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出原生家庭/胡慎之的心理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胡慎之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原生家庭影响着我们的自我价值认同、人生姿态和关系模式。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发现积极的力量,为自己的人生赋能。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的必修课。”在本书中,胡慎之结合多年个案经验,直面原生家庭给成年人带来的种种内心冲突:剖析了家庭冲突背后的真相,探讨了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思维、行为方式,分析了家庭角色错位或缺失在成长过程中对一个所造成的影响,并给予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修复家庭关系的若干方法,带领每一位成年人重新审视并理性看待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得与失,认识到原生家庭并非一个人的宿命,解开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困局,为今后的人生赋能。
作者简介
胡慎之,资深关系心理学家,研究领域包括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曾任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邀嘉宾、湖南卫视《变形计》特邀心理顾问、《家庭教育指导师》教材副主编。
资深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行业长达10余年。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兼任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未成年人网络工作组主任。
另外,他还是一名作家,著有《变形计——十天变成一个好孩子》《别对我说谎——微表情读心术》《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等等,同时也是《婚姻与家庭》《羊城晚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等多家杂志报社特约撰稿人。
目录
第一章 层层迷雾:家庭冲突背后的真相
为什么我们忍不住要互相伤害
太懂事的孩子:容易形成低价值感
让你觉得压抑的家:家庭发生危机的信号
为什么你会没有存在感
自我价值感冲突:我付出那么多,可家人还是小看我
不健康的自恋,导致冲突不断
内疚感冲突:你为什么会内疚
家庭动力不足,让家死气沉沉
家庭动力涣散,会失去很多快乐
家庭动力涣散,让家人各自为营
家庭动力崩溃,让家一点就炸
掌握好个体化和依赖的度:促进家庭健康
走出理想化的怪圈,做真实的自己
第二章 追根溯源:你的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你
我为什么会是我
被对待的方式,就是你对待世界的方式
你的性格和行为模式里,藏着你的原生家庭
父母关系是亲密关系的最初模板
对父母的忠诚,让你复制父母的命运
过度依赖他人而获得满足的人和完美的父母
友好、顺从的孩子和溺爱、赞赏孩子的父母
破坏性的孩子与惩罚性的父母
失控、愤怒的人与无能的父母
孤儿心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
认同和投射性认同:影响你对人和事的看法
产后抑郁:和幼年经历有关
第三章 深入探究:家庭角色的缺失与错位
爸爸的四个功能
角色缺位与混乱
缺席的父亲可能贪玩
缺失父爱的女孩,一生都在找爸爸
缺失父爱的男孩,一生充满无力感
成年后,与缺席的父亲分离
单亲妈妈:扮演还是创造一个好爸爸?
做足够好的妈妈,不做理想型妈妈
别让孝顺成为捆绑自己的绳索
第四章 修复之旅:家人的沟通、滋养与成全
期望家人改变,是一个自寻烦恼的命题
你是在使用语言暴力还是在沟通
运用冰山理论,理解家人的感受和渴望
避免四种功能不良的沟通模式
一致性沟通带来美好关系
总是感觉委屈的人体察不到他人的爱
爱的感觉是成全,被爱的感觉是滋养
走出全能自我和全能父母的幻觉
第五章 重塑自我:走出原生家庭的困局
你想过好你的人生,就无法面面俱到
可以有贡献,但不要成为“工具”
想被父母尊重,你需要适当叛逆的机会
脱离家庭丑闻的影响
接受、修复、阻断,三步疗愈童年创伤
以“我们”开头的表达方式,是合作的开始
完成分离,才能更好地成长
序言
家是出发地,但自己才
是归属地
在许多人的眼里,原生
家庭似乎是一个贬义词。
我认为有必要给原生家庭
正名。普通意义上的原生
家庭,指的是我们出生的
地方。但实际上,原生家
庭更多是指父母的人格和
养育方式在我们身上留下
的深刻的印记。
原生家庭既会对人产生
正面影响.也会产生负面
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
讲,如果一个人的原生家
庭带给他的积极影响多,
那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优
秀的人;如果原生家庭对
他的负面影响较多,则不
利于他个人的成长。
原生家庭会影响一个人
的自我价值认同。自我价
值的核心,是在原生家庭
中成长为一个能满足父母
期待、被肯定和得到认同
。我之前的同事小沐,虽
已有自己的家庭,却时不
时地抱怨妈妈总是给她打
电话,并且妈妈每次都在
诉说她和爸爸之间的矛盾
,这给小沐的工作和生活
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小
沐的成长过程中,她的父
母总是呈现出这样一种状
态,以致从小到大,每次
在父母关系出现问题的时
候。她都希望他们分开。
她曾经因有这样的想法.
