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相忘于江湖(精)/上帝视角系列/高建群全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建群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相忘于江湖》中,高建群回忆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书中既有作者对自己当兵经历的深情回忆,也有对自己文学观念的理性阐述,还有对社会文化的思索与思考,更有对路遥、张贤亮、陈忠实等一众老友的追忆与怀念。全书情感真挚,读来能触及作者的灵魂,感受到他创造出的那个情与理兼容的世界。
作者简介
高建群,国家一级作家,“陕军东征”现象代表人物,被誉为当代文坛难得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的写作者,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大平原》《统万城》《伊犁马》《我的菩提树》《大刈镰》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新闻出版广电总署优秀图书奖、加拿大大雅风文学奖等。
目录
辑一 我把整个自己慷慨地献给了文学
白房子,一个冬天的童话
老兵没有死亡,只有凋零
对马背民族的一种遥祭
矗立高原文化的纪念碑
事情但凡做到八分,就叫圆满
一个童养媳将我生在土炕上
父亲的故事
老高的三个故事
我在二百眼泉子里汲水
每一条道路都引领流浪者回家
——《大平原》台湾版前言
化大千世界为掌中玩物
听我新翻杨柳枝
辑二 相忘于江湖
大年夜梦见石鲁
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地球上行走
——说不尽的路遥,谜一样的路遥
大漠落日自辉煌
——悼念张贤亮
悼念陈忠实
哭李若冰老
世界上最凄凉的坟墓
——祭祀吴宓先生
大山之子蔡嘉励
大河的流水一点不喧哗
——画家王有政先生印象记
郭大校的“生命之门”和“天地之根”
西北边陲的一座奇异山峰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我的杨家岭采访本
辑三 铁马冰河入梦来
老兵孟群立
我杀死了三头野猪
兵团十三连
阿尔泰山的成吉思汗之鹰
李向红的可可西里拥抱
荒原童话
锡伯渡
辑四 大漠孤烟落日圆
向辽阔的草原致敬
西域文明与中国文化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讲稿
多瑙河畔的最后一个匈奴
《六道轮回图》与成吉思汗秘葬之地
辑五 我的文字有我的血在流淌
我很中国,我很陕西
感谢生活,它慷慨地给予了我这么多
一个艺术家要有担当
余生只做三件事
我的六百二十三颗结石
卖驴人和草标
罗布泊法则
空果壳
夜总会和台球
帽子,帽子
一个人一生需要多少钱
高建群小传
高建群履历
高建群创作年表
社会评价
序言
这江叫汉江,蓝汪汪的
一股大水,如脂如膏,似梦
似幻,仪态万方地东南走向
而流。这江水的一部分,将
会流到北京、天津、石家庄
的寻常人家的锅里,供他们
烧灶做饭。我乘着船,顺江
而下,这时节正是清明刚过
,“临洮易马,汉中换茶”的
时节,两面的山上布满了一
层层的茶园。我们要去的那
地方叫后柳古镇。
这湖叫“两忘湖”,或者
叫“物我两忘湖”。是的,此
一刻,宛如人们常说的活埋
疗法一样,世界将我遗忘了
,我也把世界遗忘了,就是
这个意思。这湖是一座人工
湖,是我为它取的名字。
汉江行到此处,接纳了
一条从秦岭深处流来的河,
叫中坝河。河与江的交汇处
,便形成了这个小镇——后
柳古镇。一位朋友,要将这
后柳古镇打造成一个特色小
镇,在中坝河流经处,造了
七十二家民间作坊,将这汉
江流域地面的各种古老民间
传统生活方式,搬进来组成
一个街道。假如一个现代人
不慎走进去,那就仿佛误入
时空隧道,一脚踏入从前。
朋友在这中坝河的上游
,后柳小镇的不远处,选一
面山坡,为我盖了五间民房
,挂个牌子,叫“高看一眼
石泉工作室”。这五间房在
一座郁郁葱葱的大山山根下
,有几棵大的冷杉树,将民
房半遮半掩,下面靠近平地
,有个过去年代的小庙,小
庙下面就是那座正在挖掘的
人工湖,我的“两忘湖”了。
那座几平方米大小的小
庙,过去大约是财神庙,或
者土地庙、山神庙。我说,
竖一个鬼谷子老先生的牌位
在这里吧,将它改建成鬼谷
子庙。而东边那座莽莽苍苍
,半入江风半入云的突兀山
头,我们将它叫成“东成山”
,西边那座被群山簇拥,同
样高可摩天的突兀山头,我
们叫它“西就山”。
哈,早晨睡到自然醒,
起身披一件大衫子来到五间
