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人民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国思想通史》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一部里程碑式的通史著作。全书共五卷六册,上始自周公、孔子,下迄于孙中山、鲁迅,涉诸哲学思想、逻辑思想与包括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思想在内的社会思想,通贯上下数千年的中国思想发生与发展的全程。本册为第一卷,收录了中国古代思想绪论、孔墨显学及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三编。 目录 序 上编 中国古代思想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和古代思想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亚细亚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诸阶段 第二章 中国古代思想总论 第一节 西周官学是怎样发生的 第二节 春秋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 战国时代思想的发展及其衰微 第三章 殷代的宗教思想 第一节 殷代世系的名号与古代思想探源 第二节 殷代的科学和宗教 第四章 西周城市国家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周因于殷礼”的历史路径和政治思想的发生 第二节 西周宗教思想和政治思想 第三节 西周宗教思想和道德思想 第四节 西周统治阶级的政治颂诰思想及其内容 第五章 西周末至春秋时代的思想 第一节 诗句中所表现的西周社会的矛盾 第二节 悲剧诗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 第三节 春秋时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中编 孔墨显学 第六章 孔墨显学和前期儒学思想 第一节 “维新”束缚下的孔墨思想 第二节 春秋末期学术下私人的社会和孔子“私学”的开创 第三节 前期儒家的政治论、道德论和天道观 第四节 前期儒家知识论的历史意义 第五节 前期儒家的知识起源论和知识方法论 第七章 前期墨家的思想 第一节 孔学优良传统的萎缩和儒墨对立的意义 第二节 前期墨家的阶级论和天道观 第三节 墨子唯物主义的知识论 第四节 墨子的逻辑思想 下编 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 第八章 老子思想 第一节 老子思想的产生年代及其社会根源 第二节 老子的自然哲学 第三节 老子的知识论 第四节 老子的经济思想 第五节 老子的国家学说 第六节 老子的人性论和社会思想 第七节 评黑格尔论老子 第九章 庄子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一节 庄子言行里的身世消息 第二节 庄子的先王观和自然史寓言 第三节 庄子的自然哲学及其道德论 第四节 庄子的存在与思维关系论 第十章 杨朱学派的贵生论和宋尹学派的道体观 第一节 杨朱学派和墨者、道家的关系 第二节 杨朱学派贵己重生的道德论 第三节 杨朱学派道德论的历史价值 第四节 宋尹学派的调和色彩 第五节 宋尹学派的伦理化的道体观 第十一章 思孟学派及其唯心主义的儒学思想 第一节 由孔门的曾子支派到思孟学派的发展 第二节 思孟学派儒学的唯心主义的放大 第三节 中庸的唯心主义思想 第四节 孟子的社会观、阶级论及其进贤说 第五节 孟子的政治思想 第六节 孟子的天道论、性善论及其形而上学的体系 第七节 思孟学派的“无类”逻辑 第十二章 惠施的相对主义唯心思想 第一节 战国名辩思潮的源流及“名家”的派别 第二节 惠施的文献行年及其在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 惠施合同异学派的渊源 第四节 惠施的思想体系及其唯心主义的本质 第十三章 公孙龙的绝对主义唯心思想 第一节 离坚白学派的源流和著作 第二节 公孙龙的世界观及其诡辩思想的由来 第三节 公孙龙学派诡辩的概念论和推理论 第四节 公孙龙诡辩思想的总评价 第十四章 后期墨家的墨学发展及其唯物主义思想 第一节 墨家学派的分裂和墨经的成书年代 第二节 墨经作者的时代思潮及其对墨学的通约 第三节 后期墨家的科学思想 第四节 后期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学 第十五章 中国古代思想的综合者——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 第一节 荀子的时代和荀学 第二节 荀子唯物主义的自然天道观 第三节 荀子的心术论 第四节 荀子的认识论 第五节 荀子的逻辑思想 第六节 荀子的人性论和礼乐法术论 第七节 荀子对诸子的批判 第十六章 法家的悲剧历史和韩非子的思想 第一节 前期法家及其历史的觉醒(上) 第二节 前期法家及其历史的觉醒(下) 第三节 韩非子的思想传统 第四节 韩非子的人性论和社会论 第五节 韩非子的世界观、知识论和逻辑学 第十七章 中国古代思想的没落倾向 第一节 纵横家思想 第二节 阴阳五行思想和易传思想 第三节 杂家言之作始者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序言 这部《中国思想通史》 是综合了哲学思想、逻辑思 想和社会思想在一起编著的 ,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它论述的内容,由于着重了 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的说明,又比较复杂。因此 ,我们的研究是试探性的, 二十余年来我们对这门科学 虽然曾用了些工夫,但不敢 说对中国民族丰富的遗产做 出了科学的总结。 这部著作的编写,一方 面在很大的范围内是属于开 荒的工作,特别是对唯物主 义的优良传统应给予足够的 注意,另一方面在不少的论 题上必须对过去唯心主义的 研究给予批判,因此,有关 重要的问题不得不在新的史 料发现与旧的史料厘订方面 做必要的征引和考核,特别 在论证中更须反复探讨,以 期根据充分,理由充足。 这部书共分五卷。第一 、二、三、五卷是就解放前 写的《中国思想通史》和《 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的一 部分增订修改而成;第四卷 是1959年才编写成的。第 一卷属于古代,上自殷代, 下至战国;第二、三卷属于 中世纪的前期,上自汉代, 下至南北朝;第四卷属于中 世纪的后期,上自隋、唐, 下至明末;第五卷属于封建 解体过程中的一段,即自17 世纪至清中叶19世纪40年 代(曾单独以《中国早期启 蒙思想史》一书分开出版) 。至于近代思想史,则另有 计划编写。 自由讨论是可贵的,我 们十二分希望本书能得到史 学和哲学工作者的批评。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的同志们对本书的编写修订 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杨超 、李学勤、张岂之、林英和 何兆武等青年同志在编写中 做了很多帮助的工作,这里 衷心地表示感谢! 侯外庐 1961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