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关于本书 本书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作品以自传体散文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这位盲聋女性丰富、生动、传奇、伟大的一生。本书的前半部分详细讲述了小海伦变成盲聋人的经历,以及她遇见人生恩师莎莉文小姐后的人生新境遇;后半部分则主要介绍了海伦艰辛不易的求学生涯,以及她在文学、艺术、自然、生命等方面的体验与感悟。书中的海伦·凯勒是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更是一名和命运作斗争的乐观战士,为读者带来无数的激励与感动,也时刻告诫着身体健全的人们,应该珍惜生命。 关于丛书 《暖心美读书》是专为青少年读者打造的经典美绘阅读文库。经典名作温暖相伴,特级教师倾情导读,优秀画师精心绘图,呈现在广大青少年读者面前的,是一道培育生命、启迪智慧、助力成长的阅读盛宴。阅读决定高度,经典滋养心灵。愿这套丛书给青少年朋友们带来温暖与向上的力量。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塔斯坎比亚; 19个月大时因猩红热失去视力和听力; 7岁,开始跟随安妮·莎莉文老师学习; 1900年秋,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五种语言,更是第一个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1965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享年87岁。 目录 一 光明与声音 二 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快乐 三 寻求希望之光 四 走出黑暗 五 领悟到大自然 六 爱的真谛 七 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八 欢度圣诞节 九 波土顿之旅 十 大海之歌 十一 山间秋季 十二 洁白的冰雪世界 十三 开口说话 十四 《霜王》风波 十五 参观世界博览会 十六 学习拉丁语 十七 纽约的学习生活 十八 剑桥女子中学纪事 十九 备考大学 二十 大学生活 二十一 爱书如命 二十二 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十三 温馨友情 二十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代后记) 序言 逆流而上,盛放如玫瑰 耿玉苗 打开海伦记忆的盒子, 一路追随她的文字走进寂静 、斑斓的玫瑰园。 “虽然我只拥有十九个月 的光明和声音,但那广袤的 绿色田野、蔚蓝的天空、葱 郁的树林、争奇斗艳的花丛 ,都被我铭记在心,它们装 扮点缀了我黑暗沉寂的世界 。” “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 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虫子 一样,把一生浓缩为一天, 尽情地释放着我的精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本书是一双温暖的手,描 绘着自然的美丽,传递着生 命的美妙,诠释着生活的美 好。不得不说海伦是一个真 诚的写作者,一个内心洒满 光亮的人。每个人都曾独自 面对黑夜的漫长,有的人的 夜比漫长还漫长,比如海伦 。勇敢接受现实,积极做出 改变,拥有逆流而上的心境 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海伦的 世界并非全都是黑暗,她的 心里有光芒,她站在了灵魂 的高处。海伦身处永恒的黑 暗之中,却不因为自己身处 黑暗就诅咒光明。 这世界只有一种最好的 天赋,叫作努力。海伦为了 学习说话,每天往往一练就 是几个小时,她说她的任务 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她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 骤: 1.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 。 2.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 的知识。 3.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 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 识默写下来。 4.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 过的知识练习写作。 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 ,她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能 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 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 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 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 学习,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 ,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 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 ,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 