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大陆既是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野生动物种类极为丰富的一块充满野性的大陆。
这里孕育着数不清的神奇动物,它们在漫长的演化中,有的被人类捕杀、驯养,有的留在原地,有的奔走他乡,它们未来的命运究竟会怎样?作者整理了去非洲的旅行笔记,记录下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期待与大家分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跑非洲追大猫/写给孩子的博物笔记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保冬妮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作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大陆既是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野生动物种类极为丰富的一块充满野性的大陆。 这里孕育着数不清的神奇动物,它们在漫长的演化中,有的被人类捕杀、驯养,有的留在原地,有的奔走他乡,它们未来的命运究竟会怎样?作者整理了去非洲的旅行笔记,记录下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期待与大家分享。 作者简介 保冬妮,1961年生于北京,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编审,心理咨询师。 出版童话著作和图画书百部以上,作品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文学奖、冰心图书奖,也曾多次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书目和“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多部作品的版权输出国外。 目录 01 内罗毕的大象孤儿院 02 蹄兔,第一次认识你 03 走进马赛马拉 04 树上花豹 05 疣猪和它的好朋友条纹獴 06 长腿帅猫:猎豹 07 草原上的大块头:犀牛 08 大猫狮子的悲壮一生 09 五霸之一的非洲野水牛 10 天河之渡:角马大迁徙 11 斑马原来不止一种 12 非洲草原象的夕阳聚会 13 高颜值的长颈鹿 14 每一只羚都身怀绝技 15 纳瓦沙湖的海雕与河马 16 东黑白疣猴、绿猴和狒狒 17 长腿仙鸟们的华丽出场 18 埃托沙国家公园里的群织雀 19 鲸湾港和鹈鹕岬 20 斑鬣狗和黑背胡狼 21 去哈纳斯野保基地当志愿者吧 22 备受争议的南非狮子园 23 南非国家植物园里的鸟类 24 非洲的斑嘴环企鹅 后记 序言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 事长 能够应邀为这套书写 序,是我的荣幸。阅读书 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次 探索大自然的愉悦体验。 这是儿童文学作家写 给孩子的一套旅行笔记, 在国内并不多见。在这套 书中,作家保冬妮走遍了 地球的东南西北:乘坐游 轮奔赴南极半岛,飞往斯 瓦尔巴群岛坐科考船进入 北极圈,穿越非洲,重走 达尔文曾登陆过的加拉帕 戈斯群岛……这一路风尘 仆仆,却收获满满,让人 羡慕不已。 此前,我并不认识作 家保冬妮,但从她的文字 、摄影作品和绘画中,我 仿佛结识了一位对自然充 满热爱、欣赏,对动植物 怀抱友善、童心,带着小 读者凝视自然、思考未来 的作家。在这套书里,她 拍摄了几百张美轮美奂的 大自然照片,描绘了上百 种野生动物。更难能可贵 的是,她的作品并没有停 留在旅行的浪漫情节上, 而是把小读者带入人与自 然、人与地球这个宏大的 视野中,去思考自然与人 类的命运、生命与地球的 关系。这一点也让我充满 了敬意。 合上这套书,我思绪 万千。如果我们把时间的 指针拨到50年、100年, 甚至500年之后,如今书 中的许多动物,比如北极 熊、南极企鹅、非洲象、 白犀牛……它们是否还存 在呢?那被冰封雪冻的两 极冰川是否还矗立着呢? 人类是否会因为地球环境 的恶化,已经移民到其他 星球了呢?这并不是什么 童话、科幻,而是一个关 乎人类生存的严酷的现实 话题。 带领孩子关注自然、 探索自然、融入自然,思 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具 有深远意义的。因为世界 的平静不是常态,人类的 发展与繁荣始终伴随着对 自然的破坏,煤、石油等 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 我们不能让孩子停留在温 馨又宁静的温室里,仅仅 培育一株株美丽、柔弱却 无法抵挡风雨的幼苗。 当今世界的发展到达 了一个节点,地球已面临 承载能力的巨大挑战。两 极冰川的融化比历史上任 何一个时期都要快、都要 严重;物种的灭绝速度超 过了其正常的自然灭绝速 度;人类过度消费造成二 氧化碳的巨大排放,全球 气候持续变暖,增温速率 创历史新高;海洋灾害频 发,核污染危害海洋环境 ,海洋生物面临严重挑战 ;地球上的极端气候频繁 出现;人类因自身发展需 要,越来越多地侵占动植 物的栖息地……以上种种 现象如果得不到改变,那 么地球上的动植物都将面 临灭顶之灾。 改变人类的行为和观 念,是避免地球环境出现 崩塌式恶化的有效举措, 而这些应该早早地让孩子 们了解。我们处在急速变 化的世界中,地球的环境 已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人 类只有早做预案,与地球 、自然结合成生命共同体 ,才能应对接下来一个又 一个艰巨的挑战。为此, 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孩子们 ,进而锻炼、培养他们适 应环境变化的思维和能力 ,找到智慧的解决方案。 中国最早的旅行笔记 是由明朝的地理学家、旅 行家徐霞客所作。他用双 脚“走”出的《徐霞客游记 》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质地 貌的开山之作。