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大英烈(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金荣//顾武英//闻慧斌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南京大学是一所有着深厚革命传统的高校,厚植于校风校魂中的革命精神培育了一批具有大无畏精神的革命英烈,他们分别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在南京大学百廿校庆之际,撰著并出版包括牺牲在雨花台的47位南大英烈的传记,是整理、研究和利用身边的党史资源,为大学生党史教育提供鲜活教材的尝试。
作者简介
顾武英,江苏阜宁人,2004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南京市秦淮区人大常委会,著有《孙中山与戴季陶》(合著)、《少年简读中国史·明清》(入选2021年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古体诗曾在全国诗词比赛中获奖。
目录

投身革命洪流中
铁血先锋除军阀——成律、吴光田
赴汤蹈火为革命——刘重民
英勇无畏大丈夫——文化震
长留青史耀南都——钟天樾
秦淮呜咽悼英魂——梁永
壮士头颅为党落——程镛之
前仆后继洒热血
赤胆忠魂先驱者——宛希俨
志向高远浩气存——谢远定
热血台城两才俊——王崇典、齐国庆
举国同哀悼忠烈——曹壮父
书生意气化春雷——黄祥宾
白山黑水浩气存——陈景星、石璞
坚贞不屈女英杰——吕国英
视死如归真铁汉——李林泮
一片丹心跟党走——孙明忠
手执钢鞭锤白日——余良鳌
引导青年向光明——杨贤江
死不足惜斗恶魔——陈垂斌
百首诗篇祭爱子——顾衡
挎包书记美名扬——吴致民
抗日救亡掀怒潮
一腔热血化碧涛——陈朝海
民权保障真斗士——杨杏佛
投笔从戎抗日寇——赵宗麟
南京最早传马列——吴肃
民心自有功臣碑——马霄鹏
凌雪寒梅自芬芳——刘惠馨
灶台编报笔作枪——郁永言
银幕闪闪赤子心——侯曜
新闻战线活动家——李竹如
黎明时分迎解放
南通保尔·柯察金——徐惊百
利群书报案三杰——赵寿先、郑显芝、焦伯荣
德撼山岳照青史——王峻昆
四一惨案同罹难——成贻宾、程履绎
长留英名在人间——白深富
歌乐山上埋忠骨——谭讷
碧血如花迎黎明——郭重学
无产青年近卫军——胡南
天地可鉴忠烈心——王延曾
一腔热血洒红岩——赵晶片
匡时救世勇献身——韦延鸿
冒死护厂除炸药——古传贤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序言
1949年的秋天,一位年
轻的诗人写下了他人生最美
的诗——《花》,从重庆渣
滓洞铁窗里流出后,被广泛
传诵,20世纪50年代曾被
收入小学语文课本。诗的前
两段如下:
我爱花。
我爱洋溢着青春活力的
花,
带着霜露,
迎接朝霞。
不怕严寒,
不怕黑暗,
最美丽的在漆黑的冬夜
开放。
它是不怕暴风雨的啊!
风沙的北国,
盛开着美丽的矫健的百
花。
我爱花。
我爱在苦难中成长的花

即使花苞被摧残了,
但是更多的更多的花在
新生。
一朵花凋谢了,
但是更多的花将要开放

因为它已变成下一代的
种子。
花是永生的啊!
