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经学史十五讲/励耘文库
分类
作者 姜海军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学术体系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其中经学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学术形态,始终被视为官学与官方意识形态。它对古代的社会政治、学术思想、个人生活等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角度,对经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人物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阐释经学在政治、学术、社会等领域的价值与意义,为当今经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历史性的借鉴与反思。
作者简介
姜海军,男,1977年1月生,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先后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古文献学、经学、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华文化与文明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课题十多项。出版《程颐易学思想研究》《二程经学思想研究》《宋代浙东学派经学思想研究》《元明清北京官方经学的传承、诠释与文化认同》等著述十多部,在《北京大学学报》、《史学史研究》、《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等海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学术著述若干部。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经学与经学史概说
一、何谓经学?
二、中国经学史概况
三、经学史的价值与意义
本讲小结
第二讲 “六经”的发生、发展与周代王官之学的演进
一、上古传说、“六经”起源与礼乐观念的发生
二、尧舜以德治国、礼乐传统与“六经”观念的演进
三、夏商思想观念的演化与“六经”体系的奠基
四、西周礼乐文明与“六经”王官之学的形成及发展
五、王官之学的衰微及经学思想观念的演变
六、“六经”诠释的多元化与管子、老子的经学及思想
本讲小结
第三讲 孔子与“六经”的传承、发展
一、孔子整理《诗经》
二、孔子删定《尚书》
三、孔子修订《仪礼》
四、孔子《易传》
五、孔子作《春秋》
六、孔子的经学贡献及其影响
本讲小结
第四讲 春秋战国的经学
一、子夏的经学传承及其意义
二、墨子的经学与兼爱非攻
三、商鞅的经学观及其事功思想
四、庄子的经学诠释及对儒学的批判
五、孟子对“六经”的推尊、诠释及其思想
六、荀子推崇“六经”、诠释及其礼法思想
本讲小结
第五讲 “焚书坑儒”与秦汉之际的经学
一、秦的大一统与焚书坑儒的发生
二、焚书坑儒与“六经”之学的传承、发展
三、秦汉之际的经学与刘邦的经学观
本讲小结
第六讲 两汉的官方经学
一、汉初黄老之术与经学的传承
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刘歆与古文经学的发展及官学化
四、两汉之际经学注解的谶纬化
五、党锢之祸与官方经学的衰落
本讲小结
第七讲 两汉古文经学的传承与郑玄经学
一、两汉古文经的发现及其内容
二、今古文经学之间的异同及其根源
三、两汉古文经学的传承与发展
四、郑玄会通今古文经学及其意义
本讲小结
第八讲 魏晋南北朝的经学
一、魏蜀吴时期经学的发展及古文经学的兴起
二、郑玄、王肃经学之争的内容及其本质
三、魏晋玄学兴起下的经学传承、诠释及其范式意义
四、两晋经学的传承、发展与玄学化经学的兴盛
五、南北朝经学的传承、异同及义疏经学的兴起
本讲小结
第九讲 隋唐之际的经学一统与《五经正义》的编纂
一、隋代经学的发展与南北学的统一
二、二刘、王通的经学及其思想
三、唐初重视经学与《五经定本》的编纂
四、《五经正义》的内容、思想及其方法
五、《五经正义》与唐初的政治文化大一统
本讲小结
第十讲 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唐代经学的转型
一、武则天时代的政治与经学衰微
二、唐玄宗对经学的重视与经学发展的兴盛
三、安史之乱与经学观念的反省
四、啖赵学派与唐代经学注解的调整
五、佛老之学、古文运动与儒学的兴起
六、韩愈、李翱与经学范式的转换
本讲小结
第十一讲 两宋的经学思想
一、宋初三朝经学的传承、思想墨守与新变
二、庆历之际的“经学变古”与义理经学的发展
三、北宋中后期经学的性理化与王安石新学
四、两宋之际二程洛学派经学的传承、发展及衍化
五、朱熹与程朱理学化经学体系的完善
六、南宋“庆元党禁”与程朱理学的官学化
七、南宋后期经学诸派的传承、考据与思想会通
本讲小结
第十二讲 辽夏金元时期的经学
一、辽西夏金的尊孔崇儒与经学的发展
二、蒙古四大汗时期儒学的发展及性理经学的北传
三、忽必烈时代的崇儒重道及理学的官学化
四、元仁宗的科举取士与经学的大一统
五、元代后期经学考据学的兴起及其意义
本讲小结
第十三讲 明中前官方经学的墨守及南北思想的分立
一、朱元璋时代以礼治国及官方经学的墨守
二、《五经四书性理大全》的编纂与思想大一统
三、明中期经学的发展及其南北思想的分立
本讲小结
第十四讲 王阳明经学的发生、发展与演变
一、明中期南方社会发展与阳明经学的兴起
二、王阳明的经学认知、诠释及其思想
三、阳明后学的经学传承、诠释及其佛禅化
四、明后期“经学即理学”的提出及其意义
本讲小结
第十五讲 清朝的经学范式
一、顺治的“崇儒重道”与程朱经学的官学化
二、清中期南北思想的分立与《四库全书》的编纂
三、《四库全书》与清代经学范式的确立
四、经学考据学的盛行与清代学术思想的大一统
