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范仲淹(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郭宝平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范仲淹》是一本以范仲淹为主角的历史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一生。人物、事件基于历史事实,细节想象合情合理。作者笔力晓畅,善于从宏大背景引入,层层渲染,筋骨分明。描绘了北宋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刻画了有血有肉的范仲淹形象。 作者简介 郭宝平,开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学士,研究生攻读“中国政治制度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曾供职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现专职写作历史小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谋位》《大宋女君刘娥》、传记文学《最有权势的读书人》《明朝大书生》等十余部。作者以厚重的历史感行诸文字,史观新颖,文笔老辣。 目录 自序 主要人物 第一章 药出山来为小草 第二章 涧松何必怨山苗 第三章 瓢思颜子心还乐 第四章 岭上英英向日开 第五章 迥与众流异 第六章 芝田音断欲伤春 第七章 一醉一吟疏懒甚 第八章 海角亦逢春 第九章 梅福官卑数上书 第十章 此心良可歌 第十一章 金门齿谏臣 第十二章 十口向天涯 第十三章 春风似旧花犹笑 第十四章 红桥柳际明 第十五章 八变奇姿已过人 第十六章 大议摇岩石 第十七章 安得长喙号丹墀 第十八章 三出专城鬓似丝 第十九章 蛟龙出没猩鼯号 第二十章 有情芍药含春泪 第二十一章 只托春风管勾来 第二十二章 五原金鼓又轰天 第二十三章 按兵谁解扫氛埃 第二十四章 塞下秋来风景异 第二十五章 惟以人占天 第二十六章 智名勇功不入眼 第二十七章 抚之若青衿 第二十八章 须怜铁甲冷彻骨 第二十九章 潭潭大度如卧虎 第三十章 满川龙虎辇 第三十一章 何以得此刖 第三十二章 四面边声连角起 第三十三章 浊酒一杯家万里 第三十四章 裴度亦书生 第三十五章 羌山始见花 第三十六章 片心高与月徘徊 第三十七章 塞翁泪涔涔 第三十八章 论道经邦正要渠 第三十九章 隐然一柱在明堂 第四十章 亲逢英主开前席 第四十一章 纯诚惟欲助清光 第四十二章 风波岂不恶 第四十三章 秋宵苦霜露 第四十四章 忍把浮名牵系 第四十五章 千杖敲铿羯鼓催 第四十六章 数年风土塞门行 第四十七章 自信云龙道不孤 第四十八章 雪压霜欺未放妍 第四十九章 道在乐天真 第五十章 千载家风应未坠 第五十一章 宁是式微人 第五十二章 百不一试薶九京 古今地名对照表 序言 我从事专职写作,倏忽 五载。长篇历史小说《大明 首相》已出两版,加上 2021年春出版的两卷本《 大宋女君刘娥》,共计已达 200万字。近两年来,除了 必要的遗迹寻访,我基本上 处于闭关写作状态,全部的 精力投入了《范仲淹》这部 小说的创作中。所谓呕心沥 血,此之谓也。 为什么要写范仲淹? 近年来,“崖山之后无中 国”的说法流行一时。且不 论这个说法的动机如何,有 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 ,宋亡,中华文明遭受了重 创。可以说,现在的中国人 ,与宋朝的中国人,观念、 性格、处事方式,已然发生 很大变化。学者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 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曾担任美国亚洲研究协 会主席的美国学者罗兹·墨 菲在《亚洲史》中说:“在 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 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算 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 创新的黄金时代。”那么, 古典意义上的中国人是什么 样子的?这就要回到宋朝去 寻找。所以,写宋朝人物, 是我的夙愿。 在创作长篇历史小说《 大宋女君刘娥》时,写到范 仲淹做的一件事,颇感他的 与众不同,当即就有了写范 仲淹的强烈冲动。 提起范仲淹,读者大都 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但 对范仲淹的了解却普遍停留 在表面,差不多只是一个概 念或符号。许多涉及范仲淹 的著述,基本上没有摆脱这 个束缚。通读了范仲淹的全 集,浏览了他的“铁杆粉丝” 欧阳修、苏舜钦等人的有关 记载后,我对范仲淹有了全 新的认识。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 美就意味着真实,虽说真实 的东西不一定都美,可是最 美的东西永远是真实的。” 