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泰山精神是以泰山为载体的山岳文化精神,它是在悠久的文化积淀中形成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赞之的:“国之魂魄,民之肝胆。”这把泰山精神上升到另一个境界,即中华民族的精神。人类诞生以来,泰山就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赋予了泰山无比的荣耀与辉煌,而泰山也以它独有的精神内涵不断影响着整个中华文明。 本项目精选百多年来海内外摄影家们拍摄的高清照片,结合中国历史地图、文化地图,和有关壁画、石刻图、绘画作品等,以百姓喜爱的图片阅读的形式来记录和反映泰山精神、时代脉搏,通过历史人文学者和摄影师的叙事与解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为泰山精神赋予立体化、多元化的形象和色彩,为当代读者深入理解泰山精神、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供优质的视觉和精神读物。同时,通过泰山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相融合,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项目以挖掘和阐述泰山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为内容主线,彰显“国泰民安”等时代主题。全书布局为五个部分,257幅图片。 目录 序言 前言 天下泰山 五岳独尊 造化神秀 国泰民安 绝顶一览 后记 序言 序: 泰山,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价值观 念、精神力量与自然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 为中国古代文明和信仰的一种象征。《史记·封 禅书》:“(舜)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 岱宗,泰山也。……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 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 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 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显示出泰山 在“五岳”中的独尊地位。 泰山脚下的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发现的文 化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根据和标本。大汶 口文化分布在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 、北至渤海北岸、南至江苏淮北一带,距今约 6500—4500年,延续约2000年,是山东龙山文 化的源头。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多见夹砂或泥质红 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出 现硬质白陶。中期以后已出现制作精美的玉器, 能满足高级祭祀的需要。 龙山文化的发现地也离泰山不远,在今济南 市章丘区龙山镇。龙山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2500 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多年,分布于山 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在龙山村东北的城子崖遗址,其范围南北长 500余米,东西宽400余米,面积约22万平方米 ,可分为周代城址、岳石文化古城、龙山文化古 城上中下三层。中层为岳石文化古城,即黑陶文 化期城,其形制与下层龙山文化城一致,在层位 上相互衔接,不存在间歇层,是一座时跨龙山、 夏代两阶段的早期城址。下层为龙山文化城址, 平面近方形,东、南、西三面的城垣比较规整, 北面城垣弯曲并向北外凸,城垣拐角呈弧形,城 内东西宽约430米,南北最长处530米,面积约 22万平方米。 根据《竹书纪年》等古籍记载,夏朝的都城 有过多次迁徙,其中最接近泰山的是第三个都城 帝丘,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商人进入黄河流域 后,有过频繁的迁徙,离泰山最近的一次是相土 迁于东都,就在泰山脚下。另两处较近的是亳, 在今山东曹县东南;蕃,在今滕州市。商朝建立 后的迁徙中,离泰山最近的一次是南庚迁于奄, 在今曲阜市;比较近的是祖乙迁于庇,在今郓城 县东北。 了解这些史实,我们就不难理解,古代帝王 封禅为什么都要去泰山。所谓封禅,按照唐人张 守节《史记正义》的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 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 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实际就是祭拜天地, 答谢天地庇护的功德。之所以选择在泰山顶上建 土坛祭天,是因为在这一带泰山最高,离天最近 ,最容易让天接收,并得到天的回应。 可以推断,封禅典礼的雏形出现在大汶口文 化的后期。夏、商、周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统 治者已经离开泰山,但他们还保持着这样的记忆 。另一方面,在他们的统治范围内还找不到一座 可以替代泰山的高山。 至迟在战国后期,五岳的概念已经得到确立 。随着地理知识面的扩大,学者们已经知道泰山 并非五岳中最高的山,更不是天下最高的山。但 泰山封禅仪式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直到 清朝也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在天下名山中的确 找不到这样一座在平原上拔地而起、卓然不群、 气势磅礴、庄严稳重,而又可供众人容易登临、 举行仪式的山峰。 一种礼仪习俗一旦升华为崇拜和信仰,就会 超越时空,产生永恒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自 古以来,泰山就是天人合一的标志,就是国泰民 安的象征。 孔子出生在曲阜(今曲阜市),周游列国后 长期在曲阜教育弟子,编定《春秋》,研究《周 易》,实践儒家学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的名称和形象因此而光大。孔门的颜回、 曾参、仲由(子路)、孟轲等都出生在泰山附近 ,孔门弟子长期在曲阜一带求学问学,在洙泗之 滨传习实践,泰山也成为儒家学说和儒学传统中 的文化符号。临淄的稷下学宫曾汇聚诸子百家, 是当时天下的学术中心,泰山成为学者心目中最 显著的事物,它的实体和象征意义同样演变为各 家各派的文化符号。随着儒家文化和其他各家文 化的扩散和传播,泰山的形象、概念和内涵也随 之扩大。 历代帝王的巡狩驻跸,封禅大典和祭祀的举 办,宗教和民间信仰的传播,名人墨客的登临题 咏,专家学者的鉴赏研究,众多游客的观赏,芸 芸众生的生存,宫观寺庙的兴建,善男信女的膜 拜,阶梯道路的开辟,树林花草的栽种,依托泰 山累积成丰富的物质文化和多彩的精神文化,创 造了多项最高纪录。 泰山文化与泰山本身一样伟岸挺拔,刚毅坚 贞,卓尔不群,气象万千,是齐鲁文化不可或缺 的部分, 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与泰山同样重要。 大自然造就了壮丽秀美的泰山,先民的敬畏 和呵护使泰山青春常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形 成 泰山独特而多样的景观,留住了绿水青山。 在泰山山脉426平方千米、玉皇顶以下 1532.7米的空间之内,有高峰绝顶,峭壁深谷 ,峻岩巨石,险峡邃穴,绵延冈峦,蜿蜒径路, 飞瀑流泉,苍松翠柏,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有 高门巍阙,梵宫道观, 精舍秘 导语 一座山,阐释天人合一的中华文明历程; 百幅图,呈现国泰民安的伟大复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