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金声与小学语文教研艺术/教育家成长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白金声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从往事如斯、教研小品之课程篇、教研小品之识字篇、教研小品之阅读篇、教研小品之作文篇、教研小品之教师篇、教学留痕和他人评说八个方面呈现了白金声老师的小学语文教研艺术。白老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研事业上奋斗40年。教研工作对他来说,是职业,是事业,又是专业;是科学,是技术,又是艺术。他,志存高远,严谨踏实,民主平等;他,甘当绿叶,甘为人梯,甘于奉献;他,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他有敬岗爱业的职业操守,他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他有兼容并蓄的学术风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本书便是他的教研人生的浓缩,我们可以在书中窥见中国教研制度的发展。 作者简介 白金声,“老三届”,特级教师,重庆文理学院兼职教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黑龙江省劳动模。从事小学语文教研工作40年,现任黑龙江省语委办教育科研秘书。 在省、市以上学术会议交流论文70余篇,获优秀科研成果奖40余项,出版著述56种,其中10种被黑龙江省图书馆纳入馆藏文献,9种收藏于杭州小学语文博物馆。《实用语文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小学古诗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必备的10项修炼》等书再版多次。他应邀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介绍教改经验、讲学、做观摩课100余次,多家媒体对其进行报道,并将他的名字和科研成果收录《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之中。 目录 第一辑 往事如斯 家乡 书铺 领读 听写 诗教 指点 杂忆 恩师 教材 上课 钟声 中师 妻子 双亲 抉择 实验 第二辑 教研小品之课程篇 我的小学语文教育观 70年的叩问:语文是什么 “语文”姓“语”名“文”字“实践” 素养·语文素养·语文核心素养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录 永远持守着语文本色 语文教学的本位 莫让语文教学成“蝜蝂” 民国先生的语文课 语文课堂教学的无效劳动 语文教学贵在涵泳 家常菜与语文课 语文课堂亟须去假归真 练好死记硬背的“童子功” 透析小学语文教学“躐等”现象 学语文不只是做卷子 第三辑 教研小品之识字篇 适宜·适度·适合·适量 关于儿童识字的几个问题 打好小学写字教育的基础 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与习惯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美女教师的“爪子脸” 至博而美的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首先教的是文化 第四辑 教研小品之阅读篇 也谈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 请尊重文本 倡简·务本·求实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小学古诗教学误区种种 好的提问在于相机诱导 古诗背诵当戒有口无心 板书乱象的背后 为“讲”正名 第五辑 教研小品之作文篇 我的小学作文教育观 作文教学的十个主张 作文教学积蓄的理性思考 “教师下水”:作文教学成功的经验 作文贵在立诚 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习作批语 作文教学的经典传统 应用文,小学语文教育的“一池春水” 日记,那块青青的芳草地 也谈写话、习作“夹用拼音” 作文批改应提倡“一文一得” 第六辑 教研小品之教师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说东道西话备课 老校长的三句话 书房·课堂·文章 由艺谚想到的 贾志敏的拿手绝活 跟于永正老师学范读 听于永正唱京剧有感 使用教学参考书有门道 有一种智慧叫倾听 板书设计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杂课·闲书·短文 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 少点儿无效提问 第七辑 教学留痕 “动物大世界”教案设计 咬文嚼字课 指导学生写红杏 激情造境有效指导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综合活动课实录 莫让语文迷失自我不为时尚丢弃永恒 第八辑 他人评说 “此情无计可消除” 周一贯 最有故事的教研员 刘显国 名师白金声印象记 王丽华 我与师傅白金声 刘正生 后记 序言 见证着中国基础教育半 个世纪的春华秋实,代表着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最 高成就——“首届基础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闪耀 着李吉林、窦桂梅、吴正宪 、张思明、洪宗礼、唐江澎 、邱学华、于永正、孙双金 、薄俊生、龚春燕等一大批 优秀教师的名字。