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到底多少米深的海域里不再有生物涉足?广阔的海洋中有哪些独有的生态环境?黑暗的深海生活着哪些令人啧啧称奇的生物?让我们翻开本书,一起来探寻问题的答案吧。 本书展现了海面之下神奇的海洋世界,共介绍了100多种动物,其中有我们熟知的海洋生物,比如鲨鱼、鲸等;还有长相奇特的海洋生物,比如翻车鱼、宽咽鱼、鮟鱇鱼等。此外,本书还展示了生动的海洋故事,比如抹香鲸与大王酸浆鱿厮杀等;同时也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环境,比如“一鲸落万物生”、海底热泉等。 本书旨在以长卷的形式引导读者看到更广阔的空间,以整体的宏观的视角认识自然世界,加深读者对大自然的认知,同时唤醒读者探索自然的欲望,满足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 目录 《探秘海面之下(精)/国家动物博物馆手绘科普长卷》无目录 序言 世界杰出的生物学家、 现代综合进化论奠基人之一 杜布赞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1900~1975 )有一句名言——“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意思是说,若 不基于演化之观点,生物学 之一切均变得毫无意义!换 句话说,抛开进化或演化去 谈生物学那就什么都不是, 生物学归根结底是研究或讨 论进化问题。 关于evolution的翻译, 到底是进化,还是演化,这 在学术圈有一定的争议。早 年思想家严复先生翻译《天 演论》,之后很多非自然科 学之学者倾向于用“进化”, 意味着“与时俱进”,他们努 力争取社会革新、思想意识 改变,以唤起民众之觉醒。 所以,我国内地普遍用“进 化”是一个文化传统,但我 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 人世界,特别是自然科学之 学术界,使用“演化”一词更 为普遍。毕竟,演化包含了 “进”与“退”,并非必须向好 的、正确的、积极的方向。 当然,从广义的进化来说, 将“退化”也作为一种“进化” 的话,叫“进化”也丝毫没有 问题;更何况,我们今天仍 然习惯叫“进化论”。 但是,为了让我们的孩 子们从小树立客观、理性、 不庸俗化的科学态度,我们 还是倾向于使用“演化”;所 以,这套“国家动物博物馆 手绘科普长卷”丛书的分册 ,被冠以《生物演化》《海 洋动物演化》《恐龙演化》 《哺乳动物演化》之名。此 外,为了让小读者们从小对 博物学、生物学有兴趣,我 们决定与人民邮电出版社深 入合作,出品“国家动物博 物馆科普著译书系”,今后 将陆陆续续地推出一系列与 动物有关的科普图书或者其 他科普产品,以飨广大青少 年读者。 正如前文所述,演化非 常重要,是生物存在的基础 ;演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 是生物学的根基、归宿。那 么,为孩子们普及演化生物 学知识,我们科普工作者责 无旁贷。而且,我很早就注 意到,孩子们的视野或兴趣 点,存在于两个极端,尤其 是在他们比较小的时候。一 方面,他们会喜欢看得见摸 得着的东西,比如小小的昆 虫,他们乐意抓虫子,并在 手心里把玩;另一方面,则 是酷爱已经灭绝的、看不见 摸不着,甚至靠想象而来的 东西,诸如大恐龙、大怪兽 、大海怪! 因此,我们把“生物演化 ”“灭绝动物”这样的主题作 为推出我们原创科普读物之 首选。除以上提及的四本之 外,还有一本《探秘海面之 下》,也是基于以上考虑, 即海洋动物是少年儿童非常 关注的,且非常神秘的一大 类生物。 我们试图以中国传统画 卷之中的长卷形式,充分展 现地球及其之上的所有生命 类群的演变过程。从地球的 产生,到进入孕育生命阶段 ;从最原始的有机物或者生 物大分子的出现,再到单细 胞、多细胞生物,以及5亿 多年前发生的“寒武纪大爆 发”——动物界中的主要门 类几乎在那一时期都出现了 ! 紧接着,各类生物相继 登上演化舞台,它们扮演着 不同的角色,完成自己的表 演任务。它们粉墨登场,或 又匆匆谢幕。它们或许只存 在几万年,抑或是八干万年 ,甚至上亿年,更可能是亘 古不变——自出现以来,形 态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 锺健先生(1897~1979) 在游历欧洲期间探访各大自 然博物馆的时候,他便认识 到自然博物馆的内容与功能 。他提出自然博物馆(国家 动物博物馆也属于自然博物 馆性质)应该充分展示“三 个半史”,即地球史、生物 史、人类史,以及半个天文 宇宙史(天文、宇宙方面的 发展史主要在天文馆展示) 。 这套丛书,在我看来, 是我们博物馆展示“三个半 史”内容的浓缩,是读者们 可以拿回家的“自然博物馆” 。 地球的历史(地球史) 与生命的演化史(生物史) ,我们融合到了一起来呈现 ;人类的出现与演变(人类 史),我们在丛书里谈得不 多,但亦有所涉及。通过时 间的舒展和空间的交错,每 一幅画面被文字作者与绘画 作者锁定在了这套书之中; 再通过读者对页码的拉伸, 便呈现了一个演化的全貌。 我们希望奉献给小读者的是 一个有限的,但却值得他们 在未来学习过程中不断补充 、修订、更正的长卷。 一个较长的编委会名单 体现了这些年国家动物博物 馆在科普工作上得到的各方 面专家的肯定与支持。著名 古生物学家周忠和院士、著 名动物学家魏辅文院士担任 了本套长卷的科学顾问并倾 情推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詹 祥江研究员、党委书记聂常 虹研究员欣然担任编委会主 任,更是对我馆工作的鼓励 与支持。在付梓之前,我又 诚邀著名古生物学家、科普 专家、本书系编委李建军研 究员审校,为我们提出不少 修改意见。在此,我谨代表 创作团队,感谢科学家、学 者们的鼎力襄助! 最后,我还要感谢人民 邮电出版社、灌木文化选择 与我馆深入合作,为读者们 呈现有价值的精神食粮。没 有优秀的创作团队、特约编 辑,特别是几位年轻有为的 画师,就不可能有这套作品 最终的行世。 由于我们的专业水平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