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关通天下(一带一路建设与口岸和海关)/博士后丛书/国信智库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朱振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作者以一线工作人员对口岸和海关的极度熟悉和独特理解,梳理了“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千年口岸开放发展史与千年中西交通交流史的脉络。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都是发端于古代中国,由当时中原王朝的口岸出发前往世界各地,探索新天地,寻求新合作。本书用十个章节细数口岸与海关的前世今生,包括“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变迁、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简述、我国水域口岸的开放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与海关对外合作交流、各省域口岸进出境具体情况、中欧国际班列运行与海关跨境监督协调等等。可以说本书不仅回顾了口岸和海关过去的丰硕成果,审视了口岸和海关现在的优势与可改进空间,更展望了口岸和海关未来发展的可能。 作者简介 朱振,男,1975年8月生,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人,管理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中央机关工作。研究兴趣包括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经济和金融、行政管理等,先后在核心期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图书多部,撰写研究报告多篇。 目录 第一章 绪章 第一节 伟大恢宏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与合作重点 第三节 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 延伸阅读 第二章 古代丝绸之路发展变迁和“一带一路”研究简述 第一节 古代诗文中的丝绸之路 第二节 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发展变迁 第三节 近代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古丝绸之路的考察研究 第四节 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简述 第三章 我国陆域口岸开放发展与跨境互联互通 第一节 我国陆域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全国开放口岸及边境口岸发展状况 第三节 区域经济走廊与跨境互联互通 第四节 共建“一带一路”六大国际经济走廊 第五节 六大国际经济走廊门户区域口岸开放与互联互通 延伸阅读 第四章 我国水域口岸开放发展与跨境互联互通 第一节 我国水域主要特点 第二节 我国沿海港口集群发展总体情况 第三节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发展 第五章 共建“一带一路”与海关对外合作交流 第一节 主动作为,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第二节 “五通”视角下海关对外合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 第三节 有关发展建议 第六章 各省域口岸进出境运量空间统计分析 第一节 口岸运量空间统计分析的理论方法与模型介绍 第二节 口岸运量的空间统计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主要结论与发展建议 第七章 基于复杂网络和HM数分析视角下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分析 第一节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分析 第二节 1991-2019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分析 第三节 基于复杂网络原理的我国与沿线国家外贸分析 第四节 基于轴心测量(HM)指数分析法的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分析 第八章 中欧国际班列运行与海关跨境监管协调 第一节 以“渝新欧”为代表的中欧班列开行背景 第二节 “渝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率先开通运行 第三节 中欧班列跨境通道空间布局及开行发展情况 第四节 中欧班列开通运行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国际上部分国家(地区)海关跨境监管经验与实践 第六节 中欧班列运行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项 第七节 有关发展建议 延伸阅读 第九章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海关监管服务 第一节 跨境电商概念内涵、主要分类及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国跨境电商发展及监管服务中存在的短板弱项 第四节 有关发展建议 第十章 海关和口岸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第一节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第二节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第三节 我国企业“走出去”进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与不足 第四节 有关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 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丝 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 国际国内形势下,推动我国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新举 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 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 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 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 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新起点,就是中国同世 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 放的新起点。