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
我对她说:“以乎你的父
母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
人t并且你一直在努力调和
他们的关系。你父母是成
年人,为什么不让他们自
己去解决这件事?你参与
进去后,他们关系变好了
,还是更糟糕了?”这时,
她终于明白了父母对她的
影响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
。作为女儿的她一直在扮
演照顾父母的角色,并且
不愿意走出来。
小沐之所以要照顾他们
,是因为她成长在一个父
母总是相互攻击的家庭里
,她找不到存在价值,只
有当她介入他们的矛盾时
,她才会被妈妈认为是一
个好女儿。于是,她对原
生家庭的“忠诚”就以这样的
形态呈现了出来。不过,
这种“忠诚”不是孝顺她非常
讨厌这样的自己,却又改
变不了。
原生家庭还会决定一个
人的人生姿态。所谓人生
姿态,就是你面对世界的
姿态。它来自父母的人格
,以及父母在养育过程中
与你的各种互动和对你产
生的影响。我的一个来访
者小琴,她在职场上经常
遇到一些问题,导致她压
力重重。她总觉得身边的
同事和领导对她有所防备
,或者经常不公平地对待
她。比如,有同事晋升,
她却没有,她就会觉得领
导对她有偏见。当领导找
她谈话的时候,当她汇报
工作的时候,她总是小心
翼翼的,生怕领导一不高
兴就要指责她。诚惶诚恐
的她经常在工作上出现失
误,于是觉得周围人对她
更不好了。
可能小琴在进入职场时
给了自己这样的暗示——
职场充满竞争,我得不到
重用.人们就会对我有偏
见,会不喜欢我,所以我
要更努力,别人才会接受
我。当她以这样的姿态进
入职场的时候,她就变得
谨小慎微、战战兢兢,总
是犹豫不决。
小琴之所以这样,很大
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对她的
影响。虽然她从小不缺吃
短穿,但父母对她很挑剔
,总是认为她什么都做不
好,打击她的自信心。正
是父母的态度造成了她如
今在职场上的困难。
原生家庭也会影响一个
人的关系模式。有时我们
不难发现,在一个充满冲
突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
子,性格普遍比较敏感,
长大后也会引发很多人际
关系冲突。这是因为他认
同了原生家庭的冲突模式
,冲突的场所是他最熟悉
的地方。他的原生家庭就
是充满冲突的.冲突就变
成了他的日常,因此,他
往往会莫名其妙地把一些
本来和谐的人际关系变成
充满冲突的人际关系。
很多人只知道原生家庭
对自己有很多影响,但是
并不知道是如何产生影响
的。我想通过这本书跟大
家探讨探讨。此外,在本
书中.我还会讨论如何与
父母和解。说起和解,有
些人会说“我永远无法原谅
我的父母,甚至我成年以
后和父母的关系还是很糟
糕.他们不会做出任何改
变”。也许,你需要和解的
并不是现实中的父母,而
是你心里的父母。
我们要明白,原生家庭
的负面影响不一定会给我
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它
给我们造成的创伤体验才
是我们真正要疗愈的。当
你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
一些负面情绪,或是经常
在人际关系中发生冲突,
并把原因归结于原生家庭
的时候.就意味着你需要
开始寻找解决方法了。但
是,原生家庭绝对不是我
们拿来推卸责任的借口,
也不是我们可以一直躲进
去避风的港湾。
家是我们的出发地,但
自己才是我们的归属地。
未来的人生,是我们自己
可以选择的。从这一点看
,我们更希望每个人都能
在各自的
导语
直面原生家庭带来的情绪阴影;
疗愈原生家庭给的创伤体验;
与自己、与原生家庭和解;
活出更有力量感的人生。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可是我们的幸福感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家庭关系所影响。这些困扰我们的家庭关系问题到底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我们又该怎么样解决它们?胡慎之老师是非常专业的关系心理学家,相信他能帮你重新理解你的家庭关系,找到和父母、和自己和解的方法。