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 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 ,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 、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 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 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 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帕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 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 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 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 想象我是多么惊奇和喜悦。 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 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 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 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 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 ” 据说,在哈佛大学读书 的一个博士生听到海伦·凯 勒的事迹后,很不服气,决 定要和她比试比试。在严格 的时间规定和教员的监督之 下,他们进行了3轮比赛, 博-f生服了。他摘下博士帽 ,恭恭敬敬地戴在海伦的头 上。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 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 先后学会了英语、法语、德 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 言,出版了14部著作,其中 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 天光明》《我的生活》《我 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等。 海伦在阅读中沉潜,在 写作中绽放,在周围人善意 的关爱里静静展开一片一片 芬芳四溢的花瓣。1899年6 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 女子学院。1924年成为美 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l965年入选美国《时代周 刊》,被评选为“二十世纪 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那,是什么让脾气暴躁 的小海伦安静下来,体会“ 爱”的真诚与美好,是谁改 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总有 一个人,如莎莉文老师一样 燃起希望的烛火,照亮寂静 黑暗的世界,打开心灵的眼 睛,看到繁花似锦的春光。 ”各位读者,你手捧着这本 海伦的书,目光里一定写满 了虔诚。与这样美好的文字 相遇,是要怀揣真诚的。某 些时候咀嚼文字的悠长滋味 ,如同品美酒、香茗,曼妙 的感觉在日后的回忆里散发 醇香。我们阅读一本书,就 是在与作者的灵魂对话,作 者欲语还休,有些没有用文 字描述出来的心情、画面、 感受,是需要读者丰富的想 象来填满的。在“读”与“写” 这样美好的生命往来中,作 者的心意未曾被辜负,读者 的心意留在开卷的当下和遥 远的以后。这本书小读者们 可以先浏览式阅读,了解文 中故事的梗概,找一找每个 章节六要素,试着用自己的 语言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还可以画一画人物关系图 、文章结构思维导图,可以 提出一些问题,可以做一做 批注。浏览结束,可以重新 翻开书,进行文本细读,关 注作者遣词造句之巧妙,布 局谋篇之艺术,从关注情节 到关注写法,逐渐提升自己 的表达能力。 阅读,是一个让生命不 断敞开的过程,过去我们的 心灵之间就像一片野草丛生 的荒原地带。现在却是百花 争艳,绿草如茵,一派生机 勃勃的景象。过去我们的心 灵是封闭的巨人的花园,如 今“爱”的清风吹来,花儿们 已经苏醒,树木开始发芽。 要想更好地认识海伦·凯勒 ,可以通过书评、人物传记 等资料来了解,还可以找来 海伦其他的著作,展开主题 式阅读,相信你一定会在阅 读中遇见一个更加鲜活灵动 、有血有肉的海伦。 斯蒂芬斯说:“每场悲剧 都会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 雄来。”不管发生什么事, 亲爱的你都请安静且愉快地 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 ,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导语 假如一生只有三天光明,你会拿来做什么?她在无尽的黑暗中寻求希望之光。她的心灵无比自由,她的笔尖震撼人心。 名家传世的经典,创造奇迹的自传,文学史上的杰作,给予青少年无限力量,引导青少年——感受美、感受爱;珍惜时光与生命;面对逆境百折不挠;做真诚、积极、乐观之人…… 如诗如画的唯美文字,与作者海伦真诚邂逅,净化你的精神世界。 海伦是一个真诚的写作者,一个内心洒满光亮的人。海伦身处永恒的黑暗之中,却不因为自己身处黑暗就诅咒光明。 