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言(喻世明言)/中华经典小说注释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是“三言”的第一部,四十卷,收话本四十种。它首次刊行时,名《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坊主天许斋的识语:“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目录又题“古今小说一刻总目”,可见这“古今小说”是“三言”的总名。后衍庆堂重刻时,才题名《喻世明言》。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子犹,号墨憨斋主人,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冯梦龙用毕生的精力搜集、整理和创作民间文学,在通俗文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巨大。他编订了《挂枝儿》《山歌》等被誉为“明代一绝”的民歌集,增补改编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其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属“三言”。 目录 叙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第三卷 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第四卷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第五卷 穷马周遭际卖追媪 第六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 第九卷 裴晋公义还原配 第十卷 滕大尹鬼断家私 第十一卷 赵伯升茶肆遇仁宗 第十二卷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第十三卷 张道陵七试赵升 第十四卷 陈希夷四辞朝命 第十五卷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第十七卷 单符郎全州佳偶 第十八卷 杨八老越国奇逢 第十九卷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第二十卷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 第二十一卷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第二十二卷 水绵庵郑虎臣报冤 第二十三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第二十四卷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第二十九卷 月明和尚度柳翠 第三十卷 明悟禅师赶五戒 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第三十二卷 游酆都胡母迪吟诗 第三十三卷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第三十五卷 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第三十八卷 任孝子烈性为神 第三十九卷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第四十卷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序言 新注本“三言”题记 吴小如 即将出版的冯梦龙纂辑 的“三言”新注本,是由北大 校友陈熙中、吴书荫、张明 高三位同志分别进行注释的 。熙中等在北大中文系肄业 时,都听过我讲课,而且几 十年来,一直有过从。我既 痴长几岁,他们因而很希望 我把这次的新注本初稿审读 一遍,我也乐于先睹为快。 我先后读了熙中注的《古今 小说》(《喻世明言》)和 书荫注的《警世通言》前二 十回,并分别提出一些意见 ;而明高注的《醒世恒言》 全稿还未及拜读,我就因突 患脑病而无法系统地仔细地 认真读书了,只抽样似地翻 了几回。这样,审读工作也 自然半途而废,这是应向他 们三位深切致歉的。但他们 三位和出版社责编同志仍希 望我能为这一套新注本写点 什么,借以留个纪念。盛情 难却,只好勉强从命。于是 有此《题记》之作。 一 自二十世纪以来,在中 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应 该说,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成 绩是比较突出的。自鲁迅著 《中国小说史略》筚路蓝缕 以发其端,确不愧为开山之 作。同时有马廉(隅卿)、 郑振铎(西谛)诸家,以治 小说版本之学著称,且大力 进行了搜奇抉秘的收藏工作 。稍后更有孙楷第治小说书 目,傅芸子、王古鲁自东瀛 广求孤本,阿英则致力于晚 清稗史,赵景深、李家瑞等 更把研究范围旁及其它通俗 文学,以与古典小说相印证 。这些专门家为古典小说研 究确实打下了坚实基础,为 后人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全国解放以来,我们研究 古典小说之所以能取得较大 成绩,同上述这些提供原始 资料和研究线索的专门家的 耕耘收集是分不开的。我们 不妨称他们所治的学问为小 说文献学。当然,这种学问 仍属于史料学或考据学范畴 ,同后来治古典小说者着重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 技巧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 我以为,这两个方面却是相 辅相成,互相补充,而且是 缺一不可的。 照我个人的体会,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的功绩, 不仅在于对《三国》、《水 浒》、《西游》、《儒林外 史》、《红楼梦》这几部章 回体的鸿篇伟著的阐析研讨 ,还在于确定了宋元以来话 本和平话的历史价值与枢纽 作用。试想,如果没有宋元 话本与平话,那么从六朝志 怪、唐人传奇发展成明清时 期的长篇章回小说的线索和 脉络,我们便无从理清头绪 ,真正找到它们的因果源流 的关系。