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为什么没发现伤口的时候就没那么疼?为什么看到别人受伤,自己也会觉得疼?孤独也会让人疼痛吗?什么是幻肢疼痛?为什么在伤口痊愈之后,还会感受到疼痛? 人人惧怕疼痛,但并非人人了解“疼痛”,甚至可以说,我们之前对疼痛的认知都是错误的。 近年来,疼痛科学领域持续发展,这让人们对疼痛的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莱曼博士在本书中揭示的,我们误解了疼痛,还让它产生了对人类有害的影响。莱曼博士记录了从持续性疼痛到社会性疼痛等一系列前沿研究,还结合亲身接触过的受疼痛困扰者、从未感受过疼痛者等真实病例,带领我们走出深陷已久的误区。他不仅为我们控制并减轻疼痛提供了希望,还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者简介 蒙蒂·莱曼(Monty Lyman)是医生、作家以及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他的第一本书《皮肤的非凡生命》入围了2019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并被英国广播公司广播四台和《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年度图书。他在英国全国性会议上发表过许多演讲,并获得了多项论文奖,包括2020年皇家医学会疼痛论文奖。现居于英国牛津。 目录 插图索引 前言 序 1 人体防卫部 2 无痛五人组 3 你注意到我了吗? 4 预期效应 5 疼痛的意义 6 一分疼痛,一分收获 7 我知道你有多疼 8 万众一心 9 相信中解脱 10 无声的疾苦 11 疯狂的脑子 12 疼痛革命 致谢 术语表 译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序言 疼痛是一种人类共通的 感受,但当具体到每个人 身上,它又会千奇百怪。 我相信,传播疼痛真相的 最佳方式之一,就是为大 家讲述真实的故事。引用 现实经历之前,我已征得 本书中全部采访与研究对 象的明确同意。而讲述我 萌生为疼痛写书的想法之 前所听闻的一些故事时, 我对主人公的身份进行了 双重保密—一切出现的姓 名以及我们相遇的地点皆 与现实情况不同。如果你 觉得在书中认出了自己, 我保证那完全只是出于巧 合。医生有义务保护患者 的隐私,这是古希腊流传 至今的医者原则。希波克 拉底誓言中有这么一句话 :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 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 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 我并非疼痛学这一领域 的专家,在书中谈及任何 疗法也不会产生相关的经 济收益。在研究疼痛及与 疼痛学专家和患者们交流 的过程中,我对治愈持续 性疼痛有了自己的见解, 并想将其与大众分享。虽 然我想要与读者交流疼痛 的原理,也衷心希望自己 的见解能做出真切的贡献 ,但本书的主观性论点不 应被当作任何正式的医学 建议。 棍棒和石头能伤害我们 ,语言也能做到一样的事 ,所以我尽可能避免在书 中使用任何争议性词语或 可能造成不适的词语。在 此我需对一些用词进行说 明:持续性疼痛和慢性疼 痛是指同一件事。前者在 本书中更频繁地出现主要 是因为它更适合描述患者 的病情,且持续性疼痛更 容易被人接受,现在也是 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词语。 英语中的慢性(chronic) 起源于希腊语的时间 (chronos)一词,主要强 调病症长期持续,但这不 是常见的说法,不同的人 对其有不同的解读,最危 险的解读是永久性。尽管 我在此书中更喜欢使用持 续性疼痛这个说法,但仍 需强调,慢性疼痛才是专 业领域中更常用的术语。 希望书中两词的不时交替 能得到读者朋友们的谅解 。 导语 运动时受伤,疼!学习、办公一坐坐一天,疼!日常生活中难免受到擦碰,疼!传统印象里,疼痛是我们受到伤害是身体发出的哀嚎,是身体出现问题时才会产生的症状……现在,蒙蒂·莱曼博士提出了颠覆性观点:疼痛不是疾病的探测器,而是身体的保卫者!