后记 二十四假如给我三天光 明 我们大家都读过一些激 动人心的故事,故事里主人 公的生命只剩下有限或特定 的时间了,有的长达一年, 有的只有24小时。然而通常 我们感兴趣的是:那些命中 注定要死的人是如何度过他 们最后的时间的。当然,我 所说的是有选择权利的自由 人,而不是那些活动范围被 严格限制的犯人。 这类故事让我们深思: 如果情景相似,我们该怎么 办?人终有一死,在生命的 最后时刻,我们应该想什么 ?做什么?回首往事,我们 会有什么样的幸福和遗憾? 有时我认为,就像我们 第二天就要死去一样,认真 过好每一天是最好的生活方 式,这种态度可以彰显出生 命的价值。我们应该怀着友 善、激情和感恩的心去过好 每一天,但是,当岁月日复 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地不断延伸开去,这些品质 常常会黯然失色。当然,也 有人愿意按照伊壁鸠鲁“吃 喝玩乐”的信条去生活,伊 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他 认为生活的主要目的是享乐 ,而最高的享受唯通过合理 的生活,如自我控制才能得 到。因为生活享受的目的被 过分强调,而达此目的之手 段被忽视,所以伊壁鸠鲁的 信徒现今变为追求享乐的人 。他们的信条是“让我们吃 喝吧,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亡 ”,但绝大多数人却为死神 的来临所折磨。 在许多故事中,命运已 定的主人公通常在最后一刻 ,由于幸运之神的降临而得 救,然而与此同时,他的价 值观也改变了。他更加领悟 了生命的意义和它永恒的精 神价值。我们常常可以看到 那些正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下 或已经在死亡的阴影下生活 过的人们,他们所做的每件 事都被赋予芳醇甜美之感。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 视生命为理所当然。我们知 道,有一天我们必定会死去 ,但通常我们以为那天离我 们很遥远。当我们心宽体健 时,死亡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很少想到它。时问在 无穷的展望中延续,我们干 着琐碎的事情,几乎意识不 到我们对生活的倦怠态度。 恐怕,我们利用自己的 能力和感官时,也会同样的 慵懒。只有耳朵聋了才会珍 惜听觉,只有眼睛瞎了才能 体会到光明的种种美好。尤 其是那些在成年后的生命里 丧失视力和听觉的人,他们 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然 而,那些从来没有遭受视力 或听觉障碍的人,很少充分 地利用这些天赐的宝贵能力 。他们对这个世界,慵懒地 看,懒散地听,没有丝毫专 注和感激。正如老话所讲: 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病了才 知道健康的重要。 我常常想:一个人要是 能在他刚成年时,瞎上几天 ,聋上几天,真的是上天的 恩赐。黑暗会让他更加珍惜 光明,寂静会教导他享受声 音。 我不时地询问视力正常 的朋友,去发现他们看到的 东西。最近,一个很好的朋 友来看我,她刚从树林里散 步归来,我问她注意到什么 没有,“没什么特别的。”她 回答。如果不是习惯了这种 回答,我可能会不相信,许 久以来我慢慢地确信,视力 正常的人看到的东西却很少 。 在树林里走了一个小时 ,却没有任何值得关注的东 西,这怎么可能?我自问道 :我这个不能看到东西的人 ,仅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 成百上千有兴趣的东西。我 感觉到树叶细致优雅的对称 ;我双手抚过白桦树细致光 滑的肌肤,松树粗糙、凹凸 不平.的树皮。春天,我摸 着树干,希望发现一个嫩芽 ,那是大自然经历沉睡的冬 天后苏醒的第一个征兆。我 感受着花朵令人愉悦的、天 鹅绒般的质地,发现它奇妙 的卷曲,一些大自然的奇迹 在我面前展现开来。偶尔, 我很幸运,双手放在小树上 ,感受到小鸟高声歌唱的愉 快节奏。 …… 我有视觉的第三天即将 结束了。也许还有许多强烈 的愿望。需要我利用这最后 的几个小时去实现。但是, 我担心在最后一个夜晚,我 还会再次跑到剧院去,看一 场热闹而有趣的戏剧,好领 略一下人类心灵中的谐音。 午夜,我那短暂的失明 休息状态就终止了,永恒的 黑暗将再次向我迫近。当然 ,在这短短的三天中,我自 然不能看到我想要看到的一 切。只有在黑暗再次向我袭 来之时,我才意识到我留下 多少事情没有看到。但我的 内心充满了这么多美好的记 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 。此后,我摸到每一件物品 ,我的记忆都将鲜明地反映 出那件物品是个什么样子。 也许,我的这篇关于如 何度过重见光明的三天的简 述,与你假设知道自己即将 失明而为自己所做的安排不 相一致。然而,我相信,如 果你真的面临那种厄运,你 的双眼一定对过去从未看见 过的事情睁大眼睛,为今后 的漫漫长夜保存回忆,你将 以过去从未有过的方式去利 用你的眼睛。你所看到的每 件事物都会变得珍贵起来, 你的眼睛会锁定进入你视线 之内的每件事物。然后,你 将真正地看到,一个美的新 世界在你面前展开。 我,一个盲人,可以给 那些能看见的人一个提示— —对想充分利用视力天赋的 人的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 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 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 以应用于其他感官。聆听乐 曲的妙音 书评(媒体评论) 海伦·凯勒被评为二十世 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是当之 无愧的,这本书《假如给我 三天光明》是伟大的经历和 平凡的故事完美的结合。海 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 伟大偶像。 ——美国《时代周刊》 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 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 海伦-凯勒。 ——(美)马克·吐温 精彩页 一 光旦月与声音 我是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开始写这本回忆录的。童年犹如笼罩在一层金色雾霭之中,当我把这层薄幕撩开时,我感到一种无端的犹豫和踌躇。撰写自传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当我试图通过回忆分辨童年时期印象的时候,我发现时过境迁,事实和想象搅混在一起,变得貌似而难以辨别。女人们通常凭借想象来描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在我生命的最初时光,有些印象显得分外鲜活而生动,然而,其余的部分却模糊不清。况且,童年时代的许多欢乐和悲伤大都成为前尘往事,早已被淡忘了,而我早期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好些极其重要的事情,也被后来发生的一些更加激动人心的事件冲淡了。因此,为了避免冗长乏味,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试图把那些在我看来最有趣和最重要的情节呈现出来。 1880年6月27日,我出生在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叫作图斯康比亚的小镇。 我父系的祖先来自瑞士的卡斯帕·凯勒家族,移民美国后定居在马里兰州。我有一位祖先曾是苏黎世聋哑学校的首位教师,他写过一本有关聋哑教育的书,谁能料到他竟然会有一个像我这样又盲又聋又哑的后人呢。每当想起这些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世事无常,命运难料。 祖父来到了亚拉巴马州这片广袤的土地并最终在此定居,从此,我们这个家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我从家人那里得知,当时的图斯康比亚镇地处偏僻,因此祖父每年都要骑马从图斯康比亚前往费城,给种植园添置一些耕作用具。每次在去费城的途中,祖父都会写信给家里报平安。直到今日,姑母还收藏着祖父的信件,祖父在这些信中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旅途中所见的西部风景,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祖母的父亲叫亚历山大·穆尔,是一个侍从武官,爷爷叫亚历山大·斯鲍茨伍德,曾是弗吉尼亚州最早的殖民总督。此外,祖母还是罗伯特.李将军的二表妹。 我的父亲叫亚瑟·凯勒,在南北战争中曾担任过南军上尉,我的母亲凯特·亚当斯是他的第二个妻子,小父亲好几岁。母亲的祖父叫本杰明·亚当斯,他娶了苏姗娜·古德休为妻,在马萨诸塞州的纽伯里居住了很多年。他们的儿子查尔斯·亚当斯就出生在那里,后来他们搬到了阿肯色州的海伦娜。南北战争爆发后,舅舅代表南军参战,后来官至准将军衔。他娶了露西·海伦·埃弗里特为妻,露西同爱德华·埃弗里特和爱德华·埃弗里特·黑尔博士同宗同门。战争结束后,夫妻俩搬到了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居住。 在疾病夺去我的视觉和听觉之前,我们一直住在一个狭小的房子里,它由一个正方形的大房间和一个供仆人住的小房间构成。这源自南方人的习俗,他们习惯于挨着宅第加盖一问附属的小房子,以备急需之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父亲也盖了一所这样的屋子,他和我母亲结婚后就住在那里。小屋被葡萄藤、爬蔷薇和金银花覆盖着,从园子里望去,像是一个美丽的凉亭。小阳台也被满眼的黄玫瑰和茯苓花所遮蔽,成了蜂雀和蜜蜂的乐园。 祖父和祖母的老宅距我们家的玫瑰小凉亭只有几步之遥,由于我们家的房子掩映在茂密的树丛中,又被美丽的英格兰常春藤缠绕覆盖,因此邻居都称它为“常春藤绿地”,这里有我美丽的童年记忆,是我儿时的乐园。 在我的家庭老师——莎莉文小姐到来之前,我常常独自一人沿着方形的黄杨木树篱摸索前行,凭着灵敏的嗅觉,很快就能找到那些刚刚绽放的紫罗兰和百合花,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会来到这里寻求慰藉,把自己炙热的脸颊埋进凉气沁人的树叶和草丛之中,让烦躁的心绪平静下来。每当置身于绿色花园,我都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会伸出手摸来摸去,有时触摸到一根枝条,根据花瓣和叶子的形状,我就能分辨出那是荫庇着花园深处的那个摇摇欲坠凉亭的藤蔓。这儿还有悠然地在地上匍匐的卷须藤;有花瓣羞涩低垂而且香气沁人的茉莉,还有一种罕见的花朵——蝴蝶荷,因它娇嫩的花瓣和蝴蝶翅膀的外形相似而得名。不过最美的还是那些蔷薇花,在北方的温室里,很少能见到长势如此繁茂的爬藤蔷薇,它到处攀爬,一长串一长串地倒挂在阳台上,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丝毫没有尘土的浊气。每天清晨,它上面沾着亮闪闪的露珠,摸上去柔润而滑爽,使人陶醉。让人禁不住神思遐想,上帝御花园里的日光兰恐怕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和诸多弱小的生命一样,我生命的伊始简单而平凡,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一个家庭里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往往马虎不得,为了给我取好名字,家人都绞尽脑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想出来的名字才最有意义。父亲非常希望能以他最尊敬的一位祖先的名字米德尔-坎贝尔给我命名,对于这个名字,父亲拒绝做进一步的商榷。而母亲则认为应该用外祖母少女时代的名字“海伦.阿尔弗雷德”作为我的名字。 P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