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福如东海/曹文轩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韩佳童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通过少年福海的视角,刻画世间百态。饭庄红星楼开门纳客,迎来送往。小伙计福海跟着掌灶的马二爷学徒,出外会,打下手,蹭炒勺,练刀功……煎炒烹炸的日子平淡倒也有滋味。一只大寿鹅被人送来寄养,搅得红星楼鸡犬不宁;大帅姨太太的翡翠戒指离奇丢失,福海和小姑娘满花卷入其中;暑假回家的少掌柜华良,令人大跌眼镜;马二爷突然病倒,饭庄内外众人反应各异;还有捣乱的顺心、老实的顺意、巧嘴孟头、要饭的老顾、抠门的吕掌柜……小小饭庄,人来人往,上场下场。时光辗转,舞台变换,福海从学徒的伙计升成三灶师傅,逐渐成长起来。 作者简介 韩佳童,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山东省作协会员。已发表作品三十余万字,作品被《意林》《儿童文学·选萃》《儿童文学选刊》等转载,入选年度《中国儿童文学精选》。作品曾获《少年文艺》(江苏)年度佳作奖、“周庄杯”儿童文学奖、新月文学奖。 目录 第一章 福如东海 第二章 大寿鹅 第三章 端午会 第四章 小赖子 第五章 翡翠鱼眼 第六章 望儿楼 第七章 秘方 第八章 病马 尾声 序言 为塑造一流的读者而写 作 我先不谈写作,而谈阅 读。因为,作家的写作常 常是由读者的阅读决定的 。 什么是“儿童阅读”? 是否可以这样定义:所 谓儿童阅读,应当是在专 家、老师以及有见地的家 长指导乃至监督之下的阅 读。因为少年儿童的认知 能力与审美能力正在形成 中,他们的认知能力与审 美能力不成熟,甚至不可 靠。 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常识 :我们是教育者,他们是 被教育者。我们在若干方 面——包括阅读在内,负有 审视、照料、管束、引导 和纠正的责任。这既是一 种现实,也是一种伦理。 当我们摆出一副保护神 、代言人的架势,完全不 加分辨地尊重他们包括阅 读在内的若干选择时,我 们怀疑过自己行为的正确 性吗?人的认知能力与审 美能力,是在后天的漫长 教化中逐步成熟的,不可 能一蹴而就。因为他们喜 欢,所以好,所以优秀, 这个逻辑关系可以成立吗 ? 如何确认一些书籍是好 的、优秀的,大概要组织 一个陪审团。而这个陪审 团的组成肯定不能只有孩 子,还必须有专家、教育 工作者、家长等。只有这 个陪审团做出的判断才是 可靠的。 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 至以读书来消遣,是合理 的。对于一般的阅读大众 而言,大概没有必要要求 他们放下这些浅显的书去 亲近那些深奥的、费脑筋 的书。因为这个世界并不 需要有那么多过于深刻的 人。对于一般人而言,不 读坏书足矣。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浅 阅读时代,这个事实无法 改变。 但一个具有深度的社会 、国家、民族,总得有一 些人丢下浅显的书去阅读 较为深奥的书。正是因为 有这样一个阅读群体的存 在,才使得一个社会、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阅读 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 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 味之时期,所以,在保证 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快 乐的前提下,存在一个培 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的 问题。这会影响一个社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 来的阅读水准。如果我们 不在孩子中进行阅读的引 导,我们就不能指望有什 么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如果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只属 于读者的童年,而这个读 者在长大成人之后就将其 忘却了,这样的作品、作 家当然不是一流的。一部 上乘的儿童文学作品、一 个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 是属于这个读者一生的。“ 儿童文学”由“儿童”和“文学 ”组成。