权中心出现转移。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讨论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不仅是要创造更合理、更健康的生存方式,而且要引领设计从业人员以更宏观的视野、更前瞻的视角来思考和审视这历史性的变局。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生活的高度浓缩,它无色无形无味,却又无处不在、生生不息。就像许平老师所说文化就充斥在我们的周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能够决定设计的生存、设计的发展、设计的价值、设计的喜好,甚至是设计趣味的根本条件。不同地域文化孕育了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例如,西方古代以认识论作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总纲,认为自然的本质是水,或是气,或是数等,主张利用自然法则来改造自然,多表现出一种“以人为中心、人力胜自然”的设计理念;我国在儒道思想影响下,主张人和自然的调和,这些哲学观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设计表现上多主张“天人合一”。因此.有人说西方设计文化是科学的,东方设计文化则是哲学的。
人类学家弗朗兹博阿兹从人与文化的角度出发,把文化分成三类:物质文化:社会关系:艺术、宗教、伦理。在这个概念之下,设计这一人类活动的产物被认为是一种文化。设计文化是造物文化,是人类用艺术的方式造物的文化。作为艺术的造物形式,设计不同于广泛意义上的艺术造物,它具有生活的实用性。从最初制造简单的工具到现在大批量的人工制品,设计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品质,它来源于人的生活,服务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并反作用于文化,影响、改变甚至重塑文化传统。一方面,文化语境是设计的根本遵循,设计为文化展形提供了一个工具,通过消费观念与审美意识的扩展不断更新人的精神观念。人们认为,设计与消费观念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设计只有符合文化语境,通过消费体验,才能在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实践中以“文化”的形式彰显出来。另一方面,文化是可塑的。人类通过方方面面的设计在不断的文化重塑中发展。例如在一段时间内,“消费主义设计”理论对消费文化产生了长远而深入的影响。但是,文化不单纯是“历时性”的存在,它不仅是过去,而且是现在和未来。未来我国设计文化的发展、延续和更新,需要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以更加宏观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视角去审视。在这个背景下,设计文化本身所带来的创新驱动力和设计这一新兴产业所带来的制造业变革驱动力,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本质上,设计要追求实用性和功能性,设计作品不能只有概念,而是要具备产业化的能力和价值,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产业的生产方式以及交易方式产生关联,才能在未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目前全球已经有20多个国家将设计纳入国家战略,国内某些地区也将设计看作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三动能,以第三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使地方经济从“规模扩张”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这正切合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在新时代,设计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和生态文化等越发明显地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当前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的良好发展时期,设计与文化的交融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新的动力!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