房前,伸一伸懒腰,向东搭
一眼望东成山,向西搭一眼
望西就山,就是再平庸的人
,再卑微的人,刹那间也会
有一种成就感的,觉得自己
真成了个人物了。
这有成就感的人叫鬼谷
子。鬼谷子是个闪现于中国
历史碑载文化中的神神秘秘
、奇奇异异的糟老头子,春
秋人物,九流十派之一纵横
说的创建者。石泉人说,他
当年的隐居之处,就是这汉
水之滨,秦巴山深处的鬼谷
岭,而他本人,亦极可能就
是这石泉地方的人。鬼谷子
隐居在这儿,自己深藏不露
,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像
一个现代版的高级操盘手一
样,不时地打发他的学生,
走下山去,将世界搅得地覆
天翻,而且他那儿都是成双
成对地派出,看他们斗法,
以世界为棋盘,而自己呢,
袖着双手,作壁上观,做出
一副无辜的、事不关己的样
子。
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张
仪,两人怀揣先生的纵横捭
阖之术,一个去秦国,凭三
寸不烂之舌,说得秦王连横
,一个又去游说六国,说动
六国国君合纵,从而将那个
时期的赤县神州,搅动得地
覆天翻。鬼谷子更遣学生孙
膑、庞滑,手执六韬三略兵
家之术,一个助齐国,一个
助魏国,演绎了一场令后世
津津乐道的孙庞斗智历史大
剧。
我的这次江湖行程中,
恰逢石泉县鬼谷子研究会,
正举办纪念鬼谷子先生诞辰
两千四百零六年典礼,一群
当地的文化人,还有来自北
京、台北的鬼谷子研究者们
,聚集一堂,纪念这位闪烁
在中华文明板块深处的圣人
、贤人、奇人。我向着鬼谷
子的牌位三鞠躬后说:立一
块牌位在这里吧,让他佑护
这一方山水,佑护这一方百
姓,佑护中华民族种族不灭
香火永续。
会议期间,有研究者的
学术报告中说到,鬼谷岭的
鬼谷子的庙宇遗址上,搜出
石碑石柱上的八个残缺大字
。那八个大字是“星宿罗胸
,山河寓目”,天上满天星
宿,罗于我的胸间,眼前无
限山河,愉悦我的眼目,如
此吞天吐地般的胸怀气魄,
叫人咋舌。那八个字,是当
年鬼谷子先生的自况呢,还
是后世人们在这里设庙祭祀
,为彰显鬼谷子所撰题呢?
不得而知。
我想吧,等我的五间房
下面的那个“两忘湖”掘成,
灌满水,搭个小桥之后,就
将那八个大字,刻在桥头这
个鬼谷子祠的门框上吧!
《相忘于江湖》书名来
自庄子。这个庄子,大约是
鬼谷子同时代的人。什么叫
“江”,什么叫“湖”呢?我相
信由于上面拉拉杂杂的那许
多话,读者已经大致了解我
说的江、我说的湖的意思了
。是的,就叙述者而言,那
一汪大水的汉江,那物我两
忘的小湖,那高不可攀、深
不可测的迷茫远处,正是作
者心之向之、神之往之的江
湖啊!
“江湖”这个字眼,在中
华文明板块中,几千年来,
一直闪闪烁烁,它出现在史
籍和人们的日常语汇中。它
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很难说
清,因了这些年武侠小说对
这个词汇的诸多诗意渲染,
它更是被蒙上了一层漂渺的
、云里雾里的感觉,“路逢
侠客须呈剑,不是诗人奠献
诗”的感觉。
也许与“江湖”相对应的
词汇叫作“庙堂”。北宋的范
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句话大约是说,一个文
化人,当他身居朝中,侍奉
人主左右的时候,他为天下
黎民百姓的生计而忧虑,而
当命运将他打发到天
导语
《相忘于江湖》是作家高建群的自传体性质散文集,全书共五个部分,讲述高建群自己的人生、朋友、文化思考以及自我反思,是作者人生和文学创作生涯的总结与回顾,为了解和研究高建群及其作品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书评(媒体评论)
我劝大家注意,高建群
是一个很大的谜,一个很大
的未知数。
——著名作家路遥
春秋多佳日,西北有高
楼。
——著名作家张贤亮
高建群是一位从陕北高
原向我们走来的略带忧郁色
彩的行吟诗人,一位周旋于
历史与现实两大空间且从容
自如的舞者,一个善于讲庄
严“谎话”的人。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洪波
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
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
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
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
高建群是小说高手,也
是大散文的营造者。他的散
文漂亮流畅,大开大合,才