根据这一理解,鲁 迅的著作固然彪炳千秋,而 冯梦龙所纂辑的“三言”则为 我们在原始资料(我指的是 话本小说具体作品)方面提 供了十分丰饶的财富和坚实 可信的凭藉。 二 近十余年来,在研究宋 元话本这一课题方面,海内 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 对鲁迅所提出的“话本”、“ 拟话本”等专门名词,曾进 行过商榷性的探讨。如美国 俄亥俄大学华裔教授李田意 先生,即不甚同意用“拟话 本”这样的提法。八十年代 中期,田意先生访问北京大 学,曾就此问题同笔者长谈 。我个人认为,把“三言”中 属于“宋元话本”部分的作品 看成当时“说话人”的底本, 是不大符合实际情况的。相 反,这一批作品同其它被认 作明代的“拟话本”一样,都 是根据说话人底本加工改写 而成,是再创作的书面文学 ,而非粗糙的民问口头文学 的简陋记录。因此,把可断 定为宋元之作的称为“话本” ,而把晚于宋元即可断定为 写定于明代的一些故事另称 之为“拟话本”,硬把两者从 “本质”上区别开来,窃以为 是不够谨严,不够科学的。 不如一律称之为“话本小说” ,反而更醒目、更概括。换 个角度说,即使是可确认为 明代人写定的作品,如抱瓮 老人收入《今古奇观》中的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卖油郎独占花魁》之类,味 其故事来源,恐怕同样属于 民间艺人世代相传从而保存 下来的供“说话”用的素材, 无论从文风或体制上看,它 们与所谓宋元话本的《崔待 诏生死冤家》、《十五贯戏 言成巧祸》等等,在性质上 并无二致。总之,把这一百 二十篇故事(即“三言”的全 部内容)一定分成“话本”和 “拟话本”两大门类,我以为 是不必要的。 除上述有关“话本”、“拟 话本”的问题外,近年来首 先由西方学者发难,继而国 内学人也纷纷响应,认为自 缪荃荪提出并由他与叶德辉 予以梓行间世的一批所谓《 京本通俗小说》残本,乃是 出于缪氏的作伪。时贤们认 为,在明代根本不存在什么 “京本通俗小说”,缪氏只是 把“三言”中几篇属于宋元时 期的作品挑选出来,巧立名 目,梓行以炫世而已。我对 这一纯属考证性的问题不想 发表意见,因为谁也无法确 认在明代到底有没有《京本 通俗小说》这部小说总集。 不过我倒认为缪氏这一做法 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有点儿 具体好处,即他启发我们应 当如何识别“三言”中哪些是 宋元话本,哪些不是。自缪 氏的书行世以来,人们给《 碾玉观音》、《错斩崔宁》 等几篇作品找到了下限,正 如抱瓮老人编选了《今古奇 观》,给书中所收除见于“ 二拍”的故事外的其它二十 几篇作品找到了上限一样, 其功绩还是不可泯灭的。至 于“京 导语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明代刊行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同《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是冯梦龙经过谨慎的去芜取菁的遴选,编纂的宋元明话本一百二十篇小说总集,历来被誉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宝库。 《喻世明言》有作品40篇,包括三部分:一是宋元说话人的话本,二是明人的话本和拟话本,三是冯梦龙自己的作品。 精彩页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仕至千钟非贵①,年过七十常稀。浮名身后有谁知?万事空花游戏②。休逞少年狂荡,莫贪花酒便宜③。脱离烦恼是和非,随分安闲得意。 这首词名为《西江月》,是劝人安分守己,随缘作乐④,莫为酒、色、财、气四字,损却精神,亏了行止⑤。求快活时非快活,得便宜处失便宜。说起那四字中,总到不得那“色”字利害。眼是情媒,心为欲种,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销魂。假如墙花路柳⑥,偶然适兴,无损于事。若是生心设计,败俗伤风,只图自己一时欢乐,却不顾他人的百年恩义,假如你有娇妻爱妾,别人调戏上了,你心下如何?古人有四句道得好: 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移。 我不淫人妇,人不淫我妻。 看官,则今日听我说《珍珠衫》这套词话⑦,可见果报不爽⑧,好教少年子弟做个榜样。 话中单表一人,姓蒋,名德,小字兴哥,乃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氏①。父亲叫做蒋世泽,从小走熟广东,做客买卖②。因为丧了妻房罗氏,止遗下这兴哥,年方九岁,别无男女。这蒋世泽割舍不下,又绝不得广东的衣食道路③,千思百计,无可奈何,只得带那九岁的孩子同行作伴,就教他学些乖巧。这孩子虽则年小,生得: 眉清目秀,齿白唇红。行步端庄,言辞敏捷。聪明赛过读书家,伶俐不输长大汉。人人唤做粉孩儿,个个羡他无价宝。 蒋世泽怕人妒忌,一路上不说是嫡亲儿子,只说是内侄罗小官人。原来罗家也是走广东的,蒋家只走得一代,罗家到走过三代了④。那边客店牙行⑤,都与罗家世代相识,如自己亲眷一般。这蒋世泽做客,起头也还是丈人罗公领他走起的。因罗家近来屡次遭了屈官司,家道消乏⑥,好几年不曾走动。这些客店牙行见了蒋世泽,那一遍不动问罗家消息,好生牵挂。今番见蒋世泽带个孩子到来,问知是罗家小官人,且是生得十分清秀,应对聪明,想着他祖父三辈交情,如今又是第四辈了,那一个不欢喜! 闲话休题。却说蒋兴哥跟随父亲做客,走了几遍,学得伶俐乖巧,生意行中,百般都会,父亲也喜不自胜。何期到一十七岁上,父亲一病身亡,且喜刚在家中,还不做客途之鬼。兴哥哭了一场,免不得揩干泪眼,整理大事。殡殓之外,做些功德超度,自不必说。七七四十九日内,内外宗亲,都来吊孝。本县有个王公,正是兴哥的新岳丈,也来上门祭奠,少不得蒋门亲戚陪侍叙话。中间说起兴哥少年老成,这般大事,亏他独力支持。因话随话间,就有人撺掇道:“王老亲翁,如今令爱也长成了,何不乘凶完配,教他夫妇作伴,也好过日。”王公未肯应承,当日相别去了,众亲戚等安葬事毕,又去撺掇兴哥,兴哥初时也不肯,却被撺掇了几番,自想孤身无伴,只得应允。央原媒人往王家去说,王公只是推辞,说道:“我家也要备些薄薄妆奁,一时如何来得?况且孝未期年,于礼有碍,便要成亲,且待小祥之后再议。”媒人回话,兴哥见他说得正理,也不相强。 光阴如箭,不觉周年已到。兴哥祭过了父亲灵位,换去粗麻衣服,再央媒人王家去说,方才依允。不隔几日,六礼完备,娶了新妇进门。有《西江月》为证: 孝幕翻成红幕,色衣换去麻衣。画楼结彩烛光辉,合卺花筵齐备。那羡妆奁富盛,难求丽色娇妻。今宵云雨足欢娱,来日人称恭喜。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