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学地图系列”,既是按照一座城市的地理,去寻找其中的文学故事,也是在文学中品味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核;既是“城市的文学游”,也是“游览”一座城市的文学。
《杭州文学地图》从杭州城内外的古寺名刹、南北诸峰、城池形胜、市廛街巷、西湖、名人故居等六个方面,勾勒出了杭州这座城市的空间魅力和文学肌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杭州文学地图(精)/城市文学地图系列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城市文学地图系列”,既是按照一座城市的地理,去寻找其中的文学故事,也是在文学中品味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核;既是“城市的文学游”,也是“游览”一座城市的文学。 《杭州文学地图》从杭州城内外的古寺名刹、南北诸峰、城池形胜、市廛街巷、西湖、名人故居等六个方面,勾勒出了杭州这座城市的空间魅力和文学肌理。 作者简介 张鸿声,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文学,有《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1949-1976)》《文学中的上海想象》《北京文学地图》《上海文学地图》等著作出版。 目录 丛书总序 张鸿声 第一章 “三百六十寺” 一 灵隐寺 二 虎跑寺 三 龙井寺 第二章 南北诸峰 一 玉皇山 二 飞来峰 三 五云山 四 凤凰山和吴山 五 满觉陇的文学故事 六 葛岭 第三章 形胜与城池 一 钱塘潮 二 城门 第四章 市廛街巷 一 市肆 二 桥梁 三 食与娱 第五章 西湖 一 白堤 二 苏堤 三 孤山与放鹤亭 四 西泠与苏小小坟 五 断桥 六 忠骨 第六章 杭城的作家旧居 一 龚自珍与长明寺巷 二 俞樾、俞平伯的俞楼 三 马一浮与蒋庄 四 李叔同与虎跑寺 五 郁达夫的风雨茅庐 序言 关于本丛书,得从九年 前说起。 2011年,中国地图出版 社约我主编一本《北京文学 地图》。当时,我主持了一 个北京市的文化产业的项目 ,是关于北京文学旅游方面 的。项目完成后,团队成员 们都觉得意犹未尽,要说的 题外话还很多,而且,比之 项目本身还更有意思。之后 ,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几位领 导也极有兴趣,一再与我商 谈,看是否能做成一部以近 现代文学对北京城市的叙述 为对象,以北京城市地理为 脉络的随笔式文化著作,既 能作为随笔散文来看,也能 作为文学旅游的导读。 其实,这一类著作,在 国外并不少见。比如,哈罗 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就 主编有《巴黎文学地图》《 纽约文学地图》《都柏林文 学地图》《伦敦文学地图》 《罗马文学地图》《圣彼得 堡文学地图》等等。哈罗德 布鲁姆是大名鼎鼎的文学理 论家、批评家,执教于耶鲁 、哈佛,其《影响的焦虑》 是文艺研究的必读书。不过 ,哈罗德布鲁姆主编的这几 本书,主要是叙述作家在城 市中的行止。虽然也涉及作 家对于城市空间的描绘,但 不是最重要的。另外,讨论 “文学中的城市”而又兼及旅 游功能的读物也有。陈思和 先生曾谈起,他在访问日本 东京的时候,有朋友给他看 了一幅真的地图,图上标出 了许多著名作家的行旅路线 。日本学术界和文化界在文 学旅游方面的成果丰赡。其 中,尤以京都大学为甚。 2016年,我参加在京都举 办的东亚汉学会会议,还顺 道去查找过相关资料。我们 不敢望前贤之高,但比之同 类著作,《北京文学地图》 也有不同的地方。其独特之 处是,完全以作家的城市叙 述为主。由于参与编写的都 是大学文学院的学者,既有 文学研究功底,也擅长散文 写作,所以,按我的想法, 著作立意与论述的蕴藉,来 自深厚的学术研究;而文字 的轻快与优美,又属于散文 创作。在阐明学理性观念时 ,还要有文学性,以及旅游 的实用性。 关于这一点,陈平原先 生在给《北京文学地图》的 序中说的非常准确,不妨在 这里引录一下: 记得当初在《“五方杂处 ”说北京》(《书城》2002年 3期)中,我提及如何兼及深 度旅游与文学阅读,还专门 介绍了Ian Cunninham编纂 的《作家的伦敦》(Writers' London,London:Prion Books Ltd.2001)、马尔坎布 莱德贝里(Malcolm Bradbury)的《文学地图》( 台北:昭明出版社,2000) ,以及日本学者木之内诚《 上海历史导游地图》(东京 :大修馆书店,1999),并 大发感慨:“曾在不同场合 煽风点火,希望有人步木之 内诚先生后尘,为北京编著 ‘历史导游地图’,可惜至今 没人接这个茬。”事后证明 ,我属于只会空想、执行力 很差的书斋人物。因为不断 有读过此文者,邀约以文学 家的眼光写一册“北京旅游 指南”,我都临阵退却—— 不是没兴趣,而是杂事繁多 ,担心答应下来,不知何年 何月才能完成。 现在好了,张鸿声教授 的团队实现了我的梦想,让 早已消逝在历史深处的老舍 的太平湖、蔡元培的孔德学 校,以及只剩下遗址供人凭 吊的圆明园、前门火车站, 还有虽巍然屹立却也饱经沧 桑的钟鼓楼、琉璃厂等,以 简明扼要而不失丰满的叙述 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曾经说 过,“虽有文明史建构文学 史叙述的考虑,但我更希望 像波德莱尔观察巴黎、狄更 斯描写伦敦那样,理解北京 这座城市的七情六欲、喜怒 哀乐。如此兼及历史与文学 的研究角度,当然是我自己 的学科背景决定的。”本书 作者与我学识及志趣相近, 故所撰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史 著作,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 关于《北京文学地图》 ,陈平原先生不免抬爱,有 些话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但 是,对于这本书的立意、类 型与文学风格,却又说的非 常精到。 这之后,出版社力劝我 再做一本《上海文学地图》 。我原本的专业研究,多是 以上海文学为对象的,所以 也就更方便一些。2012年 底,《上海文学地图》也出 版了。因为已经有了《北京 文学地图》的写作经验,《 上海文学地图》的编写就更 扎实,材料也更多。陈思和 先生给《上海文学地图》作 序,写序过程中,他考察了 书中涉及的巴黎大戏院、长 乐路的文化艺术出版社、宝 山路的商务印书馆等文艺旧 址,颇显考据功夫。他说: 王国维考据学提出二重 证据法,即“地下之材料”与 “纸上之材料”的二重互证。 我想人的经验在尚未消失之 前,深藏于脑海深处,如同 深埋于地底下,把这些经验 写出来也如同出土文物一般 ,若再与书中描写的细节两 相对照,亦可证其说不虚。 陈思和先生关注材料方 面的考据。序中还说此书有 “考据”的成分,则真是夸奖 了: 这样的书阅读起来真是 有趣味,每一章、每一节, 鸿声教授与他的团队都做了 认真的考据,结合文学作品 的描写,将历史的上海和文 学的上海互为见证。 除此之外,两本“地图” 的趣味性也是重要特色。我 在《北京文学地图》的“后 记”中说了一段话:“既可以 按照城市地理,寻找北京的 文学故事,又可以在文学中 ,发现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