而上述这 些教师杰出代表恰恰都是《 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 中最受读者喜爱的名师,都 是“教育家成长丛书”的作者 。 “教育家成长丛书”(以 下简称“丛书”),是在第20 个教师节前夕,为了研究、 总结、宣传和推广我国众多 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先进教育 思想和鲜活的宝贵的教育教 学经验,培养造就一大批德 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和杰出的 教育家,促进教师队伍整体 素质的提高,根据教育部党 组安排,由师范教育司组织 编写的一套凝聚着一大批教 育家成长智慧的大型教育丛 书。 “丛书”自2006年问世以 来,不但得到国务院和教育 部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而 且先后印刷多次尚不能满足 广大读者的需求。这其中的 奥秘何在? 当你翻开“丛书”,每一 部著作都讲述着一位教育家 成长的故事。这些著作主要 从“成长历程”“思想概述”“ 课堂实录”和“社会反响”等 方面全景式反映其教育思想 、教育智慧、专业精神和专 业人格的形成过程与教学实 践过程。这是教育家成长的 基本素质所在。 当你沿着教育家成长的 足迹走近他们的时候,你会 融入这些带有“草根色彩”, 扎根中华教育实践大地,充 满田野芳香的真实感人的教 育故事中。 当你从“丛书”中,从这 些当年和自己一样的普通教 师,成长为今天受人尊敬的 教育家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启 迪,当你触摸着自己的心, 把学生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 紧紧连在一起的时候,你会 真切地感受到教育家离我们 并不遥远。 当你用整个身心蘸着自 己的生活积累去品味“丛书” 中的每一部著作的“成长历 程”时,在一位位名师不断 学习、不断超越自我、不断 超越学科教学的求索足迹中 ,你会读懂“教育是事业, 其意义在于奉献”的丰富内 涵。 当你研读“丛书”中的每 一部著作的“思想概述”,和 每一位名师展开心灵对话的 时候,都会深深地感受到, 一名教师对教育独立的理解 与执着的追求有多么重要。 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受 人尊敬的教育家的过程中, 你会读懂“教育是科学,其 价值在于求真”的深刻含义 。透过“丛书”,你会看到一 代代教师用爱与智慧塑造民 族未来的教育理想。 随着我们从“知识核心时 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视野已 拓展到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方 方面面。教师要结合自己的 教学实践去感悟“教育理念 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 和精神追求”,应该把爱化 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让爱充 盈课堂,触摸到一个个灵动 的生命,让爱产生智慧,让 爱与智慧在学生心中留下岁 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让教 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感受到教 育的幸福。这是“丛书”给我 们的启示,也是每位教师应 有的胸怀和视野。 时代呼唤教育家。为了 进一步把我们本土教育实践 中蕴含的中国智慧提炼出来 ,从而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 中国特色的教育话语体系, 以此去观照、引领、创新中 国的教育实践并在更大范围 加以推广,“丛书”将由中国 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 院继续组织编写,希望能够 在更广大教师的心田中播种 教育家成长的智慧,从而出 更多的名师,育更多的英才 ,成就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这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 作者的神圣使命。如果广大 教师能在每位教育家成长、 探索教育智慧的过程中受到 启迪,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则实现了我们编辑这套“ 丛书”的初衷。 “教育家成长丛书” 编委会 2018年3月 导语 本书为“教育家成长丛书”之一。 遇到浙江的老师要问起周一贯,遇到江苏的老师要问起于永正,遇到上海的老师要问起贾志敏,遇到东北的老师,则应问起白金声。 生命,因与名师为友而精彩! 事业,因与名家分享而辉煌! 这是一套,寻找教育家成长智慧的丛书。 这是一套,凝集当代教学思想流派的精粹。 这是一套,展示一流教学实践案例的大典。 后记 教研,我心中的那片蓝 天 1953年,国家建立教研 室制度,从此,各地便有了 教学研究室和教学研究人员 。 教研员是具有中国特色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职业,在 理论与实践断层间的教研工 作让我赶上了43年。43年 来,我从未改换门庭,从一 而终。其间,或耕耘桃李, 或驰骋课堂,或文海放舟, 在生命的旅途上,我感恩岁 月。