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年求索(演进与跃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回国民教育体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思想论争,是一百年来学界围绕“读经”与“废经”所展开的论争。透过这一部分,读者可以清晰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回国民教育体系的历史逻辑。第二部分理念研究,是当代专家学者们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撰写的文章。透过这一部分,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回国民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第三部分实践探索,是参与这场研讨对话会的专家学者们的发言。编者除对学者们的“开场白”“问候语”“过渡词”做了删节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研讨会的“原汁原味”。透过这一部分,读者可以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回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 张志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学部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政策与教育治理、基础教育、家庭教育研究等。曾长期在地方教育科研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深度参与国家一系列教育决策和地方实践。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被中国教育学会等评为“当代教育名家”。兼任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新课程“领航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等。 目录 思想论争:教育大家的“读经”与“废经”之辩 读经当积极提倡(节选) 致教育总长范静生书(节选) 学校读经问题(节选) 十四年的“读经” 读经 禁习文言与强令读经 论学校读经 关于读经问题 论读经有利而无弊(节选) 读经平议 经为常道不可不读(节选) 理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应在中小学设置中华文化课 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纳入国家课程 儒学发展的五大趋势与三大愿景(节选) 中小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向、问题与路径选择(节选) 关于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解读 论诚信教育中的三个“结点”(节选)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次第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与当代书院的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建议 实践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回中小学必修课 百年之变:中国文化传承体系的颠覆与重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意义 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山东地方必修课程的启示 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文化兴衰 教育有责 轮回与超越:儒家经典教育的百年之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山东必须走在前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存 经典要重新回归教育体系 传统文化教育应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传统文化课程应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 学习传统文化与坚守现代原则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应正确处理六个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写的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写应借鉴的经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 多元与整合: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取向 国学教育的回归与创新——从山东省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谈起 后记:沉淀教育真金于时间长河 序言 留住历史的瞬间 2018年2月25日,清静的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甲20号原 中法大学旧址热闹起来。“ 百年之变: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进入山东地方必修课程研 讨对话会”在这里举办,会 场中坐满了学者专家、中小 学老师、家长和学生。 会议筹办者于2018年春 节前后的寒冬中,走访北京 798等近十个地方,最终选 择在中法大学旧址举办对话 会,其中颇费一番思量。中 法大学以民国初年(1912 年)蔡元培组织发起的留法 俭学会、法文预备学校和孔 德学校为基础组建,沉寂于 1950年,近来“艺术8”让这 座近代历史建筑又“活”了过 来。研讨会就在“艺术8”举 行,人与建筑、历史与现实 、中国与世界、学界大咖与 中小学师生,都在这里实现 了互动对话。凡此种种对话 激发出的众多文化灵感深深 交融在一起。传统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正需要这种氛围。 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而言,2017年是一个 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 100年前的1916年10月, 经过清末民初十多年政治与 文化的“撕扯”,那场“读经” 与“废经”之争画下了历史的 句点,以儒家为代表的经典 文化,从国家教育体系中全 面退出。 100年后的2017年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 意见》;2017年9月,“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独 立的地方必修课程,在山东 省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 学段的起始年级全面开设, 标志着百年之后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重新回归国民教育体 系。 历史从来都是在循环往 复中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的 。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 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从“站起来”“ 富起来”进入“强起来”的新 时代背景下,客观清醒地审 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百 年变迁,重新回归国民教育 体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味 ,自然是一件震撼人心的大 事件。 就是在这样的春暖乍寒 的时节,也在这样一个特殊 的历史节点,一场别具意味 的“百年之变: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进入山东地方必修课 程研讨对话会”在原中法大 学旧址召开了。来自中国教 育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 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国家教育行政 学院、孔子研究院、首都师 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机 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 校长、教师共40余人出席了 这场会议。 这场研讨对话会围绕“时 隔百年,中华传统文化重回 中小学必修课”“让必修课程 活起来,跨越传统文化断裂 带的重要一跃”两个板块, 以及“十年一剑:从前期试 验到教材研制并出版的艰巨 路”“山东教材的意义和价值 :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纬度”“ 对话:历史与今天,中国与 西方”“必修课程落地:教师 的责任、亲子协同、管理考 核等”“喧嚣声中的冷静和坚 定:传统文化教育的自律与 他律”五个主题展开。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 一部分思想论争,是一百年 来学界围绕“读经”与“废经” 所展开的论争。透过这一部 分,读者可以清晰地把握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回国民教 育体系的历史逻辑。第二部 分理念研究,是当代专家学 者们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撰写的文章。透过这一 部分,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回国民 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第三 部分实践探索,是参与这场 研讨对话会的专家学者们的 发言。编者除对学者们的“ 开场白”“问候语”“过渡词” 做了删节外,最大限度地保 留了研讨会的“原汁原味”。 透过这一部分,读者可以深 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回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大意 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 书中出现了“读经”“国学”“ 新儒学”等概念,这些概念 所指称的内容,并不代表作 者的观点,更不能与我们主 张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画 等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视野下的“传统文化”,具 有三个特点:一是“优秀的 文化”。这里的“优秀”,用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黄裕生 先生的话说,是中华民族所 创造的,在世界文明史上体 现“普遍性关系与普遍性原 则”的“本原文化”,这些文 化留传至今,仍然闪烁着时 代的光辉。可以说,这种“ 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二是 “主流的文化”。这里的“主 流”,强调的是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核 心部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主流性;三是“人 格的文化”,中华文化历来 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具有 极其鲜明的人格教化特征, 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人文性。 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 本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的 精神,试图开创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的新局面。这里 ,“不忘本来”是对中华民族 文化之根的坚守,“吸收外 来”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之树 的滋养,而“面向未来”则是 对中华民族文化之魂的再造 !我们期待用源远流长、生 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自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