15世纪,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欧洲的探险家、博物学 家与航海家用日记、图画 的形式记录了他们在欧洲 以外探索新大陆时的发现 和感想。其中,达尔文的 自然笔记更是为科学史画 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的孩子同样可以 拿起笔,记录身边大自然 的变化,发现其中的奥秘 和神奇,进而关注、思考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 题。相信这套书能引导孩 子们走上探索自然、发现 地球之美的道路。 周忠和 导语 本书带领孩子关注自然、探索自然、融入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踏上草原,直面非洲,感受生命带来的心灵震撼! 作者希望能用自己的文字、画笔和摄影作品记录下地球不同角落的真实现状,让更多人了解到地球生态的困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后记 这些年,我走过地球 上的许多地方,见识过各 种绮丽壮阔的风景,观察 过许多野生动植物,也目 睹了人类在发展中给自然 带来的破坏。如何让更多 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 到地球如今岌岌可危的生 态现状?如何唤醒他们对 地球未来命运的思考?我 在思索这些问题的时候, 萌生了要将自己这些年行 走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一套 博物笔记的想法。在这一 辑中,我首先挑选了自己 在世界各地旅行考察中, 到过的最具代表性的四个 地方:北极、南极、南美 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以及 非洲。毫无疑问,这些地 方都拥有独特的生态、壮 丽的风景、奇特的生物; 但同时,这些地方也因人 类的干扰,在生态环境上 发生了许多不可逆转的改 变。 我去北极时,考察了 位于北冰洋上的斯瓦尔巴 群岛。这里的自然环境原 始而美丽,但同时又非常 脆弱。斯瓦尔巴群岛的“ 旅游指南”上有这样一句 话:“记住,你只是一名 客人,请不要在北极地区 乱丢垃圾!”因为季节的 关系,不同时间来斯瓦尔 巴群岛能观察到的野生动 物是不同的,但其中,野 生北极熊的生存现状无疑 是所有人最关心的焦点。 当我深入南极时,印 象最深的当属南极洲的奇 特感。南极洲的冰山是蓝 色的,带着“烟熏妆”的黑 眉信天翁会和企鹅吵架, 像绅士一样穿着燕尾服的 公企鹅也需要负责孵蛋… …南极洲的大地静寂到什 么声音都没有,如果不是 偶尔掠过的棕贼鸥在叫, 如果不是一只企鹅摇摇摆 摆地从我身边擦腿而过, 如果不是因为寒冷冻得我 的手生疼,我恍惚以为眼 前的一切都是梦境。然而 就是在这样纯净的土地上 ,人类也曾大肆捕杀鲸鱼 、海狮等,让这些大自然 中的生灵陷入了悲惨的境 遇。 我在加拉帕戈斯群岛 期间,常常往返于各岛之 间,遇到野生动物全凭偶 然的机遇和一双慧眼。由 于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加 拉帕戈斯群岛不仅成为热 带海鸟和滨岸水鸟的居住 圣地,更孕育了5种岛上 特有的哺乳动物。同时, 来自南部的秘鲁寒流和来 自北部的赤道暖流交汇于 此,使得这里的海洋生物 异常丰富,喜寒、喜暖的 动物一应俱全。 我来到广袤的非洲大 草原,见到了猫科动物的 代表雄狮和豹子,令人震 撼的角马群和犀牛群,有 幸得到救助的大象孤儿们 ,还有数不清的各种漂亮 鸟类……它们的命运正慢 慢被人类和环境所改写。 作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 大陆既是古人类和古文明 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野生 动物种类极为丰富的一块 充满野性的大陆。但如今 ,频繁的自然灾害、快速 的经济发展都在影响着动 物们的栖息地,使它们的 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 机。 作为一名自然保护者 ,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文字 、画笔和摄影作品记录下 地球不同角落的真实现状 ,让更多人了解到地球生 态的困境和急需解决的问 题。接下来,我还将聚焦 国内,继续创作,用我手 中的笔描绘祖国大好河山 中四季的交替与动植物的 和谐共生,展现生命的力 量、自然的力量。 人与自然是永远不可 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 只有学会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 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美好愿景。“万物各得其 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 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保 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 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最后,诚挚感谢中国 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 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先生 为我的这套书作序,并给 予的赞赏和肯定。同时, 诚挚感谢担任这套书审读 工作的国家动物博物馆首 席顾问孙忻老师,他不仅 是我非洲、北极行程中的 自然导师,更是国内最早 倡导博物旅行的专家之一 。我在行程中的记忆和记 录难免有误,孙忻老师不 辞辛劳,在忙碌的工作之 余审校几十万字、上百张 照片和图片,确保了本套 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感 谢我所有行程的领队、《 国家地理》摄影师赵超, 他不仅让我掉进了自然探 索之“坑”,也让我发现了 自然教育的魅力。感谢鸟 类专家范洪敏、李思琪, 以及生物艺术老师可莱, 同行期间,不论是白天还 是夜晚,他们都会随时解 答我的提问。