华横溢。在他作品的大视野
下,是民间生命智慧的传达
,是生命的感悟力和精神指
向性以及胸襟、气度的畅扬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国
精彩页
白房子,一个冬天的童话
1975年的冬天,是一个多雪的冬天。从十月份开始,阿勒泰草原就一个礼拜吼一场大雪。雪将戈壁滩严严实实地封住了,位于中苏边界,我在的额尔齐斯河北湾边防站,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
一个放晴的中午,前面有兵团的斯大林一百号推土机开道,边防站采了一辆吉普。车上走下来一位老军人。老军人个头不高,大约有一米六二,但是很雄壮,或者用陕西话说,很“魁”。他两只手总是插在上衣口袋里,走起路来迈着标准的军人的方步。胸膛前挺,一步迈出七十五公分。他和我见过的别的老军人不同的地方是,上衣口袋里别着两支笔,一支钢笔,一支圆珠笔。
这位老军人叫那狄,时任新疆军区北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他是老延安,大约是1946年到延安的,满族,东北人。这次,他是到边防一线来搞调研的。
那主任在边防站住下以后,原来的日程,是两三天后就走,想不到,这时天空又飘起了鹅毛大雪,因此那主任一行只好住下来,一住就是十五天。
我的从事文学,或者说,我将自己的一生,与这件被称为“文学”的可诅咒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捆绑在一起,就完全因为那主任的这一次行程,或者说,是因为导致那主任滞留白房子的这一场大雪。
我是1972年12月14日在家乡临潼县何寨公社东高村穿上军装的。16号到西安火车站集中,然后,一群大约三百多名关中平原上的农家子弟,被装在一列刚刚拉过马匹的铁闷子火车上,冒着珍宝岛和铁列克提的硝烟,开往中苏、中蒙边界。
这批陕西兵在乌鲁木齐改乘汽车时,被分为两拨,一拨前往中蒙边界,一拨前往中苏边界。
我去的是中苏边界。那路途上所受的折磨,现在想起来还叫人害怕。我感冒了,使劲地呕吐,肠肠肚肚好像都要吐出来了。一排三十六个人,坐在一辆大卡车上,坐成四排,屁股底下坐的是背包。人们面对面坐着,穿着臃肿的皮大衣,脚下的毡筒以及膝盖与膝盖,严严实实地交错在一起。这时我要吐了,眼看我就要喷到对面人的脸上去了。这时我急中生智,从手上脱了皮手套下来,将它吐在手套里。秽物吐到手套里以后,很快地结成了一个冰疙瘩。一天坐车下来,到了兵站,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将手套放到火墙上。去消。冰疙瘩消了,将秽物倒出来,这手套明天还要继续往里吐。记得在奎屯,在乌尔禾,在克拉玛依,在布尔津,住宿过的每一个兵站里,我都做过这样的事情。
这样我们来到了中苏边界,在一个漆黑的大雪飘飘的夜晚,顶着界河对面的照明弹、曳光弹、穿甲弹、信号弹的光亮,来到白房子。
要知道我们那里的大致位置,有个喀纳斯湖,大家都知道。那里是我们的一连,叫白哈巴边防站,沿着边防线,下来是二连,扎木拉斯边防站,下来就是三连,我的边防站,下来是四连,克孜乌雍克边防站,下来是五连,阿黑吐拜克边防站。
那主任来到边防站时,我已经在这个充满凶险、与世隔绝的边防要塞,当兵快三年了。三年来,我写了不少的诗,在纸片上写,在本子上写。大约,一种罗曼蒂克的情绪突然钻入了我的脑子里,促使我写下这些东西。“额尔齐斯河滚滚流向北冰洋,岸边有一座中国边防军的营房”,就是我给边防站办的国庆节墙报上写的诗。
那时全国有两家公开刊物,一家是上海的《朝霞》,一家是北京的《解放军文艺》。连队订有《解放军文艺》,只要能找到,我就去看。在这几年中,我只看过一本小说,是苏联的,叫《多雪的冬天》,是我从开巡逻车的司机的驾驶室里找到的。
说到那位主任发现我在写作的故事,那情形好像就是一个冬天里的童话。
天很冷,阿勒泰是中国最冷的地方。那天夜里,我上的是第一班哨。第一班哨是从十一点到十二点半。我那时已经是班长了。班长背的是冲锋枪。下完哨,回到房间,我先将已经冻得僵硬的枪,靠在火墙上去暖。这样,枪的铁质部分,会慢慢变暖,不时有水珠子渗出。等水珠儿渗完了,才能用千布子去擦,最后再用擦枪布去擦。这事必须得做,否则,枪会生锈的,锈迹斑斑,子弹就打不出去了。
将枪靠在火墙上以后,我拧亮煤油灯,开始填瞭望登记簿,那上面往往会有“三号口有苏军潜伏哨两名”,“苏松土带一侧有装甲车驶过”字样。这些填完,再填上“哨兵高建群”。
填完嘹望登记簿,那枪还在火墙上消着。等到消透,还得一段时间,于是我就着那盏小油灯,开始在一个小本子上写诗。 记得我那天晚上写了一首小诗。诗名叫《给妈妈》。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