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为一部在世纪之交再版的艺术史重要文集,本书旨在将新近的理论成果带入艺术史的一切领域,打通艺术史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界限,重新评估艺术史研究方法和术语,并紧跟全球化和当下社会政治问题的辩论步伐,建立起一种开放、包容、多元的艺术史批评话语。全书共31篇文章,从基础概念到实践运用,每篇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艺术史批评术语展开讨论,构成了一个精彩而环环相扣的整体。同时,本书既是一本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的艺术史学科工具书,又是“一本小说集、散文集、故事集”,其中包含优美的插图和翔实的引文,能够为读者带来有趣的阅读体验,并激发其对艺术史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郑从容,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大学外语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美文学、西方文艺理论方面的翻译和研究,曾出版专著《阿诺德文学思想研究》、译著《美的六种命名》,参译《今日艺术理论》,并发表过16篇论文或译文。 目录 中介化 罗伯特·S.纳尔逊 前言:观看、阅读和写作之人 罗伯特·S.纳尔逊 运作 一、再现 大卫·萨默斯 二、符号 亚历克斯·波茨 三、拟像 迈克尔·卡米尔 沟通 四、语词与图像 W.J.T.米歇尔 五、叙事 沃尔夫冈·肯普 六、表演 克里斯汀·斯泰尔斯 七、风格 贾斯·埃尔斯纳 八、语境 小保罗·马迪克 九、意义/解释 史蒂芬·巴恩 历史 十、原创性 理查德·希夫 十一、挪用 罗伯特·S.纳尔逊 十二、艺术史 戴维·卡里尔 十三、现代主义 查尔斯·哈里森 十四、先锋派 安·吉布森 十五、原始派 马克·安特利夫、帕特丽夏·雷顿 十六、记忆/纪念碑 詹姆斯·E.杨 社会关系 十七、身体 阿米莉亚·琼斯 十八、美 伊万·卡斯克尔 十九、丑 尼娜·阿塔那索格罗-卡尔迈尔 二十、仪式 苏珊娜·普莱斯顿·布莉尔 二十一、物神 威廉·彼茨 二十二、凝视 玛格丽特·奥林 二十三、性别 惠特尼·戴维斯 二十四、身份认同 理查德·迈耶 社会 二十五、生产 特里·史密斯 二十六、商品 保罗·伍德 二十七、收藏/博物馆 唐纳德·普雷齐奥西 二十八、价值 约瑟夫·利奥·科尔纳、李斯特·劳辛 二十九、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 霍米·K.巴巴 三十、视觉文化/视觉研究 詹姆斯·D.赫伯特 三十一、艺术社会史 柯律格 结语 形象化表达 理查德·希夫 作者简介 索引 序言 自晚清曾文正创制造局 ,开译介西学著作风气以来 ,西学翻译蔚为大观。百多 年前,梁启超奋力呼吁:“ 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 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 书为功。”时至今日,此种 激进吁求已不再迫切,但他 所言西学著述“今之所译, 直九牛之一毛耳”,却仍是 事实。世纪之交,面对现代 化的宏业,有选择地译介国 外学术著作,更是学界和出 版界不可推诿的任务。基于 这一认识,我们隆重推出《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在林 林总总的国外学术书中遴选 有价值篇什翻译出版。 王国维直言:“中西二学 ,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 气既开,互相推助。”所言 极是!今日之中国已迥异于 一个世纪以前,文化间交往 日趋频繁,“风气既开”无须 赘言,中外学术“互相推助” 更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世界 ,知识更新愈加迅猛,文化 交往愈加深广。全球化和本 土化两极互动,构成了这个 时代的文化动脉。一方面, 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上 的交往互动;另一方面,文 化的民族自觉日益高涨。于 是,学术的本土化迫在眉睫 。虽说“学问之事,本无中 西”(王国维语),但“我们 ”与“他者”的身份及其知识 政治却不容回避。但学术的 本土化绝非闭关自守,不但 知己,亦要知彼。这套丛书 的立意正在这里。 “棱镜”本是物理学上的 术语,意指复合光透过“棱 镜”便分解成光谱。丛书所 以取名《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意在透过所选篇什,折 射出国外知识界的历史面貌 和当代进展,并反映出选编 者的理解和匠心,进而实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 标。 本丛书所选书目大抵有 两个中心:其一,选目集中 在国外学术界新近的发展, 尽力揭橥域外学术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最新趋向和热 点问题;其二,不忘拾遗补 阙,将一些重要的尚未译成 中文的国外学术著述囊括其 内。 众人拾柴火焰高。译介 学术是一项崇高而又艰苦的 事业,我们真诚地希望更多 有识之士参与这项事业,使 之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学术本 土化做出贡献。 丛书编委会 2000年秋于南京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