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治给孩子讲西游记”是被读者誉为“《西游记》的解锁专家”的王弘治老师,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西游记》讲读系列,包含5册150讲内容。
作者以原著回目为讲解线索,清晰展示“八十一难”的来龙去脉,深入剖析唐僧师徒的前世今生、性格特点,各路神仙与大大小小的妖怪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帮助孩子理清思路,真正读出《西游记》的趣味。作者立足于自己多年来对原著的深入研究,用幽默易懂的语言,把西游背景、西游故事中蕴藏的国学知识讲解得趣意盎然,激发孩子了解优秀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作者讲究谋篇布局、层层深入,让孩子跟随唐僧师徒的成长而成长,循序渐进地感悟“西游”主旨,逐步积累超越自我的勇气,收获丰富的人生智慧。此外,作者匠心独具,十分巧妙地“就地取材”,深入分析了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写作方法,引导孩子学写作,掌握写作技巧。本书包含原著第1回到第26回的内容。作者讲评了“猴王出世”“大闹天宫” “智擒猪八戒”“大战流沙河”和“大闹五庄观”等重点情节。作者巧用幽默十足的问答式语言为孩子解答了他们第一次读《西游记》时最好奇的问题:花果山到底在不在中国?是谁给孙悟空戴上了金箍呢?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为什么要历经“八十一难”?
本书包含原著第27回到第55回的内容。作者讲评了“乌鸡国疑案”“车迟国斗法”“黑水河孤儿”“身陷女儿国”等重点情节。作者将儒、释、道的知识与西游故事相结合,讲解“热闹”背后的“门道”:为什么很多学者都说通关文牒相当于现代护照?为什么作者认为白骨精是个“三无”妖怪?乌鸡国国王的悲惨命运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本书包含原著第56回到第77回的内容。作者讲评了“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智取紫金铃”“误闯盘丝洞”等重点情节。作者从历史、哲学、民间故事、自然知识等方面入手,探讨西游故事中有趣的命题:为什么说孙悟空打败六耳猕猴就等于战胜了自己?谁是《西游记》里最冷血的妖怪?你知道蜘蛛精和民间传说中的七仙女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本书包含原著第78回到第98回的内容。作者讲评了“比丘国救子”“大闹无底洞”“智斗玉兔精”“取无字真经”“过通天河”等重点情节。作者深挖埋藏在故事情节中的种种伏笔,全新解析原著内容:为什么托塔李天王必须时刻托着宝塔?为什么文殊菩萨的坐骑在《西游记》里出现了两次?月宫里的玉兔是公兔还是母兔呢?
本书包含原著第99回和第100回的内容。作者讲评了“赖头鼋沉经”“阴魔夺经”“唐僧深夜脱走”“唐僧师徒修成正果”等重点情节。作者精心盘点西天取经所蕴藏的深意,帮助小读者领悟成长真谛:西天取经的最后一难是什么?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为什么会自动消失呢?为什么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后竟然不贪吃了?
王弘治,大学教授,双博士,被誉为读懂“《西游记》的引路人”,《西游记》“解锁专家”。他研究《西游记》二十多年,成果颇丰,在《西游记》的讲读方面独树一帜、方法独特。有评论者认为,王弘治老师讲评的《西游记》“让自己重新认识了《西游记》”“绝妙好课,既令人入迷,又让人长知识”。
《西游记》约成书于我国明代,是我国古典文学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光辉成就的体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所以,西游取经故事很早就被搬上了舞台。金院本中有《唐三藏》,元杂剧有《唐三藏西天取经》,而元末明初的《西游记》杂剧更是流传广泛。我回想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也是从连环画、动画片开始接触《西游记》里的故事的。现在,《西游记》已经成为中国中小学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经典读物,可见,这部作品是非常适合孩子阅读的古典名著。
不过,大部分孩子无论是看动画片、电视剧还是读原著,都只是读一读《西游记》中精彩的打怪故事,却读不出其中的寓意。那么,孩子们该如何真正读懂《西游记》呢?我潜心研究《西游记》很多年,才悟出一点儿读懂这部古典名著的门道,在这里概括为四点吧。
首先,从疑问和趣味出发,打开《西游记》的“隐藏菜单”。
在读《西游记》原著时,很多小读者可能一早就能发现《西游记》里有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很稀缺的“资源”——笑。纵观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那些满怀忧愤、伤春悲秋的文学作品应该占了百分之九十九都不止。这么看,《西游记》可算是“苦大仇深”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故事园地中难得的一棵“喜剧之苗”。鲁迅曾经评价吴承恩创作《西游记》 :“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这句话就是在说《西游记》的故事虽然天马行空、幻想绮丽,却充满了幽默诙谐,让人忍俊不禁——这既构成了《西游记》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是相较于其他的古典名著,小读者更愿意接受《西游记》的原因。
但是,如果小读者只读出《西游记》中的“笑”,就辜负了吴承恩独具的匠心,更加无法体会这部传世名作所蕴藏的深刻寓意。那么,我们该如何从兴趣出发,引导孩子真正地读懂《西游记》呢?