这首热爱生命、不惧黑
暗、充满乐观与希望的诗,
出自一位32岁的才俊,一位
革命烈士,国立中央大学教
育系的高才生白深富。这首
诗写成不久,他就牺牲在重
庆渣滓洞。
在南京大学校史上,像
白深富这样1949年年底以
前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宝贵
生命的烈士有47位,这个数
字或许还会增加。根据南京
大学现存可以稽查的烈士档
案,他们中有1位隶籍两江
师范学堂,6位隶籍南京高
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
,11位隶籍国立东南大学,
5位隶籍私立金陵大学,其
中一位是金陵大学农场的工
人,24位隶籍国立中央大学
,其中1位是旁听生;最长
者49岁,最少者才17岁,
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29岁;
47位烈士分布于中国革命的
各个阶段,7人牺牲于大革
命时期,16人牺牲于土地革
命时期,9人牺牲于抗日战
争时期,15人牺牲于解放战
争时期。47位烈士来自全国
16个省市,他们中有35人
是中共党员,其中3位是中
共党员兼民主党派人士,有
2位是青年团员;有3位女烈
士,分别为吕国英、刘惠馨
和胡南。
南高一东大与北京大学
双峰并峙,是那个年代中国
最好的两所国立大学;金陵
大学是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
之一,与美国纽约大学、康
奈尔大学学分互认;国立中
央大学则是全亚洲最顶尖的
大学。国民政府成立不久,
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国立中
央大学召开的一次全国教育
会议上演讲时说,“南高以
稳健保守自持,北大以激烈
改革为事”,这一说法影响
甚广,稳健保守似成为南高
一东大的文化标签。“文化
保守”的大学校园又何以走
出如此之多的革命烈士?胡
适所说稳健保守是指学术风
气,尤指反对“打倒孔家店”
的学衡派,并不代表青年学
子思想保守或守旧。南京大
学百廿校史上从不缺少壮怀
激烈的革命者,47位烈士舍
生取义的壮举,是南京大学
校史最鲜红的底色。
……
以“南大英烈”为题独立
成书,此是首次尝试。书中
收录的47位烈士都是有史可
考的“南大人”,但有关他们
的史料仍欠丰赡,基础性史
料建设需要努力。烈士们通
常多是意外落入敌手,又恰
风华英年,留下的日记、书
信、诗文不多,革命工作又
常处于地下状态,新闻报道
少,报刊资料稀见,学籍档
案记载也极为简洁。本书综
合参考了部分烈士诗文、书
信,烈士家乡的文史资料,
同志、难友幸存者和亲友回
忆录以及已刊布传记成果和
研究文章,本着有一份材料
,说一分话的原则,尽可能
考订史事,厘清史实。例如
,孙明忠烈士的牺牲时间,
一说为1932年4月,一说为
1930年8月18日与黄祥宾一
起遇难。经核查档案,与黄
祥宾一道牺牲的19人中并无
孙明忠,故暂从前说。本书
以传记文学的书写形式,一
人一传,材料确实不详者,
或史事交叉重叠者,二人甚
或三人合传,以传述烈士短
暂辉煌的一生,表彰其惊天
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和大
无畏精神,再现每一位先烈
的人生轨迹与人格风范。
革命的时代渐渐远去,
烈士的精神光芒依然在星空
闪烁。当我们重温他们的革
命理想和英雄事迹,宛如看
见在校园漫步、在教室听课
、在宿舍看书、在膳堂用餐
的你我他,仿佛他们从没有
离开过自己的校园一样,一
如诗人所道:“一朵花凋谢
了,但是更多的花将要开放
,因为它已变成下一代的种
子。花是永生的啊!”
花是永生的。47位南大
英烈是神州大地上为祖国而
盛开的绚丽血红之花!
杨金荣
2022年2月24日
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导语
本书以南京大学校史资料、档案资料及相关人物传记等为依托,记述与南京大学有着紧密学缘的革命英烈们的成长与求学经历,深挖四十余位英烈献身革命事业行为背后的思想渊源,探寻高等教育与艰苦卓绝的斗争事业之间的潜在关系,一定程度反映南京大学作为一众英烈们的精神家园在中国革命事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史的书写添加新的篇章。
后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
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
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
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
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
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
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
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
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前进开
拓的强大精神力量。”总书
记所说的1519名有姓名的
雨花烈士中,包括了南京大
学钟天樾、王崇典、齐国庆
、黄祥宾、陈景星、石璞、