教研工作是纷繁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回溯往 事,在当下这样一个浮躁与 浮夸的社会中,做一个坚守 自己理想与信念的小学语文 教研员,实在不容易。人生 朝露,事业千秋。抚今思昔 ,守望教研,一路高歌,“ 此心到处悠然”。 一、做一名学习型的教 研员 “文化大革命”肇始那年 ,我读高二,至今没登过大 学的门槛,“高中肄业”便是 我一生中的最高学历,是一 个地地道道的“土八路”。“ 土八路”做教研员,“土枪” 加“土炮”,既缺少理论支撑 ,又无良好的学业修养。虽 然此前我教过几年书,但那 毕竟是村小学的民办教师, 乃井底之蛙。为了弥补先天 不足,为了拥有“一览众山 小”的从容与自信,必须先 学,多学,厚学。为此,我 把读书当成我人生的头等大 事,刻苦修炼,不断充盈自 己的文化底气。 读书得有书,书籍哪里 来?买。为了买书,我外出 开会时抽时间跑书店,外出 讲学时抢时间逛书店,外出 办事时挤时间找书店。这一 辈子,在衣、食、住、行上 ,我舍不得花钱,我出差常 常是乘火车坐硬座,坐轮船 买散席,住旅店睡加床。但 是,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 到用得着的书,不管多少钱 ,我非把它买到手不可。一 次,我去昆明讲学,在哈尔 滨上火车的时候,想买点水 果,一打听,非常贵。正当 我犹豫不决之际,一位小摊 主看出了我的心思,指着一 纸壳箱子烂梨说:“师傅, 您给五毛钱全拿去。”俗话 说,“烂梨不烂味”。我付了 五毛钱,捧着一纸壳箱子烂 梨,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 用小刀做了精心的“处理”。 在车上,开始我偷偷摸摸地 吃,因为不好意思。后来我 大大方方地吃,梨是我花钱 买的,怕什么?最后我是狼 吞虎咽地吃,不吃全烂了。 就这样,从哈尔滨到昆明, “八千里路云和月”,我花了 五毛钱,吃了一路水果。归 来时,我在北京图书大厦购 了五百多元钱的教学用书。 这五百多元钱的书,我既没 有邮寄,也没有托运,而是 上车下车硬扛回哈尔滨。我 觉得,印在纸上的文字,从 来就有魔力,能使人上天入 地,博览古今。守着一堆书 过日子,是幸福的。 读书需要时间,时间哪 里有?挤。时间是一个无头 无尾的系列,昨天已经逝去 ,明天还没到来,可以抓得 住的就是今天。我常这样想 ,补昨天之非,创明日之是 ,必须通过今天的努力;要 想今天胜过昨天,明天又胜 过今天,也只有努力于今天 。因此,我给自己规定读书 时间定额:每天一小时。在 正常情况下,每天保证一小 时学习,这是可以办得到的 ,在非正常情况下,我也尽 量完成读书的时间定额。一 次,我去四川丰都开会,在 成都换车时,有点空闲时间 ,本应当到诸葛亮的武侯祠 参观游览一番,好好感受一 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 城外柏森森”的幽雅环境, 赏梅凭吊这位“三顾频烦天 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 孔明先哲。可是,我的脚步 却迈向了四川图书馆,在那 里坐了一下午,查了三个多 小时的文献资料。有失有得 ,我失去了一次了解祖国文 化遗产的机会,而得到的是 对中西部现代语文教育的切 身感受。 这里我特别提及的是, 开始我读书不成体统,属“ 杂学”类,五方四部、三教 九流、杂文小说、名人传记 、经史子集、唐诗宋词、天 文地理,无所不及。虽然有 些书并没有真正读懂,囫囵 吞枣,不求甚解,但这种“ 蜜蜂采蜜”式的阅读,对开 阔我的视域确实大有裨益。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 历的丰富,我喜欢吃“史”了 ,如《中国语文教育史纲》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 《小学语文教材简史》《中 国当代教育实验史》等。学 习这类知识,对语文教学与 研究有一种历史厚重感。有 很多东西我们以为是创新, 实际上仅仅是继承而已。几 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上 千年前,前辈关于母语教育 的见地已经鞭辟入里,经验 十分成熟,而我们还在绕弯 子,争来吵去,玩弄名词术 语,实在可笑。 二、做一名实践型的教 研员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 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驾 船。实践是一切智慧的源泉 。教研员如果长期脱离教学 实践,不介乎其中,不身体 力行,就会对一定的时间和 空间的课堂要素及其组合感 到陌生,最终,教研员将会 因为自己的肤浅而懊悔,而 悲哀。为此,我从做教研员 那天起,就坚持上“下水课” 。 记得,那是1980年4月间 ,我带领一名青年教师到省 里参加小学语文教学大赛。 会场设在影剧院,有上千人 参加活动。由于这位教师赛 前偶感风寒,参赛时病情加 重,上完《司马光》第一课 时就倒下了。她面色苍白, 有气无力地对我说:“白老 师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 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 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 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 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 时代呼唤好老师。有一 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 ;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 的国家。