在我看来,《西游记》中其实有很多能够激发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隐藏菜单”。我首先要通过这些“隐藏菜单”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初次接触西游故事时产生的疑问,尽最大可能挖掘深藏在《西游记》中的“秘密”,勾起他们深入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西游记》是一部想象极其丰富的著作。作者围绕着“八十一难”这条线索,塑造了性格各异的神仙,还有千奇百怪的妖怪。作者创作的一百回故事,时间跨度极大,盘根错节,可挖掘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衷心地希望孩子们通过我的讲解,能够欣赏深藏在《西游记》里的趣味,打破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中国古典文学苦大仇深、刻板的印象。
其次,从孩子的视角,提炼《西游记》中成长的意义。
孩子读《西游记》时,如果只是置身事外,看唐僧师徒“打怪升级”,是很难有所感悟的,就更别提能真正地读懂其中的深意了。在我看来,在西游取经故事的外壳之下,作者吴承恩其实通篇都在讲一个“成长”的过程。孩子读《西游记》不能只读里面的“热闹”,还要从“取经”的整个过程中看到师徒四人的成长经历。
唐僧胆小懦弱,孙悟空急躁冲动,八戒欲望太多,沙僧明哲保身,吴承恩把这些有缺点的人物放在跌宕起伏的故事里,让读者清楚地看到这师徒四人因为各自的缺点陷入各种各样的困境。而更精彩的是,他们最终经受住了磨难,成就了自我。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正果”,都不是在不谙世事的时候就能修炼成功的。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的经历,或许能帮助孩子们走好自己修身、修心的人生之路。
再者,我认为《西游记》是一架可以引导青少年进入传统文化殿堂的“过墙梯”。唐僧取经虽然来源于玄奘西行取经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但《西游记》却是经过长期的流传和许多人的记述,最后由吴承恩整理后写定的。可以说,关于《西游记》的各种民间文学已经融合了儒、道、释,打通神、人、鬼。没有这些精彩的民间故事,就没有这部古典名著《西游记》。我们在《西游记》里随处一挖,就会发现好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这套书中,我将和孩子们从兴趣出发,一起在《西游记》的世界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最后,孩子读《西游记》,应该注重学习它独到的创作手法。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是非常精彩的,它无比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创造了许多流传几百年的经典名段,塑造了唐僧师徒、白骨精、红孩儿等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而更让人称道的是,西游故事虽然天马行空、幽默有趣,却始终没有放弃影射社会现实。所以《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话小说,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吴承恩在塑造人物、创作故事时用的技巧也值得读者仔细品味、借鉴。孩子在写作的时候,只要借鉴一二,就能轻松让作文水平上个档次。我在这套书中,会为孩子仔细剖析吴承恩的写作技巧,让孩子对这部古典名著的艺术特色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王弘治给孩子讲西游记”是我二十多年来研究《西游记》的精华。孩子们读了这套书一定会大开眼界、大有收获。我想,曾经阅读过这套书的孩子将来会有机会登上讲台,把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精深的研究和感悟表达出来、传递下去。对此,我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