我们有信心、 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 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这里,深刻阐述了“一带 一路”建设的历史背景和重 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丝 绸之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 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 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 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 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为 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 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 ”“我们以共商、共建、共享 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 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 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 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 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 目标,得到沿线国家广泛认 同。”“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 广,‘一带一路’建设逐渐成 为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这里,指明了提出建设“ 一带一路”的着眼点和重要 原则,以及对世界发展的影 响。 “一带一路”建设的构想 ,根植历史、面向未来,源 于中国、属于世界,作为和 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 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它连接历史与现实,承载追 求与梦想,唤醒了沿线国家 共同的历史记忆,赋予了古 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 展现了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 大国的使命担当,契合了人 类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开启了推动世界共同繁荣 发展的新征程。 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广 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自 2013年提出至今,秉承共 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 寻求各国合作的“最大公约 数”,以政策沟通、设施联 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正在 加速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 愿景转变为现实,六廊、六 路、多国、多港的国际合作 格局基本形成,铁路、公路 、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项 目合作稳步推进,中欧班列 、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跨境运 输大通道建设富有成效,一 大批跨境互联互通项目成功 落地,众多国家共建“一带 一路”,为实现人类命运共 同体提供了新动力。 口岸作为一个国家(地 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 跨境互联互通的重要平台, 口岸开放是实现跨境互联互 通的重要途径。海关作为国 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一 直以来处于对外开放的最前 沿,在加快推进贸易畅通等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口岸 和海关联通天下,是“一带 一路”建设的重要纽带和通 道。 朱振同志在做好本职工 作之余,坚持学习和思考, 重视学以修身、习以养德、 研以成文,把学习研究作为 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 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理论 联系实际,不断加强学习和 研究,努力做到在干中学、 学中干,务求实现学以致用 、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多 年来,孜孜钻研,笔耕不辍 ,结合工作学习撰写发表了 一些研究文章,出版了个人 专著。这部《关通天下:“ 一带一路”建设与口岸和海 关》新著,经过多年打磨, 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通读书稿,我总体感觉 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资料 翔实、分析深入、论断恰当 、文字精练,这是一部下了 功夫的力作。在共建“一带 一路”框架下研究口岸和海 关如何实现关通天下和全球 互联互通,具有重大的理论 意义和现实意义。本书研究 视角、研究方法、计量手段 等方面,也有创新之处。 希望朱振同志以新作出 版为新起点,在今后的工作 、生活中,继续保持勤于学 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坚持 高标准、高质量,持之以恒 ,努力做到工作学习化、学 习工作化,把工作、学习、 治学、做事紧密结合起来, 放飞梦想,躬身践行,争取 创造更多优异成绩报效国家 、服务人民。 在此书付梓之际,应邀 写了以上文字。是为序。 导语 口岸是一个国家(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跨境互联互通的平台;海关是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口岸和海关一直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口岸和海关联通天下,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书在简要阐述“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建设成果等内容的基础上,以历史思维和宏观视野,由古及今、由点到面,回顾丝绸之路发展变迁,介绍口岸领域和海关领域深化合作、开放发展及联通天下等内容。 本书填补了专门论述口岸海关与“一带一路”关系这一历史空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也丰富了主题出版的门类。书中专节讲述“古代诗文中的丝绸之路”,增加了其文化内涵;也详细论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欧班列和跨境电商的相关情况,对于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后记 回顾本人思考与探索研 究“一带一路”建设,既有偶 然因素又有必然因素,初缘 于工作之故相对熟悉口岸开 放发展历史,读史观今,千 年口岸开放发展史与千年中 西交通交流史息息相关,无 论陆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悉 数发端于秦汉时期古代中国 ,均由当时中原王朝重要城 市口岸(港口)出发前往外 部世界,探索以求交往合作 ,千百年来世事变迁,昔日 丝路发展值得回溯;更缘于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 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 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 新时代中国向全球提出的深 化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打造命运共同体的“中国 倡议”“中国方案”、时代重 大命题,值得每个人立足于 自身实际去深入研究与实践 探索。后因期待出版面世, 我遂于2016年以来工作生 活之余,择节假日等空暇时 间,放弃休息和陪伴家人的 时间,历经多年修改,最终 完成书稿,尽管仍存诸多缺 憾,且待将来释怀再改。 人生苦短,常需反思, 摈弃浮躁,务求心安。孔子 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 然。