出名师、育英才、 成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教 育战线的神圣使命。 ——顾明远 精彩页 家乡 松花江,这是一条古老的江,她的江水汩汩流淌,一贯的坚忍执着,一如既往的自然洒脱。在她的怀抱里,有一座古堡——双城。 双城,又称双城堡,清嘉庆八年(1803)建城设治,因境内有金代达禾、布达两座古城,遂定名为双城堡。南有辽阳府,北有双城堡。双城,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非常厚重的地方。八百多年前,女真先祖们曾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书写下一部不可磨灭的民族融合史。在这里,除了留下了鹰飞虎啸、叱咤风云的历史壮歌外,一处处滚烫的遗迹仿佛还凝聚着历史的烟尘。散落在双城大地的十七座古城,每一座都包容着一个古老的故事,都和大金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遥想当年,踌躇满志的完颜阿骨打鞭指漠北,凛然不可一世:“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金太祖定国为金。而日夜流淌不息的阿什河为金子的河,金兴于此,故称金源。阿什河、松花江、拉林河围绕起一片草木葱茏的肥沃黑土,令各路枭雄魂牵梦萦的这块宝地,就是后来被富老中堂屯垦而成的双城堡。 不到双城堡,不知其古朴。 双城堡有三大标志性建筑:双城堡火车站、承旭门和魁星楼。 双城堡火车站位于哈尔滨和长春之间,是哈尔滨的咽喉要冲,是进入哈尔滨的必经之路,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车站开始是俄式建筑,后来改为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宫殿式建筑。绿瓦黄墙,飞檐斗拱,尽显雍容华贵之气。微风吹拂,檐角的惊雀铃叮咚作响。实为震古烁今之杰作,尽现华夏匠心之机巧。当过往旅客在看惯了中东路上黄白相间的俄罗斯式站舍后,猛然见到这色泽艳丽、玲珑剔透、古色古香的中国古代建筑时,顿觉耳目一新,心旷神怡,为中华不朽的民族文化而无限的自豪。 承旭门,又称东城门楼。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楼高11.5米,占地66平方米。城墙由青砖砌就,西造回廊,东修垛口。城墙上是名木结构的城楼,碧瓦红檐,雕梁画栋,气宇轩昂。廊檐上雕绘精美的花纹图案,并有工笔山水画数幅。楼脊上有龙头鸱吻,楼檐下风铃叮当。六条翘脊骨上各蹲五只怪兽,形态惟妙惟肖。城门旁有石狮石凳,前有护城河、护城桥。河槽由水泥砌筑,上有铁制栏杆,坚固而美观。承旭门是双城悠久历史的象征,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和双城堡火车站、承旭门遥遥相对的另一标志性建筑,是闻名遐迩的魁星楼。魁星楼,又称关东第一楼。清光绪十八年(1892)修建。高百尺,四根通天大柱,擎起了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尽精工之巧;玲珑牖窗,极镂刻之术。四面临风,铁马叮咚,有燕雀绕梁,人可上下通行。面面有景,风光迥异。上层偏北,面南矗立魁星雕像,左手提墨斗,右手执朱笔,做点状元之势。 我生于丁亥年(1947)。我刚懂事的时候,就经常和家人到火车站、承旭门、魁星楼玩耍。去火车站看风驰电掣的火车,到承旭门观车水马龙的街景,登魁星楼眺阡陌纵横的碧野。解放初期,我家住在双城东大街,离承旭门和魁星楼较近,我几乎每天都到这两个地方去玩耍,对那里的环境特别熟悉。 每当红日喷薄,雾霭散尽,承旭门便沐浴在旭日晨光之中。真不枉了当年命名者的一片苦心,双城第一眼见到太阳的,或第一线阳光照射到的门楣,就是这秀美的古城门。当其时,游人如织,谈笑风生,或瞻仰拍照,或对弈聊天,更有画家墨客写生作赋,无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魁星楼正前有两块竖石,上刻“满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门前有一对雄壮的石狮子卧于左右,蔚为壮观。游人拾级而上,登临楼顶,凭栏远眺,心旷神怡。这座楼飞檐翼角高翘,檐下诸多彩绘,令人叹为观止。什么竹林七贤、八仙过海、太公钓鱼、子仪庆寿、刘海戏蟾、松鹤延年,尽为先贤掌故。而四壁高悬的金字巨匾“文运昌明”“平步青云”和“文光射斗”,皆出自达官显贵、书法名人之手笔。 有一次,我老叔领我登楼,他指着明柱的楹联,大声朗诵道:“五百里封疆,奔来眼底,看东达珠河,西接长岭,南环榆树,北控松江,自去岁半付匪烟兵燹,惟此层层三起楼,体质壮严,仍光联奎碧。我故乡白叟黄童,凭栏赏目,把酒临风,幸勿忘土木兴时研科学,才养栋梁,门栽桃李。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想辽传断腕,金纪胜陀,明建崇祯,清修演武,迄今日尽成碎瓦颓垣,独兹巍巍十余丈,规模宏大,犹矗立云霄。有双城青年学子,飞黄腾达,直上青梯,果孰是霓裳泳处会群群仙,腰挎牛斗,手摘星辰。”叔叔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虽然不懂那副楹联的意思,但我觉得魁星楼是个神圣的地方。正因为双城堡建造了魁星楼,以致双城历代的文人学士层出不穷。 双城堡还有一座老爷庙,庙宇位于城郭西大街路北,距离西门和十字街各1250米,全部青砖对缝,彩色琉璃瓦铺顶,属大屋顶建筑,砖木结构。庙顶四角的飞檐翘起,黑瓦檐头蹲着五脊六兽,各个形神兼备。其建筑结构为名木凿臼咬合镶嵌而成。隔檐板上绘着名人掌故,什么精忠报国、刮骨疗毒、六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