吕国英、李林泮、顾衡、陈
朝海和“雨花台最后一位烈
士”成贻宾等十多位校友。
在南京大学百廿校庆之际,
撰著并出版包括牺牲在雨花
台的47位南大英烈的传记,
是整理、研究和利用身边的
党史资源,为大学生党史教
育提供鲜活教材的尝试。
南京大学有两个源头,
一是源于1888年的金陵大
学,一是源于1902年的三
江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
经历两江师范学堂,1914
年改为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
校,这是堪与北京大学对峙
的现代大学,当时北京大学
的蒋梦麟与国民政府教育总
长等均敬称南高为“南大”。
这一脉,经国立东南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
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
京大学,至1950年去掉“国
立”,称南京大学。本书所
记传的烈士,均于1949年
年底之前牺牲,名之“南大
英烈”,无论是立足当下,
还是回溯历史,名实若合符
节。
南大的校色是紫色,南
大的校史浸染了红色。在南
大历史上涌现出的革命烈士
中,有南京地区最早的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者,有南京地
区最早的地方党团组织领导
人,他们为了中国革命事业
,或牺牲在敌人的刑场,或
血洒救国抗敌的疆场,每一
位烈士都有着独特的传奇人
生,他们出师未捷身先死,
虽死犹生,永垂不朽。他们
的崇高理想、英雄事迹与革
命精神,是南大人建设世界
一流大学新百年路上的精神
源泉。用文字传记他们的传
奇,让青史与青山同在,后
来者责无旁贷。母校百廿校
庆前夕,我们三位历史学院
的校友,不揣谫陋,为他们
立传,敬仰前辈先烈,致敬
母校南大。希望这第一部以
南大英烈为专题的小书,让
一切喜欢南大、热爱南大、
关心和爱护南大的读者朋友
,更多元地了解南大的历史
,特别是南大人为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人民自由浴血
奋斗的光荣历史。
本书由杨金荣提出选题
,除孙明忠、王延曾两位烈
士的传记,其余均由顾武英
执笔,闻慧斌和杨金荣先后
统稿。撰著者力求寻找每一
位南大英烈的身影,南京大
学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提供
的部分烈士的照片,虽然经
岁月沧桑,依然风华正茂。
对流传已久、漫漶不清的烈
士照,出于敬重,特约请专
业人士重新摹画,以再现烈
士的青春浩然之气。烈士孙
明忠的画像是根据江苏省常
州市武进区民政局提供的画
像临摹的,烈士王延曾、程
镛之像系据传记文字进行的
艺术创作。封面题签,由人
文画家赵庆先生集自南京大
学胡小石教授书法作品。胡
小石教授不仅是著名书法家
,也是书中不少烈士的老师
。“四一”游行前夕,胡小石
教授曾为中大爱国学子提供
消息,敦劝他们讲究斗争策
略。在纪念“四一”烈士追悼
大会上,又亲笔撰写了悼念
程履绎同学的挽联:“你死
,死得好惨,惨无人道;我
哭,哭不出来,来悼英灵。
”国家痛失英才,先生痛失
弟子,至今读来,依然泪目

书稿从提出选题,确定
大纲,到撰稿、统稿、审稿
,历经3年。时间虽不仓促
,但限于水平,一定还存在
错误或不足,敬请读者不吝
指正。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陶
源教授提供了俄罗斯国家社
会政治历史档案馆藏“中国
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的档案,南京大
学档案馆为本书提供了珍贵
的档案照片和文献资料,雨
花台烈士纪念馆提供了部分
烈士的图像资料,南京大学
艺术学院研究生王筱笛在毕
业前夕挤出宝贵时间为英烈
增补画像,中共江苏省委党
史工委党史专家田艳丽提出
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南京大
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社会
科学处和南京大学出版社为
本书的出版提供支持,在此
一并致谢。
2022年5月20日
时南京大学百廿校庆
精彩页
铁血先锋除军阀——成律、吴光田
成律(1901—1927),男,字辛六,又名应钟,湖南宁乡人。1919年,考入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读高中。1922年,考入号称“中国耶鲁”的教会学校雅礼大学。1925年,参加反基督教运动,从雅礼大学退学,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农科农艺系。1926年,加入国民党,担任国民党南京市第一区党部第二区分部执行委员,不久担任第一区党部候补执行委员兼第二区分部常委,积极支持北伐战争。1927年3月17日,在小营监狱被军阀杀害。
吴光田(1907—1927),男,号心葵,江苏忪江(今上海松江)人。自幼天资聪颖,小学就读于苏州东吴小学。中学在江苏省立第三中学学习。后考入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参加共青团外围组织“合作社”。1925年,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当选为共青团南京地委城北支部委员。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东南大学政治经济系。1926年,积极参加工运和学生运动,做好迎接北伐军的革命准备。1927年3月17日,和成律同时被捕,关在小营监狱,一起被杀害。

