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刚改编的《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弟子规(专家名师导读版)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杨玉刚改编的《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内容推荐 杨玉刚改编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人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目录 导读 内容概述 作者简介 地位与影响 第一篇 总叙 蔡顺采桑葚 宋濂诚实守信 齐景公关心百姓 刘伯温的故事 师旷论学 董遇巧用“三余” 第二篇 入则孝 孟母断机杼 寇准浪子回头 黄香温席 房景伯的孝心 陈毅的故事 薛包侍亲 戚继光的新鞋 张元还杏 陆绩怀橘 皇甫绩自责 曾子的故事 儿子被抓走之后 卧冰求鲤 仁义宽厚的舜帝 子骞谏父 刘兰姐劝母孝祖 李世民谏父 苦心劝父 汉文帝为母尝药 王裒闻雷泣墓 第三篇 出则弟 兄弟情深 缪彤自责 管鲍之交 偷吃饼干的“贼” 烟灰落进餐盒之后 “里”和“丈” 贤明的妻子 信陵君请侯赢 曾子避席 张宝珠的父母村 第四篇 谨 鲁迅刻“早” 勤学惜时的司马光 乔吉拉德的故事 赵宣子礼退刺客 邋遢宰相 嵇绍的故事 冯玉祥夸奖佟麟阁 暴饮暴食的刘或 长孙俭自重人重 仅仅因为一口痰吗? 暗室不欺 杨震拒金 忙中出错 成功需要锲而不舍 管宁割席 张大千戒赌 道听途说 孟子休妻 查道的故事 借钱者的诡辩 吝啬的曹洪 第五篇 信 曾子杀猪 出尔反尔的商人 言多必失 口蜜腹剑 刻薄的女邻居 马援对侄子的告诫 曾参杀人 三人成虎 轻诺寡信,左右为难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 窃灌瓜田 魏照学师 伯启的努力 楚襄王改过 宋昭公途穷知过 吴道子学画 欧阳修举荐苏东坡 阮咸晒衣 艰苦朴素的范缜 傅雷——地板上的尊严 昏庸的周厉王 魏征与唐太宗 吕岱哭徐厚 两贪官斗富 周处改过 第六篇 泛爱众 吴明彻分粮 孙叔敖杀双头蛇 一饭千金 晏婴使楚 赵括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 甘罗的故事 大公无私的祁黄羊 严光与刘秀 宋弘念旧 话不择机 曹操下令烧黑信 宽容的楚庄王 学会赞美别人 灌夫骂座 弦章之廉 优孟巧谏 乐善好施的王曾 请君入瓮 懂得感恩的车夫 刻在石上与写在沙上 华盛顿化解矛盾 王旦宽以待人 第七篇 亲仁 吴隐之饮泉明志 况钟治苏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禹下车泣罪 智伯送大钟 被饿死的齐桓公 第八篇 余力学文 按图索骥 好学不倦的吕蒙 王羲之苦练书法 穷根究底 孔子学琴 曹禺在澡盆里读书 章学诚笨鸟先飞 贾逵的故事 孔圉的谥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王献之练字 孔子读书 康熙的读书态度 年近三十,发愤读书 张季直苦读 附:读后感 试读章节 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讲的是古代圣人们对学生的训示和教诲。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敬父母,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其次在平时要做到言语谨慎,对别人要诚实守信。 故事 蔡顺采桑葚 (首孝弟) 东汉时期有个叫蔡顺的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所以,他对母亲非常孝顺。 有一年,当地受了灾,庄稼颗粒不收,人们只能靠扒树皮和挖草根度日。蔡顺非常着急,因为母亲的年纪很大了,野菜草根怎么咽得下呢?为了给母亲弄到一点点吃的,蔡顺每天都要走很多路,四处讨要。 一次,他走进一片僻静的山林,意外地发现了一棵桑树,树上挂满了紫红的桑葚,有的都已经掉到了地上。蔡顺从地上捡起几颗,送到嘴里,一股特殊的香甜立刻勾起了他的食欲。 他赶紧又捡起几颗送到嘴里,可他马上又吐了出来,因为他想起了还在家中挨饿的老母亲。于是,他先捡落在地上的桑葚,并把紫红色的和刚刚有点红的桑葚分放成两堆。然后,再到树上去采摘,一会儿工夫,他就采摘了两大堆。 这时,一个士兵经过这里,他看到蔡顺正不顾一切地忙碌着,便停下来问道:“你为什么把桑葚分作两堆呢?” 蔡顺忙回答道:“紫红的甜,留给母亲吃;淡红的酸涩,留给自己吃。” 士兵一听,赞佩地说道:“能有这样的孝心,真是难得!”说着,他解下了背在身上的二斗白米和一条牛腿,放在地上就走了。蔡顺感激地望着士兵远去的背影,然后拿起地上所有的食物,匆匆朝家走去。 宋潦诚实守信 (次谨信) 宋濂是明朝著名的学者,他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但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书,所以他经常从别人家里借书来读。而每次借书,宋濂都按时还书,从不违约,因此,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看。 有一次,宋濂从别人那里借来了一本好书,越读越喜欢,便决定把书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 当时正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夜深了,母亲见他仍伏案抄书,便心疼地劝道:“孩子,都深更半夜了,天又这么冷,天亮再抄吧。别人又不是急等这本书看。” 宋濂说:“不管别人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限就要还,我不能说话不算数。如果我失信于人,就是对别人不尊重,那么,我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 又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了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漫山遍野一片白色,西北风还猛烈地刮个不停。 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拉住他问:“儿啊!你这是要去哪里呀?” 宋濂回答说:“我要去向老师求学啊,早就约好了。” “可是这样的天气怎么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也早已大雪封山了。你穿着旧棉袄,会冻病的。” 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错过跟老师约定的日期,这就失约了。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说完,宋濂就冒着风雪上路了。 当宋濂赶到老师家里时,老师不住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后来,宋濂果然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学者。 P4-6 序言 书籍是人类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阶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古人对阅读图书情有独钟。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阅读选择机会,我们编写了这套中外经典阅读系列。 阅读可以让学生见多识广,拓宽知识面;阅读可以让学生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自己的写作添色;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与写作之间是厚积薄发的关系,而不是立竿见影的关系。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多阅读,为写作积累材料,包括新的字词、语言、精彩的句子、段落、新颖的构思等,凡是能够激发、促进学生写作的东西都是宝贵的。 为培养学生的读写转换能力,本套中外经典阅读系列在编写上增加了各段落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借鉴,在帮助理解文段的同时告诉学生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既有让学生加深记忆的知识要点练习,又有可以比较和参考的读后感。 总之,阅读对于写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提倡学生大量阅读,但不是泛泛而读。读的时候老师或家长要适当指导,多而不乱,要有读的方向,要有适当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