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积淀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得到了极大重视,创造性传承、“活态”化利用成为全面提振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古民居是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它们的保护与利用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古民居正日渐走向衰败甚至消亡,如何让古民居“留下来”“活起来”“用起来”成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书正是立足破解这一现实困境,基于文化遗产学、产权经济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理论视角,试图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框架下,为激活古民居的财产价值和文化价值、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另辟蹊径。本书既拓宽了民居建筑研究视角,丰富了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理论体系,也延伸了宅基地制度分析范畴。 作者简介 郭君平,江西吉安人,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近年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亚太地区“小农与扶贫”研讨会项目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世界银行项目、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及其他各级课题30余项;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及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编6部著作;此外,在《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发表评论性文章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传统村落古民居活化利用带来契机 一 研究背景与目标 二 研究任务与资料来源 三 创新之处 四 文献简要述评 第二章 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形势演变、困境及制度症结 一 城乡关系视角下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形势演变 二 现行宅基地制度下传统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困境 三 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困境的宅基地制度症结 第三章 农村宅基地制度形成脉络、改革缘起与探索总结 一 宅基地制度形成脉络回顾 二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生成逻辑与政策缘起 三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制度创新成果 四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面临的现实困境 五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 第四章 宅基地制度改革影响传统村落古民居活化利用的理论分析 一 宅基地权能实现与古民居活化利用的契合 二 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古民居活化利用的内在机理 三 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古民居活化利用的实现路径 四 产权人(农户)和村干部对不同活化路径的偏好调查 第五章 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古民居活化利用的影响与机理 一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二 研究设计 三 计量分析 四 结果讨论 第六章 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传统村落古民居活化利用的模式与效应 一 现行古民居保护利用政策的效果评价 二 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古民居活化利用的理论与模式 三 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古民居活化利用的影响效应 四 结果讨论 第七章 传统村落与民居建筑保护利用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 世界古村落及民居建筑的保护历程与政策梳理 二 国外古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利用的模式经验 第八章 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一 未来展望 二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传统村落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政策梳理 附录二 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名单 附录三 调查问卷——村民问卷与村级问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