从根源改变我们对疼痛的认知,以科学视角介绍疼痛机制,让我们不再那么畏惧疼痛,更客观、理性地看待自身健康问题,更加从容地生活。 你知道吗,除了求医问药,对待疼痛还有更简单的缓解方式:大笑是最好的止痛方式;减少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也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受到持续性疼痛困扰的人更需要陪伴……不局限于疼痛的成因,莱曼博士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且可行的解决方法,就算无法书到病除,也能让你有所收获。 精彩页 疼痛是人体的保卫者,这句话不是疼痛的定义,只是一个与它相关的基本事实,一个从本书的研究与采访中得以窥见的事实。真正理解这个事实之后,你就能明白疼痛如此难以捉摸的缘由,也能明白为何在伤口治愈后疼痛往往还会持续。如果我们继续拥护之前的摇铃比喻,相信疼痛是伤情的直接衡量标准,那么我们永远不会明白疼痛人性化的一面。治愈疼痛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它其实是个并不一定能准确代表组织损伤的人体保卫者(即便有时它保护过了头,甚至会毁掉主人的生活)。和痛觉一同守护人体的也有其他机制,例如免疫系统,但说回痛觉,它的一切释义都需建立在其保卫者的定位上,即它是一种通知我们身体正处于危险之中、亟待保护的感觉系统,而实际上身体是否有危险或受伤害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虽然疼痛的定义往往是考虑到其他因素后妥协的结果,但它怎么都不能脱离上面的核心事实。疼痛是催促我们保护自身却让我们不好受的感觉,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协会2020年7月更新的释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与情感体验,它与实际或可能存在的组织损伤有联系。在随后的注释中,协会又明确表示疼痛不等于受伤:痛觉与伤害性感受是不同的现象,单凭感官神经元的活跃无法推断疼痛的产生。疼痛往往是受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不同程度制约的个人感受。 我们现在知道了,痛觉是在大脑里产生的,但要理解、阐述这个概念还要跨越巨大的障碍。如果你直接对某位持续性疼痛患者这么说,他们有无数理由反问你:你是想告诉我,我所经受的痛苦只存在于我的脑海里吗?这样的说法大致等同于指责他们的疼痛只是心理作用,好像许个愿它就能轻松消失一样,这简直不能再离谱了。疼痛是大脑做出的决定,告诉意识我们正处于危险之中,其中绝大多数决定不在我们意识的控制范围内。 为了把这点讲清楚,我们再来重温一下我的鱼钩经历,并以拟人的形式复盘我的痛觉系统。想象一下,我的大脑就是一个人体防卫部,在里面,尽职尽责的公务员们被分配在不同支部,但大家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保护身体不受外界侵害。有的公务员主要从外部世界接收普通的感官信息,比如我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那些东西,同时也接收危险信号;而有的公务员则主管情感、预期、注意力、核心信念与过往经历。尽管坐在大脑的不同办公室里,他们却无时无刻不保持着沟通,你可以理解为他们永远都在开着线上会议。这些公务员的任务就是协作核查身体会遭到危险的证据,如果证据确凿,防卫部就会对我们的意识下达指令,要求保护身体,这份指令,就是痛觉本身。 好了,我们来做一下案例分析。主角,也就是我,刚刚出人意料地接中了板球并沐浴了长达20秒的光辉,现在正悠闲地小跑着穿过沙滩,然后,在我不知情的状况下,我即将踩中一个生锈的旧鱼钩。此刻在人体防卫部看来,这似乎是美好的一天…… 情感部:感觉好极了!我可是接中了一记球!人见人爱说的就是我! 视觉部:那你可得感谢我,毕竟我有主人手眼协调能力的一半功劳。 感觉部:大家,停一下,很抱歉打断你们,但这具身体的右足弓向我传送了一条危险信息—有什么尖锐的小物件刚刚划破了那儿的皮肤。 P21-23 |