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量子点系统中热电效应产生的一般规律,着重从电子输运调控方面介绍了提高热电转换效率的有效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热电效应的主要参量;与普通金属电极耦合的单量子点环在库伦阻塞区域的电荷热电效应;室温下与磁动量平行的铁磁电极耦合的单量子点A-B环的自旋热电效应;非平衡态下含有磁性杂质的单量子点环系统的热电效应;热偏压作用下单能级量子点系统的制冷效应;微波场对量子点系统自旋热电势和自旋流的影响;太赫兹辐射下A-B环量子点系统在非线性区域的Fano共振和热电输运;平行排列的两个Rashba量子点系统中的自旋热电效应;与非共线性铁磁电极耦合的双量子点系统的自旋热电效应;四端口量子点环系统中的电荷和自旋Nernst效应。 本书可供从事低维系统热电效应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高校相关领域师生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热流和热导率 1.1.1 基本定义 1.1.2 理论方法 1.2 热电势 1.2.1 基本定义 1.2.2 理论方法 1.3 量子点系统中的热电效应理论方法 1.3.1 量子点的基本性质与Rashha自旋轨道耦合 1.3.2 两端口系统中的热电输运 1.3.3 线性响应区域自旋相关热电参量的计算 1.3.4 非平衡态 参考文献 2 与普通金属电极耦合的单量子点环中的电荷热电效应 2.1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2.2 结果讨论 2.2.1 磁场对热电参数的影响 2.2.2 点内库仑相互作用对热电性质的影响 2.2.3 量子点与电极耦合强度对ZcT值的调控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与铁磁电极耦合的单量子点环中的自旋热电效应 3.1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3.2 结果讨论 3.2.1 铁磁电极极化方向和强度的影响 3.2.2 自旋轨道耦合影响下的热电参数 3.2.3 自旋热电势和优值系数随磁通量的震荡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非平衡态A-B环上磁杂质量子点系统中自旋热电效应 4.1 理论方法与计算公式 4.2 结果讨论 4.2.1 非平衡态下的热电流 4.2.2 交换作用对热电输运的影响 4.2.3 非平衡态热电输运的工作区域 4.2.4 相位因子对热电输运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热偏压作用下单能级量子点的制冷效应 5.1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5.2 结果讨论 5.2.1 电声子耦合作用下的热流和电流 5.2.2 热极温差对生成热量的影响 5.2.3 平衡温度对温差产生的电压和生成热量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太赫兹辐照下InAs量子点的自旋热电效应 6.1 理论模型与方法 6.2 结果讨论 6.2.1 不同强度光场作用下的自旋相关热电参数 6.2.2 非对称太赫兹光作用下的热流 6.2.3 磁场对自旋优值和热电势的影响 6.2.4 温度对电导和热电势的影响 6.2.5 完全非对称光场作用下的自旋相关平均电流 6.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7 太赫兹辐照下A-B环量子点系统的自旋热电效应 7.1 理论模型与方法 7.2 结果讨论 7.2.1 非对称太赫兹光作用下的电流和热流 7.2.2 光场强度、非对称率以及端口温度对输出功率的影响 7.2.3 光场强度和频率不对称对热流的影响 7.2.4 光场强度和频率不对称时的输出功率 7.2.5 光场非对称率和自旋轨道耦合对自旋流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8 金属电极双量子点系统中的自旋热电效应 8.1 理论方法与计算公式 8.2 结果讨论 8.2.1 Heisenberg交换作用对自旋热电效应的影响 8.2.2 电极间直接耦合对自旋热电效应的影响 8.2.3 相位因子对自旋热电效应的影响 8.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9 与非共线性铁磁电极耦合的双量子点环中的自旋热电效应 9.1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9.2 结果讨论 9.2.1 磁矩夹角和自旋轨道耦合均为零时的热电参数 9.2.2 极化强度对自旋热电参数的影响 9.2.3 磁矩夹角和极化强度对自旋优值系数的影响 9.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0 四端口量子点环中的电荷和自旋Nernst效应 10.1 理论方法与计算公式 10.2 结果讨论 10.2.1 φR≠0,φB=0时的Nemst效应 10.2.2 φR=0,φB≠O时的Nemst效应 10.2.3 库仑排斥势对Nemst效应的影响 10.2.4 φR和φB的共同作用 10.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