只有真实,才具有说服力和 感染力。所以,我写《范仲 淹》,就是要填补空白,将 一部真实、立体、全面反映 范仲淹一生的历史小说呈现 给读者。 确定要写范仲淹,接下 来,就是如何去写。 历史小说涉及的人物、 场景、风俗,都与现实有很 大的距离。在我看来,写历 史小说,必须把握好四个方 面。这四个方面,可以说是 支撑这部小说的四梁八柱。 以人性审视历史人物英 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从古 至今,变化最小的是人性。 不管我们是否认同他的话, 有一点无可置疑:历史人物 也是人。是人,就有欲望; 有欲望,就会有纠结甚至是 挣扎。即便是公认的圣贤, 也不是从一生下来就伟大, 也有凡人的七情六欲;就算 成为圣贤,依然有凡人的一 面。因此,所有人性中本质 的东西,都可用以观察那些 叱咤风云、大名鼎鼎的历史 人物。对于范仲淹当然也不 例外。不妨看看他写的一首 《咏蚊》诗: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 轻。 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 程。 他的意思是:我好羡慕 蚊子啊,吃饱就走,不必为 前程烦恼。职场上的人天不 亮就爬起来去上班,看到猫 还懒洋洋睡着,就会说:猫 多好啊,不用为衣食住行奔 波。范仲淹当时的感慨,大 体如此。人到中年还在为前 程而烦恼的范仲淹,和当今 亿万职场中人,又有什么大 的区别呢?都是活生生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走过一遭。 只不过,他留下的痕迹比普 通人要多一些,可供后人循 着这些痕迹去捕捉历史真相 。 打通历史历史小说的主 人公生活在特定时代,只有 对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政 治生态乃至世道人心都有深 入研究,才能对人物有精准 把握;只有打通历史,方可 直抵人物的精神世界。打通 历史的前提,是对当时的制 度和运作规则要熟悉。总体 上说,宋朝以儒立国、优待 文士,许多制度安排都可以 维护士大夫的尊严。比如, 今人一听到贬官,就觉得是 很重的惩罚——至少会令人 颜面尽失吧?其实当时的人 未必这么看。宋朝实行官阶 与差遣分离的制度,对一些 才俊还授以馆阁之职。简单 说,官阶表示级别,照此领 取俸禄;馆职表示具有天子 近臣的身份;差遣是行使职 权的实际职务,没有固定任 期。所谓贬官,多数情况只 是差遣的变化。比如,主持 庆历新政的范仲淹被罢参知 政事,知邠州,可他的官阶 却由从四品的谏议大夫升为 正四品的给事中,馆职也由 枢密直学士升为资政殿学士 。从这个角度说,他升官了 。况且,既然是差遣,随时 都会发生变化,这是常事, 几乎所有宰执大臣都 有被贬的经历,仅解除 参知政事差遣本身,并不是 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再 比如,范仲淹因何作《咏蚊 》诗,为前程发愁?原因有 两个:一是按当时的制度, 进士及第先做选人,选人只 能在规定的官阶内升职,最 高升到八品。只有改京官后 ,仕途才算展开。改京官不 容易,多数进士终身都未脱 离选人身份,在“选海”挣扎 ,沉于下僚。当时范仲淹做 了很多努力,却尚未成功, 对前程十分担忧。二是他复 姓归宗,籍贯改成了苏州。 当时的朝廷大老轻视南人, 说南方下国之人奸巧,不可 重用。范仲淹入仕十年了, 却还在海角一隅做一个监盐 仓的微官,他很苦闷。所以 他羡慕蚊子可以不必问前程 。又如,因范仲淹四子范纯 粹之母张氏墓志铭的出土, 一些研究范仲淹 导语 从寒门孤贫少年一步步成长为政坛巨星,出将入相,成为宋代大批士大夫的精神楷模,范仲淹的成长经历给每个人以启示,展现出别样的英雄主义。作为黄庭坚、朱熹口中的“第一”人物,在国家的重担下、历史的节点上,他能否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改变世道人心?本书将为读者揭晓答案。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懂得以历史为依托 来写小说,也擅长以小说笔 法来写历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会长、文学评论家 白烨 长篇历史小说《范仲淹 》告诉我们的真谛是“以人 性审视历史人物”才是一切 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 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 长 丁帆 这是一次文学与历史互 相激荡的书写,是用文学想 象和虚构对史实的抚慰与尊 重。这是一部令远去的人物 熠熠生辉的历史小说。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 席、作家 刘建东 这是文学家写的精彩传 记,史学家写的真实历史。 字字有来历,事事有依据。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王兆鹏 郭宝平先生的《范仲淹 》,一洗过去历史小说的两 类匠气——正面人物高大上 的“馆阁气”和戏说人物油腔 滑调的“饭局气”。 ——文史作家、《祥瑞: 王莽和他的时代》作者 张 向荣 精彩页 第一章 药出山来为小草 大雾弥漫的清晨,村庄还在沉睡,偶有几声鸡叫,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一位个子不高,身穿灰白色粗布直裰、头戴草巾子的二十岁上下的男子,左背古琴、右挎短剑,沿着村中小道,赌气似的低头匆匆而行。约莫一刻钟工夫,感觉是在爬坡,抬头看去,一条宽数十丈的大河横亘在眼前。男子愣了片刻,发出一声轻叹。这条名孝水的大河,自南而西绕长山县城而过,在村庄之北,而他要去的颜神镇则在东南方。意识到自己走错了路,男子迈步上了河堤,微眯双目,怔怔地望着河面,不时“嘶”地吸进一口雾气,像是要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 雾霭笼罩下的孝水,河面黯淡,河水悄无声息地流淌着。男子伫立片刻,转身西行,找见了一座木桥,他跨上桥面,大步往西南方向而去。 一个挑着菜担的中年人迎面走来,男子浑然不觉,眼看就要撞到菜担上了,挑担人慌忙闪开,一脸好奇地打量着脚步匆匆的年轻人,唤道:“四郎!”见他并未驻足,遂提高了声调:“朱说——” 被唤作朱说的男子停下脚步,扭过头去,茫然地看了挑担人一眼,朦胧问看出是人称“八叔员外”的邻居,便对他鞠了一躬,一语未发,转过身去继续赶路。 八叔员外见朱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紧追两步,问道:“四郎,那件事,你知道了?” 朱说停下脚步,扭过头问:“八叔员外是说封禅之事?” 大宋开国近五十年了,一直被两大难题所困扰。一是强敌环伺,处境艰危。不惟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收复无望,便是藩属西夏也能以金戈铁马要挟朝廷放弃横山一带大片国土,并向其赐岁币。虽然朝廷拿出国库收入的十分之八供养百万大军,可由于失去燕山屏障,战马输入通道又被堵塞,以步兵的血肉之躯很难抵挡契丹人和党项人的剽悍铁骑,只能以金钱换取脆弱的和平。二是皇位传承。太宗继承的是兄长太祖的皇位,他以“石室金匮”之说来证明继位的正当性;但若照此说法,就不应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可事实是,当今皇帝是太宗的皇子,由此引发对皇位传承正当性的质疑自是不可避免。前不久,朝廷颁诏,将在今年十月封禅泰山。消息传出,举国欢腾。远离京城的京东路淄州长山县,老成人私下议论说,今上此举,一来通过向上天奏报,显示其继位的正当性,彻底理顺皇统;二来可镇服四海,夸示远人,以显示天下正朔在皇宋。朱说听罢,顿觉封禅泰山非同寻常。故而,听到八叔员外的问话,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件事。 八叔员外却摇了摇头,慌里慌张转身便走。 “那么,八叔员外说的那件事,何所指?”朱说对着他的背影问。 八叔员外佯装没有听见,步履慌乱地钻进了前方的雾团里。朱说蹙眉沉思着。多年来,他总觉得邻居们看他的目光有些怪异,有时还会在他背后窃窃私语、指指点点,仿佛他身上藏着什么不能说破的秘密。或许是几个手足中,他的个子最矮,站在一起要比三个兄长矮半头,外人很难相信他们会是兄弟?朱说自嘲一笑,加快了步伐。要去办的事相当棘手,不知能否找到转机,只好丢开对突然冒出来的“那件事”的深究,强迫自己不去想它。 随着蝉鸣声越来越响亮,坐南朝北的醴泉寺就在眼前了。雾霭不知何时已散去,迎着刺目的阳光,朱说进了山门。已是午时,香客不多,一浪高过一浪的蝉鸣声,衬托出古寺的幽静,参天的古树投下斑驳的阴影。朱说在一片树荫下坐定,直到一脸汗水都挥散了,方迈步进了迎门而立的文昌阁。他将琴、剑轻轻放下,在文昌帝君前焚香跪拜毕,正要趋前抽签,一位年近半百的法师走了过来。朱说向法师躬身施礼,法师微微颔首,接过沙弥手中的签筒,晃了几晃,伸到朱说面前。朱说双手合十,恭恭敬敬道:“敢问文昌帝君,小生将来可为宰相否?” 法师的手微微抖了一下,细细端详着眼前的年轻人:消瘦的四方脸棱角分明,儒雅中透出几分沉郁;两只眼睛相距稍远,忽闪之间,传递出倔强之气,委实是位气度非凡的后生。难怪守门的沙弥一见,就急忙向他这个新来的住持禀报。他还未遇到过身背琴、剑的香客,这才出来亲持签筒,看一看这位香客到底要卜什么。想不到他语出惊人,让法师越发好奇了。 朱说抽出一签递给法师,法师看罢,面带歉意地摇了摇头。朱说一怔,眼帘垂了下来。他又焚了一炷香,合十再拜道:“若不能做宰相,小生愿做良医。”说罢,伸手又抽出一签,递给法师。 法师并未看签词,而是笑道:“做宰相与当良医,二者之间反差何其大哉!” “让法师见笑了。”朱说躬身道,“小生以为,既然不能处庙堂治国安民,身在江湖而依旧能利泽苍生,活天下之命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行当了。” 法师微微一笑,这才低头阅看签词,摇头道:“可公子做不得良医。” 朱说收回了期盼的目光,现出沮丧的神情,却也未忘记向法师躬身施礼,这才转身木然地走出阁门。快到山门时,突然想起自己的琴、剑还在文昌阁墙角放着,又回身去取。法师微笑着端坐在香案前,见朱说进来,挥了挥手中的拂尘,突兀问道:“公子听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