在适当考虑它的阅 读对象之后,我们应当明 确:儿童文学是文学。如 果只有“儿童”没有“文学”, 这样的儿童文学只会停留 在读者的童年,根本无法 跟随这个读者一路前行。 如果一个初中生羞于谈论 他在小学时读的儿童文学 作品,如果一个成年人不 愿提及他的童年阅读史, 那么,那些所谓的儿童文 学一定不是上乘的。 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若 能在一个人的晚年依然留 在他的记忆里,这部作品 一定是一部辉煌的著作。 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最大的 幸福就在于,一个当年的 读者在晚年时依然感激地 回忆起他的作品。这个境 界对我们而言也许非常遥 远,但应该是我们所追求 的。 对于怀着文学的梦想和 对高贵作品的追求而为儿 童写作的人而言,他们心 中永远都会是文学的春天 。 是为序。 写于2018年5月8日 导语 本书是曹文轩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小小饭庄,人来人往,透过少年视角,刻画世间百态。作家以儿童为本位,深挖儿童心理,细致刻画人际关系,聚焦儿童的成长过程、儿童与自然世界的微妙关系、儿童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人性的坚韧和丰厚。作品文学性十足,抒情性饱满,具有鲜明透亮的现实品格和从容湿情的浪漫情怀,在写作题材,叙事手法等方面,都体现出一种别样的新意和特质。 书评(媒体评论) 《福如东海》是一部向 传统文化致敬的作品。作 者功力深厚,作品对传统 文化、对中国美食和菜式 、对厨师这个行业的描写 可以说深入肌理。具体地 说,它把鲁菜写得出神入 化、津津有味,给读者带 来了很大的阅读快感。小 说的儿童味很足,生动的 场面描写,包括市井风俗 的描写,既有趣,又可以 看出儿童的视角和心理, 许多桥段非常生动,在传 统市井小说的儿童化上表 现得很成功。作品语言精 彩,叙述与描写都非常到 位,细节丰富、生动、饱 满,非常吸引人。现在提 倡对儿童进行情境教育和 生活教育,这样的作品在 这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作 用。 ——曹文轩儿童文学奖 评委会 精彩页 腊月初七,福海差一天满十二周岁,跟着师父马二爷走了第一趟堂会。 走堂会,就是饭庄里的师傅离了本窝,到人家家里去做菜。马二爷是红星楼的头灶大师傅,红星楼是大明府有名的饭庄,福海是打小就被马二爷收下的徒弟。 爷俩是老乡,老家就隔着一条大河。就像绍兴出师爷,海外出洋人,他们那地方,净出厨子。其实不光他们爷俩,整个红星楼从掌柜到伙计,全是老乡。 算起来,福海从老家到红星楼也快两年了。这两年,他在后厨没干别的事儿,光蹭勺了。红星楼后厨一共有三口灶。三位师傅,头灶马二爷再加陈、李两位二灶。大大小小的炒勺,加起来有三四十把。师傅们出完一道菜,为了避免这道菜的味串到下一道菜里,当时就把炒勺往旁边一扔,另换新勺。福海就得赶紧把炒勺捡起来,先刮去上面残存的汤汁,再用锅底灰掺了细沙,在勺上慢慢地蹭,直到把剩料全蹭干净了,没有余味,才能拿水冲洗。 这活儿苦不苦?苦哇!可是真长能耐。汤勺、油勺上粘的,都是师傅们做的拿手菜剩下的浓汁。要是能从蹭勺中弄清楚各样菜的味道,弄明白菜里放的是什么作料、放了多少,那可就真得着了宝贝。 这活儿,靠的是日久天长,日积月累。福海听师父说过,蹭勺三年,后面还有颠勺三年。刀功要拿得出手,也要三年。至于火候,就更别提了,那得靠一辈子悟去。也有不开窍的,学了三十多年,都成老榆木疙瘩了,还在后厨帮忙呢。 福海在心里暗想,别说三个三年,就是再来三个三年,也值了。只要上了灶,就算熬出头了。像师父这样的大师傅,连掌柜的见了都是好言好语、有商有量的。等哪天,他也出人头地了,一定让乡下的爹娘过几天好日子。 初七这趟堂会,是上个月就订好的,上月底就写到牌子上了。那天来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一进门直奔柜上。柜上的老于说是二掌柜,可是不管事儿,又叫堂头老孟上楼把吕掌柜叫了下来。 正是不忙的时候,马二爷摘了围裙从后厨走到前头来,听见那人说腊月初七家里少爷过生日,请店里出趟堂会。席不多,三桌,请马师傅掌勺。价钱好商量。 马二爷听那人说到自己,下巴上的胡茬动了一下。他原打算初七告假歇一天,到城外归化庙找老和尚下下棋,顺便要点儿腌萝卜条。归化庙每年腊八施粥,配腌萝卜条。萝卜是山上和尚们自己种的,品种好,水分多,吃起来极脆生。到腊八,才腌了不到半个月,咸淡适口,又不蔫,那滋味,真是绝了。马二爷虽说是饭庄里的掌灶,可还真做不出来。 马二爷本来想说什么,可是看见吕掌柜笑吟吟地把那人从大堂往楼上请,吩咐沏茶倒水,也就不好再言语了。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