人之一生,多由习气而 成,各随其习,人生两端。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 《诫子书》中说:“夫君子 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虽云诫子之书, 实则对每个后世学子均有教 益,我亦深受其益。逆境时 须忍耐以锤炼性情,顺境时 须收敛以涵养情怀,得意时 须看淡毕竟如云开云散,失 意时须随缘且看世间冷暖, 静以修身,学以广识,淡泊 明志,宁静致远。忆往昔, 我由基层至京城工作,有缘 幸遇诸多领导和师友高朋, 他们识虑高远、志气超迈、 智识精明、谈吐殊善,如秉 烛夜行,惠我光明。相形而 下,反躬自省,我则自觉如 井底之蛙,学问不广、智识 不全、行知不力、壅阏待浚 。人常蔽于所信,阻于所疑 ,忽于所轻,溺于所爱,我 亦难免落俗。暇余自省检视 ,人且不论贵贱,心尚存乎 高下。行远必自迩,登高必 自卑。京畿要地,于我而言 ,智浅行拙,尤需奋进,身 劳心安。为凝才器度识,更 应日滋月浸,持续勤奋学习 ,终生奋力进取。既知创业 之维艰,应虑收守成之不易 。尽一日之努力,便有一日 之效,勤习一事即增一艺, 器利而事自善之理。一粒之 艺,于身有益,有志于学, 不可亵慢。积德累功在于勤 ,日增月益成于恒,须要尽 人事以听天命。 古哲云:磨砻砥砺,不 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 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 谋远者先验其近,务大者必 谨于微。良玉未剖,瓦石相 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 ,事难则志锐,刻苦则虑深 ,其诚如斯言。有差距就有 动力,有比较就有方向,有 榜样就有目标,有意志就有 行动。“玉不琢不成器,人 不学不知道。”直面自身之 短缺,心虚则思所学进,方 不悔虚度时日,乃筹虑以学 为基、学以广识、学用格致 ,操存要道,读书乐志,安 分修为,存乎心而体诸身, 下学既久则必可上达,立定 脚跟向好路走去。俗语云笨 鸟先飞、勤以补拙,期冀进 一步提升自我,夯实人生前 进之基石。本书算是近年来 工作学习与思考研究的主要 成果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 ,当以涌泉相报。借此新著 出版之际,诚挚感谢多年来 予我大力支持帮助的各位领 导、同事、同学和朋友们。 之一。 首先,衷心感谢魏礼群 先生。魏先生身为智库领军 人物,长期在中央和国家宏 观决策等相关单位工作并担 任主要领导;尽管长期以来 公务多、事务忙,但先生秉 承立学、立言、立德、立身 之思想,坚持学为人师、行 为世范,数十年如一日以身 垂范;今年已古稀,仍忘我 工作,实后辈楷模。先生对 后辈学生既关心爱护又严格 要求,多年来对我谆谆教诲 ,而今值此新作付梓之际, 欣然应邀为本书作序。先生 耳提面命,使我终身受益。 其次,衷心感谢工作期 间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历任 领导和同事们,长期以来欣 遇领导师长们谆谆教导、关 爱支持,予我鼓舞、给我鞭 策、催我奋进,我已是深铭 心底。回顾往昔,恍惚眼前 ,至今已十六年如一日从事 口岸工作,干一行要爱一行 ,爱一行要钻一行,钻一行 要精一行,慎始而敬终,行 稳以致远。学习是前进的基 础。学习每有新感悟,思想 每有新提升,实践每有新锻 炼,都让我愈加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 第三,衷心感谢昔日有 幸遇识的国家信息中心有关 领导和朋友们。昔曾有幸向 时任国家信息中心王长胜常 务副主任、杜平常务副主任 、李凯副主任、程晓波主任 等师长们请教,他们学识渊 博、经验丰富,短暂交流令 我受益匪浅;同时感谢中心 办公室吕欣副主任、李阳处 长、郭晓潇女士等好友予我 帮助支持。 第四,衷心感谢商务印 书馆编辑卢娟女士等朋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本书 能得以顺利出版,离不开他 们的勤勉督促和辛勤付出, 他们的专业工匠精神和严 精彩页 伟大的民族创造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推进伟大的复兴。中国是由5000多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伟大国度和世界大国,她历史悠久、山河壮丽、物华天宝、英才辈出。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气魄,历来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因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推陈出新而永葆活力,因特色鲜明而远播八方,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仅存硕果。中华民族以自己非凡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跌宕起伏,千百年来时代更迭、世事变迁。近代以降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外敌,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遭受了前所未有之劫难,开始了不畏强敌、不屈不挠、保家卫国之历程。直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始得浴火重生。翻开中国厚重悠久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似乎每一页都书写着求索与抗争、救亡与图存、奋斗与崛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光荣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综观古今历代,细察岁月静好,关键在于诸多先贤走在时代前列,他们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想抱负,秉承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之精神气节,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坚持负重前行、砥砺奋进,为他人遮风避雨、保驾护航;从胸怀天下、立己达人、舍生取义的历代诸贤到恪守信义、砥砺前行、自强不息的仁人志土,从国难担当、匹夫有责、丹心报国的英雄义士到无畏牺牲、沙场征战、青山埋骨的铁血将士,每个时代大舞台上都有诸多楷模和时代弄潮儿在不断践行着前进的梦想。诚如北宋时期太学生陈东所言:“爱国而忘其家,爱君而忘其身,爱道而忘其位,爱义而忘其死。大节清风,昭回史籍,贯彻宇宙,君子之事于是乎毕。”斯诚如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浑厚的历史积淀,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筑成了中华民族雄奇天下的精神长城,使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当今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时序更替,薪火相传,使命崇高,砥砺前行。天翻地覆慨而慷,人间正道是沧桑。盛世承平见华章。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两大伟大奇迹新篇章,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目前稳居全球第一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全方位、开创性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前所未有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智慧”“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正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和前进方向。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