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主讲人教授“中国赋学研究”课程的课堂录音整理而成,是继初编、二编各十讲之后的新十讲:辞赋讽谏、六义入赋、赋迹赋心、赋体丽则、曲终奏雅、古诗之流、不歌而诵、体物浏亮、祖骚宗汉、赋兼才学。主讲人针对辞赋艺术的主要特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初编偏重赋学知识、二编偏重赋学体类的基础上,选择辞赋研究中的重大理论范畴进行讲解与辨析,生动活泼地再现了赋学的历史与批评。 本书在总结古代赋学理论方面,以广博的视域、深邃的思考,既拓开其理论内涵,又把握住关键转折,形象地展现出辞赋的历史与批评。在解析赋论范畴的过程中,主讲人以诙谐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细腻的释解,期望达到古今贯通、雅俗共赏的学习效果,带来悦读经典的理趣。 作者简介 许结,1957年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桐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中国辞赋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兼任洛阳辞赋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赋学》主编、《辞赋》编委会主任、《中华辞赋》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辞赋理论通史》、教育部项目《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赋汇点校》等。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辞赋与图像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辞赋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 出版学术专著《中国文化史论纲》《老子讲读》《汉代文学思想史》《赋学:制度与批评》《中国辞赋理论通史》等3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文学创作集《诗囚》《半岛之半》,创作辞赋作品《栖霞山赋》《儒学馆赋》《清水岩赋》《特教赋》《钟英赋》《草塘古邑赋》《酒都赋》等。 目录 弁言 第一讲 辞赋讽谏 第二讲 六义入赋 第三讲 赋迹赋心 第四讲 赋体丽则 第五讲 曲终奏雅 第六讲 古诗之流 第七讲 不歌而诵 第八讲 体物浏亮 第九讲 祖骚宗汉 第十讲 赋兼才学 附录一 汉赋讲座 附录二 赋讲读五篇 序言 又一个赋学十讲整理完 毕,以文本的形式呈现给读 者,这应该是我为南京大学 文学院“两古”专业博士讲授 辞赋讲稿的终结篇了。虽然 以后还会有关于辞赋零散讲 座的新内容,但应该不会有 这样不乏人为痕迹的系统性 的工作了。一转眼,讲授赋 学研究课程二十多年过去了 ,如做一小结,第一个十讲 (赋源、赋体、赋用、赋集 、赋史、赋话、汉赋、律赋 、批评与方法、当代赋学) 偏重知识基础,第二个十讲 (赋韵、赋法、赋辞、赋艺 、赋家、赋序、赋注、赋类 、考赋、习赋)偏重专题论 述,这第三个十讲,分别是 辞赋讽谏、六义入赋、赋迹 赋心、赋体丽则、曲终奏雅 、古诗之流、不歌而诵、体 物浏亮、祖骚宗汉、赋兼才 学,显然更偏重赋论的范畴 研究。 这十讲内容,由刘泽博 士随堂录音,蒋晓光教授整 理而成,最后由我本人审定 。讲稿不同于论文,语言的 随意性以及重复拖沓在所难 免,望读者有得则得,有失 则谅。十讲后的两个附录, 分别是应喜马拉雅音频与凤 凰书苑音频邀约讲述的,也 是授课内容,故而附后。 特别要致谢北大出版社 徐丹丽博士一如既往的帮助 与支持,从2009年出版第 一个十讲、2018年出版第 二个十讲,到今天又要审读 第三个十讲,案牍劳形,耗 费心神,令人感念不已。 庚子仲春许结于金陵寓 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