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为民书记郑培民/英烈故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的“为民书记”郑培民一生做好公仆的人生故事为线索,记录其兢兢业业、为党为民不计私利、认真工作的一生,彰显湖湘英烈勇于任事、卓烈敢死、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面貌。
目录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送子江南去
“知心大哥哥
两封回信
八元七角二分钱
从“米箩”跳到“糠箩
为叭仁把脉
川湘饭庄的“兄弟
矮寨深夜处险
上马火电
下田做示范
帮扶“胡创新
为孩子的书包减负
留住“孔雀
“保护好武陵源,我们守土有责
“毕兹卡”的思念
千里长堤上的“纤夫”/7l
盲人作家的亲人
“把这条路修通,我心里才能安实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咱们怎么吃得下去啊
小偷“考”官
妻子的“三不”政策/10l
“别闯红灯
将军的推荐信
序言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
有英雄。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在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无数英烈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前
赴后继、英勇献身。他们以热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
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
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之际,为缅怀英
烈、歌颂英雄,铭记历史、凝聚力量,我们组织编写了“
英烈故事”丛书。
丛书以中央有关部门“捍卫英烈形象主题宣传人选名
单”的英烈为叙事对象,每位(组)烈士单独成册,分批推
出。用英烈生平事迹,彰显英烈精神的时代价值;用通俗
的故事化表达,强化丛书内容的感召力。着力讲好英烈故
事,传颂好英烈“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
献身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凌云
壮志,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提供
一套有思想、有温度的学习参考读物,引导营造崇尚英雄
、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社会氛围。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
最现实的使命担当,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宏愿。
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让我们更加
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英烈
精神激发社会干事创业的磅礴之力,劲力同心,让承栽着
近14亿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
帆远航,胜利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 者
2019年6月
导语
《英烈故事丛书》以中央有关部门“捍卫英烈形象主题宣传人选名单”的英烈为叙事对象,每位(组)烈士单独成册,分批推出。用英烈生平事迹,彰显英烈精神的时代价值;用通俗的故事化表达,强化丛书内容的感召力。着力讲好英烈故事,传颂好英烈“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献身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凌云壮志,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提供一套有思想、有温度的学习参考读物,引导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社会氛围。
本书是其中一本,讲述“为民书记”郑培民的生平事迹。
精彩页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吉林省海龙县海龙镇,正街北去一胡同的东侧,有一排连脊泥墙小瓦的老式住房,房子的窗子对着街道。
这排简陋的屋子,便是郑培民的家。1943年7月23日,郑培民出生在这里。
郑家兄妹六人,郑培民排行老大。那时,父亲微薄的工资要维持全家八口人的生活,还要供养兄妹几人上学读书,生活十分困难。
郑培民虽然只比弟弟妹妹们年长几岁,但他处处替父母分忧,想方设法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经常带领弟弟妹妹们上山去砍柴、挖野菜,或到城边的菜地里捡白菜帮子,幼小的心灵从小就打上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烙印。1959年,初中毕业的郑培民考上了位于梅河口镇的海龙县第五中学,校舍紧靠铁道。从梅河口火车站到海龙镇火车站有十多公里,火车票是三角钱,步行需要三个多小时。
郑培民每个月回家一次。
这天是星期六,下午没课,住校的学生可以回家。郑培民和同学吴世儒、甄庆海、齐铁雄几人从校门出来就直奔铁路,沿铁路一直走到了梅河口火车站。
吴世儒随口一说:“火车票三角钱,够咱一天的伙食费了。”
甄庆海说:“舍不得火车票钱,我们就走路回去,反正我个大腿也比你们长。”
齐铁雄说:“走就走,我是农村长大的,走几步路还怕你们?”
郑培民说:“那咱们就走走试试,看用多长时间,能把咱累成啥样?”
于是,四个人从车站穿过,沿着铁路往海龙方向走去。
天黑的时候,终于到家了。一进门,就是母亲焦急的问话:“怎么才到家啊,那火车不早就过去了吗?”
郑培民回答说:“妈妈,我们没有坐火车。”
“那你们搭了人家的汽车?”
“我们是走回来的。”
母亲惊讶地问道:“这么远的路,你们走了多长时间啊?”
“我们走了三个半小时。”
“那三角钱的车票钱也舍不得?”
郑培民说:“我们想试一试,如果能走得起,我们今后回家就不坐火车了。每个月回家一次,省三角是三角。”
母亲的眼圈红润了,她知道,儿子是想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她让郑培民脱了鞋,想看看他的脚。
“我的脚没事儿,吴世儒的脚打了个泡,我的脚啥事儿没有。”郑培民宽着母亲的心。
母亲又捡起郑培民脱掉的布鞋,看看鞋底跟儿:“你看这鞋跟儿磨得,哪差这三角钱?”
郑培民说:“我们一个月的伙食费才八块一角钱,这三角钱够我吃一天了。”他安慰母亲说:“我不累,多走路还能锻炼身体。” 送子江南去
1968年,郑培民从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
1970年春节,在结束了辽宁省3275部队的锻炼学习后,郑培民回到了家里。此时,郑培民已经得知自己将要被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
这一天,父亲提议照一张全家福。于是,一家人来到了县城里的艺新照相馆。
照完全家福,郑培民问父亲:“爸,照片上写什么字?”
父亲从柜台上要了一张纸,写上:送子江南去,塞外候佳音。
照相师傅接过纸条,边看边读:“送子江南去?你们谁去江南?”
……
P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