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数据确权的理论基础探索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彭诚信//史晓宇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数字社会背景下,数据、算法和互联网络的结合使具有人格权利本质的个人信息天然内含的财产价值被充分挖掘,由此如何妥善地证成个人信息财产价值外化的路径,并确保该路径能够协调个人人格权益保护与财产权益分配之间的平衡,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底层法律问题。本书基于对个人信息财产价值外化路径的研究,逐一探讨了数字社会中个人信息的客体属性、权利属性、财产价值的外化路径和财产权益的归属问题,对未来解决数据的确权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带来了社会巨变,也催生了数字法学研究的新视阈,但未来数字法学研究仍然需要遵守主体性价值至上的底线。 作者简介 彭诚信,男,1973年生,山东省嘉祥县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学科带头人。1994年起任教于吉林大学法学院,2004年任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导师;2007年至2010年任宁波大学“甬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吉林大学法学学士(1994)、民法学硕士(1998,师从崔建远教授)、法理学博士(2002,师从张文显教授),英国牛津大学法律系博士后研究(2003.10—2004.10,师从J.W.Har-ris教授)。曾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LSE)(2000.9—2001.9,师从J.E.Penner教授)、啥佛大学法学院(2014.8—2015.9,合作教授为Henry Smittl)做研究学者,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任教(2003.8—2004.3)以及在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2010.11—2011.2)做访问教授。 代表性作品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现代权利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从法律原则到个案规范——阿列克西原则理论的民法应用》(《法学研究》2014年第4期)、《善意取得台同效力的立法解析与逻辑证成》(《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等。 目录 序言 引论 第一章 个人信息内含财产价值外化的研究前提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存在前提:数字社会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独有特征:算法识别 第二章 个人信息的客体属性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自然属性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人格属性 第三节 个人信息的财产性基因 第三章 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 第一节 个人信息权的人格权利本质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天然内含财产价值 第三节 个人信息权的私法属性与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 第四章 个人信息内含财产价值的外化路径 第一节 人格标识商品化的两种传统理论发展脉络 第二节 两种传统理论的主要缺陷 第三节 个人信息内含财产价值外化路径的探索 第五章 个人信息财产权益的归属 第一节 财产权益归属的理论证成 第二节 财产权益归属的场景化设计 第三节 数据利用的人格权益保护底线 第四节 数据红利的全民共享 第六章 数字法学价值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客观诚信的实现可能 第二节 主体性价值的坚守 第三节 人工智能新技术的综合规制 结语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数字中国建设是新时期 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 党的二十大上报告中明确指 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新型工业化,其中的一 项内容就是要加快建设网络 强国和数字中国,并构建新 一代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 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在 这一背景下,实体经济的发 展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发展, 需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 济深度融合。同时,数据安 全和网络安全也关乎国家安 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已 经被认为是与重大基础设施 、金融、生物、资源、核、 太空、海洋等同等重要的国 家安全事项,而被作为健全 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 由于数字中国建设和数 据安全保障已经被上升到国 家战略的层面,因此我国高 度重视从数据权属及利益分 配制度建设的角度加强国家 层面的数据治理。2022年 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 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 条”)对外发布,从数据产 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 安全治理等方面构建数据基 础制度,提出二十条政策举 措,这是我国针对数据治理 提出的重要顶层规则。该“ 数据二十条”的发布反映了 在当前数字社会背景下,数 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 无形性、非消耗性等特点, 以及对传统产权、流通、分 配、治理等制度提出的新挑 战,我国建立与数字生产力 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的尝试。同时,为进一步协 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 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 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 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 建设等,国家数据局也于 2023年10月25日正式揭牌 。 基于以上国家在数据领 域的政策战略和机构建设实 践的最新导向,数据确权问 题研究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数据确权中的难点是 包含个人信息之数据的确权 ,本书基此以个人信息为起 点,对数据确权问题的理论 基础做初步探索。那么为何 数据确权问题的理论基础探 索必须首先围绕个人信息展 开呢? 个人信息自古已有,但 是直到数字社会到来后,算 法与算力迅速进步带来的技 术革命才推动个人信息内含 的财产价值被挖掘,同时个 人信息在数字社会时代被电 子数据化,基于此,个人信 息和数据开始难以完全区分 ,且数据的价值本身即来源 于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收集和 处理。相应地,围绕个人信 息处理所带来的对个人信息 主体的风险控制开始与传统 的单纯人格权规制出现割裂 。在数据与个人信息之间, 在理论上首先就需要解决如 何在不违背传统法学基本价 值的前提下,合理地解释数 字社会背景下个人信息与数 据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尝试 连接个人信息的人格属性和 被挖掘的数据财产价值。正 是在此意义上,针对个人信 息之上内含的财产价值外化 问题研究,成为破解数字社 会发展进程中核心法律难题 的关键。 数字社会归根结底最终 维护的仍然是线下社会中自 然人的切身利益,数据安全 关涉国家安全,更关乎民生 福祉和个体的自由和尊严, 数字法学研究所追求的终极 价值导向,仍应是人作为主 体的基本价值,这与传统线 下法学并无不同。数据确权 的本质仍应是在尊重个人自 由和尊严的基础上,探寻数 据之上不同利益在主体间的 分配及主体权利行使的边界 。 本人和史晓宇博士对数 据确权,尤其是其理论前提 个人信息的财产外化问题, 有着共同的研究志趣。晓宇 博士也勇于以《个人信息从 人格向财产的转化问题研究 》作为其博士论文选题并顺 利答辩、毕业,该论文也成 为了本书的主体结构和主要 内容。本书的具体内容是将 《个人信息从人格向财产的 转化问题研究》与我本人、 我和晓宇博士合著的在国内 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 学术论文整合而成;同时又 根据全书的核心议题,结合 近期国内数据合规和个人信 息保护监管实践的最新进展 充实了相关内容,最终提炼 出将个人信息内含财产价值 外化研究的初步理论模型, 以期为数据确权的理论基础 研究提供一个可供评判和批 判的思维视角。但不得不承 认,数据确权作为数字法学 研究中最艰深的问题之一, 涉及领域广泛,本书观点在 相关知识的海洋中构不成沧 海一粟,书中难免有错漏疏 失,还望各位读者海涵并不 吝赐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