书评(媒体评论)
原生家庭影响着我们的
自我价值认同、人生姿态
和关系模式。我们更多的
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各自
的原生家庭中发现积极的
力量,为自己的人生赋能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
们的必修课。
——胡慎之
精彩页
在我国,“乖巧听话”常常是对一个好孩子的定义。小时候,我们在父母面前可能特别乖巧听话,等做了父母,我们又总是希望孩子是乖巧听话的。
其实,乖巧听话的背后是孩子在喂养自己父母的情绪。孩子过于乖巧听话反映出亲子关系很有可能是不够健康的。
我在网络上看过一个视频,夫妻吵架之后,各自在房间里闷闷不乐。小男孩看到妈妈不开心,就跑到自己房间拿出小丑面具来逗妈妈。可是,这次妈妈没有像以前那样露出笑容,只是静静看着前面发呆。于是,小男孩来来回回换了好多次面具,拼命在妈妈面前扮鬼脸。一个小时过去了,妈妈终于笑了,小男孩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不知道你看到这个场景的感觉怎么样,是羡慕这位妈妈有个懂事的孩子,还是同情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去哄父母?也有可能,你会想起自己小时候,也经常因为要去照顾父母的情绪而心力交瘁。
父母情绪不稳定,常常眉头紧锁或发脾气、哭喊等,会给孩子带来非常焦虑的感觉。过去,我们常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实际上这些孩子都是非常焦虑的。因为他们不仅要干各种原本不应该由他们去干的活儿,还要面对终日劳苦忧愁的父母。他们被逼着变成“小大人”,表面上特别懂事、独立,心里却经常感到悲伤,甚至已有创伤。他们一方面感觉到愧疚,觉得自己没能照顾好父母,或是给父母带来了负担;另一方面他们也会自怜。
这些“小大人”内心也向往做无忧无虑的任性的孩子,当他们长大了,其中一些人可会变成“大小人”,反过来需要被人照顾,这就是一种补偿心理。
即便最后没有变成“大小人”,他们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也会纠缠不清,双方都没有办法成为独立的个体。当他们成年后要发展自己、做事情或者定目标时,会不由自主地看父母的脸色。他们做事情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父母高兴。
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在我年幼的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妈妈每天为了生计忙碌担忧。学校要开运动会,我必须要有一双白球鞋才能参加。我为这个事情焦虑不安了很多天,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向妈妈开口,说要买一双白球鞋。这时妈妈忽然就哭了,责怪学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我看到了妈妈的脆弱,觉得自己特别不懂事,于是就安慰妈妈说没关系,我不去参加运动会了。当时我表现得特别乖巧懂事,但是现在的我总是会心疼当时的自己。后来,妈妈还是借了钱给我买了白球鞋,但是每次我穿上那双鞋都会觉得很内疚,觉得给父母带来麻烦了。
其实,像这种“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不会很大,毕竟这同时也会激发孩子自立和奋斗的意识。对孩子负面影响更大的是与经济条件无关的那种不得不去“哄父母”的行为。
很多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是让孩子来迁就和适应自己。这种反过来需要孩子照顾自己感受的父母,本质上是在用愧疚感来控制孩子,会给孩子的自我价值带来破坏。
P9-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