1901年,成律出生于湖南宁乡。他的父亲成鸣岐,在当地是一位开明士绅。成律自幼十分聪颖,很早就能识字、读书。家人非常喜爱,并让他接受西式的小学教育。1919年,成律顺利考入长沙市长郡中学。长郡中学创建于1904年,刚开始叫“长沙府中学堂”,1912年,改建为湖南长郡公立学校,是近代湖南最好的中学之一,徐特立、李维汉等著名革命家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成律品学兼优,中学毕业后,顺利考上了号称“中国耶鲁”的教会学校雅礼大学。这所学校除了国文和中国文学课使用中文教学外,其他课程几乎全部都用英语教学。当时,该校的教职员有很多是美国耶鲁大学雅礼会派来的,宗教色彩浓厚,他们要求学生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要集体在校内按照基督教雅礼会的礼仪,进行习圣经、做礼拜、唱圣歌等宗教活动,更有甚者,校方严格限制学生参加反帝爱国活动。雅礼大学的这些做法和当时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背道而驰,激起了在校学生的极大愤慨。从1923年到1927年,雅礼大学和雅礼中学的学生们开展了反基督教运动,与校方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运动期间,有数百名学生因为参加反对校方的斗争而陆续退学。从小就有很强正义感的成律,也参加了这场斗争,与其他同学一起要求学校向中国政府进行宗教活动备案,反对校方不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强迫参加宗教活动的错误做法。1925年,成律从雅礼大学退学,不久考入了国立东南大学农科农艺系。其间,成律娶张淑钰女士为妻,张淑钰毕业于湖南长沙艺芳女校,该校是1918年由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及其堂弟曾约农创办的,位于曾家的“浩园”,占地约百亩。张淑钰接受了新式教育,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女性,她和成律二人举案齐眉,感情甚笃,堪称才子佳人。婚后,两人曾经有过一个孩子,可惜在很小的时候生病夭折了。
进入东南大学后,成律刻苦学习的同时,不忘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目睹饱受苦难的国家,他曾经感慨地说:“中国只有全民革命,才可以救亡。”当时,东南大学的进步力量在成长壮大,不少师生都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成律耳濡目染,在他们的影响和熏陶下,也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加入了国民党。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还是一个革命性的政党。成律在斗争中很快脱颖而出,他反帝反封建的立场坚定,深受同志们的信任和爱戴。上级组织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革命人才。1926年夏天,成律被任命为国民党南京市第一区党部第二区分部执行委员,不久又被任命为第一区党部候补执行委员兼第二区分部常委。当时,正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军已经誓师北伐,而且不断取得战争的胜利。成律被委以重任后,表现出极大的革命热情,他看到革命已经胜利在望,而南京的革命工作又急需大量的人手,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读书,专职投身于革命运动。他在熟悉的学校开展串联工作,广泛动员进步青年学生加入迎接北伐军的革命工作中去,经常在学生中开展演讲和宣传活动,带领大家一起制作宣传标语,在南京城内到处张贴。他还接受组织指派,深入工人群众中去,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那个时候,坐镇南京的直系军阀孙传芳部,对南方势如破竹的革命形势胆战心惊,知道北伐军进军南京是迟早的事,但仍然做垂死挣扎,在南京城内到处镇压革命人士。他们发布戒严令,阻止革命群众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指使稽查队、反赤化团等反动组织,到处搜查革命者,并且煽动怂恿学校中的国民党右派、国家主义派分子,充当告密者。有一次,反动军警到东南大学逮捕革命者,抓走几十个进步学生,到成律宿舍搜查时,正好他从外面回来,看到警察,他不仅没有慌张逃跑,反而非常沉着冷静地从警察身边走过,警察见他跟没事人似的,也就让他走了。1927年年初,北伐军分三路继续北上,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亲自兼任中路军总指挥,由程潜担任江右军司令,李宗仁担任江左军司令,从长江两岸分两路向南京进发,一路高歌猛进,在南京一带驻守的直鲁联军,节节败退,程潜的江右军很快逼近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