五、道咸以降清学的发展、衰微及演化
六、中体西用的提出及清学经学范式的瓦解
本讲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经学在中国古代的知识
体系中居于主导的地位,更
是在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传
承中扮演着根基与灵魂的角
色。实际上,经学并非源于
今文经学家们所推崇的孔子
,而是在孔子之前的西周时
代经学已经存在,有关经学
所承载的观念更是上古三代
尧、舜、禹、汤、文、武、
周公时代就已经酝酿并广为
传播,并经过孔子等人的整
理、总结及诠释,从而形成
了具有全新意义的新经学体
系。随着孔子所创建的儒学
成为显学,基于“六经”诠释
的经学也开始成为中国古代
占有主导地位的学术范式。
经学在中国古代影响非常深
远,不仅涉及思想观念、社
会政治、人伦道德,还渗透
到法律、规范、生活、艺术
等各个领域。
清朝结束之后,社会文
化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经学也失去了它在传统社会
中的主导地位。近代以来,
有关经学的研究开始了全新
的范式,一方面是因为西学
的盛行以及西方范式对传统
经学、学术思想的影响;另
一方面是随着中华文化、文
明的传承、发展,开始迎来
了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尽
管需要汲取西方文化、文明
的成就,更是要传承、发展
我们固有的文化、文明的精
髓。我们究竟以何种视野、
何种方式来探究中国古代数
千年的经学历史,这不仅关
系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最为核心的部分——儒家经
学的态度问题,更是一种研
究范式问题。中国古代的经
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也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景,成
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屹立
于世界东方的定海神针。由
于“六经”及其所衍生的传、
记等经典文本,所传承是上
古以来先民们在生产生活、
社会政治中的经验与思想,
更是古圣先贤对上古以来文
化、文明的反思与总结。所
以,从先秦时期一直得到了
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并借
助经典诠释的形式建构各种
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体系及
内容。可以说,中国的经学
史实际是围绕着十三经所产
生的学术体系及思想体系。
中国古代的经学传承与
发展,离不开对“道”的重视
,在此认知的影响下,历代
经师、儒者都非常强调道统
谱系以及师承关系,由此从
孔子之后形成了基于经学认
知、诠释及思想建构不同而
产生了各家各派,比如先秦
时期的子夏西河学派、思孟
学派、稷下学派以及荀子所
说的儒分为八派,宋代的关
学、蜀学、洛学、新学、湖
湘学、闽学、浙学,清代的
吴派、皖派、扬州学派、浙
东学派、粤派等,这些流派
的发展都非常强调师承关系
,这一点从《宋元学案》《
明儒学案》的表述就可以看
出来。所以,我们在考察中
国古代经学史的时候,学派
的思想渊源、经学认知、诠
释方法、思想核心等都应该
是关注的对象,唯有如此,
方能清晰地考察不同时期、
不同学派以及同一时期、不
同学派之间的异同及内在关
联,从而对不同时代经学的
历时性、共时性等变化有了
更加清晰及深刻的认知与理
解。
经学并不仅仅是概念、
范畴与命题的集合体,更不
是简单地针对“六经”乃至十
三经的认知、诠释,而是它
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之间
连续不中断的交互作用,从
而推动了当时文化、政治等
诸方面的前进。因此,在经
学史的梳理、分析上,我们
不能停留在经学文本及经学
家所提出的概念、范畴及命
题的分析上,还应该结合当
时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演
变,来考察经学本身所发生
的认知、诠释及范式的变化
。比如魏晋之际,郑王经学
之争,并不仅是解经模式的
变化,更是思想观念尤其是
政治形势的转向。宋代理学
化经学的发生,更是中唐安
史之乱之后,中印文化及儒
佛之争、安史之乱爆发后中
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必然结
果。另外,涉及中国古代经
学一统的发生,比如董仲舒
经学、孔颖达《五经正义》
、胡广《五经四书性理大全
》以及《四库全书》的编纂
等,这些都是当时政治大一
统背景下借助经学大一统来
完成文化大一统的努力。
总之,通过总结、梳理
中国经学传承、发展的历史
,不仅可以对中国古代具有
主导性的儒家经学体系及其
思想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与理解,更是基于此对中国
古代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
等诸多领域有更加深入的了
解与把握。换言之,有关中
国经学史的梳理与分析,是
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社
会政治的核心与关键。鉴于
前贤时哲多注重文献或观念
史的分析,本书则注重从古
文献学、学术史、思想史、
哲学等多维视野出发,对中
国古代的经学进行全面而系
统的梳理与分析,进而完成
对中国经学传承、发展与演
变的清晰认知与了解,从而
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
中华文明的认知,为中华传
统文化的现代化及其学术体
系、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坚
实的学术思想基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