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考古学专题六讲(增订本)(精)/张光直作品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张光直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1984年初秋作者在北京大学考古系的九次演讲记录整理而成,内容集中于宏观性探讨中国考古与一般性问题的关联。是80年代国内最为流行的考古学读物之一。此次再版,还收录了他去世前后发表的三篇文章,集中表现他晚年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认识和反思。对想了解什么是“考古学”,以及考古学对史学研究有何助益的年青读者来说,本书不失为最简要而又富启发性的读物。
作者简介
张光直(1931-2001)华裔考古人类学家。祖籍台湾,自称“番薯人”。1950年代在台湾大学读人类学,师从李济。后负笈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院毕业。曾任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台湾中研院副院长。为美国科学院及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
张光直一生致力于中国考古学与考古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通过一系列有影响的专著和大量学术论文,把祖国古代文明的丰富考古材料介绍给世界。更倡导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力求通过中国文明进程和发展模式的建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内涵做出原创性的贡献。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中国古代史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性
第二讲 从世界古代史常用模式看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第三讲 泛论考古学
第四讲 考古分类
第五讲 谈聚落形态考古
第六讲 三代社会的几点特征——从联系关系看事物本质两例
附录
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古代中国考古学》中文版自序
二十世纪后半的中国考古学
新版赘言 陈星灿
序言
1984年8月22日到9月7日
,我在北京大学考古系作了
九次讲演,共分七个题目。
收入本书的六个题目,前四
个是蒋祖棣和王文建两位同
学花了很大的功夫,根据录
音整理出来的。我对整理稿
稍做了些润饰,为了读者的
方便,还加上了最少限度的
注、图和表。后两个题目则
是我自己整理的。但这书基
本上仍是北大讲演的记录。
1983年8月,在中国考古
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举办的“亚洲地区(中
国)考古讨论会”上,宿白
教授代表北大邀我到考古系
教课。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
荣誉,当然,就毫不犹豫地
接受了。本来考虑讲一个学
期的课,后来因时间关系改
成三个星期。等到北大校长
和教育部正式邀请信寄给我
以后,我才想,讲些什么题
目好呢?我几十年来从事中
国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但
是,北大是全世界中国考古
学教学的中心,如果我想对
北大同学能作点儿积极性的
贡献的话,我的讲题应该是
比较一般性的,集中在中国
考古与一般性问题之间的联
系上的,至少,应该是我对
这种联系的看法。
这个一般的范围确定了
以后,我便选了几个彼此并
没有系统的联系的题目,可
以说,是构成考古学这个大
题目的一小篮大杂拌。虽然
没有什么严密的系统,这些
题目也不能说代表考古学中
的什么派别,但可以说,它
们代表一个考古工作者的若
干看法,希望对学习考古的
同学有一些参考价值。
为了使本书的读者理解
我所阐述的若干看法,我想
,不妨把自己在专业上学习
的过程介绍一下。
我是在北京生长的,并
且在北京读了小学和中学。
我的祖籍是台湾,所以,在
抗战胜利以后,我就回到了
祖国的台湾。不久,以前在
南京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迁到台北,李济、董
作宾,以及其他考古学、人
类学的前辈学者们在台湾大
学成立了一个考古人类学系
,我便报考了这个新系。
我所以报考考古人类学
系,是由于早年所受的一些
影响。我很小的时候,便熟
读过一本书,叫作《人类学
泛论》,著者是日本的西村
真次教授。我的父亲张我军
先生是搞日本文学的,他把
这本书翻译成了中文,
1931年在上海神州国光社
印行。我不知道这本书在中
国有没有过任何的影响力,
但是,因为我从小便守着这
本书,对书里的人类进化史
、石器时代等等,很感兴趣
,它对于我确实有过不浅的
影响。1948年,我在台北
坊间又买到一本上海商务印
书馆出版的新书,叫《中国
史前时期之研究》,是裴文
中先生写的。这是我所知道
的第一本用中文写的关于中
国史前考古的书。裴文中先
生在这本书里把当时从旧石
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资料
与研究成果作了初步的综合
。同时,在这书里,装先生
又发了不少牢骚,说中国的
考古可以说遍地是黄金,俯
拾即是,但是有才华有志气
的读书人却很少有学考古的
。他说,希望在将来的中国
有很多人走这条路,希望各
大学有考古学系,并且希望
成立一个中国考古学会。看
了裴先生这本书以后,我对
这门学问更加向往。
1954年,我从台大考古
人类学系毕业。不久,我又
到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读
研究生。毕业之后,先在耶
鲁大学,后来又回到哈佛大
学,从事人类学和考古学的
教学和研究工作。从1951
年开始,我就参加了田野考
古工作,除了台湾的田野考
古以外,还参加过北美和法
国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可
以看得出来,我所学的这一
套,说不上是从哪个传统继
承下来的。西村真次先生、
裴文中先生、李济先生等等
,都是我的老师。我当然也
读过解放以来国内大量的考
古研究报告和论文,受到很
大的启示和影响。我在美国
学习工作已整三十年,自然
受到美国人类学界很大的影
响。我说我所讲的题目和内
容是一小篮子大杂拌,其实
,这也正是因为我搞的这一
套考古,似也可以说是一筐
子大杂拌。所以我说,我并
不代表哪一个门派、哪一个
传统。这自然并不是说我的
想法没有它自己的一套系统
。最好还是请读者们自己去
判断、评价吧。
今天,能把这本书奉献
到读者面前,我要谢谢北京
大学的各位老师、同学的鼓
励、帮助,和文物出版社出
版这本书的好意和费心。同
样的几个题目也在山东大学
历史系作了两个星期的讲演
,我也要感谢山大师生的照
顾。这次从美国到北大和山
大访问教学,是在美国科学
院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和中
国教育部的合作计划下进行
的,我也要谢谢交流会和教
育部的邀请和资助。
张光直
1985年1月于哈佛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张光直的“考古学专题六
讲”影响深远,这不仅是因
为直到“20世纪末,既懂中
国历史学和考古学,又了解
世界文明史和考古学的学者
,仅有他一人”,更在于张
光直当年所谈的话题在今天
不但没有过时,而且焕发出
新时代的光辉。今天我们重
读《考古学专题六讲》,依
然能够获得很多启示与收获

——孙庆伟,北京大学考
古文博学院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