感谢为这套 书付出辛苦努力的浙江少 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们, 还有装帧设计师土豆。两 年来,大家为这套书付出 了辛勤的汗水。 记录,是人类才有的 能力;它把记忆延长,让 回忆变得清晰。生命中的 行走还会继续,我期待仍 旧与大家同行,记录那些 值得留住的瞬间。 保冬妮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一名自然旅行者 ,保冬妮远赴非洲、南美 洲和地球冰雪两极,用充 满感情的文字,配上充满 震撼感的摄影作品和自己 亲手绘制的童趣插图,为 我们零上了一套精彩纷呈 的博物笔记。它不仅能拓 宽我们的全球视野,更能 触发今天的我们对人与自 然的进一步思考。 ——中国古动物馆馆 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 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王原 透过字里行间,作家 保冬妮告诉读者,我们可 以亲手触摸世界的神奇遗 产。揭开精美的自然画卷 ,拓展人生的“宽度”! ——中国科学院动物 博物馆首席科普专家,中 国动物学会理事孙忻 精彩页 2016年9月,我第一次走进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这个非洲国家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两个字:年轻。街道上涌动着无数青春洋溢的面孔,他们在泥泞的街道上努力地奔忙。摆摊的小贩们在布满水坑的道路两边热络地兜售着商品,马路两边的铁皮房子上贴满了广告,泥泞的市场周围站满了年轻人。 我坐着越野车从他们身边驶过,直奔大象孤儿院。 大象孤儿院位于内罗毕郊区的国家公园内。它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由大卫·谢尔德里克野生动物信托基金会(The David Sheldrick Wildlife Trust)负责管理。大卫是大象孤儿院的创办人,在非洲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去世后,他的妻子达芙尼博士接管了这里,把大象孤儿院办成了在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动物保护机构。 一来到大象孤儿院,就看到大门上有一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人们交易象牙的数量,巨大的数字令我非常震惊。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的报告称,2010—2012年,平均每年有3万多头大象被非法猎杀,三年里被猎杀的大象总数超过了10万头。 非洲象惨遭盗猎的原因就是不法分子想盗取、贩卖象牙。非洲的公象和母象都有着长长的象牙,因此它们成为盗猎者的猎杀对象。如果世界上没有人购买象牙制品,象牙交易没有市场,盗猎行为就会大大减少。 在肯尼亚,无论是购买象牙做的一个小吊坠,还是手镯、耳环,都是违法的,购买者不能把这些物品携带出境。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哪怕你对象牙有一丁点的占有心理,都可能会让一头大象丧命。只要参观过大象孤儿院,你就会鄙视象牙买卖,因为这里的每头小象都实在是太可怜了。 大象孤儿院里的小象都是失去了妈妈的孤儿。所有小象原本都和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那通常是由一头母象领导的象群。可恶的盗猎者往往当着这些小象的面,残忍地杀死成年大象,然后直接把大象的脸劈开,将象鼻扔到一边,再砍开颌骨,取出象牙,扬长而去。站在鲜血淋漓的亲人面前,小象的心理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科学研究证实,大象有着与人类一样复杂的情绪处理系统。它们感情丰富而细腻,记忆力超强,寿命也很长,一般能活到70岁。亲眼见到母亲和其他亲人被杀害,对每一头小象而言,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恐怖体验。它们来到大象孤儿院之后,时常发出长长的尖叫声,甚至会在夜晚哭泣。跟人类一样,那些遭遇暴力创伤后产生的应激反应,都会在小象身上表现出来。而要在大象孤儿院抚平和治愈这些严重的心理创伤,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 大象孤儿院专门提供一块草地,让来自世界各地关心小象命运的人有机会在这里观看小象进食和玩耍的情景。为了不影响小象的正常作息,观看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我们早早地来到这块草地上,在院子里静静地等候。终于,时间到了,从密林中慢悠悠地走来一队小象,不少小象身上还披着毯子。我心中感到奇怪,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的天气并不寒冷啊! 原来,这是饲养员对内心备受折磨的小象采取的理疗手段。为治愈小象的心灵创伤,饲养员给每头小象配备了与大象妈妈腹部一样柔软的毯子,让小象宝宝能够感受到来自母亲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每隔三个小时,饲养员会给小象喂一次配方奶。他们穿着绿色工作服,举起大奶瓶让小象宝宝满足地吃个够。 每个饲养员都要对小象宝宝付出母亲般的关爱,有的饲养员甚至会在夜晚陪小象睡觉,以帮助刚来到孤儿院的小象度过那段最艰难的时光。为了防止小象太过依赖某个饲养员,看护需要多个饲养员轮流交换进行。 小象在孤儿院的生活是幸福的。它们虽然失去了父母,没有亲人来教它们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用鼻子喝水,用鼻子和脚夹起东西,大象之间应遵循的社会性原则,等等。但这些都可以在孤儿院通过伙伴之间的交流来学会。 调整好心理的小象,在小象学校进行一到两年的学习之后,就可以毕业。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小象,才可以进行野化训练。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